-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膝關節康復治療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139856
- 條形碼:9787559139856 ; 978-7-5591-3985-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膝關節康復治療學 本書特色
全書內容豐富,圖文并茂,所講述的都是臨床實踐中真正有效的事情。如果您想成為能夠通過這個過程進行治療的臨床醫生,請認真閱讀這本書,認真考慮眼前患者的現狀,反復進行假說驗證。
膝關節康復治療學 內容簡介
本書就膝關節展開,強調組織推理的重要性,從臨床中假說驗證的重要性、臨床推論中的評價、容易引起疼痛的組織的評估和治療實踐、可動域·改進靈活性和兩個綜合征五個方面展開論述,認為掌握膝蓋中引起疼痛的組織,找到組織的機械原因,然后通過這個過程就能消除疼痛。
膝關節康復治療學膝關節康復治療學 前言
原著前言
作為一名臨床醫生,我已經與患者打了大約30年的交道了。如果有人問我,在這30年 里,作為臨床醫生,我*看重的是什么?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成長”。
我并沒有特別的才能,手也不夠靈巧,因此也沒有掌握什么特別的技術。正因如此, 我只能靠著“想要在臨床領域不斷成長”的信念,一路走到今天。
膝關節康復治療學 目錄
目 錄
第 1 章 臨床假設驗證的重要性 1
1.什么是假設驗證 2
1)組織學推測 3
2)力學推測 4
2.假設驗證的重要性 6
1)有一些需要驗證的病例 6
2)實際病例 8
3)假設驗證的重要性 10
第 2 章 臨床推測中的評估 11
1.評估病情時的三個級別 12
1)什么是三級評估 12
①**級評估 12
②第二級評估 13
③第三級評估 14
2)疼痛的“首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的概念 17
3)診斷的重要工具 20
2.正確進行假設驗證的順序 21
3.問診 24
1)問診的要點 24
2)問診的意義 32
3)問診后篩查工作的重要性 33
4.觸診 35
1)提高觸診技巧的秘訣 36
2)疼痛的好發部位 38
i 目 錄
①膝關節前側的觸診 38
②膝關節內側的觸診 40
③膝關節外側的觸診 43
④腘窩部的觸診 44
5.利用關節運動的評估法 47
1)通過關節運動可以施加哪些負荷? 47
①施加“伸長”負荷 47
②施加“壓縮、收縮、彎曲”負荷 48
③施加“摩擦、滑動”負荷 49
④施加“收縮”負荷 49
2)利用關節運動可以評估哪些問題? 50
①硬度、松弛度 50
②疼痛 51
③肌肉力量 52
④感覺障礙 53
⑤不適感、摩擦音、恐懼感 54
6.膝關節的力學評估 55
1)非負重位的形態評估和活動度評估 55
①髖關節 55
②膝關節 58
③足部和踝關節 59
2)站立位體態評估 59
①站立相前半期反映的項目 60
②站立相后半期反映的項目 62
3)負重位應力測試 68
①雙腳站立的knee-in、knee-out測試 68
②回旋測試 70
③交叉環繞和側向環繞測試 71
4)動作分析 73
①容易陷入的3個誤區 73
目 錄 ii
②基本概念(倒立擺理論) 77
③核心肌群的觀察方法 84
④基于關節力矩的動作分析 88
⑤我認為的動作分析是 93
第 3 章 評估和治療易產生疼痛的組織 95
1.髕下脂肪墊 96
1)組織學評估 97
①從問診中了解到的事情 97
②通過伸展和屈曲壓痛測試法進行評估 97
③膝關節伸展活動范圍的左右差異的評估 100
④影像學檢查(超聲檢查) 101
2)力學評估 103
①非負重位的形態評估 103
②站立位體態評估 107
③負重位應力測試 108
④動作分析 109
3)治療實踐 110
①改善髕下脂肪墊的柔韌性 110
②通過改善膝關節的扭曲,擴大髕下脂肪墊的移動路徑 113
③松解髕下脂肪墊移動路徑的周圍組織 118
4)髕下脂肪墊的評估和治療總結 119
2.髕腱和髕骨支持帶 120
1)組織學評估 120
①從問診中了解到的事情 120
②通過屈曲和伸展壓痛測試法進行評估 121
③通過股直肌伸長測試(Ely測試的改良)進行評估 122
④影像學檢查(超聲檢查) 123
2)力學評估 124
①非負重位的形態評估和可動特性的評估 124
iii 目 錄
②站立位體態評估 124
③負重位應力測試 125
④動作分析 126
3)治療實踐 127
①改善股直肌的過度緊張及股四頭肌的滑動性 127
②改善膝關節的過度伸展力矩 128
③改善其他力學負荷 133
4)髕腱和髕骨支持帶的評估和治療總結 134
3. 內側副韌帶 135
1)組織學評估 135
①從問診中了解到的事情 135
②壓痛的評估 135
③伸展測試的評估 136
④影像學檢查 137
⑤活動范圍評估 138
2)力學評估 139
①非負重位的形態評估和可動特性的評估 139
②站立位體態評估 140
③負重位應力測試 140
④動作分析 141
3)治療實踐 142
①改善滑動障礙,擴大活動范圍 142
②改善膝關節的內翻及內旋力矩 144
4)內側副韌帶的評估和治療總結 147
4.半月板 148
1)組織學評估 148
①從問診中了解到的事情 148
②壓痛的評估 149
③影像學檢查 150
④腫脹的確認 151
目 錄 iv
⑤活動范圍測試 151
⑥麥氏征試驗 152
2)力學評估 154
①站立位體態評估 154
②負重位應力測試 154
③動作分析 155
3)治療實踐 157
①改善活動范圍 154
②改善半月板的力學負荷 159
4)半月板的評估和治療總結 163
5.鵝足 165
1)組織學評估 165
①從問診中了解到的事情 165
②壓痛的評估 165
③影像學檢查 166
④肌肉伸長測試 166
2)力學評估 169
①非負重位的形態評估和可動特性的評估 169
②站立位體態評估 169
③負重位應力測試 169
④動作分析 170
3)治療實踐 172
①改善股薄肌的過度緊張和伸展性 172
②改善膝關節過度外旋的力學負荷 174
4)鵝足的評估和治療總結 176
6.半膜肌 178
1)組織學評估 178
①從問診中了解到的事情 178
②壓痛測試的評估 178
③半膜肌伸展測試的評估 179
v 目 錄
④活動范圍評估 180
⑤影像學檢查 181
2)力學評估 181
①站立位體態評估 182
②負重位應力測試評估 182
③動作分析 183
3)治療實踐 184
①半膜肌和腓腸肌的過度緊張和滑動性的改善 184
②膝關節外旋的力學負荷的改善 186
③站立相末期(TSt)腳后跟離地延遲的改善 188
4)半膜肌的評估和治療總結 190
7.隱神經 191
1)組織學評估 191
①從問診中了解到的事情 191
②壓痛測試和牽引測試的評估 192
③疼痛誘發試驗(隱神經的滑動試驗) 193
④影像學檢查 194
2)力學評估 195
①站立位體態評估 195
②負重位應力測試 195
③動作分析 197
3)治療實踐 198
①縫匠肌的過度緊張和伸展性的改善 198
②皮膚和肌膜滑動障礙的改善 199
③邁步相初期(ISw)髖關節屈曲力矩增大的改善 201
4)隱神經的評估和治療總結 201
8.髂脛束 203
1)組織學評估 203
①從問診中了解到的事情 203
②壓痛測試和握持測試的評估 203
目 錄 vi
③伸長測試的評估 204
2)力學評估 206
①非負重位的形態評估和可動特性的評估 206
②站立位體態評估 207
③負重位應力測試 207
④動作分析 208
3)治療實踐 209
①包括附著肌群在內的髂脛束整體伸展性的改善 210
②髂脛束和股骨外髁的滑動性改善 212
③減小膝關節外翻力矩 213
④減輕髖關節內收位負荷 215
4)髂脛束綜合征的評估和治療總結 216
9.腘肌 219
1)組織學評估 219
①從問診中了解到的事情 219
②壓痛測試的評估 220
③影像學檢查 220
2)力學評估 221
①非負重位的形態評估和可動特性的評估 221
②站立位體態評估 223
③負重位應力測試 224
④動作分析 225
3)治療實踐 226
①改善膝關節外旋的力學負荷 226
②后外側支撐結構等膝關節后方軟部組織僵硬度的改善 229
③促進膝關節屈曲時的內旋運動 230
4)胭肌和胭肌腱的評估和治療總結 231
第 4 章 活動范圍和柔韌性的改善 235
1.改善活動范圍和柔韌性的重要性 236
vii 目 錄
2.膝關節伸展受限的改善 241
1)按部位劃分限制因素 241
①確認 241
②存在限制因素的部位 242
2)對伸展限制的評估和治療實踐 244
①髕前且在髕骨下方感覺到受限時 245
②髕前且在髕骨上方感覺到受限時 247
③髕后且在內側感覺到受限時 250
④髕后且在外側感覺到受限時 252
⑤髕后且在中央感覺到受限時 255
3)改善的注意事項 256
①“目標”組織的變化 256
②對疼痛的關懷 257
③膝關節的外旋操作 258
3.膝關節屈曲受限的改善 261
1)生活中必要的膝關節屈曲活動范圍 261
2)按部位劃分限制因素 263
①確認 263
②按部位劃分限制因素 264
3)對屈曲受限的評估和治療實踐 265
①髕前且在髕骨上方感覺到受限時 266
②髕前、髕骨附近及下方感到受限時 270
③髕后且在外側感覺到受限時 272
④髕后且在內側感覺到受限時 275
⑤髕后且在中央感覺到受限時 277
4)改善的注意事項 278
第 5 章 兩種綜合征 281
1.膝關節過度外旋綜合征 283
目 錄 viii
1)概要 283
2)疼痛的發生機制 284
①主要由大腿內旋引起的過度外旋 284
②主要由大腿外旋引起的過度外旋 285
3)評估 291
①非負重位的形態評估和可動特性的評估 291
②站立位體態評估 293
③動作分析 294
4)治療實踐 295
①共同的練習 295
②抑制大腿內旋的練習 297
③抑制大腿外旋的練習 299
2.骨性關節炎 302
1)概要 302
2)力學負荷 303
①膝關節內翻 303
②膝關節外旋 304
③膝關節的脛骨外側移位 305
3)疼痛的發生機制 307
①髕下脂肪墊 309
②半膜肌 311
③內側關節間隙的關節囊 312
④后外側支持結構 314
⑤鵝足 315
4)評估和治療的流程 316
①評估和治療的基本概念 316
②評估和治療的流程 317
5)活動范圍和硬度的改善 319
①改善髕骨下移 319
②改善髕骨外側支持帶周圍的滑動性 321
ix 目 錄
③改善股四頭肌和髕上囊的滑動性 323
④改善腘窩外側組織的滑動性 325
6)對疼痛組織的組織學改善方法 327
①內側關節間隙部的關節囊 328
②后外側支持結構 329
7)對疼痛組織的力學改善方法 329
①站立相末期(TSt)足部動作的改善 329
②軀干功能的改善 330
③其他力學方法 334
8)總結 336
參考文獻 337
后記 341
膝關節康復治療學 作者簡介
園部俊晴,Condition Lab康復實驗室所長,物理治療師。專注于整形外科領域的治療,涉及足部、膝部、股關節、腰部等。 李遠輝,醫學碩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關節外科,副主任醫師。主持省廳級、校級課題2項,參與國家自然基金、省部級、廳級課題多項,發表論文10余篇(含SCI文章)。 夏振蘭,主管護師,2012年碩士畢業于南方醫科大學(原第一軍醫大學),現工作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創骨關節外科,大外科護士長。 袁惠萍,2008年本科畢業于廣州醫科大學(原廣州醫學院),現工作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主管護師。 陳小春,2019年本科畢業于南華大學,目前就職于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主管護師。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虎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與地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