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材料結構分析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808295
- 條形碼:9787030808295 ; 978-7-03-080829-5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材料結構分析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包括X射線粉末衍射、X射線光電子能譜與俄歇電子能譜、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固體核磁共振波譜、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多孔材料的氣體吸附技術、透射電子顯微鏡及電子衍射、電子能量損失譜、掃描電子顯微鏡、掃描隧道顯微鏡與原子力顯微鏡、正電子湮沒壽命譜、穆斯堡爾譜,重點介紹了上述結構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注重將不同分析方法進行對照和關聯,并列舉了較多材料結構的研究實例。
材料結構分析 目錄
目錄前言第1章 X射線粉末衍射 11.1 關于X射線 11.1.1 韌致輻射 11.1.2 特征X射線 21.1.3 X射線的產生——X射線管 31.2 X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41.3 X射線的吸收 41.4 晶體結構基礎 51.4.1 布拉維晶格 51.4.2 晶面與晶面指數 71.4.3 晶向指數 81.5 X射線的衍射 91.6 粉末衍射儀法 121.7 粉末XRD譜的定性分析 141.8 衍射強度 161.8.1 一個電子對X射線的散射強度 161.8.2 一個原子對X射線的散射強度 171.8.3 一個晶胞對X射線的散射強度 181.8.4 系統消光:點陣消光和結構消光 191.8.5 多重性因子 201.8.6 角因子 211.8.7 吸收因子 221.8.8 溫度因子 221.9 XRD譜圖的定量分析 221.9.1 物相含量的定量分析 221.9.2 相對結晶度分析 241.9.3 未知物相的指標化 251.9.4 晶胞參數修正 251.9.5 晶粒尺度與衍射峰展寬 271.10 全譜結構擬合法簡介 281.11 原位XRD 31本章小結 32第2章 X射線光電子能譜與俄歇電子能譜 332.1 X射線光電子能譜 332.1.1 光電效應——X射線的粒子性 332.1.2 光電離 332.1.3 電子結合能與材料的表面功函數 342.1.4 光電子的逃逸深度——XPS與表面分析 372.1.5 XPS譜儀的基本結構 372.1.6 樣品測試要求 382.1.7 認識XPS 譜圖 382.1.8 荷電效應與中和 442.1.9 關于結合能的定標問題 442.1.10 化學位移與原子的化學態 462.1.11 定性與定量分析 472.1.12 角分辨技術 492.1.13 深度剖析 502.1.14 XPS 元素成像 502.1.15 XPS 價帶譜 512.1.16 紫外光電子能譜 522.1.17 準原位與近常壓XPS 532.2 俄歇電子能譜 552.2.1 俄歇效應 552.2.2 電子束激發的俄歇電子 562.2.3 俄歇電子的動能 562.2.4 俄歇電子能譜儀的分辨率和靈敏度 582.2.5 認識俄歇電子能譜 582.2.6 定性與定量分析 602.2.7 掃描俄歇微探針 602.2.8 俄歇電子能譜的應用 61本章小結 62第3章 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 633.1 X射線的吸收 633.1.1 光子與物質作用 633.1.2 X射線吸收系數 643.1.3 吸收邊 643.2 X射線吸收譜 663.2.1 初識XAFS譜 663.2.2 XAFS的兩個部分:XANES和EXAFS 673.3 X射線吸收近邊結構 683.3.1 XANES簡介 683.3.2 吸收邊與價態 703.3.3 L 吸收邊XANES 723.3.4 XANES與XPS的對比 733.3.5 掃描透射X 射線顯微分析 743.4 擴展X 射線吸收精細結構 753.4.1 EXAFS簡介 753.4.2 EXAFS中吸收系數振蕩的物理內涵 763.4.3 EXAFS的定量分析 793.4.4 傅里葉變換——徑向結構函數 823.4.5 EXAFS 數據處理分析 833.4.6 小波分析 873.4.7 EXAFS的應用實例 88本章小結 88第4章 固體核磁共振波譜 904.1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904.1.1 角動量取向空間量子化 904.1.2 施特恩-格拉赫實驗——原子磁矩取向的空間量子化 924.1.3 磁場中的核自旋 934.1.4 **個核磁共振實驗 944.1.5 化學位移 954.1.6 脈沖傅里葉變換核磁共振 964.2 核磁共振實驗的基本物理過程 964.2.1 核磁共振譜儀 964.2.2 核自旋磁化的**力學模型 974.2.3 旋轉坐標系、脈沖寬度和扳轉角 994.2.4 自旋-晶格弛豫 1034.2.5 自旋-自旋弛豫 1034.2.6 完成一個*基本的NMR 實驗 1044.3 固體中的核自旋相互作用 1044.3.1 偶極-偶極相互作用 1054.3.2 化學位移作用 1074.3.3 核電四極相互作用 1104.4 常用固體核磁共振實驗方法 1164.4.1 魔角旋轉 1164.4.2 半整數四極核的高分辨粉末譜 1184.4.3 異核去耦技術 1224.4.4 交叉極化 1234.5 固體NMR 的應用實例 124本章小結 128第5章 電子順磁共振波譜 1295.1 電子順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1295.1.1 電子的自旋、自旋磁矩和朗德因子 1295.1.2 EPR的基本原理 1305.2 電子順磁共振譜簡析 1325.2.1 EPR譜儀 1325.2.2 EPR譜 1335.2.3 超精細相互作用 1345.2.4 自旋捕獲 1385.2.5 EPR譜的各向異性與粉末譜 1395.2.6 多自旋體系的零場分裂 1405.3 EPR 譜的應用實例 141本章小結 142第6章 多孔材料的氣體吸附技術1436.1 氣體分子的吸附 1436.1.1 分子間作用力 1436.1.2 吸附的本質 1446.1.3 氣體吸附等溫線 1446.2 氣體吸附的單層及多層理論模型 1456.2.1 朗繆爾單分子層吸附模型 1456.2.2 多分子層吸附等溫方程——BET 方程1476.2.3 比表面積的測量 1496.3 氣體吸附的過程描述 1506.3.1 物理吸附測量——靜態容量法 1506.3.2 介孔中的毛細凝聚 1526.3.3 氣體吸附過程靜態描述 1536.3.4 吸附等溫線的類型 1546.3.5 脫附滯后環 1556.4 孔徑分布分析 1566.4.1 孔分布分析 1566.4.2 TSE現象 1586.5 多孔材料的氮氣吸附應用 160本章小結 162第7章 透射電子顯微鏡及電子衍射 1637.1 TEM 成像原理及基本構造 1637.1.1 用電子束成像 1637.1.2 透射電子顯微鏡的基本構造 1647.1.3 透射電子顯微鏡的工作模式 1667.2 電子衍射 1677.2.1 倒易點陣 1687.2.2 共晶帶的晶面對應的倒易矢量 1717.2.3 勞厄方程 1727.2.4 埃瓦爾德球 1727.2.5 電子衍射公式 1737.2.6 偏離參量 1747.2.7 電子衍射圖樣 1757.2.8 選區電子衍射及衍射圖樣標定 1777.2.9 單晶電子衍射圖樣標定 1787.2.10 多晶衍射花樣 1807.2.11 二次衍射 1817.2.12 高階勞厄帶 1817.3 不同成像模式與襯度成像 1827.4 衍射襯度像 1837.4.1 厚度條紋 1867.4.2 等傾條紋 1877.4.3 晶體缺陷分析 1887.5 高分辨透射電子像與相位襯度 1897.6 掃描透射像 1917.7 透射電子顯微鏡新技術簡介 1937.7.1 iDPC-STEM成像技術 1937.7.2 原位透射電子顯微鏡 1947.7.3 冷凍透射電子顯微鏡 196本章小結 196第8章 電子能量損失譜 1988.1 電子束的能量損失 1988.1.1 激發聲子的能量損失 1988.1.2 低能損失:激發等離激元或激發價電子躍遷 1998.1.3 激發芯能級電子的能量損失 2008.2 透射電子顯微鏡中的電子能量損失譜儀 2008.3 初識電子能量損失譜 2028.3.1 零損失區 2028.3.2 低能損失區 2028.3.3 高能損失區 2048.4 用電子能量損失譜進行元素分析 2048.4.1 利用EELS 譜進行元素分布成像 2048.4.2 EELS 與EDS 2068.5 電子能量損失譜的精細結構 2078.5.1 電子能量損失近邊結構 2078.5.2 擴展電子能量損失精細結構 2098.5.3 EELS 與XAFS 的對應關系 2118.6 EELS 的應用實例 211本章小結 215第9章 掃描電子顯微鏡 2179.1 掃描電子顯微鏡的基本原理 2179.1.1 二次電子 2179.1.2 掃描電子顯微鏡成像的基本工作原理 2189.1.3 圖像襯度 2199.1.4 掃描電子顯微鏡的樣品制備 2209.2 背散射電子的應用 2209.2.1 背散射電子簡介 2209.2.2 電子背散射衍射技術 2219.3 電子探針顯微分析 2259.4 掃描電子顯微鏡新技術 228本章小結 229第10章 掃描隧道顯微鏡與原子力顯微鏡 23010.1 掃描隧道顯微鏡 23010.1.1 量子隧穿效應 23010.1.2 掃描隧道顯微鏡的基本原理 23210.1.3 掃描隧道顯微鏡的工作模式 23510.1.4 STM儀器的基本構造 23510.1.5 STM實例分析 23610.1.6 掃描隧道譜 23810.1.7 針尖的原子操縱 24110.2 原子力顯微鏡 24210.2.1 原子力顯微鏡的工作原理 24210.2.2 原子力顯微鏡的成像模式 24310.2.3 AFM假象 24410.2.4 AFM的應用實例 246本章小結 249第11章 正電子湮沒壽命譜 25011.1 關于正電子 25011.1.1 正電子的發現 25011.1.2 放射核的衰變 25111.1.3 正電子湮沒 25111.1.4 指數衰變規律 25211.2 正電子湮沒壽命 25311.2.1 正電子與物質相互作用過程:熱化-擴散-湮沒 25311.2.2 正電子壽命 25311.2.3 正電子湮沒與結構缺陷 25411.3 正電子湮沒壽命譜的測量與分析 25511.3.1 正電子湮沒壽命譜儀 25511.3.2 符合法 25511.3.3 正電子湮沒壽命譜的分析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姑媽的寶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山海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