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近代蕪湖與腹地經濟關系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744612
- 條形碼:9787522744612 ; 978-7-5227-4461-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近代蕪湖與腹地經濟關系研究 內容簡介
中國的近代化主要是通過口岸城市逐漸展開的,口岸城市是近代化的引擎。蕪湖地處皖江與青弋江交匯處,具有區位、交通、地理環境、區域經濟等優勢,從春秋時期一個軍政城堡,發展成為明清時期傳統區域中心城市。從1876年《煙臺條約》簽訂后蕪湖口岸開放到全面抗戰前,蕪湖的制度、能力、技術和產業等優勢增長,產生了人口、資本、技術、知識、文化集聚效應,輻射能力增強,洋貨通過蕪湖輸入到腹地。腹地也在擴大,從皖江地區延伸到長江流域,乃至其他地區,土貨由腹地輸往蕪湖,再銷往國內外。在蕪湖與腹地經濟互動特別是城鄉經濟互動下,蕪湖成長為近代區域中心城市。腹地農村商品經濟發展,自然經濟逐漸解體,農民生活貧困化,城鄉社會開始近代轉型。口岸城市互相影響,城市經濟圈在擴大,相互交叉和覆蓋,進而形成經濟區,農村經濟逐漸向城市經濟發展。
近代蕪湖與腹地經濟關系研究 目錄
緒論
**章 前近代傳統區域中心城市形成
**節 先秦至隋唐五代時期蕪湖城變遷
第二節 宋元時期蕪湖工商業發展
第三節 明清時期轉輸貿易與蕪湖傳統區域中心城市形成
小結
第二章 近代口岸城市制度優勢增長
**節 口岸開放與長江流域經濟格局變化
第二節 口岸開放與蕪湖城市優勢增長
第三節 列強控制海關、常關對城市與腹地經濟關系構建的影響
第四節 制度和政策調整與蕪湖城市優勢增長
小結
第三章 近代口岸城市輻射能力優勢增長
**節 航運業發展
第二節 近代陸路交通
第三節 水陸交通對城市與腹地經濟關系構建的影響
第四節 近代郵電事業發展
小結
第四章 近代口岸城市技術和產業優勢增長下洋貨銷售市場范圍擴大
**節 口岸洋貨貿易結構和洋貨輸入量
第二節 列強向腹地傾銷洋貨方式
第三節 運人內地洋貨子口貿易
第四節 洋貨銷售市場范圍
小結
第五章 近代腹地原運出土貨向口岸城市集散
**節 原運出土貨貿易與口岸土貨貿易市場
第二節 原運出糧油貿易與城鄉經濟互動
第三節 其他原運出土貨貿易與城鄉經濟互動
第四節 原運出土貨子口貿易
小結
第六章 優勢互補:近代蕪湖與沿海、沿江口岸城市經濟互動
**節 外洋貿易對城市與腹地經濟互動關系構建的影響
第二節 國內其他口岸運進洋貨貿易與蕪湖口岸洋貨貿易互動
第三節 蕪湖與其他口岸城市之間土貨貿易互動
第四節 金銀進出口:國內外貿易與蕪湖口岸貿易互動
小結
第七章 城市與腹地經濟互動下近代區域中心城市形成
**節 蕪湖成長為近代皖江地區商業中心
第二節 蕪湖成為安徽近代工業中心
第三節 人口流動與城市人口聚集
第四節 金融與城鄉資金流通
小結
第八章 近代蕪湖對腹地農村經濟的影響
**節 口岸與腹地農村商品經濟
第二節 口岸貿易與腹地農村“耕”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第三節 口岸城市洋貨貿易促進農村“織”的商品化
第四節 口岸洋貨貿易對皖江地區農村經濟生活影響
第五節 鄉村發展障礙
小結
第九章 近代城市與腹地經濟關系構建下城市經濟圈形成
近代蕪湖與腹地經濟關系研究 作者簡介
沈世培,男,1964年生,安徽定遠縣人。1981年9月至2001年7月先后獲得安徽師范大學歷史學學士、廈門大學歷史學碩士、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其中1994年9月至1995年7月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做國內訪問學者,研習中國哲學史。1988年至1998年在滁州師專任教。現為安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中國近現代史碩士、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中國經濟史、中國思想史、文化史、中國近現代史、史學理論、地方史等教學和研究。主持并完成的20余項社科項目,出版9部著作,在《中國史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中國農史》《史學史研究》《日本學刊》《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等雜志發表70余篇論文。
- >
巴金-再思錄
- >
我與地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自卑與超越
- >
朝聞道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