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張宗麟論幼兒教育:專著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3499082
- 條形碼:9787533499082 ; 978-7-5334-9908-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張宗麟論幼兒教育:專著卷 內容簡介
張宗麟是由中國本土培養的**位男性幼兒園教師,他跟隨陶行知和陳鶴琴求學并積極參與各種教育活動,尤其在學前教育領域有相當多的開拓性工作。本套書為“張宗麟論學前教育”,共分為專著卷和論著卷兩冊,精心選擇張宗麟有關幼兒教育的專著4冊和論著60余篇,各依時序編輯成冊。各書或各篇之首,均置“題解”介紹本書或本篇的寫作背景、出版單位和載文報刊;各書或各篇均以腳注形式,詳明注釋相關人物、事件、專用術語、特殊名詞、非通譯人名、術語、外文等。專著卷首,撰《張宗麟幼兒教育學說》,精要介紹張宗麟的幼兒教育思想;論著卷尾,編《張宗麟生平大事及著述年表》,對其生平、著述予以全面介紹。專著卷主要內容為:(1)《幼稚教育概論》(1926年12月);(2)《幼稚園的社會》(1930年1月);(3)《新中華幼稚教育》(1932年5月)(4)《幼稚園的演變史》(1935年7月)。
張宗麟論幼兒教育:專著卷 目錄
幼稚教育概論(1926年12月23日)
凡例
**章 緒論
一、幼稚教育之重要
二、幼稚教育之真詮
第二章 吾國幼稚教育之由來及其現狀
一、吾國創辦幼稚園之略史
二、吾國今日有幾多幼稚園,應有幾多幼稚園?
三、我國幼稚教育之癥結及其補救之方
第三章 幼稚教育發達史略
一、初創期
二、改進期
三、猛進期
第四章 幼稚生生活述略
一、幼稚生生理狀況
二、幼稚生心理狀態
三、幼稚生生活舉例
第五章 幼稚園課程
一、幼稚園課程之歷史觀
二、幼稚園課程之來源及其編制之舉例
三、幼稚園課程之分野
第六章 實行課程之歷程
一、國慶紀念周之經過情形
二、*普通的幾條教導原則
第七章 幼稚教師
一、幼稚教師之任務
二、如何培養幼稚教師
三、幼稚教師之修養
第八章 幼稚園之設備
一、幼稚園何以需要有相當之設備?
二、置辦各種設備之標準
三、幼稚園應有幾多設備之建議
第九章 蒙養園、幼稚園及小學低年級
一、蒙養園與幼稚園之關系
二、幼稚生升學問題
三、普及幼稚教育談
再版附言
幼稚園的社會(1931年1月)
自序
**章 孩子們的社會
**節 孩子們的社會
第二節 社會是什么
第三節 本科的目標
第四節 本書討論什么
第二章 **天進幼稚園的孩子
**節 幾個不同樣的孩子
第二節 幾個孩子的家庭
第三節 教師應該怎樣呢
第三章 社會化的幼稚園課程
**節 什么是幼稚園活動的根據
第二節 兩張幼稚生的習慣與技能表
第三節 實行的原則
第四章 實施社會活動的原則
**節 教育學上的新趨勢
第二節 心理學上的根據
第三節 幾條實施的原則
第五章 孩子們的家庭
**節 為什么孩子也要家庭
第二節 孩子們怎樣會感覺到他的家庭
第三節 孩子們的家屋
第四節 教師的準備
第六章 孩子們的樂境
**節 導言
第二節 孩子們的樂境
第三節 教師的準備
第七章 孩子們的世界
**節 幼稚生已經有的地理觀念
第二節 怎樣擴大孩子們已經有的地理觀念
第三節 孩子們的山河
第四節 各地的孩子
第五節 教師用的參考書
第八章 關于幼稚園社會活動的幾個好機會
**節 導言
第二節 婚、喪、壽慶
第三節 節期、賽會期、紀念日
第四節 展覽會及其他
第九章 幼稚園社會活動的試驗報告
**節 預定的計劃
第二節 每天的記錄
第三節 應用的材料和參考
新中華幼稚教育(1932年5月)
編輯大意
**章 認識幼稚園
**節 參觀一個幼稚園
第二節 參加幼稚生的活動
第三節 與幼稚教師開討論會
第二章 幼稚教育的略史
**節 福祿培爾
第二節 蒙臺梭利
第三節 中國幼稚教育略史
第三章 幼稚園的兒童
**節 幼稚生的生理狀況
第二節 幼稚生的心理現象
第四章 幼稚園的設備與布置
**節 幼稚園的布置
第二節 幼稚園怎樣置辦設備
第三節 幼稚園應該置辦些什么設備
第五章 玩具
**節 福祿培爾的恩物
第二節 蒙臺梭利的恩物
第三節 應該置備怎樣的玩具
第六章 課程
**節 怎樣厘訂幼稚園的課程
第二節 幼稚園課程應該怎樣編制
第三節 幼稚生究竟應該學些什么
第七章 自然與社會
**節 幼稚生常常會遇到的事物
第二節 怎樣幫助兒童去和自然與社會發生關系
第三節 幾個設計的例子
第八章 衛生
**節 幼稚生應有的衛生習慣、態度與常識
第二節 幼稚生的心理衛生
第三節 幼稚園應有的衛生設備
第四節 幼稚園里*通行的幾種衛生教育的方法
第九章 故事
**節 幼稚園為什么常常講故事
第二節 故事的組織和種類
第三節 幼稚生愛聽什么故事
第四節 怎樣對幼稚生講故事
第十章 游戲
**節 兒童游戲的重要元素
第二節 幼稚生*喜歡玩的游戲
第三節 怎樣帶著兒童做游戲
第十一章 律動與音樂
**節 孩子們的音樂與律動
第二節 欣賞音樂與律動
第三節 幼稚教師應注意的各點
第十二章 工作
**節 工作的性質與種類
第二節 工作的進行
第三節 在工作時期中應該注意的瑣事
第十三章 讀法
**節 幼稚園為什么要有讀法
第二節 幼稚園讀法活動應注意的幾點
第三節 方法舉例
第十四章 教師
**節 幼稚教師的職務
第二節 幼稚教師應該怎樣修養
第三節 幼稚師范
幼稚園的演變史(1935年7月20日)
自序
**章 在繼續不斷演變中的幼稚教育
一、從神秘的演變到科學的
二、從慈善性質的憐憫演變到權利性質的享受
三、從少數人的演變到多數人的
四、從個別的演變到團體的
五、從宗教式的信徒演變為正當的職業訓練
第二章 從普通學校變到幼稚園
一、福祿培爾的生平
二、福祿培爾的學說
三、為什么會產生福祿培爾學說
第三章 從慈善事業變到幼稚園
一、蒙得梭利的生平
二、蒙得梭利的學說
三、蒙氏對于自由的真義
第四章 從敬節堂變到鄉村幼稚園
一、**期
二、第二期
三、第三期
第五章 從少數人享樂的幼稚園變到多數人受訓練的幼稚園
一、美國
二、英國的嬰兒院與中國的育嬰堂
三、蘇俄
第六章 從小學教育變到幼稚園教育,又從幼稚園教育變到小學教育
一、幼稚園教學法的來源
二、小學設計教學法的利弊
三、幼稚生與小學兒童究竟有〔哪〕些不同
四、幼稚園新法對小學的影響
第七章 明日的幼稚教育
張宗麟論幼兒教育:專著卷 節選
編輯說明
一、張宗麟(1899—1976)系中國近現代教育名家,并享有“中國**位男性幼兒教師”的殊榮。1925年他協助陳鶴琴辦理南京鼓樓幼稚園,1927年后,他協助陶行知創辦了燕子磯幼稚園以及曉莊學校及其他幼教設施。其間,參與擬訂了《幼稚園課程暫行標準》,其后又執教于福建廈門集美幼稚師范學校,主持開辦了集美鄉村師范附屬幼稚園和山東鄒平簡易鄉村師范學校及其附設幼稚園。在此前后10年間,他撰寫了一批幼教專著與論著。這批文字已成為中國幼教思想寶庫中的重要歷史遺產,很有必要予以深入發掘和重新整理。
二、本書分為上下兩卷。上卷為“專著”卷,收錄張宗麟的幼教著作4本;下卷為“論著”卷,收入張宗麟的幼教文論數十篇。“專著”卷卷首,編者撰有《張宗麟幼兒教育學說》,旨在對他的幼兒教育思想進行全面述評;“論著”卷卷尾,附編者所編《張宗麟生平著述年表》,對其生平、著述予以簡略介紹。上下兩卷各30余萬字。
三、本書依定本“全錄”為原則,包括原注、作者自制表格、自選插圖等,均不作改動,力求“保留原貌”。“專著”卷包括如后四冊著述:(1)《幼稚教育概論》(1926年12月);(2)《幼稚園的社會》(1930年1月);(3)《新中華幼稚教育》(1932年5月)(4)《幼稚園的演變史》(1935年7月)。“論著”卷收錄者,包括單篇論文、調查報告、教案、書信、計劃書等53篇,均按原發表件錄用,并依寫作或發表時間的先后為序。
四、本書于各本專著和各篇文論的題目之下,置有“題解”,用以交代文章出處、撰寫或發表時間、合撰者簡介、原載刊物、相關背景或載刊簡介等內容。若為重復內容,則后文參見前文。在論著卷的少數文論之后,編者還置有“隨文附錄”若干,以作為讀者理解相關文論之助。與專著和論著文字密切相關的圖片,編者精選若干以“另圖”形式插入其中,并標明出處。
五、本書對文字的處理,以忠實于原著、保留各時段文字語言的歷史風貌為原則。除繁體字、異體字、通假字依照國家的相關規定進行統一處理外(如“那末”改“那么”、“那”改“哪”等),余皆不作改動。對于原著中明顯的錯別字、衍字或脫字,編者在該字或該處之后置“〔 〕”,并將訂正或補加之字變體置于六角括號之內;對于原文已無法辨識之文字,由編者用“□”號表示。原文中“如左”“如右”,徑改為“如下”“如上”。編輯說明
一、張宗麟(1899—1976)系中國近現代教育名家,并享有“中國**位男性幼兒教師”的殊榮。1925年他協助陳鶴琴辦理南京鼓樓幼稚園,1927年后,他協助陶行知創辦了燕子磯幼稚園以及曉莊學校及其他幼教設施。其間,參與擬訂了《幼稚園課程暫行標準》,其后又執教于福建廈門集美幼稚師范學校,主持開辦了集美鄉村師范附屬幼稚園和山東鄒平簡易鄉村師范學校及其附設幼稚園。在此前后10年間,他撰寫了一批幼教專著與論著。這批文字已成為中國幼教思想寶庫中的重要歷史遺產,很有必要予以深入發掘和重新整理。
二、本書分為上下兩卷。上卷為“專著”卷,收錄張宗麟的幼教著作4本;下卷為“論著”卷,收入張宗麟的幼教文論數十篇。“專著”卷卷首,編者撰有《張宗麟幼兒教育學說》,旨在對他的幼兒教育思想進行全面述評;“論著”卷卷尾,附編者所編《張宗麟生平著述年表》,對其生平、著述予以簡略介紹。上下兩卷各30余萬字。
三、本書依定本“全錄”為原則,包括原注、作者自制表格、自選插圖等,均不作改動,力求“保留原貌”。“專著”卷包括如后四冊著述:(1)《幼稚教育概論》(1926年12月);(2)《幼稚園的社會》(1930年1月);(3)《新中華幼稚教育》(1932年5月)(4)《幼稚園的演變史》(1935年7月)。“論著”卷收錄者,包括單篇論文、調查報告、教案、書信、計劃書等53篇,均按原發表件錄用,并依寫作或發表時間的先后為序。
四、本書于各本專著和各篇文論的題目之下,置有“題解”,用以交代文章出處、撰寫或發表時間、合撰者簡介、原載刊物、相關背景或載刊簡介等內容。若為重復內容,則后文參見前文。在論著卷的少數文論之后,編者還置有“隨文附錄”若干,以作為讀者理解相關文論之助。與專著和論著文字密切相關的圖片,編者精選若干以“另圖”形式插入其中,并標明出處。
五、本書對文字的處理,以忠實于原著、保留各時段文字語言的歷史風貌為原則。除繁體字、異體字、通假字依照國家的相關規定進行統一處理外(如“那末”改“那么”、“那”改“哪”等),余皆不作改動。對于原著中明顯的錯別字、衍字或脫字,編者在該字或該處之后置“〔 〕”,并將訂正或補加之字變體置于六角括號之內;對于原文已無法辨識之文字,由編者用“□”號表示。原文中“如左”“如右”,徑改為“如下”“如上”。
六、本書對標點符號的處理,原則上尊重作者的斷句,但是編者可對當斷未斷或斷句不當之處進行補正。對于數字符號的處理,如原發表件的表述方式為中文數字或阿拉伯數字者,均“保留原貌”;但是統計表格中的數據、四位數以上的數據,以及百分數(%)若為中文數字者,則可酌情改用阿拉伯數字。
七、本書對篇章以下序號的處理,均依一、(一)、1、(1)、(a)五級標號。凡原著中的甲、乙、丙、丁……,壹、貳、叁、肆……標號,編者皆不襲取。對于文字分段,原則上依據作者的原有段落錄排;若一段中的文字過長或作者原來的分段不當者,則由編者統一進行分段處理,且不作交代。對于論著中的大段引文(三行以上者),由編者進行“變體引文式”(另起、專段并改變字體)處理。
八、本書采用腳注形式,每頁均重新序號。注釋對象為人物、事件、專用術語、特殊名詞、非通譯人名、術語、外文等。同一注釋對象,在同一卷中僅詳注一次,且以首次出現時加注為原則。對于作者原注,將在注釋中特別說明,并用引號標明其注釋內容。依據《標點符號用法》第九項中的相關規定,注釋分為“句內注”和“句外注”兩種;凡句外注,多用“此”字開頭以示區別。若為標列文論出處的注釋,凡中國作者,均無須標列國籍;但對于民國以前的作者,須用“\[\]”標明作者所屬朝代;凡外國作者,均以“\[\]”標明其國籍,一般只列簡稱。
九、本書的譯名處理,無論人名、物名、事名,均以保留文論中的原名為原則;對于注釋中的疑難條目,權且保留原貌,有待進一步查核。現今的通譯名,則以注釋方式呈現。由于注釋取“首注”原則,故其后的非通譯人名,不再詳注,僅采用“參見前注”提示并略注。即使在同一書中作者前后所使用的譯名不同,編者也不作求同式改動,僅在注釋中加以說明。
十、1925年,在中國幼兒教育發展史上具有特別的意義。是年9月6日,陳鶴琴先生設立的南京鼓樓幼稚園舉行開園典禮。該園的開辦,標志了中國的學前教育事業,與前此沿襲日本的蒙養院和蒙養園的辦理模式告別,開始直接與歐美的學前教育理論和實踐接軌,從而使中國化的幼兒教育發展步入到嶄新階段。1925年的另一值得紀念之處,便是適逢張宗麟投身中國的幼教事業的百年紀念。是年6月,張宗麟接受恩師陳鶴琴之約聘,決定協助他辦理鼓樓幼稚園,并研究幼稚教育,婉拒了寧波啟明女中的校長之聘。盡管家庭和友人均不支持這種選擇,但他矢志不渝,并在這方面有所成就。本書的編輯出版,正是為了紀念這兩個有意義的一百年。
編者,2024年10月29日
張宗麟論幼兒教育:專著卷 作者簡介
喻本伐,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教育史的研究,先后出版《中國教育發展史》《中國教育大系.歷代教育名人志》《中國幼兒教育史》《楊賢江“新教育”理論的形成》《中國幼兒教育發展史》《張宗麟:由“幼稚教育”名家者——其教育道路及其曲折人生》《中國學前教育史料集成》 等專著20余種,先后在《教育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教育研究與實驗》等雜志上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部分論文被《新華文摘》等全文轉載,研究成果多次獲湖北省人文社科成果一等獎、國家圖書獎提名獎、中國圖書獎。
張汶軍,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教育史、研究生教育研究,先后參與《湖北考試史》《中國學前教育史料集成》《中外教育思想概覽》等的編寫工作,先后在《教育研究》《江蘇高教》《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電化教育研究》《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等雜志上發表論文20余篇。
- >
唐代進士錄
- >
史學評論
- >
巴金-再思錄
- >
我與地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姑媽的寶刀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