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以深度學習為導向的教師賦能教學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375465
- 條形碼:9787515375465 ; 978-7-5153-7546-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以深度學習為導向的教師賦能教學法 本書特色
★ 1.2022年一丹教育研究獎得主琳達·達林哈蒙德重磅力作;美國學習政策研究所專家攜權威作者陣容,深度闡述教學理念;
★ 2.本書直擊教育痛點,洞察教學前沿視角:基于深度學習的*新教育理念,為教師培養和提升學生技能提供了全新視角;
★ 3.明確的實踐導向:通過七個實際項目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在課堂中實施深度學習;
★ 4.一本教師完全指南:從課程設計到課堂實踐,從教師培養到政策制定,全面覆蓋教師教育各個方面;
★ 5.受眾廣泛,適用性強:適合教育工作者、教師培訓師和學校管理人員閱讀,也適合對深度學習課題感興趣的讀者閱讀;書中豐富且極具價值的參考內容,可滿足多元閱讀需求。
以深度學習為導向的教師賦能教學法 內容簡介
在知識經濟時代,死記硬背和被動的知識傳遞已無法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教師必須將重點轉向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能力、批判性思維以及人際關系和協作能力。《以深度學習為導向的教師賦能教學法》解決了一些教師們的迫切需求:他們需要教授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以適應當下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作者琳達·達林哈蒙德(榮獲2022年一丹教育研究獎)和珍妮·奧克斯及其同事研究了這對教師培養計劃的意義,并展示了為深度學習而教的項目示范成果。本書以美國阿爾維諾學院、銀行街教育學院、高科技高中、蒙特克萊爾州立大學、舊金山教師駐地、三一大學和科羅拉多丹佛大學的教師培養計劃為研究對象。七個項目雖各有特色,但對深度學習有著共通的理解,并形成了一系列可供借鑒的創新實踐方法。通過對這些范例的深入剖析,讀者能夠清晰地看到深度學習在實踐中的具體應用,為自身的教學和教師培養工作提供寶貴的參考。
以深度學習為導向的教師賦能教學法以深度學習為導向的教師賦能教學法 前言
在這個知識和新技術正以指數速度增長的世界里,經濟正在迅速變化,教育對個人和社會的成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因此社會越來越需要做好充分準備的教師,讓他們幫助孩子們了解這個復雜世界。
在過去的十年里,大量教育報告在世界各地涌現,認為在二十一世紀需要發展一種更卓有成效的學習,以滿足生活和工作的需求。在當代民主國家,決策管理和社會及科學問題解決的過程越來越復雜。現行學校系統誕生的20世紀初,只有5%的工作需要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今天,大約70%的工作是“知識型工作”,員工需具備獲得和使用專業信息、處理非常規任務、使用先進技術的能力。1980年到2015年間,需要高水平人際關系、批判性思維、管理和溝通技能的工作數量增加83%,而依靠體力勞動或常規技能的工作數量只增加了18%,且前者的工作類型比后者多得多。
人們要想在如此復雜的社會和政治條件下發展自身,還需要有能力獲取和使用專業信息、處理非常規任務、采用先進技術,以及應對日常遇到的種種問題。
此外,工作、生活和社會需求的本質繼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生變化。2016年世界經濟論壇《未來就業報告》指出,在許多行業和國家,如今需求量*大的職業或專業在十年前還不存在,而未來,*緊缺職業的更新速度會越來越快。這意味著,21世紀的社區和公民需要在一個日益相互依存的世界中建立良好的關系和資源共享戰略。
以深度學習為導向的教師賦能教學法 目錄
1 以深度學習賦能教師教育
2 七個項目范例
3 構建知識基礎
4 開展教學實踐
5 以發展為基礎的學習
6 情境化學習
7 知識的應用和遷移
8 在實踐社區中學習
9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教育
10 構建支持性結構
11 大規模教師教育政策
附錄A 研究方法
附錄B 項目課程設計
附錄C 調查結果
致謝
作者簡介
以深度學習為導向的教師賦能教學法 節選
我們對學生的期望包括三種能力,人們普遍認為,這三種能力對當代教育至關重要。它們是:認知能力、社會和情感能力、實現有意義生活的道德和倫理能力。
**種能力涉及學生能用所學知識做什么。他們必須具備深入理解概念的能力,并有足夠強大的探究技能,能夠以多種方式尋求、理解和結合知識,并將知識應用于現實世界中不同的復雜的新問題。這意味著,他們的學習方式需要能夠內化知識并具有生成性和可遷移性。
第二種能力涉及年輕人如何對待他們的學習和實踐,這是一套幫助個人和集體工作的共同認知技能(也稱為社交和情感技能)。這些技能包括組織和管理自己的工作;接受和使用反饋以不斷改進工作;遇到挫折或障礙時堅持不懈、保持韌性,以及以多種方式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和協作。能否取得這些成果,取決于對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和執行力的培養,取決于學生的個人和社會意識和責任,以及對自我和學校的積極心態和信念。
第三種能力與學生學習的原因有關。我們希望年輕人能具有一種目標感和個人效能感。這種目標感和個人效能感來自于公平待遇,并受到社會正義感的助推,關注如何改善自己和社區其他人的生活。對學習目的的考量意味著不僅要關注學生帶給學校的成果和進步,還要關注學校教育如何處理以下問題:學生是誰、來自哪里、想去往哪里、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面臨哪些系統性挑戰。
學生能否擁有充實豐富的生活、能否有效參與現代經濟和社會活動,這些能力至關重要。強有力的證據表明,增加學生參與個人發展相關的教育活動機會,可以加深學生對核心學術內容的理解,提高學業水平。
以深度學習為導向的教師賦能教學法 作者簡介
琳達·達林哈蒙德(Linda Darling-Hammond)
斯坦福大學教育學榮休教授,2022年一丹教育研究獎得主,美國學習政策研究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珍妮·奧克斯(Jeannie Oakes)
美國學習政策研究所高級政策研究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巴金-再思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莉莉和章魚
- >
山海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推拿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