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quán)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quán)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chuàng)意玩具書(精裝4冊)
再見了,木星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75303705
- 條形碼:9787575303705 ; 978-7-5753-0370-5
- 裝幀:平裝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再見了,木星 本書特色
1.科幻教父小松左京*具野心的作品,獲第14屆“日本星云獎”。
2.繼《日本沉沒》后,災難史詩全面升級;這一次,毀滅的是整個太陽系!
3.日本科幻“御三家”之一,與星新一、筒井康隆齊名,作品奠定日本科幻文學根基。
4.7次斬獲“日本星云獎”,小行星以他命名,劉慈欣直言他是《三體》靈感來源。
5.手冢治蟲、宮部美幸、星新一等大師盛贊其“顛覆想象的宏大敘事”。
6.當太陽系成為黑洞的獵物,人類唯一的選擇是殺死木星。
7.同名電影開創(chuàng)亞洲科幻視覺里程碑,比肩《2001:太空漫游》;庵野秀明《EVA》用“第三新東京市”致敬《再見了,木星》中的飛船“東京3號”。
8.中微子技術(shù)、電磁拖曳技術(shù)等概念,如今被NASA研究間接驗證,科幻迷直呼“神預言”。
再見了,木星 內(nèi)容簡介
火星極冠上的神秘巨畫,仿佛遠古文明的警鐘,訴說著不可預見的災難。冥王星外彗星的離奇消失揭開了黑暗的序幕——一個中型黑洞正悄然迫近,即將吞噬太陽系中的一切。生存與毀滅的邊緣,“木星太陽化計劃”急轉(zhuǎn)為驚心動魄的“木星引爆計劃”。命運無情倒計時,人類能否在這場 50 億年來前所未有的浩劫中幸存?
再見了,木星 目錄
序章 火星
1. 極冠融解行動(“三角洲”行動)
2. 冰原下的納斯卡
3. 火星—小行星—木星
**章 木星
1. 密涅瓦基地
2.“東京Ⅲ號”的乘客們
3.“木星太陽化計劃”
4. 破壞分子
5. 重逢
6. 情人酒店3號房
7. 旅人
8. 歸來
第二章 地球
1.“蒲公英”船隊
2. 奧尼爾中轉(zhuǎn)點
3. 日本地區(qū)——東京
4.WSAA 特別會議
5. 綁架
6. 大氣層底部
第三章 月球
1. 從舒伯特到萊布尼茨
2. 仁科紀念庭園
3. 叛亂的謠言
4.“幽靈”探測指令
5. JADE-Ⅲ
第四章 大紅斑
1. 拖航
2. 前往木星
3.“波濤洶涌的海岸”
4.“朱庇特!朱庇特!”
5..“硫黃之月”
6. 環(huán)、云霧、旋渦……
7. 紅色風暴
8. 進入大氣層
9.“幽靈”的影子
10. JUDO-X1-E5
11. 依稀相遇
第五章 不斷逼近的暗影
1. 林德伯格之海
2.“太空之箭號”遇險
3. 梅西耶紀念室
4. B 會議室—火星
5. 火星·月球·木星
6. 木星·地球
7. 穿西服的男人
8. 休斯頓—密涅瓦
第六章 危機的真相
1. 檔案所衛(wèi)星
2.“狩獵”開始
3. 破壞行動
4. 操作中心
5. 黑洞
6. 橙色警報
7. 瑪麗亞
8. 碰撞路線
第七章 黑色旋渦
1. 內(nèi)部恐慌
2. 太陽近旁
3. 緊急召集
4. 發(fā)現(xiàn)“X”
5.“諾亞”的計算
6. 1.8萬小時
7. 100比1.3
第八章 倒計時
1. 地球上的秋天
2. 暗戰(zhàn)
3. “X 計劃”
4. 總統(tǒng)遇襲
5.“黑色閃電”
6. 擊飛“X”
7. “BBJ 計劃”
8. 特別緊急權(quán)力
9. 搶跑
10. 行動!
第九章 再見了,朱庇特
1. 直接接觸
2. 星際逃亡船隊
3. 恒星之旅
4. 宇宙神之子
5. 佛羅里達的酷暑
6. 朱庇特海岸的午后
7.“巨嬰”
8. 再見了,朱庇特……
終章 來自太陽的悼念
1. 危險的賭局
2. 蘭森
3. 引爆前 100 小時——“閃電鳥”
4. 引爆前 60 小時——紅色階段
5. 引爆前 40 小時——第 2 步
6. *后一步
7. 引爆前 5 小時——全員撤離
8.Mahyna60
9. 控制衛(wèi)星
10. 來自木星的信息
11. 調(diào)頭
12. 寫給虛無的墓志銘
譯后記
再見了,木星 相關(guān)資料
我們閱讀小松的作品,感到書中驚奇的獨創(chuàng)性與深不見底的專業(yè)素養(yǎng)時,總會用廉價的“天才”一詞贊頌,然而,我認為在小松平靜的外表下,出人意表地藏著與滿是荊棘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搏斗的一面。——漫畫家 手冢治蟲小松是將日本科幻型態(tài)──應該說基本結(jié)構(gòu)──全獨自建構(gòu)起來的作者,在他之后問世的作家不管寫什么,都會陷入他的框架。我思考小松的作品時,常常聯(lián)想起手冢治蟲。當然每名漫畫家都分別構(gòu)筑獨有的元素,但根基是手冢的漫畫。小松亦如此。——科幻作家 上田早夕里無法想象日本特效業(yè)界能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制作微縮模型并使用運動控制攝影機來拍攝鏡頭。對我來說,這就是自己入行的起點。主引擎的啟動大約花了0.5秒的時間。緊接著探測艇感受到了一股巨大的沖擊力,英二和伯納德博士兩人的身體瞬間深深地陷入抗重力座椅中。
雖然捕捉外部聲響的麥克風已關(guān)閉,但是探測艇表面與木星大氣摩擦所產(chǎn)生的沙沙聲穿透 JADE-Ⅲ的船體傳進了駕駛艙內(nèi)。電磁隔熱系統(tǒng)自動開啟,不過,探測艇前端的溫度依然在飆升。
英二在正前方的屏幕上調(diào)出了外部的影像。JADE-Ⅲ剛剛一頭扎進了翻滾上涌著的紅褐色硫化氫銨云層中。顯示屏中的視野徹底變?yōu)橐黄t黑色,等離子化的白熱氣體猶如閃電般斷斷續(xù)續(xù)地閃爍著。多頻雷達和紅外圖像仍處于黑屏狀態(tài),能聽到的只有大氣和云層粒子與船體外殼激烈摩擦所產(chǎn)生的一陣陣呼嘯聲。
穿過紅黑色的第二層云的稀薄處后,吉姆立即拉起 JADE-Ⅲ的頭部,讓最耐高溫的船腹正面迎向大氣的沖擊。盡管英二和伯納德博士身著抗重力宇航服,但起步時那幾乎要撕裂腹部的加速度還是讓兩人眼前一黑。此時的大氣壓力飆升到了3000毫巴,相當于地球表面大氣壓力的近3倍。不過,周圍的大氣再次變?yōu)闅浜秃さ耐该骰旌衔铮胺降哪芤姸纫仓饾u恢復。
不知何時,紅黑色的云層已蔓延到了探測艇的上空。周圍頓時暗了下來,光線變得像黃昏時分一樣暗淡,但有一些光束從云層的裂縫透射而出,所以下方的能見度仍然比較高。主要由氫和氦組成的大氣中似乎還飄浮著甲烷和氨的硫化物、磷化物、冰微粒子等,因此從云層的縫隙中射出的光束在某些地方呈橙色,在某些地方呈略微泛藍的灰色,在某些地方則閃耀著白色的光芒。
探測艇在拉升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升力讓 JADE-Ⅲ幾乎跳了起來。不過,在吉姆的操作下,探測艇就像飄落的樹葉一樣,靈巧地左右滑行,抵消升力的同時,成功保持著通往目標的最短和最快的航線。英二和伯納德博士在駕駛艙內(nèi)不受控制地左右搖晃著。從已恢復的超遠程雷達顯示器來看,他們與神秘且巨大的“木星幽靈”之間的距離正以平均每秒2.2千米的速度不斷縮短。
雖然他們與那神秘的“幽靈”——JUDO-X1 之間的直線距離已不到1000千米,但兩者之間到處都是洶涌的湍流、噴射流,而且上升和下降的氣流都十分強烈,所以探測艇很難一直保持現(xiàn)在的速度。否則,只要再過七八分鐘,應該就能追上目標了。
不過,吉姆為了確保探測艇的安全,已開始降低空速。自沖出云層后,大氣壓力又增加了一倍,外界溫度也瞬間上升了100攝氏度。盡管如此,這里的絕對溫度仍然只有220開爾文,即零下50攝氏度左右。
主引擎的啟動大約花了0.5秒的時間。緊接著探測艇感受到了一股巨大的沖擊力,英二和伯納德博士兩人的身體瞬間深深地陷入抗重力座椅中。
雖然捕捉外部聲響的麥克風已關(guān)閉,但是探測艇表面與木星大氣摩擦所產(chǎn)生的沙沙聲穿透 JADE-Ⅲ的船體傳進了駕駛艙內(nèi)。電磁隔熱系統(tǒng)自動開啟,不過,探測艇前端的溫度依然在飆升。
英二在正前方的屏幕上調(diào)出了外部的影像。JADE-Ⅲ剛剛一頭扎進了翻滾上涌著的紅褐色硫化氫銨云層中。顯示屏中的視野徹底變?yōu)橐黄t黑色,等離子化的白熱氣體猶如閃電般斷斷續(xù)續(xù)地閃爍著。多頻雷達和紅外圖像仍處于黑屏狀態(tài),能聽到的只有大氣和云層粒子與船體外殼激烈摩擦所產(chǎn)生的一陣陣呼嘯聲。
穿過紅黑色的第二層云的稀薄處后,吉姆立即拉起 JADE-Ⅲ的頭部,讓最耐高溫的船腹正面迎向大氣的沖擊。盡管英二和伯納德博士身著抗重力宇航服,但起步時那幾乎要撕裂腹部的加速度還是讓兩人眼前一黑。此時的大氣壓力飆升到了3000毫巴,相當于地球表面大氣壓力的近3倍。不過,周圍的大氣再次變?yōu)闅浜秃さ耐该骰旌衔铮胺降哪芤姸纫仓饾u恢復。
不知何時,紅黑色的云層已蔓延到了探測艇的上空。周圍頓時暗了下來,光線變得像黃昏時分一樣暗淡,但有一些光束從云層的裂縫透射而出,所以下方的能見度仍然比較高。主要由氫和氦組成的大氣中似乎還飄浮著甲烷和氨的硫化物、磷化物、冰微粒子等,因此從云層的縫隙中射出的光束在某些地方呈橙色,在某些地方呈略微泛藍的灰色,在某些地方則閃耀著白色的光芒。
探測艇在拉升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升力讓 JADE-Ⅲ幾乎跳了起來。不過,在吉姆的操作下,探測艇就像飄落的樹葉一樣,靈巧地左右滑行,抵消升力的同時,成功保持著通往目標的最短和最快的航線。英二和伯納德博士在駕駛艙內(nèi)不受控制地左右搖晃著。從已恢復的超遠程雷達顯示器來看,他們與神秘且巨大的“木星幽靈”之間的距離正以平均每秒2.2千米的速度不斷縮短。
雖然他們與那神秘的“幽靈”——JUDO-X1 之間的直線距離已不到1000千米,但兩者之間到處都是洶涌的湍流、噴射流,而且上升和下降的氣流都十分強烈,所以探測艇很難一直保持現(xiàn)在的速度。否則,只要再過七八分鐘,應該就能追上目標了。
不過,吉姆為了確保探測艇的安全,已開始降低空速。自沖出云層后,大氣壓力又增加了一倍,外界溫度也瞬間上升了100攝氏度。盡管如此,這里的絕對溫度仍然只有220開爾文,即零下50攝氏度左右。
視野恢復后,可以看到正前方橫亙著一堵棕色和深灰色混雜在一起的巨大云墻。墻面上汩汩地冒著泡,被吹散的灰色、棕色和藍綠色的云帶猶如離弦之箭般,飛快地從探測艇附近掠過。云墻穿透紅褐色的第二層云的頂部,向更高處延伸。云墻上電光四濺,仿佛頻閃板。即使沒有揚聲器,那雷鳴般的轟然巨響也能穿透厚厚的大氣層,并穿透 JADE-Ⅲ的船體,傳進艙內(nèi)。
“目標的飄移速度正在加快。”伯納德博士看著屏幕上恢復正常的超遠程雷達的三維影像,平靜地說道,“我們應該正在進入快速氣流。目標的飄移速度……已經(jīng)超過每秒100米,而且還在繼續(xù)增加!”
“和我們的相對速度是多少?”
“每秒負170米……探測艇似乎在減速……相對速度正在下降……相對直線距離已不到900千米……”
就在此時,只聽咣當一聲,兩人頓覺好像有什么東西猛然撞在了探測艇堅硬的外殼上。緊接著,飛船開始上下左右不受控制地搖晃起來,仿佛正行駛在一條崎嶇不平的山路上。
不知不覺間,視野已被一片灰色的霧靄籠罩。船體外殼上響起了一陣陣啪嗒聲,猶如雨點打在了船體表面。看來探測艇已進入第一個湍流之中,正前方的顯示屏被大片的云團占據(jù)。這些云團正以極快的速度向上翻涌,并不斷向左右分開。
震動持續(xù)了二三十秒,隨后突然停止。此后視野再度恢復,探測艇下方厚厚的灰白色云層清晰可見。
這是第三層云……主要由冰和水蒸氣的云團組成。
眼前猶如日落時分的暗淡光芒中,大部分云團都覆蓋上了一層灰藍色,只有從第三層云的縫隙中透射而出的光帶處,才閃爍著微弱的白色光芒。
仔細觀察后便會發(fā)現(xiàn),云層一層疊著一層,形成道道云流,一直朝著大紅斑側(cè)翼的紅黑色云墻盤旋而去。一旦靠近云墻,云流便會翻滾上涌,或是從左到右被吸入云墻,又或是被吹著飄向斜上方。從云層頂部到周圍一帶的霧靄都非常濃密,能見度很低。
“吉姆……我們還要多久才能追上目標?”英二斜眼盯著右側(cè)屏幕上每隔一秒便變化一次的數(shù)字,問道。
“正在重新修正軌道元素……請稍等片刻……”吉姆回答道,“與最初的估算相比……追上的概率正在大幅下降……原本我們15分鐘后就能抵達可視預測點……現(xiàn)在正在修正……PBT.72……前方出現(xiàn)高溫噴射氣流……21分鐘后抵達目標可視預測點……再次修正……PBT.60……26至40分鐘后抵達可視預測點……”
探測艇穿過第二層云后已經(jīng)下降了近25千米。現(xiàn)在的氣壓為4個大氣壓,外部空氣溫度為零下40攝氏度,但探測艇腹部的溫度超過了400攝氏度。而電磁絕熱裝置只有在大氣摩擦熱接近2000攝氏度時才會開啟,所以現(xiàn)在探測艇上只是設(shè)置了一道用以抵御雷擊的屏障。
探測艇的下方是一片咆哮著的云海,而“幽靈”就隱藏在這片云海的深處。在由冰粒和小水滴形成的厚達二三十千米的云層下方約100千米處,“幽靈”保持著浮力平衡,緩緩地飄移著。“幽靈”所在之處的氣壓大約為20個大氣壓,溫度在200開爾文左右。
“我能在雷達上看到目標的輪廓了……”伯納德博士興奮地喊道,“輪廓……正在變化!不,它似乎在一邊飄移,一邊緩緩旋轉(zhuǎn)。”
“紅外圖像呢?”
“用遠紅外可以看到一個模糊的輪廓。我會每個頻道都試一下!”
“JA……Ⅲ……這邊是……莉……”揚聲器中斷斷續(xù)續(xù)地響起了米莉微弱的聲音,夾雜著大量噪聲。
“JADE!……這里是MU……”
“MUSE12……這里是JADE-Ⅲ,信號不太好……你聽得到嗎?這里是JADE-Ⅲ……噪聲太大了……”
“螺旋F……明白了嗎?”辛的聲音響起。
英二動了下手,切換了通話天線。
“信號變清楚了……”這次米莉的聲音聽得清清楚楚,“博士……剛剛收到了來自目標的極強脈沖,持續(xù)了大約有3秒鐘。我正在做快速分析,看樣子,脈沖信號中可能還嵌入了一些小信號。……你們還要繼續(xù)追蹤下去嗎?”
博士用詢問的眼神看向英二。他本人則繼續(xù)用電腦將從分米波到厘米波、毫米波、遠紅外線、中紅外線和近紅外線等多頻道獲取的目標圖像疊加在屏幕上。
“米莉……你能聽到嗎?”博士清了下嗓子說道,“我馬上給你發(fā)送合成影像,但‘幽靈’的輪廓一直在變化。目前正好能看到它最長的側(cè)面。
它似乎卷入了旋渦之中,正在不停打轉(zhuǎn)。你剛才說接收到了強脈沖,可能正好是它最小的輪廓,也就是它的正前方或正后方在對著我們的時候發(fā)出的吧。也就是說,這個類似信號的東西,可能是沿著目標的長軸方向定向發(fā)射出來的。我把影像發(fā)給你,你對比一下時間變化。”
“吉姆……”英二下定決心似的說道,“像剛才那樣,我們一口氣穿過下面的那片云層會怎么樣?”
“否定……我們將面對無法預測的危險,應對起來會非常困難。”
“請你用‘肯定’來回答。我要沖進去。你來給我提供支持。如果出現(xiàn)危險,就立刻依據(jù)你的判斷,直接從我手里奪走操縱桿的控制權(quán)……怎么樣?”
“肯定……點數(shù)0.7……點數(shù)0.8……點數(shù)1.1……點數(shù)0.6……”
“到底怎么樣?請明確回答!到底是高于還是低于點數(shù)1 ?”
“這要看博士的健康狀況。”
英二猛然醒悟,不由得看向身旁年逾80的伯納德博士。
“吉姆,你相不相信精神頭這種東西?”伯納德博士繼續(xù)忙著合成影像,用平靜而又堅定的聲音說道,“我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了獵物,想要拼命去追趕,渾身熱血沸騰,精神頭越來越好……我想說的是,你不必僅僅從身體的狀態(tài)去推算危險性。相信我所說的話。”
“肯定……點數(shù)2.1……”吉姆猶猶豫豫地回答道。
“那就行動吧。”英二再次握住了操縱桿,“等級C基礎(chǔ)上還有加成,那我就繼續(xù)往下沖了,吉姆……我們要通力配合。你一旦覺得我胡來,隨時都可以從我手里奪走操縱桿。”
“‘神風’——或許你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伯納德博士皺緊了眉頭,嘀咕道,“在兩個世紀前的一場戰(zhàn)爭中,你祖輩那一代的年輕人,曾對我祖輩那一代的年輕人發(fā)動過一場極其魯莽……但又十分勇敢的襲擊……”
英二雙手緊緊握著操縱桿,不由得咬緊了牙關(guān)。超現(xiàn)實主義雕塑一般雜亂無序地堆疊在一起的云山已經(jīng)近在眼前。英二操縱著 JADE-Ⅲ,傾斜著向下方猛沖了下去。
之后就一直處于噩夢般的狀態(tài)之中。JADE-Ⅲ在積雨云中不停地顛簸著,遭受了十幾次雷擊,甚至讓人懷疑探測艇的外殼上出現(xiàn)了裂痕。
然而,這還僅僅是開始。
當 JADE-Ⅲ穿越厚達二三十千米的第三層云時,它很不幸地被卷入一場傾盆大雨之中。四下里一片昏暗,仿佛被夜幕籠罩,但又不是完全的漆黑一片,而是不時有電光在四面八方閃現(xiàn),此外還有從極遙遠處照射過來的詭異紅光、斷斷續(xù)續(xù)傳來的巨響,以及彌漫整個空間的朱紅色、淡紫色、綠色的光芒。在它們的映照下,對流層底部云霧翻滾的景象變得分外清晰。
給人的感覺就像是 JADE-Ⅲ在遍布木星表面的巨大火山口上方緊貼著飛過去——更準確地說,就像是身處沸騰的地獄大鍋里面。而在下方極遠處,透過云層和蒸汽能看到的那抹淡紅,則是由超過 500 攝氏度,以及更下方達到幾千攝氏度的高溫高壓的液態(tài)氫海中發(fā)出來的亮光。周圍不時迸射出各種彩色的光芒和沖擊波,它們是由氫、碳、硫、氮和磷等元素組成的氣體分子,在放電過程中爆炸性“燃燒”所形成的火焰。即使還沒有到爆炸的級別,也會形成氣壓差達幾千毫巴的巨大氣團,然后裹挾著沖擊波的旋渦,宛如強級雪崩或破壞性大海嘯,在超過 10 個大氣壓的大氣層中以極快的速度擴散開來,并在 JADE-Ⅲ的船體側(cè)面迸射開來。
JADE-Ⅲ就這樣一會兒被拋向高空,一會兒又像落石一樣墜入深淵,下一刻又會被橫著撞出去老遠。這樣的狀態(tài)幾乎每隔幾分鐘就會上演一次。
英二早已將操縱桿交給了智能電腦吉姆。現(xiàn)在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盯著屏幕上不停閃爍的指示燈,祈禱自己的抗重力宇航服和抗重力座椅能發(fā)揮出應有的保護作用。
再見了,木星 作者簡介
小松左京(1931-2011),本名小松實,生 于 大 阪,日本著名科幻小說家,與星新一、筒井康隆合稱為日本科幻界的“御三家”。
1966 年發(fā)表《無盡長河的盡頭》,一舉成名。1973 年,《日本沉沒》橫空出世,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狂銷近 400 萬冊,重印 100 余次,成為當時“日本第一暢銷書”,翌年即獲得“日本推理作家協(xié)會獎”和“日本科幻星云獎”。
為了致敬他對科幻文學的貢獻,1993 年,日本群馬縣的業(yè)余天文愛好者將發(fā)現(xiàn)的小行星命名為“小松左京”。
【譯者介紹】
馬彥榮
譯審,日本法政大學訪問學者,中國翻譯協(xié)會對外話語體系研究委員會委員,曾在中國外文局從事對日外宣工作長達 15 年。譯作有《中國改革開放關(guān)鍵詞》(日)、《中國夢,什么夢》(日)、《不想說,就畫出來吧: 沙盤與繪畫中的心理學》等。
小松左京(1931-2011),本名小松實,生 于 大 阪,日本著名科幻小說家,與星新一、筒井康隆合稱為日本科幻界的“御三家”。
1966 年發(fā)表《無盡長河的盡頭》,一舉成名。1973 年,《日本沉沒》橫空出世,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狂銷近 400 萬冊,重印 100 余次,成為當時“日本第一暢銷書”,翌年即獲得“日本推理作家協(xié)會獎”和“日本科幻星云獎”。
為了致敬他對科幻文學的貢獻,1993 年,日本群馬縣的業(yè)余天文愛好者將發(fā)現(xiàn)的小行星命名為“小松左京”。
【譯者介紹】
馬彥榮
譯審,日本法政大學訪問學者,中國翻譯協(xié)會對外話語體系研究委員會委員,曾在中國外文局從事對日外宣工作長達 15 年。譯作有《中國改革開放關(guān)鍵詞》(日)、《中國夢,什么夢》(日)、《不想說,就畫出來吧: 沙盤與繪畫中的心理學》等。
徐莎莎
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科博士。翻譯作品包括《陸海的交錯——明朝的興亡》(合譯)、《中國的音樂思想》、《2020年代的想象力》等。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姑媽的寶刀
- >
山海經(jīng)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