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青春啊,文藝1990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1328333
- 條形碼:9787551328333 ; 978-7-5513-2833-3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青春啊,文藝1990 本書特色
資深評論人鄧云球的隨筆集
全景式復盤了影視歌經典與文化往事,是一本喚起青春記憶的溫情之書
青春啊,文藝1990 內容簡介
本書以媒體為引,用隨筆形式,與讀者共同追憶20世紀90年代前后的視聽往事。推讀作者曾在各大報刊發表的文章,從兩岸三地歌壇到影視經典,從校園小說到連環畫,以及報刊攤及體育賽事等。通過復盤與重新解讀,催生了共同青春回憶的“時光機”,折射出時代變遷與社會發展。
青春啊,文藝1990青春啊,文藝1990 前言
致敬九十年代(序言)
轉眼間,已是21世紀20年代了。伴隨“文藝復興”的種種視覺沖擊,翻看那些自己很多年前發表在各大報刊的有關文藝和視聽的文字,每每內心蕩起漣漪。
20世紀90年代注定是個無法復制的年代,創造了太多的大眾文化奇跡。聽流行音樂,看演唱會,去電影院窗口買票看電影,一家人在家里圍坐追看港臺電視劇集,按時收聽電臺廣播,街頭買報刊看小人書……這些屬于過往的文藝生活,如今還是歷歷在目。
那個年代,也屬于青春的我們。
那個時候,我們還是學生,*多,也不過剛剛參加工作。年輕,是我們的標志。那些屬于青春的文藝生活和視聽記憶,對于年輕的我們來說是那么有滋有味。因為,那是屬于我們青春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重要內容,是美好的回憶。
一顆純樸的心,一種對美好抑或夢想生活的向往,一個拮據的錢包,構成了這種文藝生活的全部。
青春啊,文藝1990 目錄
音樂之聲篇 _ 001
推讀1 港樂進軍國語歌壇 _ 003
話題A 香港的“文娛炮彈” _ 009
推讀2 重品《搭錯車》_ 025
話題B 風起云涌的港臺金曲時代 _ 027
推讀3 《同一首歌》是耶,非耶? _ 043
推讀4 第三只眼睛看“假唱” _ 046
話題C 從歌唱家之聲到央視“連環招” _ 048
推讀5 “包裝”的理解誤區 _ 061
推讀6 下自成蹊的歌者 _ 064
推讀7 是“天意”,是轉變 _ 066
推讀8 《給我新鮮》不新鮮 _ 068
推讀9 莫把花期空錯過 _ 070
推讀10 大陸演唱組合透視 _ 072
話題D 大陸流行樂壇的悄然變革 _ 074
推讀11 批評的準確性 _ 078
話題E 嶺南流行音樂的迅速勃升 _ 080
推讀12 從“青歌大賽”看湖南歌壇 _ 087
推讀13 讓湖南歌手唱“自己的歌” _ 090
推讀14 令人費解的簽約 _ 092
話題F 湖南造星與樂壇往事 _ 094
銀屏觀瀾篇 _ 099
推讀15 雙獎電影節聚焦 _ 101
推讀16 議一議《鐵道游擊隊》 _ 104
推讀17 失之交臂的輝煌 _ 106
話題G 電影院的休閑時光 _ 108
推讀18 “電視人”與“電視商人” _ 115
推讀19 話說收視率 _ 117
推讀20 換了角兒,乏了味 _ 120
推讀21 《母親》的精神 _ 122
推讀22 “宮廷民間劇”的成敗 _ 124
推讀23 一個“微不足道”的人物 _ 126
話題H 從電視機到錄像廳 _ 128
推讀24 何妨多錄制戲曲節目 _ 136
話題I 綜藝時代驟然來臨 _ 138
推讀25 遍地“古城” _ 145
推讀26 《武則天》一鬧就熱? _ 148
話題J 影視新歷程里的印記 _ 150
文藝拾零篇 _ 159
推讀27 奧運的真正魅力 _ 161
話題K 五環觀賽的日子 _ 163
推讀28 我與電臺有緣分 _ 167
推讀29 尋尋覓覓新專輯 _ 170
推讀30 磁帶柜臺“三打假” _ 172
推讀31 匯款單上的鄉情 _ 174
推讀32 作者的無奈 _ 176
話題L 與收錄機和媒體親密接觸的歲月 _ 178
推讀33 兩箱小人書 _ 188
推讀34 老爸看《三國》 _ 190
推讀35 “戲曲影碟收藏家” _ 192
話題M 書報文化與家庭文藝故事 _ 194
后 記 _ 209
青春啊,文藝1990 相關資料
港樂進軍國語歌壇
在這股國語歌曲熱潮中,港樂更是為國語歌曲市場增添了光彩。港樂為什么要在1993年全力進軍國語歌曲市場?進軍熱潮的狀況如何?它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樣的啟示?不如讓我們來細品個中滋味。
1992熱浪推向1993
1993歌壇是1992歌壇的后續,1992歌壇態勢無疑提示了1993歌壇發展的方向。要分析1993年港星進軍國語歌壇市場的熱潮,就必須先來看看1992年香港歌壇大唱國語歌曲的戰績。
1992年亞洲華語唱片銷量榜的前二十名中,三名香港歌手皆占有一席之地。
1993年年初,國語歌曲《瀟灑走一回》入選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中文金曲最優秀國語歌曲大獎、叱咤樂壇流行榜全國專業推介大獎金獎、最受歡迎國語歌曲金獎、勁歌金曲最佳編曲獎、最佳作曲獎。1993年年初,國語歌曲《對你愛不完》獲得香港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國語歌曲”銀獎、“勁爆家族音樂大賞”最佳歌曲獎。
這表明,1992年香港歌壇大唱國語歌曲,不僅鞏固了國語歌曲在香港歌壇的地位,也保證了香港歌手在整個東南亞市場不受冷落。香港歌手嘗到了甜頭,1993年,更以百倍的熱情與信心進軍國語歌壇。
孰高孰低
1993年率先全力進軍臺灣歌壇的最新國語大碟《把所有的愛都留給你》中有很多歌是前一年的粵語大碟《第四晚心情》的國語版,其目的是迎合臺灣歌迷的口味。
專輯的同名主打歌《把所有的愛都留給你》,是兩位臺灣知名的音樂創作者的作品。二三月間,這首歌很快登上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的流行歌曲排行榜,名次及上榜時間都很不錯。一曲《愛你》在臺灣流行歌榜上從1992年一直保持到1993年。這首《把所有的愛都留給你》正好與之銜接,保持了長盛不衰的勢頭。
香港歌手主唱的全運會主題歌《美麗的夢想》,歌曲的MV(音樂視頻)被拍攝完畢后,已在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欄目中播出。演唱者因這份難得的榮耀感到激動萬分,表示一定要用青春動感、活力四射的歌聲唱出中國人共同的榮耀和希望。
3月,香港歌手的國語專輯《真情難收》在臺灣正式發行,新唱片中收錄了《無心人》《傷心》《漂流》及《假裝》的國語版《一輩子的錯》《我怎么舍得你難過》的國語版《情歌》。歌者還根據公司老板的意見,自己填詞,唱片發行前,表示對這張專輯“比較有信心”。
港樂進軍國語歌壇
1993年對于整個東南亞歌壇來講,是不平凡的一年。國語歌曲猶如一匹脫韁的野馬,又如一條狂涌的河流,沖擊著歌壇。
在這股國語歌曲熱潮中,港樂更是為國語歌曲市場增添了光彩。港樂為什么要在1993年全力進軍國語歌曲市場?進軍熱潮的狀況如何?它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樣的啟示?不如讓我們來細品個中滋味。
1992熱浪推向1993
1993歌壇是1992歌壇的后續,1992歌壇態勢無疑提示了1993歌壇發展的方向。要分析1993年港星進軍國語歌壇市場的熱潮,就必須先來看看1992年香港歌壇大唱國語歌曲的戰績。
1992年亞洲華語唱片銷量榜的前二十名中,三名香港歌手皆占有一席之地。
1993年年初,國語歌曲《瀟灑走一回》入選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中文金曲最優秀國語歌曲大獎、叱咤樂壇流行榜全國專業推介大獎金獎、最受歡迎國語歌曲金獎、勁歌金曲最佳編曲獎、最佳作曲獎。1993年年初,國語歌曲《對你愛不完》獲得香港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國語歌曲”銀獎、“勁爆家族音樂大賞”最佳歌曲獎。
這表明,1992年香港歌壇大唱國語歌曲,不僅鞏固了國語歌曲在香港歌壇的地位,也保證了香港歌手在整個東南亞市場不受冷落。香港歌手嘗到了甜頭,1993年,更以百倍的熱情與信心進軍國語歌壇。
孰高孰低
1993年率先全力進軍臺灣歌壇的最新國語大碟《把所有的愛都留給你》中有很多歌是前一年的粵語大碟《第四晚心情》的國語版,其目的是迎合臺灣歌迷的口味。
專輯的同名主打歌《把所有的愛都留給你》,是兩位臺灣知名的音樂創作者的作品。二三月間,這首歌很快登上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的流行歌曲排行榜,名次及上榜時間都很不錯。一曲《愛你》在臺灣流行歌榜上從1992年一直保持到1993年。這首《把所有的愛都留給你》正好與之銜接,保持了長盛不衰的勢頭。
香港歌手主唱的全運會主題歌《美麗的夢想》,歌曲的MV(音樂視頻)被拍攝完畢后,已在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欄目中播出。演唱者因這份難得的榮耀感到激動萬分,表示一定要用青春動感、活力四射的歌聲唱出中國人共同的榮耀和希望。
3月,香港歌手的國語專輯《真情難收》在臺灣正式發行,新唱片中收錄了《無心人》《傷心》《漂流》及《假裝》的國語版《一輩子的錯》《我怎么舍得你難過》的國語版《情歌》。歌者還根據公司老板的意見,自己填詞,唱片發行前,表示對這張專輯“比較有信心”。
果然,唱片《真情難收》很快登上華視“臺灣金曲排行榜”,并長時間占據冠軍寶座;另一首專輯曲目《一輩子的錯》也進入臺灣“知音時間”排行榜,位居前列。
“寶麗金”制作的最新專輯《吻別》沒有辜負歌迷的熱望,保持了以往的高水準的制作,非常耐聽。專輯中有少數歌是熱門粵語歌的翻唱,像《每天愛你多一些》《還是覺得你最好》《壯志驕陽》等,號召力自然有保證;而新創作的主打歌《吻別》也一炮而紅,與另一首《情網》一同登上東南亞的流行歌曲排行榜。為了慶祝《吻別》在臺發行六十萬張,唱片公司還專門舉行了“誰與爭鋒”慶賀會。
《吻別》專輯的一個重要意義在于,它是在海峽兩岸和香港同期發行的,讓盜版帶無機可乘,保護了音樂家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大陸各音像商店里飄出的“我和你吻別,在無人的街”乃是原版正宗的美妙歌聲。
毫不示弱
香港歌手在臺灣推出并受到歡迎的國語專輯《盡在不言中》,歌迷普遍反映歌手的唱腔有所改變,音域也高了許多。這次是在六十首歌里面挑出十首歌進行錄制。公司起初對這張專輯的前景有些緊張,但演唱者本人較輕松。
香港歌手在國語最新專輯《像霧像雨又像風》的主打歌《慢慢地陪你走》中,與出道不久但潛質頗佳的新秀對唱,結果是“一幫一,一對紅”,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993年最引人注目的是國語歌《當愛已成往事》,這是榮獲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的新片《霸王別姬》的主題曲。《霸王別姬》以其特別的故事情節及演員陣容引人注目。這部電影未放映之前,《當愛已成往事》已為歌迷所喜愛,兩者間可謂互有裨益。
歌者在完成她的“都市觸覺”系列后,曲風更趨于復古,用她那“能呼喚出生命”的聲音來表現這個凄美悲涼的主題是再合適不過了。
當這一份無奈的愛與恨隨風而逝的時候,怎不叫人掬一把同情之淚呢?
1993年進軍國語歌曲市場的,不僅僅有歌星,還有影星。率先打入臺灣流行歌曲排行榜的單曲《向著陽光走》,這一“走”便開始在臺灣大熱。此外,在臺灣推出的93國語專輯《一天一點愛戀》及其MV,都獲得好的收效;93最新國語大碟《永遠是你》,溫馨的名字讓歌迷有一種別后重逢的親切感。
熱潮探源
今年的港星進軍國語歌曲市場熱潮更甚去年,一浪高過一浪的熱潮源自何處呢?
其一,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鼎盛狀態后,粵語歌曲熱已開始降溫;相反,國語歌曲以其通俗易懂、善于表達現代人內心感受的歌詞及優美而朗朗上口的旋律,日益引起人們的喜愛。臺灣歌壇力推一大批偶像國語歌手,使國語歌曲更加深入人心。
其二,香港畢竟地方不大,歌壇商業味道濃厚,歌星們競相拓展自己的“勢力范圍”,且不論東南亞,單是內地市場就夠他們“大干一番”了。
其三,正如1993年年初香港“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上主持人用普通話所說:“1997就快到了,讓我們的普通話和英語說得一樣好。”這一番話,雖然是半開玩笑,但也是在認真地告訴香港歌手:國語要常說,國語歌曲要常唱。
1993年香港歌壇進軍國語歌曲市場,這股熱潮還將繼續向前翻滾。
青春啊,文藝1990 作者簡介
鄧云球,來自被稱為“文化之城、娛樂之都”的湖南長沙,資深評論人,《長沙晚報》文藝專欄作家,曾為湖南多家電臺客座節目主持人。20世紀80年代末至21世紀初,在廣東、北京、上海、湖南等地頗具影響力的全國性報刊,發表大量文藝評論、文娛報道及隨筆。出版《你的新聞稿怎樣才能刊發》等專著。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巴金-再思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朝聞道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