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機遇與挑戰:城市合作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838632
- 條形碼:9787522838632 ; 978-7-5228-3863-2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機遇與挑戰:城市合作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內容簡介
區域經濟的聯動發展是未來中國得以在全球性的激烈競爭中站穩腳跟的重要舉措之一。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層面的區域發展部署旨在有效地調動自身資源,發揮強勁的“灣區韌性”,助力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本書從“灣區合作與社會治理”“人才流動與社會融合”“高等教育”“創新經濟”四個部分分析大灣區的挑戰與機遇,從而更深入地厘清灣區的發展現狀,前瞻其未來的發展藍圖。本書基于扎實的研究,首先提出破除現有體制上的障礙進行有機整合,將有利協調核心城市的競爭與合作關系,提升整個大灣區城市群的經濟效率和社會融合。其次,人才是發展創新知識型灣區經濟*基本、*重要的元素。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成為一個有活力、可持續的高端人才聚集地,需要在城市間形成一個強有力的高等教育垂直整合一體化的戰略體系,建立合理有序的分工協調制度,推動人才的良性互動與循環。*后探討了在當前國內國際新形勢下,大灣區如何打破“低端鎖定”的困境,在新興和未來領域重點布局研究力量,培育顛覆性創新,降低國內市場壁壘以應對國際市場壁壘的高筑,實現豐富、多樣化的創新資源的匯聚和創新成果的產出,成為國內發展創新經濟的排頭兵。
機遇與挑戰:城市合作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目錄
灣區合作與社會治理
完善粵港澳大灣區內部分工體系打造高生產率城市群 譚銳 鄭永年
粵港澳大灣區法律合作:歐盟的經驗與啟示 劉佳
粵港澳大灣區粵港勞動權益保護與社會保障:問題與對策 劉佳
粵港澳大灣區醫療合作:難點與解決方案 劉佳
粵港澳大灣區粵港養老合作一體化:現狀與未來發展 劉佳 王琪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數據跨區域流動:現狀、挑戰與對策 曾志敏 賈開
人才流動與社會融合
粵港澳大灣區如何引進境外高端人才? 張若梅 李海濱
優化國際學校建設助力高端人才留粵港澳大灣區 楊麗君 李昌達
提升認同與增強協作:推進港澳青年在珠三角地區發展 蔣余浩 吳璧君
促進融入與助力發展:內地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需求 蔣余浩 吳璧君
粵港澳大灣區回流科學研究人員的工作適應困難與應對策略 陳惠云
異質性發展視角下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困境與破解思路 莊文越
高等教育
粵港澳大灣區高校教育資源的分析與整合 李海濱 張若梅
粵港澳大灣區高校戰略聯盟競爭體系的優化 李海濱
粵港澳大灣區推進高等教育集群發展的問題與對策 余荔
中外合作辦學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立國際教育示范區 李海濱 于茗卉
香港高等教育發展經驗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啟示 李海濱
香港科技大學的得失經驗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啟示 李海濱 鄔璇
舊金山灣區高等教育發展模式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啟示 李海濱 于茗卉
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與融合:歐盟的經驗 李海濱 張若梅
創新經濟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基礎上構造南方共同市場以推進雙循環經濟 鄭永年
南方共同市場的經濟基礎分析 譚銳 鄭永年
以科技創新促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 鄭永年 曾志敏
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網絡及其優化 王迎軍 鄭永年 曾志敏
以深圳虛擬大學園為例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產學研高地 于茗卉
粵港澳大灣區教育與創新產業的合作發展 李海濱
機遇與挑戰:城市合作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作者簡介
陳惠云,目前為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UIC)人文社科學院副教授。曾任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員。目前已出版五本專著, 最新的英文著作包括Female Chinese Bankers in the Asia-Pacific: Gender, Mobility and Opportunity由國際著名的出版社Routledge 于2020年出版。其合著《中港徘徊:香港流動巡迥企業家的故事》(2007)被香港中央圖書館收錄為 “香港口述歷史庫藏計劃”特藏書籍,更蒙余英時教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林思齊先生(加拿大第一位華人省督),金耀基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等推薦。目前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強韌性社會的跨文化比較,人才與跨國移民,都市研究等。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推拿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