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智能媒體傳播概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7216065
- 條形碼:9787577216065 ; 978-7-5772-1606-5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智能媒體傳播概論 本書特色
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迭代深刻改變了媒體傳播的基本形式,本書對智能媒體的微觀機制和技術本質作了深入的探討,在此基礎上聚焦智能媒體的傳播效應,分別探討了智能媒體對新聞行業、輿論治理、廣告營銷、出版、傳播倫理、媒介素養、知溝以及元宇宙等不同領域的影響,可以引導我們初步認識媒體的智能化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和思想。
智能媒體傳播概論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深入探討智能媒體發展演進、技術架構、傳播特征及其對現代媒介生態影響的專業教材,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面理解智能媒體的視角。本書首先回顧了從萬維網到智能網的發展、演變,以及人工智能技術如何推動媒體技術的演進,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5G、區塊鏈和云計算等技術在智能媒體中的應用;接著詳細討論了智能媒體的傳播特征,包括算法驅動、場景再造、人機協同等,并分析了智能媒體的理論解讀與主要應用,如“智能+新聞”“智能+廣告”“智能+輿論”“智能+出版”“智能+老年人”等,以及智能媒體傳播的倫理危機與治理規制,并展望了智能媒體未來的發展圖景與趨勢。本書既適合作為新聞傳播學、媒體研究和相關專業的教材,也適合對智能媒體技術及其社會影響感興趣的學者和業界人士閱讀。通過豐富的案例分析和理論解讀,本書旨在培養讀者對智能媒體的深刻理解和批判性思維,為智能媒體時代的傳播實踐和研究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
智能媒體傳播概論智能媒體傳播概論 前言
在當今智能傳播時代,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智能媒體幾乎成為當代人須臾難離的工具。從萬維網的早期發展到智能互聯網的興起,從人工智能的早期探索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技術的演進不斷推動著新聞媒介形態的演變。在這一過程中,智能媒體不僅僅是信息傳播的工具,更是社會互動的平臺,它連接著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形成了一個全新的智能生態系統。這一生態系統的建構,從媒介的角度改變了人類的生存境遇。現在,人類面臨的生存問題可能已不再是尼葛洛龐帝所說的數字化生存、媒介化生存問題,而是變成了智能化生存問題。如何面對算法、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尤其是*新的ChatGPT、Sora模型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平臺、平臺化媒體,智能媒體帶來了哪些傳播問題,對于各行各業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等,都是需要我們深入思考的現實問題。對業界而言,智能媒體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傳播工具和平臺,以及新的商業模式和市場機會,但與此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問題。業界從業者需要理解智能媒體的發展趨勢,掌握智能媒體的傳播技能,以適應這一變革。同時,他們也需要思考智能媒體的倫理和治理問題,以確保技術的健康發展。對學界而言,智能媒體的發展為教學內容和方法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教師需要適應智能媒體的發展趨勢,更新教學內容,引入新的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提高學生的算法素養、智能媒體素養。學生則需要學習智能媒體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以適應未來的職業需求。我們編寫這本《智能媒體傳播概論》,旨在滿足業界和學界的雙重需求,為讀者理解智能媒體的發展歷程、技術基礎、傳播特征及其對社會文化、經濟和倫理的深遠影響提供一個全面而深入的視角。總的來講,本書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全面性。本書涵蓋智能媒體的發展歷程、技術基礎、傳播特征、倫理問題等多方面內容,對智能媒體的早期發展、當前的智能互聯網、未來的智能生態,進行了詳細闡述。第二,前瞻性。本書不僅回顧了智能媒體的發展歷程,還展望了智能媒體的未來趨勢,對智能媒體的未來發展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預測,能夠幫助讀者把握智能媒體未來的發展方向。第三,實踐性。本書將大量案例分析和實踐指導相結合,能夠幫助讀者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中。其中的案例分析覆蓋智能媒體在新聞、輿論、出版等多個領域的應用,為讀者提供了豐富的實踐參考。第四,互動性。本書設計了豐富的討論題和思考題,鼓勵讀者參與互動,能夠促進讀者的主動學習和深入思考,幫助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智能媒體的相關知識。本書的讀者群主要是大學生、高校教師、業界從業者,同時包括智能媒體傳播的愛好者。因此,本書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提供幫助。一是學生學習。本書內容涵蓋智能媒體的各個方面,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全面的學習框架,可以作為新聞傳播學專業學生的教材,幫助其系統學習智能媒體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二是教師教學。本書的案例分析和思考與練習等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素材和教學方法,可以作為教師的教學參考書,幫助他們設計和實施教學計劃。三是學術研究。本書可以作為研究資料,提供理論框架和研究線索。書中的前瞻性分析和預測為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和研究方向。四是業界發展指導。本書可以作為發展指導書,提供市場分析和策略建議。書中的案例分析和實踐指導為業界從業者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可以幫助他們制定和實施發展策略。本書的面世離不開以靖鳴教授為核心的學術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在具體寫作分工方面,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南京傳媒學院特聘教授靖鳴負責全書的設計、統籌,以及緒章與第三章的編寫工作;南京傳媒學院付家豪老師負責**章的編寫工作;南京傳媒學院張爭老師負責第二章、第十章的編寫工作;南京傳媒學院高文軒老師負責第四章、第六章的編寫工作;南京林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董浩老師負責第五章、第九章的編寫工作以及全書的統稿、協調工作;蘇州科技大學曹金焰老師負責第七章的編寫工作;南京傳媒學院宗青老師負責第八章的編寫工作。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我們得到了許多同行和專家的幫助和支持。在此,我們要特別感謝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人文分社領導的信任及對本書的寫作安排,感謝參與本書相關工作的策劃編輯庹北麟和審校團隊,他們的專業精神和辛勤工作保證了本書的質量和水準。我們也要感謝那些為我們提供案例和數據的業界伙伴,他們的實踐經驗為本書增添了生動的素材。此外,我們還要感謝那些在背后默默支持我們的家人和朋友,他們的理解和支持是我們完成本書的動力。由于水平有限,本書必然存在一定的錯謬之處,歡迎讀者提出寶貴的意見。
智能媒體傳播概論 目錄
/1 緒章 智能媒體的發展演進與媒介生態重構 /1 **節 從萬維網到智能網:智能媒體的形態演變 /4 第二節 智能媒體的技術演進 /8 第三節 從單點智能到全局智能:全領域智能場景的 工業互聯網 /12 **章 智能媒體概述、傳播特征與形態 /12 **節 智能媒體概述 /19 第二節 智能媒體的傳播特征 /26 第三節 智能媒體的主要形態 /45 第二章 智能媒體的底層技術與前沿科技概況 /46 **節 智能媒體底層技術概述 /58 第二節 智能媒體前沿科技概述 /76 第三章 智能媒體的傳播理論解讀及哲學啟示 /76 **節 智能媒體的傳播理論解讀 /82 第二節 智能媒體的傳播技術哲學啟示 /88 第四章 智能媒體在新聞行業的革新與發展 /89 **節 智能自動化推動新聞業務迭代更新 /97 第二節 智能場景拓展新聞品類與用戶體驗形態 /103 第三節 大數據催生新聞數據智能采集與可視化呈現 /110 第五章 生成式AI輿論的生成、演化與風險治理 /111 **節 生成式AI輿論在輿論家族譜系中的歷史位置 /114 第二節 AIGC時代生成式AI輿論的產生 /116 第三節 AIGC時代生成式AI輿論的類型演化 /117 第四節 AIGC時代生成式AI輿論傳播的風險 /119 第五節 應對生成式AI輿論風險的策略 /123 第六章 智能營銷的發展與創新 /124 **節 算法推薦:智能營銷的精準推送和受眾匹配 /130 第二節 垂直分發:智能廣告的信息分發與內容生產 /137 第三節 智能直播、智能大屏與場景營銷 /144 第七章 智能出版的應用發展和業務創新 /145 **節 智能編輯室:人工智能環境下的編輯出版流程 再造與業務革新 /150 第二節 智能合約:區塊鏈信譽機制建構數字版權交易 管理新模式 /155 第三節 “數字藏書”:NFT本土化的元宇宙數字出版 藏品新形態 /159 第四節 有聲讀物:智能語音合成技術結合出版物的 數字閱讀新產品 /164 第八章 智能媒體傳播的倫理危機與治理規制 /165 **節 算法黑箱:智媒傳播的算法操控和意識控制 /174 第二節 算法“投喂”:智媒傳播的信息繭房與過濾氣泡 /181 第三節 深度造假:人工智能支配下的媒介技術假象 /190 第四節 “信息疫情”:數據泄露隱憂下的隱私權利讓渡 /203 第九章 智媒時代老年人的數字突圍與自我價值再實現 /204 **節 媒介化時代“桑榆非晚”命題的凸顯 /206 第二節 “銀發網紅”的特質解析 /210 第三節 “銀發網紅”的短視頻實踐與自我價值再實現 /214 第四節 以“銀發網紅”為代表的老年人數字突圍的意義 /216 第五節 以“銀發網紅”為代表的老年人數字突圍的不足 /218 第六節 彌補“銀發網紅”數字突圍路徑不足的方法 /222 第十章 智能媒體的下半場:智能生態和想象圖景 /223 **節 智能體生命:智能體發展與人機協同 /239 第二節 數字人永生:從鏡像世界的數字衍生物到永恒生命 /253 第三節 元宇宙媒介:虛實結合與萬物互聯的終極智能媒介
智能媒體傳播概論 作者簡介
靖鳴,江蘇淮安人,南京傳媒學院新聞傳播學院特聘教授,*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建設點負責人,江蘇省重點學科新聞與傳播學學科負責人,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師范大學媒介發展與危機管理研究所所長,曾擔任南京師范大學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傳播學會理事、中國社會心理學會新聞與傳播學委員會委員、中國新聞史學會會員。先后被浙江工商大學等多所大學聘為教授。曾擔任*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獎評委、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規劃項目和*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規劃項目評委。被國家社科規劃辦多次評為信譽好的評審專家。研究方向主要為網絡與新媒體、新聞傳播實務、新聞發言人制度與危機傳播研究等。主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項。獲得省級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4項。主要從事新聞業務、新媒體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在《新聞與傳播研究》《現代傳播》《國際新聞界》《新聞大學》《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新聞記者》《新聞愛好者》《傳媒觀察》《光明日報》以及SSCI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50多篇,并在《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新聞愛好者》《傳媒觀察》等期刊擔任學術顧問。在人民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新華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等出版機構出版著作28部,其中,4部相關學術專著獲省級社科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4部相關學術專著獲省級社科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虎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山海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唐代進士錄
- >
朝聞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