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海隱書屋四種(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十一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643437
- 條形碼:9787550643437 ; 978-7-5506-4343-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海隱書屋四種(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十一輯)) 本書特色
個人詩歌、游歷見聞、讀書摘抄、祖塋訟案雜集于一書
海隱書屋四種(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十一輯)) 內容簡介
《海隱書屋》四種包括《海隱書屋詩稿》一卷、《海隱雜記》二卷、《海隱書屋名勝紀游集》一卷、《祖塋訟案》不分卷。清人胡嗣超撰,手稿本。胡嗣超身歷清乾隆、嘉慶、道光、 咸豐四朝,此間正值清王朝由盛轉衰的過渡時期。《海隱書屋詩稿》為作者詩歌集,共留詩132首,詩風古樸。《海隱雜記》共記事約423條,內容為作者生活在京城以及游幕見 聞。《海隱書屋名勝紀游集》主要內容為對前人著作進行征引改編及個人游記。《祖塋訟案》主要記錄了道光年間清常州府武進縣胡氏宗族內部圍繞祖塋盜葬以及醮贅、冒姓等問題展 開的訴訟案。
海隱書屋四種(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十一輯))海隱書屋四種(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十一輯)) 前言
《海隱書屋四種》包括《海隱書屋詩稿》一卷、《海隱雜記》二卷、《海隱書屋名勝紀游集》一卷、《祖塋訟案》不分卷。清人胡嗣超撰,手稿本。
胡嗣超身歷清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朝,此間正值清王朝由盛轉衰的過渡時期。他大半生因生計游幕京城及直隸、江蘇、陜西、山西、四川、云南諸省,六十三歲始謀得崇文門宣課司副使一職,七十四歲致仕,八十二歲卒故,人生閱歷可謂豐富。除是書外,胡氏傳世著述尚有《傷寒雜病論》十六卷、《易卦圖說》六卷。
一、 胡嗣超家世與生平
胡嗣超(1778—1860),字善延,號鶴生,世居常州府武進縣(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東門內元豐橋東下塘。清咸豐三年(1853),由京師順天府遷居直隸房山縣(今北京市房山區)小白岱村西頭路南。
據清人胡裕溥所撰《毗陵胡氏世牒》,嗣超乃明禮部尚書、贈太保胡濙十一世孫。曾祖胡芝清,字萼渚,一名廷俊,封文林郎、云南祿豐縣知縣。祖胡用嘉,字嘉思,號會庵,敕封文林郎、云南祿豐縣知縣,贈中憲大夫、兵部武選司郎中,例贈通議大夫、三品卿銜、鴻臚寺正卿。父胡文英,一名純學,字質余,號繩崖。清乾隆八年(1743)拔貢,考取八旗教習。三十年(1765)順天副榜。敕授文林郎,歷任云南通海、嶍峨縣,直隸唐山、高陽縣知縣。有《詩疑義釋》《莊子獨見》《吳下方言考》等書行世。
海隱書屋四種(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十一輯)) 目錄
前言
整理凡例
書前題識
海隱書屋詩稿
海隱書屋詩稿序
登雨花臺
夜飲讀東坡詩即效其體
見山東邀小飲走筆答之并戲簡同學莊生
寄陳二柳北
得蕉衫兗州書卻寄
題韓昌黎張中丞傳后序
寄史六蕉衫并索詩時春雪正甚二首
次前韻簡楊大見山二首
春日飲見山答次李玉溪水齋詩見贈原韻
孤桐鶴
元墓二首
相思曲
晚晴登擅勝閣有感
西磧歌
從元墓至吾山司徒廟探梅
古柏行
函谷關
秦關道中
經渭南白香山故里有懷
雨后自長安還鄠
凌霄花
九日登釣臺
馬嵬驛
山溪漲有引
紀游詩九首
發鳳縣
留侯廟
馬道
青橋驛
雞頭山
滴水崖
五漫嶺川陜分界處
天雄關
芙蓉溪
答楊大少白見贈原韻
題吳梅村集二首
五月二十五日初食荔支和東坡韻
謁少陵草堂祠
薛濤井有引
留別楊大少白四首
登樓
秋雨有懷即酬少白
城東晚霽
夜讀漁洋山人水月庵詩棖觸舊懷援筆和之仍用東坡清虛
堂韻
和楊大少白池上玩月再用清虛堂韻
何事
聞楊大見山將自邠還蜀遙有此寄
偶于成都市上得先君子前在粵東所刻莊子獨見感事寫懷
得詩二十韻
萬里橋
薛濤井
百花潭
秋日早起
丞相祠堂祠西即惠陵
憶蟹
劍關
利州聞雁
.........
海隱書屋四種(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十一輯)) 相關資料
海隱書屋詩稿序
予少好博涉群書,嗜吟詠,而性不耐讀,心所愛者,輒手錄一過以代誦。作詩文喜腹稿,出之甚易,多簡率。先君子因誨之曰:“作文之法,必須多讀、多做、多改。日久而無間斷,功到純熟,則精氣入而粗氣除,意深辭達,氣體高華,如天上云霞,光騰五采,舒卷自如,無一點塵俗氣,能令讀者心神爽朗,顧探深微,方是上乘文字。小子勉之。”予服膺斯訓而時習焉。
弱冠學制藝指明清科舉考試的八股文。,就試南北省,屢黜者有年;家貧,親友為之納資作吏,宦于潞河今屬北京市通州區。作者曾任通州庫大使。者有年;解組歸,游姑蘇者有年;謀食秦蜀者有年;家居者有年;親老無舊業,復行出山,奔走于燕趙間又有年;都門守藏守藏,看管財庫,保管財物。作者曾任崇文門副使一職。又有年。自少至老,五十年間,身行萬余里,足跡半天下。
或朋從歡呼于花月樓臺,或風雨凄其于山村旅館,或長亭送客,或遠涉邊關。以及春秋佳日,陳跡興懷其間,有中心欲言而不可明言之隱,又有許多可喜、可愕、可歌、可感之事,而莫可告語,往往寄之詩酒,陶寫性情焉。
今閑居無事,撿點舊篇,覺昔日跋涉山川,交游聚散,悲歡離合,恍在眼在“在”當為“前”之誤。。乃刪其繁雜,得詩百余首,而不知味殊酸咸鹽,與世俗嗜好如何,于庭訓如何。夫文之佳惡,我自得之,而不能自言之,世之君子必有能定吾文者。
咸豐四年八月中秋前三日,鶴生胡嗣超自序于崖東別業登雨花臺
獨立高臺上,蒼茫見四隅。山形到海盡,塔勢入云孤。煙柳依然在,雨花今已無。可憐江國恨,處處滿平蕪。
夜飲讀東坡詩即效其體
夜飲消寒對短燈,吟哦聊爾學崔丞崔丞,即崔立之,唐博陵(今河北定州)人,字斯立,德宗貞元間進士。官藍田丞,與韓愈、劉禹錫相唱和。。坐間氈冷青成片,瓦上霜飛白幾層。濁酒漸醒如過客,新詩熟讀勝良朋。醉來臥向黃泥壁,栩栩渾疑欲化鵬。
見山東邀小飲走筆答之并戲簡同學莊生
海隱書屋詩稿序
予少好博涉群書,嗜吟詠,而性不耐讀,心所愛者,輒手錄一過以代誦。作詩文喜腹稿,出之甚易,多簡率。先君子因誨之曰:“作文之法,必須多讀、多做、多改。日久而無間斷,功到純熟,則精氣入而粗氣除,意深辭達,氣體高華,如天上云霞,光騰五采,舒卷自如,無一點塵俗氣,能令讀者心神爽朗,顧探深微,方是上乘文字。小子勉之。”予服膺斯訓而時習焉。
弱冠學制藝指明清科舉考試的八股文。,就試南北省,屢黜者有年;家貧,親友為之納資作吏,宦于潞河今屬北京市通州區。作者曾任通州庫大使。者有年;解組歸,游姑蘇者有年;謀食秦蜀者有年;家居者有年;親老無舊業,復行出山,奔走于燕趙間又有年;都門守藏守藏,看管財庫,保管財物。作者曾任崇文門副使一職。又有年。自少至老,五十年間,身行萬余里,足跡半天下。
或朋從歡呼于花月樓臺,或風雨凄其于山村旅館,或長亭送客,或遠涉邊關。以及春秋佳日,陳跡興懷其間,有中心欲言而不可明言之隱,又有許多可喜、可愕、可歌、可感之事,而莫可告語,往往寄之詩酒,陶寫性情焉。
今閑居無事,撿點舊篇,覺昔日跋涉山川,交游聚散,悲歡離合,恍在眼在“在”當為“前”之誤。。乃刪其繁雜,得詩百余首,而不知味殊酸咸鹽,與世俗嗜好如何,于庭訓如何。夫文之佳惡,我自得之,而不能自言之,世之君子必有能定吾文者。
咸豐四年八月中秋前三日,鶴生胡嗣超自序于崖東別業登雨花臺
獨立高臺上,蒼茫見四隅。山形到海盡,塔勢入云孤。煙柳依然在,雨花今已無。可憐江國恨,處處滿平蕪。
夜飲讀東坡詩即效其體
夜飲消寒對短燈,吟哦聊爾學崔丞崔丞,即崔立之,唐博陵(今河北定州)人,字斯立,德宗貞元間進士。官藍田丞,與韓愈、劉禹錫相唱和。。坐間氈冷青成片,瓦上霜飛白幾層。濁酒漸醒如過客,新詩熟讀勝良朋。醉來臥向黃泥壁,栩栩渾疑欲化鵬。
見山東邀小飲走筆答之并戲簡同學莊生
幾日不見故人面,心中日夜車輪轉。簾前胡蝶數數飛,誰惜梨花滿庭院。君今邀我過清齋,不放春光去如箭。明朝三徑有人來,不事高談事拇戰即猜拳。酒令的一種,民間飲酒時一種助興取樂的游戲。其法兩人同時出一手,各猜兩人所伸手指合計的數目,以決勝負。明人謝肇淛《五雜俎》卷六《人部二》有關于漢代手勢酒令的記載。。定拼一飲醉如泥,無論日色惟存線。吾生但愿五斗及花朝,不愿撐腸文字一萬卷。此意只許與君知,休遣少年兄弟心思羨。
寄陳二柳北
寄遠無長物,揮毫十樣箋。相思何盡日,離索已經年。雄論猶能記,新詩可許傳。郁金春酒熟,憶否潞城邊。
得蕉衫兗州書卻寄
朔風吹日夜,旅夢落東山。忽報雙魚至,如親千里顏。海青瓊樹遠,塞黑暮云還。亂寫離思語,臨封不忍刪。
題韓昌黎張中丞傳后序
雙廟在何處,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古戰場。同心摧逆虜,孤掌障淮揚。將盡田橫客田橫,秦末起義首領,原為齊國貴族。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后,田橫兄弟占據齊地為王。后劉邦建漢,田橫不肯稱臣,率五百門客逃往海島。劉邦派人招撫,田橫不屈,赴洛陽途中自殺。海島五百部屬聞田橫死,全部自殺。,神如涿鹿張這里指張巡。安史之亂爆發后,睢陽太守許遠向河南節度副使張巡求援,張巡率三千兵馬守衛睢陽,多次打敗叛軍,最后城中彈盡糧絕,城破,張巡為叛軍所殺。。成仁有先后,日月可爭光。
寄史六蕉衫并索詩時春雪正甚二首
大雪紛如此,故人今若何。城空春色薄,地迥雁聲多。無日不詩酒,有時自嘯歌。閑齋在幽僻,賓客少經過。
蕉衫賦游覽,語妙逼陰何陰何,指南朝詩人陰鏗和何遜。。綠野南徐遠,青山北海多。興來因縱目,醉后想高歌。莫使天邊雁,空聞日日過。
海隱書屋四種(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十一輯)) 作者簡介
胡嗣超,常州武進人,后舉家遷至北京,身歷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朝,大半生四處游幕,至63歲高齡謀得崇文門宣課司副使之職,82歲卒故,葬于房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隨園食單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