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僑鄉出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391452
- 條形碼:9787511391452 ; 978-7-5113-9145-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僑鄉出色 內容簡介
浮石飄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浮石飄色所在的浮石村是著名僑村,2000年獲評中國民間藝術(飄色)之鄉,2014年獲評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該村是單姓村,現居民約6000人,90%為趙姓,是南宋皇族后裔。該村出版僑刊《浮山月報》,自1935年創刊,曾四停四復,至今出版200多期,現搜集到180多期的資源。還有廣東省村志《浮石志》,內容完備的三個版本的《浮石趙氏族譜》。該村鄉賢編寫中國**本英文語法書——《納氏英文法講義》,成立中國**支農民排球隊,編寫中國**本記錄本村方言字典——《浮石三音字典》。
基于以上情況,本書從趙氏宗族、北帝信仰、村落組織三個維度深入分析浮石村產生飄色的因素,并探討三者與飄色之間的互動關系。在此基礎上,再與江門地區有代表性的傳統民俗事象進行橫向對比,分析浮石趙氏獨鐘飄色的情結與邏輯。接著探討三個維度在新時期出現的困境,對飄色保護傳承的影響。*后有針對性地提出保護傳承策略。
僑鄉出色 目錄
**章 緒 論
一、飄色與浮石 / 3
二、對飄色的研究概況 / 7
三、關于浮石飄色的若干思考 / 12
第二章 抬閣(芯子、鐵枝、飄色)項目發展歷史簡述
一、抬閣的發展歷史簡述 / 19
二、抬閣的地區分布 / 25
三、抬閣藝術的特點 / 28
四、廣東飄色 / 29
第三章 浮石發展概況
一、定居浮石 / 35
二、村落發展 / 37
三、浮石鄉境及嘗田 / 38
四、趙氏宗族及公房 / 40
五、出洋謀生 / 43
六、華僑對浮石的影響 / 46
七、浮石飄色起源 / 49
八、關于“飄色”稱謂的討論 / 52
第四章 支柱之一:浮石趙氏宗族
一、浮石生存自然環境的影響及趙氏的應對 / 57
二、人文環境的影響及趙氏的應對 / 67
三、浮石趙氏的特點 / 83
四、趙氏宗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舉辦飄色活動的條件
簡析 / 95
五、趙氏宗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給予飄色的支持 / 96
六、小結 / 100
第五章 支柱之二:浮石民間信仰
一、浮石民間信仰盛行的原因 / 103
二、浮石民間信仰的表現 / 107
三、民間信仰組織 / 120
四、民間信仰中的飄色展示 / 121
五、小結 / 124
第六章 支柱之三:浮石村落組織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開辦的村落組織 / 127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村落組織的恢復 / 133
三、村落組織發達的原因分析 / 136
四、村落組織在民國時期發揮的作用 / 137
五、村落組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發揮的作用 / 140
六、浮石飄色復活歷程 / 145
七、小結 / 157
第七章 浮石趙氏與飄色的相互交融
一、對江門五邑主要民俗事象的選擇邏輯分析 / 162
二、浮石趙氏選擇飄色的動機分析 / 176
三、三根支柱與飄色的相互作用 / 184
四、小結 / 190
第八章 浮石飄色的當代發展
一、浮石飄色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表演情況 / 193
二、浮石飄色的構件與人員組成 / 203
三、飄色表演的民俗學觀察 / 206
四、傳承譜系及傳承人 / 217
五、小結 / 220
第九章 浮石飄色的特色與價值
一、浮石飄色的特色 / 223
二、浮石飄色的價值 / 228
三、小結 / 232
第十章 浮石飄色的困境
一、趙氏宗族出現的困境 / 235
二、民間宗族組織出現的困境 / 240
三、村落組織出現的困境 / 243
四、小結 / 244
第十一章 浮石飄色保護傳承的對策思考
一、加強人員培養層面的策略 / 247
二、擴大飄色影響層面的策略 / 253
三、提升旅游開發層面的策略 / 260
四、策略與困境的對應關系論述 / 267
五、小結 / 268
附錄 1 浮石村文獻資料查閱指引 / 269
附錄 2 《浮山月報》出版情況一覽表 / 272
參考文獻 / 273
后 記 / 278
僑鄉出色 作者簡介
宋旭民,江門職業技術學院教授,從事民俗文化、非遺文化研究,是江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出版《燈與會—開平泮村燈會的現代解讀》《荷塘紗龍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文化空間中蔡李佛拳的傳承發展研究》等專著8部。
黃彩筠,臺山市藝術館館長,兼任臺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負責人,是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會會員、廣東省舞蹈家協會會員、臺山市舞蹈家協會副會長。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近20年,致力于民族民間藝術搜集、整理、研究和發掘利用。曾獲評“廣東省基層先進文化工作者稱號” “2017年廣東省基層宣傳文化能人”等榮譽稱號。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自卑與超越
- >
回憶愛瑪儂
- >
推拿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