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幼兒文學創作與出版:“男嬰筆會”口述實錄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887878
- 條形碼:9787544887878 ; 978-7-5448-8787-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幼兒文學創作與出版:“男嬰筆會”口述實錄 本書特色
在古今中外的文學史、出版史上,作家、藝術家們因為氣味相投,有相同的藝術主張、文學主張而聚集在一起創作,自發形成創作團體或流派的顯現并不鮮見。中國古代文學史、藝術史上有著名的“竹林七賢”“揚州八怪”;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文學社團流派更是層出不窮,除了文學研究會、創造社、語絲社、新月社之外,還有淺草—沉鐘社、七月派和“九葉”詩派等;世界文學史上,從伍爾芙、福斯特、羅素、T.S.艾略特等人組成的“布魯姆斯伯里團體”,到海明威、喬伊斯、菲茨杰拉德等人組成的“奧德翁的斯特拉特福”,再到加繆、薩特、波伏娃等人的“名士風流”派,這些文學創作社團以其獨特的文學追求和藝術風格在歷史上占有不可缺少的一席之位,更對后來的文藝思潮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但是,很多的文學創作團體都很難持續,一方面由于時事政治的變化,一方面由于所依托的雜志的解體等原因,從盛名到瓦解,不過短短幾載。比如,淺草—沉鐘社是20世紀前期出現在現代文壇的重要的文學社團,主要成員有林如稷、陳煒謨、陳翔鶴和馮至。1923年出版《淺草》季刊,共出了四期。淺草社由于林如稷出國而停止活動。“七月”詩派是抗戰時期影響較大的詩歌流派,他們以《七月》、《希望》、《詩創作》等雜志為創作陣地《七月》堅持的時間僅有3年。
然而,在中國兒童文學史上,也有一支特殊的創作隊伍——“男嬰筆會”,核心成員有金波、高洪波、白冰、葛冰、劉丙鈞,他們專門為幼兒創作,以《幼兒畫報》《嬰兒畫報》為主要陣地,筆耕不輟二十余載,為幼兒讀物出版和幼兒文學發展披堅執銳,開疆拓土,創造了中國少兒出版史和兒童文學史上的一個奇跡。
“男嬰筆會”是一個獨特的幼兒文學創作團體,1999年由時任《嬰兒畫報》的主編、編輯吳帶生和葛冰發起,以筆會組織作家創作達成組稿意向,以自由創作為主。金波、高洪波、白冰、劉丙鈞、葛冰是筆會早期的一批作者。2001年后張曉楠接任《幼兒畫報 》主編,“男嬰筆會”的工作開展主要由來她組織。
張曉楠率先改版確立了《幼兒畫報》的辦刊宗旨:把幼兒的教育作為一個面向未來的課程,為孩子一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創設適合中國幼兒身心發展的欄目和內容。由此,以張曉楠為統領,“男嬰”團隊秉承“從孩子中來,到孩子中去”準則創作。
在古今中外的文學史、出版史上,作家、藝術家們因為氣味相投,有相同的藝術主張、文學主張而聚集在一起創作,自發形成創作團體或流派的顯現并不鮮見。中國古代文學史、藝術史上有著名的“竹林七賢”“揚州八怪”;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文學社團流派更是層出不窮,除了文學研究會、創造社、語絲社、新月社之外,還有淺草—沉鐘社、七月派和“九葉”詩派等;世界文學史上,從伍爾芙、福斯特、羅素、T.S.艾略特等人組成的“布魯姆斯伯里團體”,到海明威、喬伊斯、菲茨杰拉德等人組成的“奧德翁的斯特拉特福”,再到加繆、薩特、波伏娃等人的“名士風流”派,這些文學創作社團以其獨特的文學追求和藝術風格在歷史上占有不可缺少的一席之位,更對后來的文藝思潮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但是,很多的文學創作團體都很難持續,一方面由于時事政治的變化,一方面由于所依托的雜志的解體等原因,從盛名到瓦解,不過短短幾載。比如,淺草—沉鐘社是20世紀前期出現在現代文壇的重要的文學社團,主要成員有林如稷、陳煒謨、陳翔鶴和馮至。1923年出版《淺草》季刊,共出了四期。淺草社由于林如稷出國而停止活動。“七月”詩派是抗戰時期影響較大的詩歌流派,他們以《七月》、《希望》、《詩創作》等雜志為創作陣地《七月》堅持的時間僅有3年。
然而,在中國兒童文學史上,也有一支特殊的創作隊伍——“男嬰筆會”,核心成員有金波、高洪波、白冰、葛冰、劉丙鈞,他們專門為幼兒創作,以《幼兒畫報》《嬰兒畫報》為主要陣地,筆耕不輟二十余載,為幼兒讀物出版和幼兒文學發展披堅執銳,開疆拓土,創造了中國少兒出版史和兒童文學史上的一個奇跡。
“男嬰筆會”是一個獨特的幼兒文學創作團體,1999年由時任《嬰兒畫報》的主編、編輯吳帶生和葛冰發起,以筆會組織作家創作達成組稿意向,以自由創作為主。金波、高洪波、白冰、劉丙鈞、葛冰是筆會早期的一批作者。2001年后張曉楠接任《幼兒畫報 》主編,“男嬰筆會”的工作開展主要由來她組織。
張曉楠率先改版確立了《幼兒畫報》的辦刊宗旨:把幼兒的教育作為一個面向未來的課程,為孩子一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創設適合中國幼兒身心發展的欄目和內容。由此,以張曉楠為統領,“男嬰”團隊秉承“從孩子中來,到孩子中去”準則創作。
首先,編輯團隊通過大量的對家長、老師、孩子的調研,深入了解家長、老師、孩子亟需解決的實際問題,作家根據編輯反饋回來的實際問題進行“命題作文”式的創作。讓作家植根于生活,讓作家的根須從家長中、校園中、幼兒的生活中去汲取生活的營養。同時,為了寫好每一篇篇幅短小的幼兒故事,編輯做了大量工作,給作家的創作提供上萬字的資料,包含幼兒園老師、家長的說法,包含生活的常識等等。“男嬰”團隊拿到“命題作文”后,遵循著“命題作文”要從創意出發,而不是從主題出發的創作原則:沒有對孩子進行干巴地訓教,而是把所有的思想藏在細節故事背后,寫出形象、寫出童趣,寫出故事,把教育性、文學性、藝術性融合在一起,使得《幼兒畫報》變成了一本植根于生活的有溫度、有質量的刊物!队變寒媹蟆窂妱葆绕,月訂數從*低谷的15萬冊,增至近200萬冊,成為中國郵政報刊發行網唯一推薦的幼兒期刊,并榮獲中國優秀少兒報刊金獎。
隨著“男嬰”團隊的協作得日益成熟,五個人像一個人。同時,“中少大低幼”誕生后,開始讓書、報、刊融合發展,充分地整合了出版資源,以刊帶書,書刊互動。“男嬰”團隊繼續發揮他們的開創性、引領性作用,創作了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暢銷書:發貨碼洋達十多億的“植物大戰僵尸系列”圖書、“米莉、茉莉和莉莉成長故事”、 “我的日記”系列、“美麗中國·從家鄉出發”系列等。
“男嬰筆會”作為一個持續活躍在中國文壇的幼兒文學創作團體,他們編創一體合作模式的實踐,他們把“嬰兒文學”從“幼兒文學”中細分出來的實踐,他們對于嬰幼兒文學創作提出的生動的、鮮活的觀點,他們對嬰幼兒期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的承認和尊重,都是中國兒童文學創作和出版的進步,對于當前的出版人、兒童文學作家、兒童文學愛好者、編輯、老師、家長等群體具有啟發意義。
這只創作隊伍緣何能聚集在一起,他們為中國的小讀者帶來了什么閱讀養分?他們為何能夠打破自由創作的枷鎖,根據家長和孩子的需求,在幼兒教育的原則和幼兒文學的規律上進行“命題作文”式的創作?為何在成員之間的幼兒文學藝術主張有沖突的情形下,仍然能夠進行“藝術民主”的討論?這背后,除了有“男嬰筆會”成員的文學修為和他們之間的情誼之外,還有怎樣強有力的編創隊伍在為這個創作團體持續提供支持?“男嬰筆會”和編創團隊又是如何進行分工合作的?
從2021年9月起至2022年末,少兒出版史研究專家、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原社長李學謙分別對“男嬰筆會”成員及相關當事人進行多次采訪,通過口述實錄的形式自然、真實、客觀、流暢地記錄“男嬰筆會”五位作家高洪波、金波、白冰、劉丙鈞、葛冰和編者張曉楠長達二十多年的兒童文學創作、編輯活動和交往的真切回憶。歷時三年整理、撰寫、打磨,從“男嬰筆會”的由來、“男嬰筆會”的創作、“男嬰筆會”的感悟三個方面梳理出“男嬰筆會”這一獨具一格的中國兒童文學現象,對中國兒童文學史、中國少兒出版史是一種有益補充,具有重要的出版價值。
幼兒文學創作與出版:“男嬰筆會”口述實錄 內容簡介
本書由作者歷時三年采訪、整理完成,以“口述實錄”的方式,真實、客觀地記錄“男嬰筆會”五位作家金波、高洪波、白冰、葛冰、劉丙鈞和編者張曉楠長達二十余年的幼兒文學創作和出版的心路歷程。本書分為“男嬰筆會”的由來、創作、感悟三編,詳細呈現“男嬰筆會”、“大低幼”的創作、編輯出版活動和理念以及他們各自在幼兒文學創作出版方面獨特的追求,復現了這個團隊志趣相投的交集、敞開心扉的交流、坦誠直率的交鋒,以及讀者、作者、編者三位一體的獨特的創作出版模式。六位口述者童心洋溢、睿智幽默、談笑風生,文中多有鮮活生動的故事和細節,從中可以管窺中國幼兒文學創作和出版的發展歷程以及有益的探索,對于讀者理解“男嬰筆會”的幼兒文學作品具有參考價值,對于兒童文學作者、編輯、出版人具有啟發意義,對于中國幼兒文學的研究亦有珍貴的史料價值。
幼兒文學創作與出版:“男嬰筆會”口述實錄幼兒文學創作與出版:“男嬰筆會”口述實錄 前言
“男嬰筆會”的氣場
詩人、兒童文學作家 金波
那是一段回歸童年的日子,是身心對童年的再發現、再思考、再創造。我們也和孩子一樣,尋找幸運花瓣,但對幸運有了新的認識,幸運常常是一種精神狀態。我們也和孩子一樣追逐吹起的蒲公英,但更羨慕蒲公英飛翔后的降落,降落到新的土地開放新的花朵。
我們不僅回歸童年,更是發現童年,用我們的身心“養育童年”。經我們養育的童年,給了我們一種感知童年世界的能力。在“男嬰筆會”期間,這種對童年的感知,讓我們所有的成員(包括編輯)具有了相互的作用——引力、共鳴,互相傳遞著能量。
我們感受著現實生活、童年成長的快樂與困惑,將這個物質的世界看得更清晰。但是“男嬰筆會”的氣場,讓我們超越了物質的存在,提高了我們的精神力,讓我們用哲學的、科學的、文學的方法創造著一個新的童年世界。我們用語言、繪畫再創造一個超越現實的、物質的世界,這個世界,是用語言、色彩、聲音創造的,是“幼兒文學”一種綜合的藝術形式。幼兒文學是兒童文學中的文學。它的靈魂是詩意。詩意不僅僅是藝術的表現,更是一種精神的境界。
幼兒文學創作與出版:“男嬰筆會”口述實錄 作者簡介
李學謙,編審,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原社長,曾任中國共青團中央宣傳部部長、中國青年報社社長兼總編輯、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黨組書記。曾獲中國出版政府獎先進人物獎、中國十大出版人物等榮譽。發表學術論文三十余篇,出版專著《童書出版的理想與邏輯——李學謙文論集》。
金波,1935 年生于北京。首都師范大學教授,詩人,兒童文學作家。大學時代開始文學創作。出版兒童詩集《我們去看海》、《讓太陽長上翅膀》、《推開窗子看見你》、“金波60 年兒童詩選”等十余部,幻想小說《開開的門》,小說《婷婷的樹》,童話集《影子人》、《烏丟丟的奇遇》、《追蹤小綠人》(三部曲)、《藍雪花》等多部,散文集《感謝往事》《和樹談心》《尋找幸運花瓣兒》《點亮小橘燈——金波80 歲寄小讀者》《昆蟲印象》等,評論集《幼兒的啟蒙文學》《能歌善舞的文字》,以及《金波詩詞歌曲集》。選集有《“我喜歡你”金波兒童文學精品系列》(十五卷)、《金波幼兒文學選》(四卷)、《金波兒童文學文集》等。主編《中國傳統童謠書系》(十卷)、《中國兒歌大系》(十三卷)。作品曾獲“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出版政府獎、國家圖書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等。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向世界發行。
李學謙,編審,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原社長,曾任中國共青團中央宣傳部部長、中國青年報社社長兼總編輯、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黨組書記。曾獲中國出版政府獎先進人物獎、中國十大出版人物等榮譽。發表學術論文三十余篇,出版專著《童書出版的理想與邏輯——李學謙文論集》。
金波,1935 年生于北京。首都師范大學教授,詩人,兒童文學作家。大學時代開始文學創作。出版兒童詩集《我們去看海》、《讓太陽長上翅膀》、《推開窗子看見你》、“金波60 年兒童詩選”等十余部,幻想小說《開開的門》,小說《婷婷的樹》,童話集《影子人》、《烏丟丟的奇遇》、《追蹤小綠人》(三部曲)、《藍雪花》等多部,散文集《感謝往事》《和樹談心》《尋找幸運花瓣兒》《點亮小橘燈——金波80 歲寄小讀者》《昆蟲印象》等,評論集《幼兒的啟蒙文學》《能歌善舞的文字》,以及《金波詩詞歌曲集》。選集有《“我喜歡你”金波兒童文學精品系列》(十五卷)、《金波幼兒文學選》(四卷)、《金波兒童文學文集》等。主編《中國傳統童謠書系》(十卷)、《中國兒歌大系》(十三卷)。作品曾獲“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出版政府獎、國家圖書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等。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向世界發行。
葛冰,1945 年生于遼寧凌源。兒童文學作家,做過多年中學教師,編審,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83 年開始從事兒童文學創作,寫過校園小說、偵探小說、冒險小說、動物小說、科幻小說、武俠小說、歷史小說等,出版“藍皮鼠和大臉貓”系列(四十冊)、“小糊涂神:藏在學校里的秘密”系列(二十冊)、“皮皮和神秘動物”系列(十冊)、“山海經大精小怪”系列(六冊),出版童話、低幼作品集百余部。作品曾獲“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出版政府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提名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長篇童話《藍皮鼠大臉貓》《小糊涂神兒》《小精靈灰豆兒》曾被中央電視臺拍攝成系列動畫片,多次獲金鷹獎、金童獎。作品版權輸出到日本、韓國、埃及、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
高洪波,1951 年生于內蒙古開魯。兒童文學作家、詩人、散文家。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第七、八、九屆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主任。出版兒童詩集《大象法官》《喊泉的秘密》《我喜歡你,狐貍》等,散文集《悄悄話》《波斯貓》等,評論集《鵝背馱著的童話——中外兒童文學管窺》等。其中,《我想》獲第一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散文集《悄悄話》獲第三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彩色的夢》《陀螺》入選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作品還曾獲“五個一工程” 獎、中國出版政府獎、國家圖書獎等。圖畫書“快樂小豬波波飛系列”等,版權輸出到法國、韓國、越南等國家和地區。
劉丙鈞,1952 年生于河北深州。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詩人、兒童文學作家。出版兒童詩集《綠螞蟻》《我的名字叫雨燕》《寫給女兒的詩》《謝謝你,春天》,兒歌集《東拉西扯吹吹!,童話集《笨小熊和他的朋友們》《泡泡糖和小狗齊克》《寓言國軼事》《白貓白貓紅鼻頭》《十二生肖外傳》等,圖畫書《蜻蜓日記》《神奇的胡子》等數十部。作品曾獲“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圖書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接力杯金波幼兒文學獎等。作品《媽媽的愛》曾入選內地和港澳地區小學語文教材。
白冰,1956 年生于河北平泉。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曾任作家出版社副社長,現任接力出版社總經理、資深總編輯、編審。主要作品有:兒童詩集《飛翔的童心》,作品集《綠太陽和紅月亮》,童話集《吃黑夜的大象》,童話《不一樣的小狗俏俏》《小老鼠稀里嘩啦》,兒歌集《大象鼻子當滑梯》,圖畫書《掛太陽》《換媽媽》《雨傘樹》《爸爸,別怕》《一個人的小鎮》《大個子叔叔的野獸島》《一顆子彈的飛行》《老鼠媽媽買貓》等。作品曾獲“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出版政府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等!都偃纭贰秾懡o云》等作品曾入選中小學語文教材。作品版權輸出到英國、俄羅斯、埃及、土耳其、韓國、印度、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
張曉楠,1968年生于哈爾濱。曾任《幼兒畫報》主編,現任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有限公司總編輯、中國編輯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副主任。曾獲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2018年度十大出版人物”等榮譽稱號,并獲“第十二屆韜奮出版獎”,其主編的《幼兒畫報》榮獲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策劃的“偉大也要有人懂”系列、“美麗中國·從家鄉出發”系列、“院士解鎖中國科技”叢書等圖書,獲“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出版政府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年度“中國好書”等獎項,入選“十三五”“十四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山海經
- >
回憶愛瑪儂
- >
史學評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