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現代電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745705
- 條形碼:9787511745705 ; 978-7-5117-4570-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代電影 內容簡介
本書為《現代電影》雜志的影印版。《現代電影》雜志1933年3月1日在上海創刊,不定期出版。由現代電影雜志社出版發行,劉吶鷗、黃嘉謨、黃天始、吳云夢、宗惟賡、陳炳洪任編輯。為16開本,1934年6月15日出至第7期后停刊。該刊以“研究影藝,促進中國影業”為宗旨,主要刊登電影理論和中外電影評論文章,是一本重要的早期電影理論刊物。同時,它還是“軟性電影論”的主要陣地,刊載了一批代表性文章,如黃嘉謨的《電影之色素與毒素》《硬性電影與軟性電影》《軟性電影與說教電影》《現代的觀眾感覺》,以及劉吶鷗的《關于作者的態度》《中國電影描寫的深度問題》等。其中,在《硬性電影與軟性電影》一文中,黃嘉謨提出了“電影是給眼睛吃的冰淇淋,是給心靈坐的沙發椅”這一著名觀點。另外,該刊還刊載了大量探討電影藝術的理論文章,如劉吶鷗的《Ecranesque》《電影節奏簡論》《開麥拉機構——位置角度機能論》《電影的Continuity(畫面構成和剪接)的研究》,以及許美塤的《弗洛伊特主義與電影》和《電影的法西斯化》、舒湮的《電影底政治性》等。此外,還刊載了不少編導撰寫的文章,如袁叢美的《中國電影界應負的使命》、李萍倩的《過去之追述與將來之希望——導演 琵琶春怨 后小感》等。
本書為《現代電影》雜志的影印版。《現代電影》雜志1933年3月1日在上海創刊,不定期出版。由現代電影雜志社出版發行,劉吶鷗、黃嘉謨、黃天始、吳云夢、宗惟賡、陳炳洪任編輯。為16開本,1934年6月15日出至第7期后停刊。該刊以“研究影藝,促進中國影業”為宗旨,主要刊登電影理論和中外電影評論文章,是一本重要的早期電影理論刊物。同時,它還是“軟性電影論”的主要陣地,刊載了一批代表性文章,如黃嘉謨的《電影之色素與毒素》《硬性電影與軟性電影》《軟性電影與說教電影》《現代的觀眾感覺》,以及劉吶鷗的《關于作者的態度》《中國電影描寫的深度問題》等。其中,在《硬性電影與軟性電影》一文中,黃嘉謨提出了“電影是給眼睛吃的冰淇淋,是給心靈坐的沙發椅”這一著名觀點。另外,該刊還刊載了大量探討電影藝術的理論文章,如劉吶鷗的《Ecranesque》《電影節奏簡論》《開麥拉機構——位置角度機能論》《電影的Continuity(畫面構成和剪接)的研究》,以及許美塤的《弗洛伊特主義與電影》和《電影的法西斯化》、舒湮的《電影底政治性》等。此外,還刊載了不少編導撰寫的文章,如袁叢美的《中國電影界應負的使命》、李萍倩的《過去之追述與將來之希望——導演后小感》等。
現代電影 作者簡介
孫立軍,北京電影學院副校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動畫研究院院長。JYB戲劇與影視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電影家協會動畫電影工作委員會主任,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多次擔任國內外電影節評委,執導多部獲獎動畫電影,如《小兵張嘎》等。出版《動畫概論》等近30冊專業書籍,發表50余篇科研論文。主持國家“863”計劃,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點項目等20余項國家級課題,引領了新世紀以來的中國動畫教育和產業發展。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唐代進士錄
- >
莉莉和章魚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史學評論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