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現代車用電驅動系統原理和控制理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770466
- 條形碼:9787111770466 ; 978-7-111-77046-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代車用電驅動系統原理和控制理論 本書特色
1.響應時代與國家戰略需求:契合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順應汽車產業向新能源、智能化轉型方向。緊密對接《中國制造2025》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重點發展戰略,滿足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人才培養需求,為我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提供知識支持與人才儲備指引。
2. 專業團隊聯合打造:由湖南大學丁榮軍院士主編。融合學術理論深度與企業實踐前沿性,確保知識體系既具系統性,又緊密貼合生產實際,讓讀者學到的知識能直接應用于產業實踐。
3. 內容全面且體系完整:作為“戰略性新興領域“十四五”高等教育系列教材”之一,與系列其他書籍共同涵蓋智能新能源汽車設計、控制、制造與系統工程多方面。本書聚焦電驅動技術,沿著汽車電動化總成開發的技術路線,從電路波形、器件特性、開關負載行為、脈寬調制、狀態平均、系統控制等基本概念延伸至DC/DC、DC/AC和AC/DC等電力電子技術專業知識,讓學生全面掌握電動汽車電驅動知識。
4. 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不僅闡述電驅動的基礎理論,還引入企業真實設計案例。通過實際案例分析,解決高校新能源汽車課程理論與實踐脫節問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使其更符合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
5. 緊跟產業發展趨勢:及時反映全球汽車電動化進程,展現行業新動態。
現代車用電驅動系統原理和控制理論 內容簡介
本書將前沿的研究成果與實際應用相結合,通過深入研究車用電驅動系統的關鍵技術,為讀者提供系統的知識框架,并通過豐富的理論分析與應用驗證展示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這一領域的前沿技術。本書沿著汽車電動化總成開發的技術路線,從電路波形、器件特性、開關負載行為、脈寬調制、狀態平均、系統控制等基本概念延伸至DC/DC、DC/AC和AC/DC等電力電子技術專業知識。以車用電驅動系統原理以及控制理論為基礎,拓展數學建模、仿真驗證、實踐操作等課程。本書可作為普通高等教育車輛工程、新能源汽車工程、智能車輛工程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以供其他面向市場需求培養的復合型專業人才以及相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現代車用電驅動系統原理和控制理論現代車用電驅動系統原理和控制理論 前言
車輛動力系統的電動化轉型逐漸成為當前產業和技術發展的主流趨勢。基于電機、電池和電控的“三電系統”技術,已經逐步取代傳統的內燃機技術,成為當前新一代乘用車、商用車、特種車和非道路機動車的動力優選。通過對當前車輛行業頭部企業的調研顯示,企業對車用電驅動系統技術的人才需求非常迫切,而當前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養環節中,缺乏來打通“車輛技術”和“電驅動系統技術”之間聯系的課程,企業需要投入較長的培養周期來獲得自己想要的人才。本書旨在全面探討、分析“現代車用電驅動系統原理和控制”理論、方法與實際應用案例,以完善車輛工程/智能車輛工程專業方向的教材體系。
然而,要實現全面、透徹地向本科生及研究生講授電驅動系統原理和控制技術并非易事,得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面臨著不小的挑戰。高校豐富的學術資源以及充足的實踐平臺整合,為教材及課程體系的完善夯實了基礎并提供了完備的支持。本書將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深入探討這些挑戰與機遇,為讀者提供應對未來就業環境與價值觀養成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
現代車用電驅動系統原理和控制理論 目錄
序
前言
二維碼清單
第1章 導論 1
1.1 車用電驅動系統結構及原理 1
1.1.1 電動汽車電驅動系統介紹 2
1.1.2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電驅動系統介紹 5
1.2 車用電機的分類和基本特征 7
1.2.1 直流電機 8
1.2.2 感應電機 9
1.2.3 永磁同步電機 10
1.2.4 開關磁阻電機 11
1.3 車用電力電子器件和基本特性 13
1.3.1 MOSFET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 13
1.3.2 MOSFET的基本特性 17
1.3.3 IGBT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 19
1.3.4 IGBT的基本特性 21
1.4 車用逆變系統和基本原理 22
1.4.1 逆變電路的基本原理 23
1.4.2 電壓型逆變電路 25
1.4.3 電流型逆變電路 25
1.5 車用電源系統和基本原理 27
1.5.1 車用電源系統的組成 27
1.5.2 車用電力電子設備 29
1.6 車用儲能系統和能量管理技術 32
1.6.1 車載儲能系統 32
1.6.2 電池管理系統 34
1.6.3 多動力系統能量管理 36
習題 37
參考文獻 39
第2章 車用三相交流感應電機 41
2.1 交流感應電機的結構和運行原理 41
2.1.1 交流感應電機的基本結構 42
2.1.2 三相交流感應電機的運行原理 43
2.1.3 交流感應電機的基本方程 45
2.2 交流感應電機繞組的構成原則和分類 49
2.2.1 感應電機繞組的基本參數 49
2.2.2 三相單層繞組 50
2.2.3 三相雙層繞組 51
2.3 交流感應電機繞組的電動勢 53
2.3.1 導體的感應電動勢 53
2.3.2 線圈的電動勢與節距因數 55
2.3.3 分布繞組的電動勢與分布因數 56
2.3.4 相電動勢和線電動勢 57
2.4 交流感應電機繞組的磁動勢 59
2.4.1 線圈磁動勢 59
2.4.2 分布繞組的磁動勢 62
2.4.3 單相繞組磁動勢 64
2.4.4 三相繞組的合成磁動勢 65
2.5 交流感應電機運行特性的電樞反應 69
2.5.1 三相感應電機的轉矩-轉差率特性 69
2.5.2 三相感應電機的工作特性 71
2.6 交流感應電機的啟動和轉矩轉速控制特性 72
2.6.1 三相感應電機的啟動 72
2.6.2 三相感應電機的調速 77
習題 87
參考文獻 90
第3章 車用三相交流永磁同步電機 92
3.1 永磁同步電機分類和運行原理 92
3.1.1 結構組成 92
3.1.2 運行原理 95
3.2 永磁材料的性能和主要參數 96
3.2.1 磁性能 97
3.2.2 常用永磁材料 97
3.2.3 主要參數 100
3.2.4 永磁材料的選用方法 104
3.3 永磁同步電機磁路和電磁參數 104
3.3.1 永磁同步電機磁路計算基礎 104
3.3.2 永磁同步電機等效磁路 107
3.3.3 等效磁路解析法 109
3.3.4 等效磁路圖解法 113
3.3.5 電磁參數及計算 115
3.4 永磁同步電機齒槽轉矩和常用極槽配合 120
3.4.1 齒槽轉矩的定義及優化方式 120
3.4.2 每極每相槽數 124
3.4.3 整數槽與分數槽定義及優缺點 125
3.4.4 極槽配合選取方式 126
3.5 永磁同步電機運行特性和電樞反應 127
3.5.1 電機空載磁場及空載反電動勢 127
3.5.2 對稱負載時的電樞反應 128
3.5.3 交、直軸電樞反應電抗與磁動勢折算系數 131
3.6 永磁同步電機轉矩轉速控制特性 133
3.6.1 永磁同步電機的啟動方式 133
3.6.2 永磁同步電機的轉矩轉速控制特性 135
習題 137
參考文獻 140
第4章 永磁同步電機控制原理 141
4.1 永磁同步電機交直軸數學模型 141
4.1.1 三相永磁同步電機靜止坐標系數學模型 141
4.1.2 三相永磁同步電機的坐標變換 143
4.1.3 同步旋轉交直軸坐標系下的數學建模 145
4.2 車用逆變器拓撲結構和工作原理 146
4.2.1 車用逆變器拓撲結構 146
4.2.2 單相電壓型逆變電路 147
4.2.3 三相電壓型逆變電路 150
4.3 空間電壓矢量調制技術原理 152
4.3.1 三相電壓的空間矢量表示 152
4.3.2 SVPWM算法實現 154
4.3.3 SVPWM與傳統SPWM的比較 157
4.3.4 五段式SVPWM算法 158
4.3.5 七段式SVPWM算法 159
4.4 過調制控制技術 161
4.4.1 過調制技術簡介 161
4.4.2 單模式過調制 162
4.4.3 雙模式過調制 164
4.4.4 過調制控制算法諧波分析及諧波抑制策略 170
4.5 永磁同步電機的雙閉環矢量控制 173
4.5.1 永磁同步電機開環控制 173
4.5.2 永磁同步電機矢量控制 174
4.5.3 永磁同步電機控制解耦 177
4.5.4 永磁同步電機速度、電流雙閉環控制 178
4.6 內置式永磁同步電機調速控制方案 182
4.6.1 *大轉矩電流比控制方案 183
4.6.2 基速與轉折速度 184
4.6.3 弱磁控制方案 185
4.6.4 *大轉矩電壓比控制方案 187
4.7 *優效率輸出控制 188
4.7.1 永磁同步電機損耗分析及數學模型 188
4.7.2 基于損耗模型的*優效率輸出控制 189
4.8 無位置傳感器控制 191
4.8.1 高頻激勵下的三相永磁同步電機數學模型 191
4.8.2 高頻旋轉電壓注入法 192
4.8.3 高頻脈振電壓注入法 194
習題 197
參考文獻 199
第5章 新能源汽車典型驅動系統結構及其原理 201
5.1 純電動驅動系統 201
5.2 混合動力驅動系統 206
5.2.1 串聯式驅動系統 206
5.2.2 并聯式驅動系統 209
5.2.3 混聯式驅動系統 213
5.3 新能源汽車變速系統 216
5.3.1 純電驅動系統多檔減速器 217
5.3.2 混合動力驅動系統專用變速器 217
現代車用電驅動系統原理和控制理論 作者簡介
丁榮軍,電力電子及控制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 >
我與地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回憶愛瑪儂
- >
隨園食單
- >
山海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