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統一的前夜:司馬師鯨吞三國(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5113681
- 條形碼:9787205113681 ; 978-7-205-11368-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統一的前夜:司馬師鯨吞三國(精裝) 本書特色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國老將謝幕,曹魏權柄易手,司馬家趁勢崛起,力挽亂世狂瀾,再繪江山一色。
司馬氏不僅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建立了統一的西晉王朝,而且影響了隨后中國南北朝的歷史走向……本書帶您走進三國歸晉的真實場景。
統一的前夜:司馬師鯨吞三國(精裝) 內容簡介
在三國時代的尾聲,司馬氏完成了中國的又一次大一統。但是在統一過程中,崛起的不光只有司馬氏,還有天下的士族。本書將從司馬懿的“高平陵之變”講起,細數司馬氏的擅權、稱帝之路,以及在這一過程中北方政局的變化。與此同時,與之相對的蜀漢和吳國,都在經歷著所謂的“后三國時代”。蜀漢作為一個外來軍閥建立的政權,其與本地士族的關系好壞深刻地影響了它的興亡。而東吳則在孫皓登基之后,迅速地衰落了下去。*終司馬昭滅蜀漢,司馬炎滅東吳,歷史中有一股洪流,在驅使著中國這輛“馬車”向統一的方向駛去。
統一的前夜:司馬師鯨吞三國(精裝) 目錄
楔 子
星落五丈原 // 001
**章
后英雄時代
一、蜀漢的動蕩 // 014
二、張昭與顧雍 // 023
三、曹丕的遺產 // 030
第二章
統一的前奏
一、北境往事 // 041
二、公孫淵自立 // 047
三、司馬懿征遼東 // 054
四、毌丘儉征高句麗 // 061
第三章
統一的開端
一、明帝治國 // 069
二、托孤:被選擇的司馬懿 // 077
三、蟄伏:司馬懿的隱忍 // 085
四、反擊:高平陵之變 // 091
第四章
東吳大帝
一、性情大變 // 101
二、太子魔咒 // 108
三、流血的皇位 // 114
第五章
蜀漢的困局
一、蜀中三英 // 123
二、蔣琬的選擇 // 129
三、諸葛亮的遺產 // 136
第六章
司馬氏的危機
一、淮南初叛 // 145
二、夏侯玄之死 // 153
三、廢立天子 // 161
四、淮南再叛 // 165
第七章
東吳內耗
一、太傅諸葛恪 // 176
二、東興之役 // 182
三、再攻合肥 // 187
四、權臣之死 // 194
第八章
九伐中原
一、姜維的想法 // 205
二、姜維的對手 // 211
三、興漢與仇國 // 218
第九章
司馬昭之心
一、壽春三叛 // 231
二、克定淮南 // 238
三、天子之血 // 244
第十章
滅國與禪讓
一、詭異的前奏 // 258
二、滅國大戰 // 265
三、二士爭功 // 274
四、曹魏的宿命 // 281
第十一章
東吳覆滅
一、自毀長城 // 293
二、昏君與暴君 // 302
三、羊祜與陸抗 // 312
四、荊州易主 // 321
尾 聲
建業降帆 // 331
參考文獻 // 340
統一的前夜:司馬師鯨吞三國(精裝) 相關資料
公元234年是魏明帝曹叡青龍二年、蜀后主劉禪的建興十二年、吳大帝孫權的嘉禾三年,就在這一年的開頭,發生了一件事——作為上一個時代的象征,已經被封為山陽公14年的漢獻帝劉協去世了。他是這個亂世的見證人,也間接促成了這個三足鼎立的局面,畢竟劉備是借著“獻帝被曹丕所殺”這個謠言登基的。而實際上的山陽公劉協并沒有被殺,反而是在自己的封地過了十幾年的太平日子。雖然曹丕當年說的“天下寶物咱倆分”是客氣話,但允許他在封地采用漢朝正朔和服色,建立宗廟,祭祀漢朝先祖,這些曹家都做到了,甚至在劉協去世之后,魏明帝曹叡還改穿喪服,為他祭悼,舉行大赦,最后以漢天子的禮節將其埋葬在禪陵。而曹家的這個舉動,也算是給自己的后代留了福報,等到司馬炎接受曹家禪讓的時候,曹氏子孫也得到了類似的善待,其封國陳留國的享國時間,甚至比司馬氏的晉朝還長59年。
但這一年的主題卻并不是紀念,而是戰爭,這一戰,也是許多被我們熟知的三國英雄的最后一戰。此戰中,魏明帝曹叡親征東吳,雖然還沒等到達戰場,孫權便已退兵,但這已經是曹魏最后一位掌握實權的皇帝親自指揮的最后一戰了。同時,這也是東吳的第四代統帥陸遜帶兵出戰的最后一戰,不過在這次戰役中,他并不是主角。而對于蜀漢來說,這一年他們永遠地失去了鞠躬盡瘁的諸葛亮,以及勇冠三軍的大將魏延,從此以后,蜀漢再也沒有能力與魏國爭雄。
在這場戰爭之前,蜀漢已經準備了三年,或者說距離上一次諸葛亮出兵北伐,已經過去了三年。這三年之中,諸葛亮推廣農耕,充實軍備,訓練部隊,為了解決山區運輸困難,還制造了“木牛”“流馬”這樣的“黑科技”裝置,只是為了能將軍糧運送到褒斜谷口(今陜西省漢中市西北),同時蜀漢還修復了褒斜谷棧道(今陜西省寶雞市太白縣西南褒河山谷)。蜀漢的百姓在這三年之中得到了充分的休養,蜀漢軍隊的兵員也得到了補充。
魏青龍二年(234)春二月,54歲的諸葛亮親率10萬人的龐大軍團出戰——這已經是蜀漢能拿出來的全部家底兒了。大軍從褒斜谷進軍,第五次向曹魏發動進攻。同時,諸葛亮還派使節前往通知吳國,希望吳國能同時出兵配合。
自從夷陵之戰后,兩國恢復關系以來,這種互相配合出兵的情況也很常見,但這一次,吳國確實有個被孫權視為眼中釘的目標——合肥新城。合肥城是魏、吳兩國對峙的前線,曹休死后,滿寵以前將軍的身份接替曹休,代理揚州軍務。這幾年東吳幾乎年年都會派水軍來騷擾,在跟孫權打了幾年交道以后,滿寵逐漸發現了問題所在——合肥城。
公元234年是魏明帝曹叡青龍二年、蜀后主劉禪的建興十二年、吳大帝孫權的嘉禾三年,就在這一年的開頭,發生了一件事——作為上一個時代的象征,已經被封為山陽公14年的漢獻帝劉協去世了。他是這個亂世的見證人,也間接促成了這個三足鼎立的局面,畢竟劉備是借著“獻帝被曹丕所殺”這個謠言登基的。而實際上的山陽公劉協并沒有被殺,反而是在自己的封地過了十幾年的太平日子。雖然曹丕當年說的“天下寶物咱倆分”是客氣話,但允許他在封地采用漢朝正朔和服色,建立宗廟,祭祀漢朝先祖,這些曹家都做到了,甚至在劉協去世之后,魏明帝曹叡還改穿喪服,為他祭悼,舉行大赦,最后以漢天子的禮節將其埋葬在禪陵。而曹家的這個舉動,也算是給自己的后代留了福報,等到司馬炎接受曹家禪讓的時候,曹氏子孫也得到了類似的善待,其封國陳留國的享國時間,甚至比司馬氏的晉朝還長59年。
但這一年的主題卻并不是紀念,而是戰爭,這一戰,也是許多被我們熟知的三國英雄的最后一戰。此戰中,魏明帝曹叡親征東吳,雖然還沒等到達戰場,孫權便已退兵,但這已經是曹魏最后一位掌握實權的皇帝親自指揮的最后一戰了。同時,這也是東吳的第四代統帥陸遜帶兵出戰的最后一戰,不過在這次戰役中,他并不是主角。而對于蜀漢來說,這一年他們永遠地失去了鞠躬盡瘁的諸葛亮,以及勇冠三軍的大將魏延,從此以后,蜀漢再也沒有能力與魏國爭雄。
在這場戰爭之前,蜀漢已經準備了三年,或者說距離上一次諸葛亮出兵北伐,已經過去了三年。這三年之中,諸葛亮推廣農耕,充實軍備,訓練部隊,為了解決山區運輸困難,還制造了“木牛”“流馬”這樣的“黑科技”裝置,只是為了能將軍糧運送到褒斜谷口(今陜西省漢中市西北),同時蜀漢還修復了褒斜谷棧道(今陜西省寶雞市太白縣西南褒河山谷)。蜀漢的百姓在這三年之中得到了充分的休養,蜀漢軍隊的兵員也得到了補充。
魏青龍二年(234)春二月,54歲的諸葛亮親率10萬人的龐大軍團出戰——這已經是蜀漢能拿出來的全部家底兒了。大軍從褒斜谷進軍,第五次向曹魏發動進攻。同時,諸葛亮還派使節前往通知吳國,希望吳國能同時出兵配合。
自從夷陵之戰后,兩國恢復關系以來,這種互相配合出兵的情況也很常見,但這一次,吳國確實有個被孫權視為眼中釘的目標——合肥新城。合肥城是魏、吳兩國對峙的前線,曹休死后,滿寵以前將軍的身份接替曹休,代理揚州軍務。這幾年東吳幾乎年年都會派水軍來騷擾,在跟孫權打了幾年交道以后,滿寵逐漸發現了問題所在——合肥城。
魏太和六年(232),滿寵上書曹叡,說:“合肥城南有巢湖,更南方還有長江,卻與北方的壽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距離很遠,東吳如果圍攻此處,因為可以得到水軍相助,所以非常容易,而我們要想前往救援,卻必須先擊退他們的主力,然后才能解圍。所以臣建議調出城內守軍,在合肥城西30里處,地勢險峻,據險可守的地方,再筑一座城,東吳再想攻城,就必須上岸,這樣我軍便可在陸上切斷其歸路,方為上策。”這件事情在曹魏的朝堂上還一度引起討論,護軍將軍蔣濟說這是向天下示弱的表現,曹叡也沒有同意。但后來滿寵再次上書解釋,尚書趙咨認為滿寵的計劃不錯,這一次曹叡批準了這個想法。沒過多久,合肥新城建成。
轉過年來,新城剛剛完工不久,曹魏的軍隊正在搬東西時,孫權就計劃出兵包圍合肥新城,但大軍從水路,經巢湖,終于到達合肥新城附近的水面時,才發現新城距水邊很遠,水軍根本無法攻擊。東吳的艦隊停泊了20多天,也沒敢下船。
這時,滿寵對將領們說:“孫權知道我們撤出舊城,一定會以此為由,在軍中吹噓一番,雖然他不敢來攻新城,但為了彰顯實力,最后一定會上岸示威。”于是滿寵秘密地派出步騎兵6000人,在淝水岸邊的隱蔽處埋伏。后來孫權的軍隊果然登岸炫耀,正好被滿寵的伏兵候個正著,東吳軍被擊殺數百人,還有人掉到水里淹死,只好撤退。之后孫權又派全琮去攻打六安,但也是無功而返。
這次諸葛亮來信之后,孫權馬上選擇呼應蜀漢,率大軍推進到巢湖湖口,號稱10萬人。同時又派大將軍陸遜和左都護諸葛瑾兩位老將率萬余人進入江夏郡,到達漢水流入長江的入口處,目標直指襄陽城,但很顯然,這一路并沒有什么實際作用,區區1萬兵,還都是水軍,是不可能對襄陽構成什么威脅的,這么做主要是為了做給諸葛亮看,孫權實際的目的還是合肥新城。同時,孫權還派將軍孫韶、張承,進入淮河,去騷擾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和淮陰(今江蘇省淮安市)。
滿寵此時駐扎在壽春,見這一次孫權勢大,就打算率軍救援合肥新城。這時,殄夷將軍田豫上書說:“敵軍此次入寇,聲勢浩大,看起來并非是貪圖小利之舉,而是想通過圍困新城,將各路人馬都引到此處,所以我們此刻不應救援,而應讓吳軍放手攻城,以堅城挫其銳氣。對方攻城不得,將士們又疲憊不堪,士氣必然低落,到那時再出擊,一定可以大勝。東吳賊人如果識趣,一定不敢攻城,不久自然退卻。如果此時我們進軍,那才是正好中了敵人的奸計。”
滿寵認可了田豫的計劃,因為壽春這個地方,地處淮河以南,曹魏的士兵都是北方人,定期要回家探親,東吳正是趁著這段時間前來攻擊,所以此時滿寵手下兵員不足,他上表請求召回探親的將士,集中兵力來迎戰東吳。
統一的前夜:司馬師鯨吞三國(精裝) 作者簡介
王智,男,民族學碩士,主要研究民間信仰及少數民族歷史。作品有《青海旅游文化個案研究》《你不了解的西漢史》《你不了解的東漢史》等。
- >
自卑與超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與地壇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推拿
- >
月亮虎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