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作家頭條 中國高考報告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0134708
- 條形碼:9787220134708 ; 978-7-220-13470-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作家頭條 中國高考報告 本書特色
描摹高考戰場之殘酷無情
直擊教育痛點與應試弊端
寫盡高考之下社會和人生百態
央視熱播電視劇《命運的承諾》原著
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
中國作家頭條 中國高考報告 內容簡介
《中國高考報告》是作者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經過深入廣泛的調查采訪,對“高考”這一備受百姓關注的“戰爭”,進行的首次全景式描寫。它深入事件內層,考察在波瀾壯闊和轟轟烈烈之現實情況下,隱含著的悲憤與無奈,盡顯社會與人生百態。同時,書中還以大量的一手資料,對高考體系中的不完善之處,進行了鞭辟入里的揭示,發人深省。作品多角度、全方位、深層次探討中國應試教育的利與弊,是極具史詩氣質的報告文學作品。
中國作家頭條 中國高考報告中國作家頭條 中國高考報告 前言
激發我寫這部百姓情懷、學子心聲的《中國作家頭條中國高考報告》的,是我聽到幾位秀美如花卻內心燃焰的女孩子的話——
中央電視臺《實話實說》節目,一位剛剛考入大學的女孩子在談到高考時,以視死如歸的口氣說:“我以我血薦高考。”
《夢里花季不下雨》作者,已就讀四川某大學的劉超、彭柳蓉兩位女生在寫文章談到高考時,不無激憤道:“高考不死,大難不止。”
我不知道國人聽了這些女孩子的話以后有什么感想,我嗅到的卻是一股濃烈的戰斗氣息。
二十余年了,中國恢復高考制度使得20世紀末三十五至五十來歲年齡段的社會主流骨干們,每每談論起它時都有種“我們通過高考,已經走出了人生末途……”的感覺。然而,在這一代人的子女也開始走向高考戰場的現在,為什么我們聽到了截然相反的聲音呢?
競爭將在城市與鄉村、東部與西部、好校與差校、窮人與富人之間展開……因此,高考仍將是中國未來二十年間百姓*關注的頭等問題和影響民族復興的大事。
中國作家頭條 中國高考報告 目錄
目錄
001
開篇語
001
**章大學——中國人的夢
003東西方人的追夢差異
005
中國舊考場
011
鄧小平決策
012
親歷恢復高考大戰
027
大學,畢生的情愫
037
第二章備戰黑7月
041
搶生——兵馬未動先出招
050
趕時趕課——決勝關鍵是兩招
054
分班又分流——對不起你的絕招
061
模擬瘋考——登天門的步步臺階
065
排名——嚴酷選拔“特種兵”
071
第三章目擊高考現場
073
目擊之一:全城“戒嚴”
079目擊之二:移家入店
084
目擊之三:鳴笛聲聲
087
目擊之四:作弊應急
090
目擊之五:焚書坑包
093
第四章苦水倒不盡青春好煩惱
097
作息表,我的“生死牌”
——高三學生自述之一
102
“我沒病,為什么非要進醫院?”
——高三生自述之二
108
我在乎分數,但更要自尊
——高三生自述之三
111
“反正高中生離家出走的不只我一個人”
——高三生自述之四
120“戰斗營”里的故事
127
第五章可憐天下父母心
129
敗落在兒子手里的“一枝花”
138
豬棚陋室里扶起兩個娃兒上大學
144
苦命的知青父母
151英雄落淚為嬌女
162
老根的無奈“措施”
179
第六章百姓問天
181
一問天:王蒙為何只考60分?
195
二問天:明星與天才真能制造嗎?
212
三問天:“黑客”何其多?
224
四問天:*神圣的地方為何也*丑惡?
238
五問天:窮人還能上大學嗎?
249
第七章民辦大學的紅與黑
251
王秀蘭很意外
258
中央領導看好“小于”的辦學經
266
李小平上當記
274
倉庫里竟然辦出“名牌大學”
275
“洋大學”很火,也很膩人
285
第八章“狼來啦”——少年出國留學的憂思
294
陷阱之一:“漢奸”當道,中介混雜,受騙又受累
298
陷阱之二:算錢有誤,負債累累,國內國外兩頭不好過
302
陷阱之三:追求名校,拒簽不斷,*后兩手空空回老家
306
陷阱之四:放飛容易收線難,真真假假淚是痕
315
第九章火爆的畸形產業
319“要發財,印教材”
330
辦班大戰使教師也“走穴”
337
兜賣假文憑
——地攤產業
343“招生騙子”夠無恥
346
“忘不了”
——改變你錯誤的一概而論
359
第十章《新世紀高考宣言》:“來年中國不考試!”
363
考大學真是唯一選擇?
369
考上了大學又怎樣?
371
大學到底是什么?
373
后記教育,令我欲罷不能
中國作家頭條 中國高考報告 相關資料
第一章
第一章大學——中國人的夢
東西方人的追夢差異
東方人愛做夢,西方人也愛做夢。但東方人和西方人做的夢完全不一樣。
兩千五百多年前,正是中華大地戰火四起時,在魯國,一位失去父親的十七歲天才少年在痛失母親之后,擦干淚水,懷著“學也,祿在其中矣”的信念,四方求師,不恥下問,后來終于“三十而立”。中年之后的這位先生,在求仕的道路上屢次失敗后,便開始了周游列國,時達十四年之久。當他飽受艱辛、窘境紛至、處處碰壁而終不得志后,有一天仰天長嘆,忽見頭頂有一異樣之物自由飛翔在藍天白云間,他便對其弟子感嘆道:“鳥,我知道它會飛,可是會飛的還常被人射下來。魚,我知道它會游水,可是會游水的還會被人們釣起來。獸,我知道它會走,可是會走的還常落入羅網。只有一樣東西,人們不會控制它,它愛在云里來就來,它愛在風里去就去,它愛上天就上天,這就是龍……你們要做就做龍吧。”
在凄哀與絕望中望子成龍的士大夫,最后告別人世時留下了這一遺訓。
這位一生雄心勃勃,中年后不再求仕者,就是名列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孔子孔仲尼。由于他一生追求“學而優則仕”,且“忠君尊王”,以仁為懷,故被后人尊奉為中華民族的大圣賢,流芳至今。雖在他死后有“焚書坑儒”和后來的“打倒孔家店”,但在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畢竟僅僅是小波小瀾而已。“唯此為大”“讀書是上”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及“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古老而經典的古訓,時至今日仍被億萬國人所崇尚,而我們也到處可見在寒窗之下孜孜不倦苦讀ABC,以求一張大學文憑的瘋狂與趕考熱……
第一章
第一章大學——中國人的夢
東西方人的追夢差異
東方人愛做夢,西方人也愛做夢。但東方人和西方人做的夢完全不一樣。
兩千五百多年前,正是中華大地戰火四起時,在魯國,一位失去父親的十七歲天才少年在痛失母親之后,擦干淚水,懷著“學也,祿在其中矣”的信念,四方求師,不恥下問,后來終于“三十而立”。中年之后的這位先生,在求仕的道路上屢次失敗后,便開始了周游列國,時達十四年之久。當他飽受艱辛、窘境紛至、處處碰壁而終不得志后,有一天仰天長嘆,忽見頭頂有一異樣之物自由飛翔在藍天白云間,他便對其弟子感嘆道:“鳥,我知道它會飛,可是會飛的還常被人射下來。魚,我知道它會游水,可是會游水的還會被人們釣起來。獸,我知道它會走,可是會走的還常落入羅網。只有一樣東西,人們不會控制它,它愛在云里來就來,它愛在風里去就去,它愛上天就上天,這就是龍……你們要做就做龍吧。”
在凄哀與絕望中望子成龍的士大夫,最后告別人世時留下了這一遺訓。
這位一生雄心勃勃,中年后不再求仕者,就是名列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孔子孔仲尼。由于他一生追求“學而優則仕”,且“忠君尊王”,以仁為懷,故被后人尊奉為中華民族的大圣賢,流芳至今。雖在他死后有“焚書坑儒”和后來的“打倒孔家店”,但在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畢竟僅僅是小波小瀾而已。“唯此為大”“讀書是上”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及“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古老而經典的古訓,時至今日仍被億萬國人所崇尚,而我們也到處可見在寒窗之下孜孜不倦苦讀ABC,以求一張大學文憑的瘋狂與趕考熱……
從魯國這位周游四方的圣賢誕生到近代,世界東方的龍子龍孫們舉目遠眺時,卻發現這塊本是閃閃發光的大地,被一個僅僅只有兩百五十來年歷史的美洲大國氣焰囂張地甩在后面。
那個國家是誰?是什么夢在激蕩著哪個奇異的民族?
這個夢是從英吉利海峽的普利茅斯港出發的,它乘著五月花號的小帆船,經過數月的驚濤駭浪,初冬的一個早晨,抵達一塊叫詹姆斯敦的北美狹長地帶,并開始在那兒插上一面米字旗。后來這面米字旗改成了星條旗,于是誕生了一個新的合眾國,英文簡寫為USA。從此,五月花號的小帆船雖然永遠不再起航,但成千上萬的六月花號、七月花號及包括沉沒的泰坦尼克號在內的無數帆船與鐵船都涌至那塊狹長地帶,由于越來越多的帆船與鐵船涌來,狹長地帶漸漸擴張,再擴張,一直到可以稱霸全球的今天……
這就是被現代人類治國專家們長期崇尚、叫那個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想大聲說話的國家的人無比驕傲的“美國夢”。
“更多更好,永無止境……”起初代表這個簡單思想的美國夢,后來在《獨立宣言》中便化作了這樣一些莊嚴的語句:一切人生而平等,生存、自由、追求幸福是天賦人權。
IF WE CAN DREAM IT,WE CAN DO IT——在佛羅里達宇航中心的鋁合金門上,美國人銘刻下了這句話,它譯為中文就是:只要我們能夠夢想,我們就能夠實現。
我似乎明白了東方人與西方人在行為與觀念上的差異,也似乎多少明白了這兩個世界為什么在歷經近一個世紀的爭斗后,今天仍然時常表現出各不相讓、各不理解。
東方人以追求圣賢與完備自己的學問為自己所要實現的人生之夢。
西方人以追求無限的個人自由與幸福為自己所要實現的人生之夢。
兩種夢帶著兩種完全不同的意識、不同的觀念、不同的信仰,甚至不同的文化背景與政治背景……
我由此終于明白了上面的問題而不用去解釋為什么同是年少或年輕的孩子們在一起比較時,我們中國的孩子在計算和學問上總能拿冠奪王,而在實踐和創新上美國的孩子總是優先爭勝。
東方人總是以自己悠久而輝煌的歷史自豪,西方人則把實現今天和明天的美滿幸福當作自己的生活目標。
西方人追求的夢的實質,是一種精神的張力,這種張力產生了這樣的制度:多黨議會、國體、崇尚自由——當然都是資產階級的。這種精神張力下的人便誕生了林肯式的政治家、卡內基式的經濟學家和比爾·蓋茨式的科學實業家,同時也滋生了貓王式的瘋狂搖滾、無法抑制不斷蔓延的艾滋病和狂轟濫炸南斯拉夫的稱霸嘴臉。
中國舊考場
說來也巧,那天在南京采訪,朋友們說你寫中國高考問題,那就不能不到我們南京的夫子廟那個大考場看一看。到了夫子廟,我抬頭只見一座四角飛檐、走馬騰龍的大閣中央閃出四個金光大字:江南貢院。
中國現存第一古考場就在眼前!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走了幾十所現代學校和高考的考場,我一直在尋覓古代中國的考場是什么樣。
在現存最大的中國古考場里,我——找到了答案
話說公元1368年,一位名叫朱元璋的農民領袖,舉著起義大旗,橫卷黃河兩岸,推翻了元朝統治,重建起以漢族地主階級為主體的明王朝。朱元璋在歷代封建皇帝中,可算得上一位明君,為使明朝江山長治久安,他把選拔人才放在頭等大事位置上,并在定國大策時說:“為天下者,譬如作大廈,非一木所成,必聚材而后成。天下非一人獨理,必選賢而后治。故為國得寶,不如薦賢。”
在朱元璋之前,中國封建社會已走過千余年,前五百年,治國選官,都是以自下而上的選拔和自上至下的賞賜為主要途徑。從夏商周的奴隸社會起,推舉和傳子幾乎是整個中國古代社會統治的基本模式。當然,這過程中也有一些是通過比考選拔用人的。《周禮·地官·鄉大夫》中便有這樣記載:“三年則大比(考試),考其德行道藝而興賢能者(即考試選拔德才兼備者)。”戰國以后,這種原始選拔人才的方式有了一定的改進,但基本形式依舊如故,只是更加強調了禮賢養士風氣,所以,這段歷史上出現過像竊符救趙、千金市骨、完璧歸趙、毛遂自薦、懸梁刺股等許多經典故事。但真正采用考試方式選官取士,是從公元607年的隋朝開始。隋煬帝的一項詔令:“文武有職事者,以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節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憲不撓、學業優敏、文才秀美、才堪將略、膂力驍壯十科舉人。”第一次提出了“科舉”二字,為中國封建社會試策取士治國掀開了值得記載的輝煌一頁。從此,科舉考試、金榜題名、“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等令普天下讀書人目眩神迷的語匯便一直延至20世紀。雖然科舉錄用人才制度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它畢竟給那些無官無祿的平民子弟,提供了可以平等登高攀峰的金梯。
科舉考試極其復雜,有鄉試、會試、殿試,而各朝代的叫法也不盡相同。以明朝為例,鄉試是由南北直隸和各布政司舉行的地方考試,三年一次。明朝鄉試最早主要以南京的國子監為第一考場,明都遷至北京后,南京的考場就改稱為江南貢院,且始終是全國最大的鄉試考場,直至清末廢除科舉之日。會試是由禮部主持的國家級考試,能進這一級考試者便是俗稱的舉人。殿試是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最高級考試,狀元就是從這一級考試中誕生的。殿試的名次分一、二、三甲。一甲三人:頭名是狀元,二名是榜眼…
中國作家頭條 中國高考報告 作者簡介
何建明 著名作家,中國作協第七、八、九屆副主席,當代中國報告文學領軍人物。中國作家協會報告文學委員會主任,上海大學中國創意寫作研究院院長、茅盾文學院院長。曾任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中華文學基金會理事長,中國作家出版集團總裁,作家出版社社長,《中國作家》主編,《中華辭賦》社社長,《鄂爾多斯》主編,《新生界》主編等。全國勞動模范。40余年共創作60多部著作,代表作《落淚是金》《中國高考報告》《國家行動》《忠誠與背叛》《國家》《南京大屠殺》《雨花臺》《那山,那水》《山神》《革命者》《浦東史詩》《詩在遠方》等。曾三次獲得“魯迅文學獎”,六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三次獲《人民文學》特等獎,是中國報告文學終身成就獎獲獎者。近20部作品被翻譯至海外。已有15部作品改編成影視作品。首位獲俄羅斯國家圖書獎的中國作家。
- >
隨園食單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