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1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案例分析指導用書(全2冊)
-
>
新東方(2021)十天搞定考研詞匯(便攜版)
-
>
安全生產管理 2019版中級
-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自學考試學習讀本 (2018年版)
-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自學考試學習讀本(2018年版)
-
>
長篇小說:格列佛游記
-
>
普通話水平測試專用教材
學科專業知識 中學歷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042447
- 條形碼:9787510042447 ; 978-7-5100-4244-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學科專業知識 中學歷史 本書特色
《中公版·2023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學科專業知識中學歷史》匯集中公教育教師招聘考試研究院的研發團隊,仔細研究各省份教師招聘考試要求,梳理考試涉及的考點,以精練語言和表格呈現考查重點內容,配以各地歷年真題和各類專題欄目,幫助考生構建知識框架,讀懂真題,了解如何分析、解答歷史材料試題,更好地投入備考。
中公教育為參加教師招聘考試的考生奉上內容豐富、使用方便的復習資料!
學科專業知識 中學歷史 內容簡介
《中公版·2023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學科專業知識中學歷史》共設下面兩大部分:
一、前言:考生通過其中的內容可以快速了解有關中公教師招聘考試輔導圖書的相關信息,方便復習活動開展。
二、正文內容:正文部分包括“中學歷史專業知識”和“中學歷史課程與教學論”兩大部分。每一部分在保留精華內容的基礎上,放置拓展類的模塊,如考題再現、知識拓展、教學案例。每章內容介紹完畢后,安排的練習試題方便考生檢測本章的學習效果。
學科專業知識 中學歷史 目錄
目錄
部分中學歷史專業知識
章中國古代史/2
節中國歷史的開端/2
第二節夏商周時期歷史概況/5
第三節秦漢時期歷史概況/15
第四節魏晉南北朝時期歷史概況/24
第五節隋唐五代時期歷史概況/32
第六節宋、遼、西夏、金、元時期歷史
概況/45
第七節明至清朝中期歷史概況/57
本章經典習題/69
第二章中國近代史/71
節列強對華侵略及不平等條約/71
第二節中國人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80
第三節太平天國運動/81
第四節清政府的自強新政運動/83
第五節改良與革命/86
第六節近代社會經濟和思想文化/92
第七節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與國民革命運
動/98
第八節國共兩黨十年對峙/105
第九節抗日戰爭/112
第十節全面內戰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
立/120
本章經典習題/127
第三章中國現代史/129
節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1949—1956年)/129
第二節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1956—1966年)/135
第三節“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137
第四節撥亂反正(1976—1978年)/141
第五節改革開放的進程(1978年至今)/142
第六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時期的外交、科技、國防、教育與社會生活/147
本章經典習題/149
第四章世界古代史/150
節原始社會/150
第二節古代西亞諸文明/151
第三節古代埃及文明/154
第四節古代印度文明/157
第五節古代希臘文明/159
第六節古代羅馬文明/167
第七節美洲印第安文明/174
本章經典習題/175
第五章世界中古史/177
節西歐封建社會/177
第二節拜占庭帝國與伊凡四世改革/182
第三節伊斯蘭文明/185
第四節中古印度和日本/189
本章經典習題/192
第六章世界近代史/193
節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與近代科技的進步/193
第二節西方人文精神的演進/202
第三節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確立與發展/207
第四節俄國、日本的近代化/219
第五節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和國際工人
運動/222
第六節近代科學技術與文化/225
本章經典習題/230
第七章世界現代史/232
節次世界大戰/232
第二節俄國社會主義革命/235
第三節凡爾賽-華盛頓體系/238
第四節次世界大戰后的世界/243
第五節第二次世界大戰/250
第六節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主要資本主義
國家/254
第七節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蘇聯與東歐/259
第八節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世界政治
格局/261
第九節當今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268
第十節現代科學技術與文藝/271
本章經典習題/275
第二部分中學歷史課程與教學論
章中學歷史課程標準/278
節《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精選)/278
第二節《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精選)/291
第三節在歷史教學中落實學科核心素養/313
本章經典習題/316
第二章中學歷史教學論/317
節中學歷史課程概述/317
第二節中學歷史教學的基本模式、基本原則與教學方法/321
第三節中學歷史教學設計/331
第四節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技藝/340
第五節中學歷史教學評價方式/350
第六節中學生歷史學科能力的培養/355
第七節中學歷史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357
本章經典習題/360
學科專業知識 中學歷史 相關資料
部分中學歷史專業知識
章中國古代史
|內容概述|
1.舊石器時代的遠古人類文化、新石器時代的遠古人類文化和氏族公社時期的原始文化反映了生產力的進步和當時社會關系的改變。
2.中國古代政治權力分配的發展趨勢是地方權力逐漸被削弱,中央權力逐漸加強;相權逐漸被削弱,皇權逐漸加強。
3.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是我國古代經濟的主要形式,統治者為了將農民束縛在土地上,實行“重農抑商”政策。歷朝統治者都重視農業的發展,體現了農本思想。
4.北魏孝文帝改革、慶歷新政、王安石變法、張居正改革等統治階層發起的自上而下改革的目的是緩和社會矛盾,鞏固封建專制政權。
5.中國古代賦稅制度的改革反映征稅標準由人口稅向資產稅、實物稅向貨幣稅的轉變趨勢,也反映農民對封建國家人身依附關系趨于松弛以及商品經濟的發展。
6.儒學思想地位的變化反映了思想文化為適應時代的要求,不斷進行整合創新。
7.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變化反映了選拔標準由家世、財產逐漸變為才學和能力,選拔形式日益科學、嚴密,選拔標準趨向公平、客觀。
節中國歷史的開端
一、遠古時代的人類
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保留猿類的體質特征較多,與現代人類體質的差別較大,學術界將其稱為“直立人”“猿人”。這時人類的婚姻形態屬于不分輩分的群婚制。在我國境內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早期的遠古人類主要有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
舊石器時代中晚期的人類體質已相當進步,學術界將其稱為“早期智人”“古人”。這時人類的婚姻只能在同輩間進行,叫作“血緣群婚”(班輩婚)。
距今約5萬年前起,人類體質形態的原始性基本消失,已與現代人大體相同,并且因所處地域的影響逐漸分化為各色人種。人類學家稱此時的人為“晚期智人”“新人”。我國已發現的“新人”化石主要有河套人、柳江人和山頂洞人,其中以山頂洞人代表性。舊石器時代我國古人類的具體信息見表1-1-1。
表1-1-1我國舊石器時代古人類信息
部分中學歷史專業知識
章中國古代史
|內容概述|
1.舊石器時代的遠古人類文化、新石器時代的遠古人類文化和氏族公社時期的原始文化反映了生產力的進步和當時社會關系的改變。
2.中國古代政治權力分配的發展趨勢是地方權力逐漸被削弱,中央權力逐漸加強;相權逐漸被削弱,皇權逐漸加強。
3.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是我國古代經濟的主要形式,統治者為了將農民束縛在土地上,實行“重農抑商”政策。歷朝統治者都重視農業的發展,體現了農本思想。
4.北魏孝文帝改革、慶歷新政、王安石變法、張居正改革等統治階層發起的自上而下改革的目的是緩和社會矛盾,鞏固封建專制政權。
5.中國古代賦稅制度的改革反映征稅標準由人口稅向資產稅、實物稅向貨幣稅的轉變趨勢,也反映農民對封建國家人身依附關系趨于松弛以及商品經濟的發展。
6.儒學思想地位的變化反映了思想文化為適應時代的要求,不斷進行整合創新。
7.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變化反映了選拔標準由家世、財產逐漸變為才學和能力,選拔形式日益科學、嚴密,選拔標準趨向公平、客觀。
節中國歷史的開端
一、遠古時代的人類
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保留猿類的體質特征較多,與現代人類體質的差別較大,學術界將其稱為“直立人”“猿人”。這時人類的婚姻形態屬于不分輩分的群婚制。在我國境內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早期的遠古人類主要有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
舊石器時代中晚期的人類體質已相當進步,學術界將其稱為“早期智人”“古人”。這時人類的婚姻只能在同輩間進行,叫作“血緣群婚”(班輩婚)。
距今約5萬年前起,人類體質形態的原始性基本消失,已與現代人大體相同,并且因所處地域的影響逐漸分化為各色人種。人類學家稱此時的人為“晚期智人”“新人”。我國已發現的“新人”化石主要有河套人、柳江人和山頂洞人,其中以山頂洞人代表性。舊石器時代我國古人類的具體信息見表1-1-1。
表1-1-1我國舊石器時代古人類信息
所屬歷史分期 代表類型 發現地點 體貌特征 生產情況
舊石器時代早期 元謀人
(距今約170萬年) 1965年發現于云南省元謀縣 — 能夠制作打制石器和用火
藍田人
(距今80—65萬年) 1963—1964年發現于陜西省藍田縣 —
北京人
(距今70萬年—20萬年) 1921年發現于北京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 頭蓋骨厚,眉脊粗壯,面部較短,牙齒比現代人粗大
舊石器時代中晚期 山頂洞人
(距今3萬年—18000年) 1933年發現于北京周口店龍骨山山頂洞 與現代人的體質形態基本一致 會磨制石器,掌握磨光、鉆孔技術,可能會人工取火
典型例題【2020年吉林公主嶺·單選】距今約3萬年,在北京人活動過的地區,曾生活著一群遠古人類。他們的體質形態與現代人基本相同。考古學家將他們命名為()。
A.元謀人 B.山頂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答案】B。
二、新石器文化★★★
在距今1.2萬到1.1萬年期間,人類普遍進入新石器時代。所謂新石器,就是通過磨制技術制作的石器。新石器時代的重大進步,是人類學會了栽培農作物和飼養家畜,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從事多種生產活動,如制作陶器等。根據相關研究,非洲是高粱的原生產地,西亞是小麥和大麥的原生產地,中國是水稻、粟和稷的原生產地,中美洲是玉米的原生產地。新石器時代的各文化類型情況見表1-1-2。
表1-1-2我國新石器時代各文化類型信息
(續表)
文化類型 發現時間與地點 分布的地域范圍 生產情況 典型的文化特征
文化類型 發現時間與地點 分布的地域范圍 生產情況 典型的文化特征
仰韶文化 1921年發現于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 渭河流域及豫西北、晉西南等地 生產工具主要以磨制石器為主,種植的主要農作物是粟,能夠種植蔬菜和馴養家畜 陶器的制作技術相當成熟,尤以彩陶特色且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十分廣泛
大汶口文化 1959年發現于山東省泰安市大汶口鎮 山東的中部及南部、河南的東部與江蘇的淮北地區 石器、骨器、角器的制作工藝有較大發展,主要農作物為粟,飼養家畜 采用輪制技術制作陶器,代表陶器有黑陶和白陶
龍山文化 1928年發現于山東省濟南市龍山鎮 黃河下游,包括魯及蘇、皖的淮北地區 使用磨制石器,生產形式為農耕和漁獵 陶器制作技術進一步發展,代表陶器為蛋殼陶
河姆渡文化 1973年發現于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鎮河姆渡村 寧紹平原及舟山群島一帶 生產工具主要是骨耜,以水稻種植業為主,馴養家畜 房屋主要是干欄式木構建筑,作為水上交通工具的船得到普遍應用
良渚文化 1936年發現于浙江省杭州市 太湖流域 栽培的農作物種類豐富,掌握了一定的養蠶繅絲技術 玉器種類豐富,制作精美,包含大量玉制禮器
紅山文化 1921年發現于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 遼河流域 生產工具以石耜為主,除農業經濟外,漁獵是重要的經濟形式 比較重要的文化遺存是積石冢、泥塑人像與形狀特殊的玉器
半坡文化 1952年發現于陜西省西安市半坡村 黃河中游地區 經濟生活為農業和漁獵并重 彩陶工藝發達,花紋簡練樸素,繪人面、魚、鹿、植物枝葉及幾何形紋樣
典型例題【2021年江蘇淮安·單選】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源遠流長。下列關于早期中華文明的說法,正確的是()。
A.距今約二百多萬年前元謀人開始使用打制石器
B.距今約70萬至20萬年的北京人已使用磨制石器和學會用火
C.距今約7000至5000年的仰韶文化時期的典型器物為彩繪陶器
D.距今約5000年的黃河流域的良渚文化遺址出現較大規模的祭壇和神廟
【答案】C。
【2021年江西(初中)·單選】距今7000年左右的某人類遺址中發現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遺跡,表明長江下游是亞洲稻的起源地之一,該遺址是()。
A.元謀人遺址 B.北京人遺址
C.半坡遺址 D.河姆渡遺址
【答案】D。
【2021年陜西特崗·判斷】從世界范圍來看,農業起源中心為西亞、中南美洲、東亞。()
【答案】×。解析:從世界范圍來看,農業起源中心包括非洲、西亞的兩河流域、中南美洲、東亞的中國。題干說法不完整。
1.【常考題型】單選、判斷
2.【命題角度】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良渚文化和紅山文化的主要特點,如農業、手工業的典型事物等。
三、氏族公社
氏族公社是一個以血緣為紐帶的社會組織形式,內部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成員地位平等,是史前時期重要的社會組織形態。
根據其組織關系的變化,可以將氏族公社分為母系氏族公社階段和父系氏族公社階段。母系氏族公社階段實行對偶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生活資料主要來源于女性承擔的采集和原始農業。隨著畜牧業、原始手工業的出現和進步,剩余產品增加,私有制萌芽,氏族公社進入父系氏族公社階段,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形式出現。
四、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
考點1“三皇”和“五帝”
新石器時代,農業和畜牧業是社會經濟中重要的兩個部門,伏羲和神農氏被尊為“皇”。“三皇”中另一位的身份則有多種說法,如女媧、燧人、祝融等。
“五帝”的組合復雜,一種組合是黃帝、太昊、炎帝、少昊、顓頊,另一種組合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無論哪種說法都以黃帝為首,說明黃帝在五帝體系中的重要性。
考點2部族之間的戰爭與禪讓制
黃帝號軒轅,通過武力手段打敗炎帝(阪泉之戰)和蚩尤(涿鹿之戰),經各部落的承認和推舉,成為當時北方地區的部落聯盟首領。
社會發展到堯、舜、禹時期,部落首領移交政治權力的典型方式是“禪讓制”,即由部落推薦有才華和能力的人,經上一任首領考察合格后,舉行儀式移交首領權力。
第二節夏商周時期歷史概況
一、夏、商、西周時期的政治概況
考點1夏朝的政治概況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國歷史上個王朝——夏。禹的兒子啟通過武力迫使臣屬服從自己的權威,用王位世襲制取代禪讓制,使“公天下”變成“家天下”。夏朝的建立標志著我國國家的產生。夏桀統治殘暴,“外而眾叛親離,內而人民反抗”。公元前1600年,居于黃河下游的商部落在首領湯的率領下,與周邊各部落起兵打敗夏桀,夏朝滅亡。
典型例題【2021年陜西特崗·單選】夏商西周時期出現了一些重要的政治制度。下列哪一種制度是從夏朝開始出現的?()
A.禪讓制 B.王位世襲制 C.內外服制 D.分封制
【答案】B。
考點2商朝的政治概況
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商朝,都城在亳。商王太戊去世后,商王朝進入一個中衰時期,突出表現為王位繼承上的連續動蕩。這一時期也是商朝頻繁遷都的時期。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把都城遷到殷。在此后270多年間,殷成為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的中心,后人又將商稱為殷。商王武丁繼位后修政行德,國力強盛,發動對周邊方國(主要是土方、鬼方、羌方等)的戰爭。商朝末年,紂王荒淫無道,激化了社會矛盾。公元前1046年,渭水流域的周族首領周武王聯合諸侯部落在朝歌的南郊牧野擊敗商朝軍隊,商朝滅亡。
商朝國家體制的一個重要特征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被劃分成不同的層次。整個國家分為畿內和畿外兩大組成部分。其中,畿內是商王直接統治的區域,畿外是商王通過諸侯實現統治的區域。
典型例題【2022年江西(高中)·單選】據夏商周斷代工程正式公布的《夏商周年表》,夏朝約開始于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大約在公元前1600年,商周分界定為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分別發生的事情是()。
A.“家天下”開始,商湯建國,武王伐紂 B.涿鹿之戰,堯舜禪讓,牧野之戰
C.“公天下”開始,盤庚遷殷,國人暴動 D.夏朝建立,商湯都亳,平王東遷
【答案】A。
考點3西周的政治概況
1.西周的興衰
周武王繼位滅商后,于公元前1046年建立周朝,定都鎬京,史稱西周。周厲王實行專利政策,國人在高壓政策下,于公元前841年舉行暴動,朝政由周定公、召穆公共同執掌,史稱“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為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之始。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犬戎伐周,西周滅亡。
2.分封制★★★
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諸侯的制度。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分
- >
煙與鏡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隨園食單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