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有機化學 第五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806659
- 條形碼:9787030806659 ; 978-7-03-080665-9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有機化學 第五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根據高等農業院校有機化學教學研討會指定的教學大綱,結合有機化學發展動態和趨勢、有機化學教學計劃和培養目標及線上線下教學手段等綜合改革而編寫的。在內容上力爭做到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能夠反映有機化學與其他學科的相互交叉、相互滲透,并增設一些有機化學發展的前沿研究內容作為課后閱讀,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提高學習興趣。本書共15章,在保證有機化學知識系統性的基礎上,分散難點,突出重點,主要介紹了各類有機化合物的結構、性質及其制備方法,以及立體化學、金屬有機化合物等,并對各類化合物的典型代表進行了介紹,旨在讓學生掌握有機化學的基本反應原理,了解有機化學發展的歷史和取得的成就,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農、林、水及生物專業本科生的基礎有機化學教材,也可供農業院校科技工作者及科研人員參考。
有機化學 第五版 目錄
目錄第五版前言第四版前言第三版前言第二版前言第1章 緒論 11.1 有機化合物與有機化學 11.1.1 有機化學的研究對象 11.1.2 有機化合物的特性 11.1.3 有機化學的產生和發展 21.2 有機化合物中的共價鍵 31.2.1 原子軌道、原子的電子構型 31.2.2 離子鍵和共價鍵概述 41.2.3 價鍵理論要點 51.2.4 σ鍵和π鍵 61.2.5 雜化軌道理論 71.2.6 分子軌道理論 111.3 共價鍵的斷裂和有機反應類型 121.3.1 均裂和自由基反應 121.3.2 異裂和離子型反應 121.4 有機化合物的分類 121.4.1 按碳架分類 121.4.2 按官能團分類 131.5 酸堿理論的擴展 141.5.1 酸堿質子理論 141.5.2 酸堿電子理論 151.6 研究有機化合物的一般步驟 151.6.1 分離提純 151.6.2 純度的測定 161.6.3 實驗式和分子式的確定 161.6.4 確定構造式和結構式 171.7 有機化學與農業的關系 171.7.1 農業創造了有機化學 171.7.2 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有機化學 181.7.3 現代農業對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需要有機化學 18習題 20第2章 烷烴 212.1 烷烴的同系列及同分異構現象 212.1.1 烷烴的同系列 212.1.2 烷烴的同分異構現象 212.1.3 碳原子和氫原子的類型 222.2 烷烴的命名 232.2.1 普通命名法 232.2.2 系統命名法 232.3 烷烴的結構 262.4 烷烴的構型與構象 272.4.1 構型與構象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72.4.2 乙烷的構象 272.4.3 正丁烷的構象 282.5 烷烴的性質 292.5.1 烷烴的物理性質 292.5.2 烷烴的化學性質 302.6 烷烴的來源和用途 34習題 35第3章 烯烴和紅外光譜 373.1 烯烴的命名與結構 373.1.1 烯烴的命名 373.1.2 烯烴的結構 403.1.3 烯烴的同分異構 403.2 烯烴的物理性質 403.3 烯烴的制備 413.3.1 由醇脫水制備 413.3.2 由鹵代烴制備 413.4 烯烴的化學性質 413.4.1 催化氫化反應 423.4.2 親電加成反應 423.4.3 氧化反應 453.4.4 自由基反應——反馬氏規則加成 463.4.5 烯烴的聚合反應 463.4.6 烯烴?-碳原子上氫原子的鹵代反應 473.5 自然界中的烯烴 473.5.1 昆蟲信息素 473.5.2 乙烯和植物內源激素 483.6 紅外光譜 493.6.1 有機化合物結構的物理檢測方法 493.6.2 分子的躍遷類型與吸收電磁波范圍的關系 493.6.3 基本原理 493.6.4 紅外光譜的表示方法 503.6.5 紅外光譜在有機化學中的應用 51習題 52第4章 炔烴、共軛二烯烴和紫外光譜 544.1 炔烴的命名與結構 544.1.1 炔烴的命名 544.1.2 炔烴的結構 544.2 炔烴的性質 554.2.1 物理性質 554.2.2 化學性質 554.3 炔烴的制備 584.3.1 由二元鹵代烷脫鹵化氫 584.3.2 由炔化物制備 584.4 共軛二烯烴 594.4.1 二烯烴的分類 594.4.2 丁-1,3-二烯的結構 594.4.3 丁-1,3-二烯的反應 604.5 誘導效應和共軛效應 614.5.1 誘導效應 614.5.2 共軛效應 624.6 紫外光譜 634.6.1 概述 634.6.2 有機化合物的紫外光譜與化學結構的關系 644.6.3 紫外光譜在有機化合物結構鑒定中的應用 644.7 烯烴和炔烴的光譜分析 654.7.1 紫外光譜 654.7.2 紅外光譜 65習題 67第5章 脂環烴 685.1 脂環烴的分類與命名 685.1.1 脂環烴的分類 685.1.2 脂環烴的命名 685.2 環烷烴的性質和結構 705.2.1 環烷烴的物理性質 705.2.2 環的結構與穩定性 705.2.3 環烷烴的化學性質 725.3 環烷烴的立體化學 735.3.1 順反異構 735.3.2 環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構象 735.4 脂環烴的制備 765.4.1 分子內的偶聯(小環的合成) 765.4.2 第爾斯-阿爾德反應(雙烯合成) 775.4.3 脂環烴之間的轉化 785.5 萜類化合物 785.5.1 單萜類 785.5.2 倍半萜與二萜類 805.5.3 三萜類 815.5.4 四萜類 825.6 甾族化合物 835.6.1 甾族化合物的結構與命名 835.6.2 重要的甾族化合物 84習題 87第6章 芳香烴 896.1 芳香烴的分類與命名 896.1.1 芳香烴的分類 896.1.2 芳香烴的命名 896.2 苯的結構 926.2.1 凱庫勒結構式 926.2.2 苯的分子軌道 926.3 單環芳烴的物理性質和波譜性質 946.3.1 物理性質 946.3.2 波譜性質 946.4 單環芳烴的化學性質 956.4.1 親電取代反應 956.4.2 苯衍生物的親電取代 996.4.3 芳香烴的其他反應 1026.5 芳香性與休克爾規則 1046.6 多環芳烴 1056.6.1 萘 1056.6.2 蒽與菲 1086.7 環戊二烯及其應用 1096.7.1 環戊二烯的工業來源和制法 1096.7.2 環戊二烯的化學性質 1096.8 富勒烯 111習題 112第7章 對映異構 1147.1 物質的旋光性 1147.1.1 平面偏振光和旋光性 1147.1.2 旋光儀和比旋光度 1157.2 手性與對稱因素 1167.2.1 手性與手性分子 1167.2.2 對稱因素 1177.3 含一個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對映異構 1187.3.1 對映體 1187.3.2 分子構型的表示方法 1197.3.3 分子構型的命名方法 1207.4 含兩個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對映異構 1227.5 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對映異構 1247.5.1 丙二烯型化合物 1247.5.2 聯苯型化合物 1247.6 手性化合物的制備 1257.6.1 由天然產物提取 1257.6.2 拆分外消旋體 1257.6.3 不對稱合成 1267.7 立體異構與藥物 1287.7.1 兩種對映體的藥理作用相同,但藥效差別很大 1297.7.2 兩種對映體藥效相反 1297.7.3 有的旋光異構體有毒或引起嚴重副作用 1307.7.4 兩種對映體具有完全不同的藥理作用 130習題 131第8章 鹵代烴 1338.1 鹵代烴的分類與命名 1338.1.1 鹵代烴的分類 1338.1.2 鹵代烴的命名 1338.2 鹵代烴的物理性質與紅外光譜 1348.2.1 鹵代烴的物理性質 1348.2.2 鹵代烴的紅外光譜 1358.3 鹵代烴的化學性質 1358.3.1 鹵代烴的反應活性 1358.3.2 鹵代烴的親核取代反應 1368.3.3 鹵代烴的消除反應 1378.3.4 與金屬的反應 1388.3.5 親核取代反應機理 1408.3.6 消除反應機理 1438.4 鹵代烯烴和鹵代芳烴 1478.4.1 乙烯型和苯型鹵代烴 1478.4.2 烯丙型和芐型鹵代烴 1478.4.3 孤立型鹵代烴 1488.5 鹵代烴的制備 1488.5.1 烴的直接鹵代 1488.5.2 由醇制備 1488.5.3 烯烴與HX加成 1498.5.4 鹵素交換法 1498.6 鹵代烴的用途與危害 149習題 151第9章 醇、酚、醚 1539.1 醇 1539.1.1 醇的分類與命名 1539.1.2 醇的結構與物理性質 1549.1.3 醇的制備 1569.1.4 醇的化學性質 1589.2 酚 1629.2.1 酚的分類與命名 1629.2.2 酚的結構與性質 1639.2.3 酚的制備 1689.3 醚 1699.3.1 醚的分類與命名 1699.3.2 醚的結構與性質 1699.3.3 醚的制備 1719.4 醇、酚和醚的紅外光譜 1729.5 硫醇、硫酚與硫醚 1739.5.1 硫醇與硫酚 1739.5.2 硫醚 1749.6 醇、酚和醚的代表化合物與應用 1759.6.1 醇的代表化合物與用途 1759.6.2 酚的代表化合物與用途 1779.6.3 醚的代表化合物與用途 178習題 180第10章 醛、酮和核磁共振譜 18310.1 醛和酮的命名 18310.2 醛和酮的結構、物理性質和波譜性質 18410.2.1 羰基的結構 18410.2.2 醛和酮的物理性質 18410.2.3 醛和酮的紅外光譜 18510.3 醛和酮的化學性質 18510.3.1 親核加成反應 18510.3.2 涉及羰基a-H的反應 19210.3.3 氧化還原反應 19510.4 a,β-不飽和醛、酮* 19810.4.1 a,β-不飽和醛、酮的共軛加成 19910.4.2 有機金屬試劑的1,2-和1,4-加成 19910.4.3 烯醇負離子的共軛加成——邁克爾加成和羅賓遜環化 20010.5 醛和酮的制備 20010.5.1 由烯烴制備 20110.5.2 炔烴的水合 20110.5.3 芳烴的側鏈氧化 20110.5.4 傅-克酰基化 20110.5.5 由醇氧化或脫氫 20210.6 核磁共振氫譜 20210.6.1 基本原理 20210.6.2 屏蔽效應和化學位移 20410.6.3 影響化學位移的因素 20410.6.4 常見有機化合物的化學位移范圍 20510.6.5 峰的裂分、偶合常數和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自卑與超越
- >
經典常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莉莉和章魚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