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綠色絲綢之路:生態承載力評價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52529
- 條形碼:9787030752529 ; 978-7-03-075252-9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綠色絲綢之路:生態承載力評價 內容簡介
本書從介紹生態資源入手,明確了綠色絲綢之路共建國家當前的生態資源狀況和生態消耗結構與強度變化,并在對生態供給和生態消耗研究基礎上,建立了一整套包含生態供給、生態消耗、生態承載力及其未來情景變化的評價技術體系,通過預測生態供給能力和消耗強度,評估生態系統所處的可持續發展狀態,為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諧適策略,同時也為實現區域生態承載力評價的流程化與數字化提供重要支撐和依據。
綠色絲綢之路:生態承載力評價 目錄
目錄總序一總序二前言摘要第1章 緒論 11.1 研究背景與研究目標 3 1.1.1 研究背景 3 1.1.2 研究目標與內容 4 1.2 研究思路與技術方法 6 1.2.1 研究思路 6 1.2.2 技術方法 6 1.3 研究內容與技術框架 7 1.3.1 生態供給研究內容與技術框架 7 1.3.2 生態消耗研究內容與技術框架 7 1.3.3 生態承載力評價內容與技術框架 8 1.3.4 未來情景分析與技術框架 9 1.4 基本認識與主要結論 11 1.4.1 生態供給 11 1.4.2 生態消耗 12 1.4.3 生態承載力 13 1.4.4 未來情景與諧適策略 13 參考文獻 14 第2章 區域生態系統狀況 172.1 農田生態系統空間分布格局與特征 19 2.1.1 空間分布格局與特征 19 2.1.2 生產力空間分布 21 2.1.3 主要變化情況 24 2.2 森林生態系統空間分布格局與特征 25 2.2.1 空間分布格局與特征 25 2.2.2 生產力空間分布 28 2.2.3 主要變化情況 31 2.3 草地生態系統空間分布格局與特征 32 2.3.1 空間分布格局與特征 33 2.3.2 生產力空間分布 34 2.3.3 主要變化情況 35 參考文獻 36 第3章 國內外研究進展 393.1 生態供給研究進展 41 3.1.1 生態供給概念 41 3.1.2 生態系統供需關系研究 44 3.2 生態消耗研究進展 46 3.2.1 生態消耗概念 46 3.2.2 理論與方法 47 3.2.3 案例分析 50 3.3 生態承載力研究進展 54 3.3.1 概念提出與內涵演變 54 3.3.2 理論與方法 56 3.3.3 研究展望 59 3.4 未來情景研究進展 61 參考文獻 65 第4章 生態承載力評價方法 774.1 生態供給評價方法 79 4.1.1 生態供給評價 79 4.1.2 脆弱性評價 80 4.1.3 限制性評價 82 4.2 生態消耗評價方法 82 4.2.1 評價指標 82 4.2.2 跨區域消耗評價 87 4.2.3 消耗機理分析 88 4.3 生態承載力評價方法 91 4.3.1 基本思路 91 4.3.2 承載力評價 92 4.3.3 承載指數評價 95 4.3.4 承載狀態評價 95 4.4 生態承載力情景分析方法 95 4.4.1 基本思路 95 4.4.2 情景設計 97 4.4.3 趨勢判斷 101 4.5 生態承載力評價系統設計與實現 103 4.5.1 系統基本架構 103 4.5.2 系統功能 104 4.5.3 系統關鍵技術 105 參考文獻 105 第5章 生態供給時空變化及脆弱性與限制性研究 1095.1 生態供給時空變化 111 5.1.1 全域尺度 111 5.1.2 農田生態供給 114 5.1.3 森林生態供給 115 5.1.4 草地生態供給 116 5.2 生態供給脆弱性分析 117 5.2.1 敏感度分析 117 5.2.2 暴露度分析 119 5.2.3 脆弱性分析 123 5.3 生態供給限制性分析 125 5.3.1 要素特征 125 5.3.2 供給水平與脆弱性閾值 126 5.3.3 限制性分區 126 參考文獻 130 第6章 生態消耗時空演變分析 1336.1 農田生態消耗 135 6.1.1 全域尺度 135 6.1.2 分區尺度 136 6.1.3 國家尺度 138 6.2 森林生態消耗 142 6.2.1 全域尺度 142 6.2.2 分區尺度 143 6.2.3 國家尺度 146 6.3 草地生態消耗 149 6.3.1 全域尺度 149 6.3.2 分區尺度 151 6.3.3 國家尺度 153 6.4 綜合生態消耗 156 6.4.1 全域尺度 156 6.4.2 分區尺度 158 6.4.3 國家尺度 160 參考文獻 164 第7章 生態承載力、承載指數和承載狀態變化研究 1657.1 生態承載力 167 7.1.1 全域尺度 167 7.1.2 分區尺度 169 7.1.3 國家尺度 173 7.2 生態承載指數 183 7.2.1 全域尺度 183 7.2.2 分區尺度 183 7.2.3 國家尺度 186 7.3 生態承載狀態 189 7.3.1 全域尺度 189 7.3.2 分區尺度 190 7.3.3 國家尺度 191 7.4 生態承載力存在問題 196 7.4.1 承載力與常住人口空間不匹配 196 7.4.2 未來超載風險大 197 參考文獻 198 第8章 生態承載力情景分析與諧適策略 1998.1 生態供給變化情景 201 8.1.1 綠色發展情景 201 8.1.2 基準情景 211 8.1.3 區域競爭情景 222 8.2 生態消耗變化情景 233 8.2.1 綠色發展情景 233 8.2.2 基準情景 242 8.2.3 區域競爭情景 250 8.3 生態承載力變化情景 258 8.3.1 綠色發展情景 258 8.3.2 基準情景 266 8.3.3 區域競爭情景 274 8.4 諧適策略與提升路徑 282 8.4.1 諧適策略 282 8.4.2 提升路徑 287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莉莉和章魚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自卑與超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