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的魯迅 魯迅影像史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7856958
- 條形碼:9787507856958 ; 978-7-5078-5695-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活的魯迅 魯迅影像史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深度挖掘魯迅影像的時代對話與文化傳承,全景展現魯迅精神的當代活力,是理解魯迅文化現代意義與價值的可讀之作。
活的魯迅 魯迅影像史研究 內容簡介
魯迅影像是傳播魯迅精神、豐富魯迅文化的重要方式,是現代社會與魯迅對話的重要途徑。它超越了孤立的文本解讀,呈現出與時代的緊密聯系。不斷疊加的時代話語、繁復的藝術生產環節、豐富的傳播交流媒介,使魯迅作品走出書齋,成為具有當代性的“活的魯迅”。本書從歷時性角度全面梳理魯迅影像的發展歷程,將魯迅影像置于中國現代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以及藝術發展的整體格局中,探索各種社會力量在魯迅影像中的話語建構及制衡,進而思考經典文學作為現代文化資源的實現途徑及當代價值。
活的魯迅 魯迅影像史研究 目錄
目錄緒論 001 **章 魯迅影像的文化語境 019 **節 “民族魂”與魯迅影像的生成 022 一、國民性:《阿Q正傳》的改編 022 二、民族魂:成為主角的“魯迅” 028 三、通俗化:越劇《祥林嫂》的成功 033 第二節 “新電影”與“新中國”意識形態建構 037 一、國產電影:進行社會主義教育 038 二、電影《祝福》:“很早很早以前” 042 三、《魯迅生平》:“人民史觀”立場 046 第三節 “撥亂反正”與“人間魯迅”的重構 052 一、啟蒙時代:知識分子群像登場 054 二、傳記影像:“無情未必真豪杰” 056目錄緒論 001 **章 魯迅影像的文化語境 019 **節 “民族魂”與魯迅影像的生成 022 一、國民性:《阿Q正傳》的改編 022 二、民族魂:成為主角的“魯迅” 028 三、通俗化:越劇《祥林嫂》的成功 033 第二節 “新電影”與“新中國”意識形態建構 037 一、國產電影:進行社會主義教育 038 二、電影《祝福》:“很早很早以前” 042 三、《魯迅生平》:“人民史觀”立場 046 第三節 “撥亂反正”與“人間魯迅”的重構 052 一、啟蒙時代:知識分子群像登場 054 二、傳記影像:“無情未必真豪杰” 056 三、思想解放:藝術形式多樣化 062 第四節 “后經典時期”與多元化魯迅影像 065 一、文化多元催生多樣性 067 二、主體意識驅動創新性 070 三、對話互動凸顯當代性 072 第二章 形象與話語的糾纏:魯迅形象的塑造 077 **節 形象話語的歷史變遷 080 一、“革命魯迅” 081 二、“孤獨魯迅” 086 三、“先鋒魯迅” 091 四、“大眾魯迅” 094 第二節 話語主體的權力建構 100 一、政黨力量的主宰性 101 二、學界話語的學理性 106 三、文藝表達的柔軟度 112 四、商業資本的市場化 115 第三節 形象話語的價值體現 121 一、話語真實:知識與想象的共同體 122 二、話語力量:強弱互補的構成體系 124 三、話語穩定:歷史性與當代性的融合 130 第三章 忠實與創新:影像重構的兩難處境 135 **節 理論困境:忠實性與創造性的平衡 137 一、忠實是客觀的嗎? 138 二、忠實是衡量改編的唯一標準嗎? 143 三、“我注六經”:改編理念的突破 146 第二節 視覺轉化:文字到影像的信息傳達 149 一、強化戲劇沖突 151 二、影音元素的心理顯現 156 三、重疊交錯的敘事策略 159 第三節 視覺藝術:再度創作的精神延承 163 一、導演藝術:解碼者與編碼者 165 二、表演藝術:表現力與舞臺魅力 174 三、技術輔助:視聽元素的敘事張力 180 第四章 批評與傳播:魯迅影像的社會影響 187 **節 魯迅影像的傳播特色 190 一、政令性普及主導價值 191 二、民間性豐富媒介呈現 196 三、市場性導入商業運作 202 第二節 經典生產的文化熱點 206 一、圖文并茂的新聞盛宴 207 二、魯迅影像的“穿越、熱議、玩火” 221 第三節 社會評價的共識形成 231 一、業界:文藝獎項 232 二、受眾:信息反饋 237 三、學界:文藝批評 . 242 結語 249 參考書目 269 附錄 275致謝 289
展開全部
活的魯迅 魯迅影像史研究 作者簡介
傅學敏,西華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本科畢業于西華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先后于西南大學和四川大學攻讀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戲劇影視文學、海外漢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發表專業論文30余篇;主持省部級課題2項;出版學術專著1部。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次、四川省高等教育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2次;榮獲“西華師范大學教學名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