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再見,情緒小怪獸:培養孩子情緒管理能力的209個秘訣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958232
- 條形碼:9787569958232 ; 978-7-5699-5823-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再見,情緒小怪獸:培養孩子情緒管理能力的209個秘訣 本書特色
本書對于關心兒童及青少年情緒發展的父母及教育工作者而言,是既寶貴又實用的情緒管理能力培養手冊。
本書相當完整地涵蓋了情緒管理能力的幾個重要方面,包括對各種情緒的辨識、對自己及他人情緒的覺察、口語及肢體的情緒表達,并特別針對正面思考、挫折忍受、情緒控制、焦慮調適及問題解決等方面,從認知、行為及生理角度提出情緒自我調節的有效方法。
本書不從艱澀難懂的理論出發,而是以問題解決的方式呈現,每個篇章都先介紹基本概念,再提供實例,每個實例都是生活中極常見的親子對話,在實例之后是王老師提供的秘訣,每個秘訣都可以和孩子一起進行操作,方法簡單,步驟清楚,父母或老師只要照著做行,就可以有效地幫助孩子學到重要的情緒管理技巧。
8招情緒管理方法,29種常見親子狀況,209個問題解決秘方,*多元的情緒教養,幫助孩子排解負面情緒,輕松學會正面思考。
愛動手打人、咬手指、動不動就哭,得失心重、抗壓能力差、敏感,容易生氣、憤怒、焦慮……,覆蓋孩子的多種心里難題。
作者王意中,《親子天下》駐站專家,25年從業經驗,超過3000場專業演講,通過3000 實際咨詢案例,父母、師長都非常信賴的兒童心理咨詢專家。
再見,情緒小怪獸:培養孩子情緒管理能力的209個秘訣 內容簡介
為什么孩子有話不能好好講?“對,我就是牛脾氣,你呢,你不也是嗎?”“我沒有不高興,不要管我!”“他們都不和我玩,沒人喜歡我!”“我完了,我就是這么糟,做什么都沒有用!”你是否也經常納悶:為什么孩子這么難溝通,告訴他幾十遍了,還是明知故犯?為什么孩子這么小就不快樂,動不動就哭得像天塌下來一樣?為什么在面對學習時,孩子這么容易退縮,害怕嘗試?為什么每次與他人發生沖突時,孩子總一口咬定是對方的錯?沒有人生來就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都是后天學習的。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就教他進行情緒管理,讓他及早學會排解負面情緒,就是為孩子的未來奠定*穩固的基礎。本書針對孩子成長路上的情緒問題,從學齡前的表達障礙、情緒詞語不足、建立自信、不懂察言觀色,到入學后常遇到的問題如壓力調適、擺脫負面思考、培養同理心、同伴競爭、人際關系、對成績的焦慮等等,作者以多種常見情境,搭配具體、多元化的應變方式,幫助父母以同理心教孩子進行情緒管理,讓孩子及早學會排解負面情緒,加強正面思考的能力,從而更加快樂地成長。
再見,情緒小怪獸:培養孩子情緒管理能力的209個秘訣再見,情緒小怪獸:培養孩子情緒管理能力的209個秘訣 前言
自序
讓孩子成為優游的心理旅人
“情緒不過夜,讓每天的情緒歸零,隨時保持新鮮。”這是我在演講里談及情緒管理相關議題時,常常與現場父母、老師等聽眾分享的理念。情緒如何不過夜?如何不讓昨日的疲憊與負面情緒累積、蔓延到今日,讓自己每天都活力滿滿,像充滿格的電瓶一樣,好迎接全新的一天?這時,自我的情緒管理是非常必要與關鍵的實踐。
“覺察、轉念、行動”這六個字,是筆者在日常生活、工作學習與人際關系中,時時自我提醒的情緒管理核心概念。提升情緒管理的生活實踐能力,我深深確認是一定必須要從大人自己優先開始做起的。同時,它也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與老師需要陪伴孩子一起認識、學習與培養的關鍵能力。
只是吊詭的是,在我們的傳統教育里,情緒管理這件事很少被提及,似乎擺明孩子長大自然而然就會,但卻常常事與愿違。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都常常陷入反復的“補鍋”旋渦里,老是被孩子的情緒問題牽著走。永遠有補不完的鍋,總是落在孩子情緒問題的后頭追逐,疲于奔命。而孩子往往也只能獨自在自我有限的經驗中,似懂非懂地摸索、嘗試與碰撞,有時甚至也不知道情緒管理是怎么一回事。
再見,情緒小怪獸:培養孩子情緒管理能力的209個秘訣 目錄
培養孩子情緒管理能力的209個秘訣/001
情緒管理第1招 提升情緒辨識力
非學不可之情緒辨識力/002
問題一 當情緒傻傻分不清時/003
問題二 當孩子情緒一團混亂時/010
問題三 當孩子不喜歡談負面情緒時/019
情緒管理第2招 提升情緒覺察力
非學不可之情緒覺察力/024
問題四 孩子如何覺察焦慮?/025
問題五 孩子如何覺察生氣?/031
問題六 當孩子總是臭著一張臉時/036
問題七 孩子不會看臉色怎么辦?/040
問題八 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046
情緒管理第3招 提升情緒表達力
非學不可之情緒表達力/052
問題九 孩子如何表達生氣情緒?/053
問題十 當孩子無法說出感覺時/064
問題十一 孩子總是自我傷害怎么辦?/070
情緒管理第4招 提升正面思考力
非學不可之正面思考力/074
問題十二 孩子對于批評很敏感怎么辦?/075
問題十三 孩子總是容易負面思考怎么辦?/085
問題十四 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091
問題十五 孩子如何樂觀學習?/094
情緒管理第5招 提升挫折忍受力
非學不可之挫折忍受力/100
問題十六 當孩子容易放棄時/102
問題十七 孩子抗壓能力差怎么辦?/109
問題十八 孩子得失心很重怎么辦?/116
情緒管理第6招 提升情緒控制力
非學不可之情緒控制力/125
問題十九 孩子如何控制生氣?/127
問題二十 大人情緒失控怎么辦?/134
問題二十一 當孩子情緒激動時/139
問題二十二 孩子老愛動手打人怎么辦?/143
情緒管理第7招 提升焦慮調適力
非學不可之焦慮調適力/147
問題二十三 孩子容易社交焦慮怎么辦?/149
問題二十四 孩子一直咬手指頭怎么辦?/160
問題二十五 如何克服上臺焦慮?/166
情緒管理第8招 提升問題解決力
非學不可之問題解決力/173
問題二十六 沒有改變的動機怎么辦?/175
問題二十七 孩子動不動就哭怎么辦?/180
問題二十八 孩子常常抱怨無聊怎么辦?/185
問題二十九 如何讓孩子上課時有好心情?/193
再見,情緒小怪獸:培養孩子情緒管理能力的209個秘訣 相關資料
問題十八
孩子得失心很重怎么辦?
患得患失,其實已經不是寧寧的專利。說真的,這些日子以來,寧寧媽已經感到自己也沾染了這股令人窒息的氛圍。
“哎呀!不就是一次小考而已,這個寧寧也真是的, 在乎成那樣。晚上不睡,老是在床邊走來走去,不時踱步,嘴巴念念有詞的。我們做父母的,也沒把她逼得那么緊吧?”寧寧媽為自己做了澄清,因為她真的覺得自己沒有那么在意寧寧的成績。更何況,寧寧在班上的成績還總是排在前五名。
“你沒看我最近也變得睡不好,活像我也在參加考試一樣。難道分數真的那么重要嗎?”說到這里,寧寧媽停頓了一下,沒多久又自言自語,“哎呀,分數對現在的中學生來說還真是重要呢。只是,這次不就是一次小考嘛!”寧寧媽還是摸不著頭緒。
“現在成績不是已經很好了,還拼成這樣?”寧寧爸推了推眼鏡,問了眼前一臉困惑的寧寧媽。“嗯,你問我,我問誰?更何況,寧寧也不是只在考試上如此患得患失。你看她,前一陣子辦生日聚會時,還不是緊張到夜夜失眠,連我都睡不好覺。老是擔心這個同學不來,那個同學有事。這里沒照顧好,那里服務不周到。結果呢?還不是辦得熱熱鬧鬧,賓主盡歡。”
“老是用這樣子的態度看事情,那還得了。她沒累死,我大概也只剩半條命了。哪像你這個做爸爸的,老是置身事外,落得輕松自在,真是苦了我們這對母女。”寧寧媽無奈地抱怨了一下,只見寧寧爸尷尬得笑而不語。
寧寧媽知道,孩子的得失心重,其實她的情緒也牽動著身旁的其他人。特別是在班上分組這件事,往往也讓同組的同學們苦惱。“寧寧,你也自在一點嘛!不就是一份報告,你把負責的資料收集好, 就趕快給我們啦,不要再那么嚴格地要求,我們的進度已經開始落 后了。”
同學們對于寧寧的得失心其實有些無可奈何。說真的,他們知道寧寧是非常認真的組員,但也就因為寧寧對于細節以及結果太在意了,反而把每回的討論都搞得氣氛凝重,讓人簡直快要窒息。原本可以輕松自在地準備分組報告,卻弄得其他人也莫名其妙感到焦慮。當然,同學們對于寧寧也開始有些微詞。
“當孩子的得失心太重時,到底該怎么辦?”寧寧媽很希望能夠找到答案,解除自己的困惑。
挫折忍受力秘訣指南
問題十八
孩子得失心很重怎么辦?
患得患失,其實已經不是寧寧的專利。說真的,這些日子以來,寧寧媽已經感到自己也沾染了這股令人窒息的氛圍。
“哎呀!不就是一次小考而已,這個寧寧也真是的, 在乎成那樣。晚上不睡,老是在床邊走來走去,不時踱步,嘴巴念念有詞的。我們做父母的,也沒把她逼得那么緊吧?”寧寧媽為自己做了澄清,因為她真的覺得自己沒有那么在意寧寧的成績。更何況,寧寧在班上的成績還總是排在前五名。
“你沒看我最近也變得睡不好,活像我也在參加考試一樣。難道分數真的那么重要嗎?”說到這里,寧寧媽停頓了一下,沒多久又自言自語,“哎呀,分數對現在的中學生來說還真是重要呢。只是,這次不就是一次小考嘛!”寧寧媽還是摸不著頭緒。
“現在成績不是已經很好了,還拼成這樣?”寧寧爸推了推眼鏡,問了眼前一臉困惑的寧寧媽。“嗯,你問我,我問誰?更何況,寧寧也不是只在考試上如此患得患失。你看她,前一陣子辦生日聚會時,還不是緊張到夜夜失眠,連我都睡不好覺。老是擔心這個同學不來,那個同學有事。這里沒照顧好,那里服務不周到。結果呢?還不是辦得熱熱鬧鬧,賓主盡歡。”
“老是用這樣子的態度看事情,那還得了。她沒累死,我大概也只剩半條命了。哪像你這個做爸爸的,老是置身事外,落得輕松自在,真是苦了我們這對母女。”寧寧媽無奈地抱怨了一下,只見寧寧爸尷尬得笑而不語。
寧寧媽知道,孩子的得失心重,其實她的情緒也牽動著身旁的其他人。特別是在班上分組這件事,往往也讓同組的同學們苦惱。“寧寧,你也自在一點嘛!不就是一份報告,你把負責的資料收集好, 就趕快給我們啦,不要再那么嚴格地要求,我們的進度已經開始落 后了。”
同學們對于寧寧的得失心其實有些無可奈何。說真的,他們知道寧寧是非常認真的組員,但也就因為寧寧對于細節以及結果太在意了,反而把每回的討論都搞得氣氛凝重,讓人簡直快要窒息。原本可以輕松自在地準備分組報告,卻弄得其他人也莫名其妙感到焦慮。當然,同學們對于寧寧也開始有些微詞。
“當孩子的得失心太重時,到底該怎么辦?”寧寧媽很希望能夠找到答案,解除自己的困惑。
挫折忍受力秘訣指南
秘訣107 父母的得失心
秘訣108 就事論事的重要性
秘訣109 預防低標人生
秘訣110 聚焦下一站
秘訣111 勿強迫孩子實現父母的期待
秘訣112 請看我的優勢力
秘訣113 支持與陪伴
秘訣114 挫折拳擊擂臺
秘訣115 必要的崎嶇之路
秘訣116 最佳男女配角
秘訣117 閃光燈外的角色
秘訣118 預先儲存“應變點數”
秘訣107 父母的得失心
關于得失心,可以試著先檢視孩子在意的可能會是什么。同樣地,父母也必須先思考自身平時是否過于強調孩子不能輸,或者在孩子輸了之后表現出了失落或落寞。當孩子過于注重得失,往往也就容易忽略了參與的過程,輕忽了自己的努力。
另一件事,請留意我們是否常不知不覺地就做出比較的反應。例如:“你看人家樓上的哥哥,這次期末考試數學全校排名前95!”“你看小阿姨的女兒,這回鋼琴獨奏獲得冠軍喲。”
孩子不是不能夠比較,甚至在孩子的成長與學習的過程中,比較往往不請自來。但是當父母本身常常不自覺地論及孩子之間的能力差異時,就很容易讓孩子的專注力開始窄化,聚焦在這些比較之中,而使其患得患失,結果他們當然也就容易忽略自身努力的過程。
秘訣108 就事論事的重要性
孩子需要的是引導而不是謾罵,有時我們應多思考對于孩子不好的表現采取責罵的方式,我們到底是在期待孩子改變什么。許多問題并非用責罵的方式就能夠解決,過多的責罵,反而讓孩子更看不到自己的優勢與價值。父母應該引導孩子看見自己面對問題時的態度與過程,避免用問題掩蓋住孩子的特質與能力。
“你怎么那么笨?”
“你怎么那么差勁?”
“拜托,都幾年級了,連這一點都不會?”
“天啊!你聰明一點好不好,怎么連這個都不懂?”
以上這些話,我不相信孩子聽了會有正向的改變,特別是對于能力的提升與自我嘗試的動機有什么幫助。但是我相信,這些話你說多了、孩子聽久了,他們就容易貶低自己的能力,有時很容易看不見自己的存在。你真的不能太期待孩子在面對責罵時還會奮力表現。
秘訣109 預防低標人生
“反正我就是做不到,既然如此,干脆把目標設低一點,或許還比較容易達成。”有時,你會發現孩子面對挫折或挑戰,有些是設定了太高的目標,才會達不到;有些則是干脆降低標準,到低于自己能力水平很高的程度。
秘訣110 聚焦下一站
對于球員來說,無論輸贏,與其老是將心思擺放在已經結束的賽局上,倒不如調整眼光,聚焦到下一場球賽的賽前練習。不要太過于留戀或懊惱前一場的球賽表現,雖然可以檢視在這一場球賽中自己的表現,也可以從中找出自己進一步調整的內容,但是請記得,別把太多的思緒掛在這里。
以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讓他明白,例如眼前這一班火車沒搭上,與其繼續懊惱為什么會如此,而讓自己處于低落的心情,倒不如開始思考如何順利搭上下一班列車。提升挫折忍受力,先從問題解決力著手,當孩子的問題解決力增強了,挫折忍受力同樣也會提升。
秘訣111 勿強迫孩子實現父母的期待
為什么孩子一定要符合父母的期待?為什么父母自己不完成自己的期待或夢想?自己做不到的,為什么就要留給孩子來完成?有時孩子的挫折來自父母的高標準期待,但是當孩子對于父母所設定的目標缺乏興趣,或無法順利達到父母的標準時,多余的挫折感就容易開始蓄積。
為什么在這里我使用“多余”這兩個字?畢竟孩子不是父母的替代品,也不能由父母來安排他的未來。如果愿意,應該引導孩子順利地找到真正符合他自己的目標與期待。
秘訣112 請看我的優勢力
要讓孩子有勇氣面對眼前的挑戰,首先你要讓他看到自己“有能力”。這樣看待自己的習慣,至少能讓孩子在遇到壓力的第一時間, 仍然能夠沉得住氣,想到自己還是具備能力面對挑戰的。
如何讓孩子熟悉自己的優勢力?平時條列出一些讓孩子能看見的特質,就顯得非常重要。例如:孩子的優勢力包括面對問題臨危不亂,能夠順利地轉換情緒,有后援團可以尋求協助與詢問,能夠從每件事情中找到對自己有利的部分,勇于嘗試新的挑戰,會不斷修正自己做事的方法,可以非常有效率地搜尋到所需要的資料,等等。
在遇到挫折情緒低落時,讓孩子看見自己的優勢力,這對于情緒的平復非常非常重要。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優勢力,而這能力是需要被我們點出來,好讓他們自己看見的。
……
問題二十三
孩子社交容易焦慮怎么辦?
小博眼神倉皇地向四周張望著,衣領則因為不斷地被含咬而明顯濕透,滿是皺褶。靠近他時,會發現孩子的呼吸很急促,同時雙手指甲也因為不時地摳咬而傷痕累累、慘不忍睹。
下課的操場上,同學們的嬉鬧聲、追逐聲、躲避球的吶喊聲,讓不知所措的小博繼續孤零零地站立在花臺邊緣。小博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不喜歡同學總笑他是一尊會微微顫抖的銅像。
其實,佇立在一旁觀看讓他十分難受。同學歡樂的下課十分鐘,反而成了讓他焦慮煎熬的十分鐘。當然,那種不舒服的感覺不會只限于這十分鐘。有時,感覺甚至像一場漫長的等待。
上課對于小博來說,反而顯得相對自在些,只要老師不要老分組就好。但問題就在這里,這學期,班上正好來了以愛分組而出名的數學老師。小博心里總是咒罵著他, 并給他取了個“南瓜老師”的綽號,只因為“南瓜”是小博最討厭吃的蔬菜之一。
分組總讓小博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每回只要遇到老師宣布:“各位小朋友,現在開始自己去尋找,四個人一組,動作快。”當南瓜老師說到“動作快”時,小博就開始心跳變快,有時甚至手心冒汗。和在花臺邊的感覺一樣,他只能茫然地看著同學們像蜜蜂一樣飛來飛去。嗯,這嗡嗡嗡的分組聲,嘈雜得讓小博更加不 舒服。
說真的,好像都沒有人感覺到他的存在。自己一如別人所說的, 像尊會微微顫抖的銅像站立在座位旁。小博好期待有人可以主動來找他,雖然,即使有同學來找他,他也會緊張得說不出話來。
小博很討厭這種感覺。他知道其他小朋友常常說他喜歡自己一個人,但其實他也希望有人做伴。只是若要他主動去找同學,就像要他攀爬一道阻隔在眼前的高墻,根本無從著手。而同學主動來找自己, 也會讓自己心中的小鹿亂撞,連小博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
焦慮似乎成為小博如影隨形的唯一朋友,雖然小博并不喜歡它。因為,只要它一出現,小博就很不自在。只是,小博還是說不出來, 焦慮這朋友到底從何而來。
焦慮調適秘訣指南
秘訣139 厘清孩子的焦慮原因
秘訣140 找出誘發焦慮的關鍵因素
秘訣141 從日常生活中進行焦慮抓漏
秘訣142 幫孩子說出焦慮
秘訣143 漸進式面對焦慮法
秘訣144 設置人際緩沖區
秘訣145 書寫焦慮
秘訣146 討論焦慮
秘訣147 剝開焦慮洋蔥
秘訣148 朗讀自己的焦慮
秘訣149 大聲說出好信息
秘訣150 避免注意力窄化
秘訣151 尋求協助
秘訣152 做出選擇
秘訣153 熟悉感,讓情緒舒緩
秘訣139 厘清孩子的焦慮原因
孩子的焦慮隨著不同的情境因素而有不同的樣貌。例如:有時孩子的焦慮來自與主要照顧者的分離,在情感依附上會呈現出不安全感及缺乏信任感的問題。
有些孩子則對于“在班上需要面對老師開口”這件事,顯現出選擇性緘默的焦慮,這些孩子的表現模式通常是在家里說話較自在、沒異樣,但在學校卻傾向于緘默不語。這時,孩子的注意力總是聚焦在眼前的老師是否會要求他開口說話,擔心自己說話時別人聽不清楚、聽不懂,或在意別人的反應。當然,有些孩子會焦慮到連自己也不知道在擔心什么。
有時,孩子的焦慮來自人際關系的互動與相處,面對班上同學的排擠、疏離、拒絕或沖突,特別是在分組或下課時,他們往往會不知所措,不知該如何是好。雖然自己很想和同學好好地相處和互動,但總是使不上力或沒有機會,人際關系上的被拒絕感,有時也容易讓孩子感到焦慮而拒絕上學。
當然,另一種常見的狀況是孩子對學校的課業表現感到焦慮,當學習跟不上進度、對答案總是似懂非懂、總是被老師叫起來卻回答不出問題時,孩子便顯得焦慮。當然,也有些孩子成績排名靠前, 卻仍對分數斤斤計較,這類孩子十分敏感,會拿自己的分數與他人的分數不斷進行比較,結果一遇到考試,就容易喚起藏在內心的焦慮。
有時,孩子則是對上臺說話感到焦慮、不自在,當然有些孩子容易放大自己的不安,容易預期自己會表現不佳或失常,進而對上臺感到忐忑不安。
你的孩子呢?你是否已經觀察到他在什么情境下最容易感到 焦慮?
秘訣140 找出誘發焦慮的關鍵因素
有些孩子對于自身焦慮的原因,或許尚能說出一些端倪,讓你知道他感到不舒服的可能原因。但大多數的孩子往往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特別是口語表達能力相對較弱或年紀小的孩子。
想要讓孩子學會調適自己的焦慮,首先需要的是和孩子一起找出會讓他感到焦慮的來源。找出焦慮的來源為什么那么重要?因為如果沒有先確認引起孩子焦慮的根源,只是一味地進行情緒的紓解或放松,問題將依然存在。這就像發現天花板在漏水,但卻沒嘗試去找出漏水的緣由一樣。
秘訣141 從日常生活中進行焦慮抓漏
你或許會問:“那么,如何找出孩子的焦慮來源?我也常常問孩子,但他們往往一問三不知,老是回答不知道,或干脆搖頭表示。” 沒錯,前面有提到過,孩子并不容易清晰地說出自己的焦慮到底從何而來。不過,說真的,這一點連大人也不見得能夠清楚地辨識,除非你平時一直都在練習自我覺察。當你無法從孩子的口中得知時,就得根據我們對于孩子個性與身心特質的了解,以及對他日常生活的敏感觀察。
由于每個孩子的特質不同,因此,你可以特別去觀察當孩子從平穩的情緒轉變為焦慮時,在這前后出現了哪些情境的變化。如果你發現孩子真的無法辨識,此時你能適時運用同理心,就會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也就是幫孩子說出來。
秘訣142 幫孩子說出焦慮
當你適時地幫孩子反映他的焦慮情緒,特別是如果你適切地表達出孩子的心情,你會發現孩子當下的情緒將會緩和下來。說對了,貼近了,有人了解了,孩子的情緒或許就能舒緩了,這時,代表你的同理心運用得很好。
……
問題二十四
孩子一直咬手指頭怎么辦?
“小蘋,媽媽跟你說了多少遍,不要再咬手、摳手。你看你,說過不聽,指甲咬成這副德行,像話嗎?”媽媽不耐煩地向小蘋嘮叨著。但這些魔音穿腦的嘮叨對小蘋似乎起不了作用,小蘋仍然繼續咬著不成樣的指甲。
眼見小蘋咬手指的動作沒有停下來的跡象,媽媽也顯得更加浮躁,她雙手叉著腰,再次對著小蘋數落著:“我再警告你一次,不準再咬手指頭知不知道?再不聽,就拿紗布把手指頭全包起來,看你到時候怎么咬。”小蘋媽突然發現,這回自己怎么說出這么重的話?但是,既然話都說出口了,她也就“吃了秤砣——鐵了心”,把話又向小蘋說了一次。心里想著,或許嚇唬她也能夠帶來成效。
小蘋勉強將手放了下來,但不一會兒她又不時地摳咬起雙手,只是這次她選擇把手壓得更低,免得被媽媽發現。只是她愈想要隱藏這個動作,愈讓媽媽感到她的不對勁。“你在干嗎?叫你不要咬手,現在卻給我改成摳手? 你到底有完沒完啊!真的是沒事給我找事做。”這回小蘋媽終于生氣了,她氣急敗壞地一手叉腰,一手指向小蘋, 對她再度做出警告。說真的,連媽媽自己都沒有把握,是否真的會干脆拿起紗布把她的指甲全包起來。
“為什么這個孩子老是不聽話呢?這個壞習慣怎么那么難改呢?”小蘋媽心里愈想愈不對,始終想不透,小蘋到底是怎么回事。“這孩子從小班就開始這樣,動不動就咬手、摳手,不是沒有跟她講過,但為什么這個習慣老改不了呢?難道是對她不夠兇,就沒有作 用嗎?”
小蘋媽自認在這件事情上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但也逐漸感到力不從心。只是說歸說,這么多年來,媽媽卻從來沒有想過小蘋可能一直存在著莫名的焦慮。小蘋媽總認為孩子有事就會開口說。
“但小蘋這孩子從小就乖得很,也沒聽她抱怨過什么,功課表現也都一直維持在水平之上。”愈是這么想,小蘋媽就愈感到不解與納悶。“這孩子咬手、摳手到底是要告訴我什么呢?”
焦慮調適秘訣指南
秘訣154 復制成功的經驗
秘訣155 限制只會徒增壓力
秘訣156 幫孩子說出感受
秘訣157 沐浴與泡澡
秘訣158 轉移注意力
秘訣159 回溯問題源頭
秘訣154 復制成功的經驗
有時你會發現,當自己想要去找出孩子咬手、摳手的原因時,很容易陷入茫茫大海,在腸枯思竭后,仍然一無所獲,只感到挫折與無力。或許你該換個方式,試著找出孩子最自在的時刻,例如孩子什么時候不咬、不摳,從這個情境中回過頭來思考孩子調適焦慮的成功經驗。這么說好了:想想孩子擁有最自由自在的情緒是在什么情況下? 同時,我們與孩子是否能夠重新復制這樣的情境,讓孩子再次感受到自在的成功經驗?
例如你可能會發現,當孩子可以任意選擇想要看的繪本,并專心地閱讀時,孩子可能就會展露出難得的微笑;或者當孩子聆聽美妙的音樂,繞著公園隨興漫步時,整個人的身體是最為放松的。
這時,從你找到的成功情境中發現,孩子在自由、不受拘束、專心享受自己所選擇的事物時,心情最為自在,焦慮指數最低,那么就先從這些元素開始,讓孩子在類似的情境中,先感受可以順利調適焦慮的正向經驗。
秘訣155 限制只會徒增壓力
當面對孩子咬手、摳手的行為時,父母僅是不斷地耳提面命,要求孩子不準這、不準那,說真的,只會讓孩子的焦慮更加惡化。因為存在的問題并沒有解決,讓孩子感到焦慮的壓力源仍然存在。
當我們以更強烈的方式要求,例如:“聽好,你不準再咬手、不準再摳手,聽到沒?”其實,孩子所面對的壓力很容易變成雙重分量。或許孩子在你的眼前不咬、不摳了,但是在你轉身看不見時,咬手、摳手的行為再次出現的頻率將相當高。
也有一些時候,孩子雖然不咬、不摳了,卻改以其他行為來表現焦慮,例如卷頭發、拔頭發、抓臉、挖鼻孔、咬嘴唇、咬衣領、卷衣服、咬袖子、轉扣子等。其實問題一直都在,甚至更加惡化。
秘訣156 幫孩子說出感受
幫孩子說出他的感受,讓孩子至少能夠感受到“有人懂得我,有人了解我”。或許你可能會說:“我都有說啊!”但是仔細想想,你所謂的“說”,會不會都是提醒孩子不要再咬、再摳這些話?
“孩子,媽媽發現你不斷咬手指頭、摳手指頭,我想,或許有些事情讓你感到焦慮不自在,這種不知所措的感覺多少讓你感到渾身不舒服。”當你反映了他的感受,孩子情緒穩定了,孩子接著繼續向你傾訴、說出自己內在的感覺與經歷的可能性,會比較高一些。
秘訣157 沐浴與泡澡
對于大部分孩子來說,水總是熟悉與親切的。除了部分孩子對于觸覺過于敏感外,沐浴與泡澡總是能夠帶給孩子紓解與放松的感受。咬手、摳手畢竟是焦慮的表現之一,因此如何找到讓孩子紓解壓力的方式,是值得我們絞盡腦汁去思考的。沐浴與泡澡是孩子每日的生活中比較能夠紓壓的方式之一,你可以留意,孩子在洗完澡后,整個人是否呈現放松的狀態?
秘訣158 轉移注意力
有時,孩子轉換情緒、舒緩焦慮的方式真的很單純。重要的是, 我們是否能讓孩子發現,舒緩焦慮的游戲,其實就是生活當中很自然的存在,就像打水漂。一個小小的動作,往往就能帶給孩子大大的能量。生活中,轉換情緒的方式無所不在,只要我們和孩子一起來記錄這些生活中微小而實在的幸福。讓孩子在腦海里隨時都能夠提取這些單純的童趣—一種讓壓力與焦慮暫時遠離的方法。
如果孩子的心情真的焦慮透了、糟透了,轉移注意力是讓當下的焦慮情緒轉換的關鍵方式之一。日常生活中其實存在著許多能夠讓人轉移注意力的元素,只看我們有沒有發現它、運用它。
舉例來說,有些孩子為了緩解焦慮,會將注意力放在數電線桿上的麻雀,或是計算馬路上同款的車子,或留意路上行人所撐雨傘的花樣上,等等。你和孩子一起念出路上的廣告招牌等,也有轉移注意力的作用。
轉換注意力的方式無所不在。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元素,有時像小小的錘子,輕輕地敲下焦慮這道墻上的磚塊。你能想象出愈多注意力轉移的方式,通過行動一次一次執行,自然也就愈能一次又一次地把焦慮高墻慢慢敲出一個洞來—一個讓孩子能夠透氣、自由自在紓解的大洞。
再見,情緒小怪獸:培養孩子情緒管理能力的209個秘訣 作者簡介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教育講師、《親子天下》專欄作家。臺灣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第一屆碩士畢業生。成立宜蘭縣第一家心理治療所,演講超過3000場,是許多家長與老師心中極具理想與熱情的心理咨詢師。
著有《學習障礙:逃不出的學習噩夢》《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化解孩子的對立反抗》《行為真相:探查孩子的說謊動機》《陪伴是最好的愛:兒童情緒與行為管理指南》《戒掉孩子的拖延癥》《如何讓孩子人際力超群:孩子想知道的180個交友秘訣》等。
- >
姑媽的寶刀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推拿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經典常談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