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交互設計概述11.1交互設計的歷史與現狀31.2交互設計與其他學科的關系71.2.1交互設計與工業設計的關系71.2.2交互設計與人機交互的關系101.2.3交互設計與認知心理學的關系111.2.4交互設計與服務設計的關系131.3相關術語與理論141.3.1用戶體驗141.3.2用戶界面141.3.3圖形用戶界面151.3.4Kano模型151.4本章小結19本章參考文獻19▉第1章交互設計概述11.1交互設計的歷史與現狀31.2交互設計與其他學科的關系71.2.1交互設計與工業設計的關系71.2.2交互設計與人機交互的關系101.2.3交互設計與認知心理學的關系111.2.4交互設計與服務設計的關系131.3相關術語與理論141.3.1用戶體驗141.3.2用戶界面141.3.3圖形用戶界面151.3.4Kano模型151.4本章小結19本章參考文獻19
▉第2章交互設計原理212.1交互系統的組成要素232.1.1人232.1.2行為242.1.3場景252.1.4技術262.2交互設計的目標302.2.1可用性目標312.2.2用戶體驗目標342.3交互設計的流程與方法372.3.1交互設計的流程372.3.2交互設計的方法402.4實體產品和互聯網產品中的交互設計432.4.1實體產品中的交互設計442.4.2互聯網產品中的交互設計462.5本章小結51本章參考文獻51■ 交互設計■ 目錄■■▉第3章用戶體驗533.1用戶體驗的概述553.1.1體驗生活553.1.2用戶體驗的內涵和作用553.1.3用戶體驗設計573.1.4用戶體驗設計師583.1.5用戶體驗的分類和設計目標613.2用戶體驗的要素623.2.1用戶體驗的五大要素623.2.2五大要素的定義和關系643.2.3用戶體驗的其他因素663.3心流理論概述673.3.1理解忘我的巔峰體驗673.3.2心流理論的緣由和定義673.3.3心流理論模型的發展693.3.4產生心流體驗狀態的特征713.4用戶體驗與心流理論733.4.1心流與用戶體驗733.4.2網絡心流產生的事前階段743.4.3網絡心流產生的經驗階段783.4.4網絡心流產生的效果階段803.4.5網絡心流產生的效果模型813.5本章小結83本章參考文獻83
▉第4章設計調研854.1UCD研究方法概述874.2問卷法914.2.1確定目標人群924.2.2問卷設計944.2.3預調研994.2.4問卷發放與回收1004.2.5數據統計分析1034.3觀察法1034.3.1直接觀察法1034.3.2間接觀察法1074.3.3實驗室觀察法1104.3.4用戶觀察法1134.3.5觀察法的實施步驟1154.4訪談法1164.5焦點小組1194.5.1焦點小組概述1194.5.2焦點小組實施步驟1204.6卡片分類法1224.6.1卡片分類法概述1224.6.2確定需求1234.6.3選擇方法1234.6.4確定內容1244.6.5確定人員1254.6.6卡片制作與管理1264.6.7執行卡片分類1284.6.8回顧和訪談1304.6.9結果分析1304.7本章小結132本章參考文獻132
▉第5章用戶分析1335.1用戶需求1355.1.1用戶需求概述1355.1.2用戶需求分類1375.1.3用戶需求分析1415.1.4用戶需求評估1435.1.5確定目標1485.1.6用戶潛在需求挖掘1515.2用戶認知分析1575.2.1用戶認知分析概述1575.2.2感知1575.2.3注意1615.2.4記憶1635.3使用情境分析1645.3.1產品使用情境概述1645.3.2情境影響因素分析1655.3.3用戶姿態1665.3.4網絡1665.3.5環境光與噪聲1705.4本章小結171本章參考文獻171
▉第6章人物角色與場景劇本1736.1人物角色的設定1756.1.1人物角色概述1756.1.2人物角色工具的使用優勢1776.2人物角色構建方法1786.2.1整理數據1796.2.2拼合人物角色特征表1816.2.3細化人物角色1826.2.4驗證人物角色1876.2.5庫伯人物角色法1896.2.6尼爾森人物角色法1906.3場景劇本1916.3.1場景劇本法的來源1926.3.2場景劇本法定義1926.3.3場景的作用1936.3.4場景的搭建方法1936.4本章小結197本章參考文獻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