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跨越山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484154
- 條形碼:9787559484154 ; 978-7-5594-8415-4
- 裝幀:精裝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跨越山海 內容簡介
"《跨越山海》是知名醫(yī)療管理專家穆耕林的個人隨筆集,本書以簡潔的文字將自己近年來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悟所得記錄下來,以《跨越山海》為題,分為四輯匯編成冊。每輯 既相互獨立,又融成一體。通篇充滿著哲思,以小見大;洋溢著執(zhí)著,以簡馭繁;流淌著樂趣,以情入理。醒目別致的題目使人關注,通俗易懂的表述讓人遐想,厚重平實的內容啟人深思。字里行間凸顯著作者觀察生活的獨特視角、品味生活的思考軌跡、熱愛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一番止不住的“跨越山海”之求、一股使不完的“跨越山海”之力、一腔道不盡的“跨 越山海”之情躍然紙上。
跨越山海 目錄
**輯 文明霧雨
感知分寸:小心思大文明 / 003
接觸不良:文明的缺憾 / 012
沉沒成本:倒著看的文明 / 022
肥瘦之間:審美、心態(tài)與人生 / 030
第二輯 時光變遷
人生、情緒、市場:時間的多重價值 / 041
雞蛋、命運、時代:雞蛋的多次變幻 / 050
分工、融合、本源:融合的多維秘密 / 059
第三輯 見微知著
判斷和選擇:人生判斷題,選擇定乾坤 / 071
復雜與簡單:在復雜中堅守簡單,在簡單中駕馭復雜 / 082
花園的道和理:道在人性,理喻人生 / 091
互動與進步:熱門人文社會科學的顯學之路 / 099
一口飯的情和思 / 109
第四輯 跨越山海
春風又綠江南岸 / 119
獨一無二的歌 / 129
鼓樓之約 / 140
開花的季節(jié) / 151
跨越山海 相關資料
獨一無二的歌
我不怎么會唱歌,五音不全,樂譜也不懂。加之二十多年來工作職責越來越繁重后,忙得幾乎忘記了這個世界上還有音樂,還有春天,還有四季的風景。但音樂是無處不在的,一些歌曲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歲月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出生的我們,相對來說思想成熟和定型較晚,因為在我們思想框架形成的幾個關鍵時期,中國社會都處在劇烈的變動期,社會思潮的變化、政治變革的探索、國際環(huán)境的改變,使得一些原來對的東西變成了錯的,一些錯的東西又變成了對的,但總的方向是走向了光明的改革開放。表現(xiàn)在音樂方面就是情感特別強烈,時代融入了音樂,音樂記錄了時代。正是歲月如歌、歌似歲月,歌曲在我看來就是寫情緒、寫情感、寫情結、寫情懷。思想定型晚,思想的框架也更大,格局也更大,視野更寬,責任更強,情感也特別豐富。當然,不同的人在時間長河中的不同階段留下的音樂記憶點也是不完全一樣的。
從《南泥灣》到《在希望的田野上》
《南泥灣》好像是我能完整清晰記得的第一首歌,郭蘭英的聲音和旋律開始只是感覺優(yōu)美好聽,長大后才知道這是一首革命歌曲,歌曲表達的是1943年中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在陜北一個叫南泥灣的地方,發(fā)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故事。南泥灣是陜北的一個小村莊,地理位置在一個十字路口,它是八路軍開墾種地、艱苦奮斗的一個縮影,也寓意著在中國革命缺乏物質的關鍵時刻,選擇了自力更生,選擇了繼續(xù)奮斗,從而也有了后來的成功,“塞北成江南,鮮花送模范”也成了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
音樂對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生人的影響特別大,同時那段記憶的時間跨度也很大,從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革命音樂到六七十年代的紅色音樂,還有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的改革音樂或者說是春風音樂。同時期和《南泥灣》一樣令人記憶深刻的歌曲還有《洪湖水浪打浪》《瀏陽河》《我為祖國獻石油》《北風吹》《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等,童年不知社會的艱難、不懂大人的艱苦,在這些音樂聲中好像日子過得非常快樂。
獨一無二的歌
我不怎么會唱歌,五音不全,樂譜也不懂。加之二十多年來工作職責越來越繁重后,忙得幾乎忘記了這個世界上還有音樂,還有春天,還有四季的風景。但音樂是無處不在的,一些歌曲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歲月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出生的我們,相對來說思想成熟和定型較晚,因為在我們思想框架形成的幾個關鍵時期,中國社會都處在劇烈的變動期,社會思潮的變化、政治變革的探索、國際環(huán)境的改變,使得一些原來對的東西變成了錯的,一些錯的東西又變成了對的,但總的方向是走向了光明的改革開放。表現(xiàn)在音樂方面就是情感特別強烈,時代融入了音樂,音樂記錄了時代。正是歲月如歌、歌似歲月,歌曲在我看來就是寫情緒、寫情感、寫情結、寫情懷。思想定型晚,思想的框架也更大,格局也更大,視野更寬,責任更強,情感也特別豐富。當然,不同的人在時間長河中的不同階段留下的音樂記憶點也是不完全一樣的。
從《南泥灣》到《在希望的田野上》
《南泥灣》好像是我能完整清晰記得的第一首歌,郭蘭英的聲音和旋律開始只是感覺優(yōu)美好聽,長大后才知道這是一首革命歌曲,歌曲表達的是1943年中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在陜北一個叫南泥灣的地方,發(fā)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故事。南泥灣是陜北的一個小村莊,地理位置在一個十字路口,它是八路軍開墾種地、艱苦奮斗的一個縮影,也寓意著在中國革命缺乏物質的關鍵時刻,選擇了自力更生,選擇了繼續(xù)奮斗,從而也有了后來的成功,“塞北成江南,鮮花送模范”也成了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
音樂對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生人的影響特別大,同時那段記憶的時間跨度也很大,從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革命音樂到六七十年代的紅色音樂,還有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的改革音樂或者說是春風音樂。同時期和《南泥灣》一樣令人記憶深刻的歌曲還有《洪湖水浪打浪》《瀏陽河》《我為祖國獻石油》《北風吹》《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等,童年不知社會的艱難、不懂大人的艱苦,在這些音樂聲中好像日子過得非常快樂。
在向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的春風音樂過渡之中,對我影響較大的幾首歌要提一下。印象中在我的初高中向大學過渡階段,國家決定恢復高考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開始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了,放棄以階級斗爭為綱確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國策,人們的思想禁錮開始被打破,社會的堅冰開始融化。這個時候電影《廬山戀》《小花》《巴山夜雨》等上映,這些電影是幾十年來第一次表達愛情、尊重人性的,主題曲《飛向遠方的故鄉(xiāng)》《絨花》《但愿人生常聚少離分》等也流行起來。特別是李谷一等歌星成了那段音樂文化歷史的符號,《絨花》一直傳唱到現(xiàn)在。當然,那時表達的愛情還是和革命掛鉤的,但開啟改革開放的前奏,社會氛圍逐漸回暖的意味已很濃厚了。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們上大學的那一年,歡快優(yōu)美、膾炙人口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橫空出世了,那可是恢復高考的頭幾年,中國改革開放已經進入起步階段,祖國大地到處都是我們希望的田野,人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我們的家鄉(xiāng)、理想、未來在希望的田野上,“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生活,為她富裕、為她興旺……為她打扮、為她梳妝……為她幸福、為她增光”。這首歌曲就是表達這種心情的代表作。同期還有類似的歌曲,如《年輕的朋友來相會》《春天的故事》等等,都反映了改革的春潮涌動,祖國大地迎來世紀不遇的盛景,當時作為天之驕子大學生的我們是何其幸運,覺得一切都是甜的。
從《南泥灣》到《在希望的田野上》,這樣記憶中影響我的音樂階段的劃分方式,可能既是我童年生活在農村的自然而然的結果,也可能是和中國革命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以及中國改革開放也是先從農村開始的客觀歷史進程有關,在這樣宏大的歷史背景下才能產生令人難忘的歌曲。
從《三月里的小雨》到《走過咖啡屋》
三月里的小雨每年都會有,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一年,那二十歲青春的我正處在人生的三月里。大學時期南京的春天好像總是在雨中,季風一般要來回好多次,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流
行的優(yōu)美經典歌曲《三月里的小雨》,對我來說就有了不一般的意義。三月里的小雨少有急風暴雨,多是微風細雨,三月里的小雨是青春的雨、是夢想的雨、是惆悵的雨、是遐思的雨。整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是我從讀大學到工作,從工作又讀研究生的重要時期,人生不斷變化著,每年三月里的小雨其感覺也有所差別,那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年齡。同時期,臺灣歌曲《酒干倘賣無》,改革開放春潮涌動催生的全國人口大流動背景下應時出現(xiàn)的歌曲《常回家看看》等等,這些表現(xiàn)對家鄉(xiāng)的思念、感悟,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真情抒發(fā),又讓《三月里的小雨》這首歌在青春情愫之外多了一些別人難以體會的意境,它又讓我想到了童年家鄉(xiāng)雨中的大地和故鄉(xiāng)的小河,我的畫面中六朝古都的清涼山和烏龍?zhí)叮谌吕锏男∮曛泻图亦l(xiāng)的大地河流統(tǒng)一起來了。當然,那時印象深的歌曲還有很多,如《校園的早晨》《腳印》《小路》《媽媽的吻》《壟上行》《大約在冬季》等等。
《走過咖啡屋》是那個時期印象最深刻的另一首歌曲。咖啡很香,那時也是一個特別的新事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那是改革開放和社會文明進步的文化表征之一啊。我平常喝咖啡不多,但精神上的咖啡和咖啡精神在心中留了下來,更何況是青春記憶之咖啡、人生幸福之咖啡。唱這首歌的臺灣歌手千百惠好像還唱了另一首歌曲就是《想你的時候》,也特別好聽。結婚初期我和妻子買過一盤千百惠的個人專輯(盒式磁帶),后被剛上小學的兒子弄壞了。聽說千百惠后來嫁到了北京并開了個茶館,早早地退出娛樂圈,也是一個懂得生活的明白人。好像那時還有很多表達美好愛情的歌曲如《紅河谷》《真的好想你》《南屏晚鐘》《冬天里的一把火》等等。除了愛情歌曲,那時也有很多的歌是激勵年輕人努力向上的,有勸你珍惜時間的,如《趁你還年輕》《金梭和銀梭》等,有教育引導愛國的,如《血染的風采》《望星空》《軍港之夜》《明天會更好》等,有弘揚大愛和人間真情的,如《讓世界充滿愛》《愛的奉獻》《渴望》等。
從《再回首》到《好漢歌》
從1990年左右到現(xiàn)在,時間跨度很大,但社會發(fā)展方向基本定型,我們這一代人的思想也逐步定型,工作壓力也變大,這段時間好像因此反映社會變遷,感情強烈能引起共鳴而讓人印象深的流行音樂的量總體下降了,所以我們把它作為一個階段來回顧。《再回首》這首歌開始不覺得有多好聽,歌中對過去美好的懷念和對未來的迷茫與堅定,實際上反映了社會上人們在改革進程中的心態(tài)波動。姜育恒之后有很多人唱,相信不同年齡段的人之所以喜歡,是因為有不同場景下的相同體驗。面對傷痛與迷惑,在追問中才知道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才是真,悲歡成過往,滄桑中我心依舊,原來這就是許多人追求的成熟。后來類似的歌曲,如《濤聲依舊》《小芳》《后來》等表達的都是對從前的追憶與回顧,但都顯得單薄了。
《好漢歌》是劉歡唱得比較好的一首,“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反映了男人在社會上的擔當,也說明社會上的創(chuàng)業(yè)環(huán)境很好,才能風風火火闖九州,所以不能簡單地看成《水滸傳》中綠林好漢的個人風采。這個階段還有《歷史的天空》《滾滾長江東逝水》《鴻雁》等有縱深感的歌曲。“興亡誰人定啊,盛衰豈無憑啊,一頁風云散啊,變幻了時空。聚散皆是緣啊,離合總關情啊,擔當生前事啊,何計身后評,長江有意化作淚,長江有情起歌聲”,《歷史的天空》歌詞寫得太好了,它的首唱是毛阿敏,這是我喜歡的歌手之一,但我并沒有把《歷史的天空》放在本段的小標題上,不僅是時間跨度偏前,也因為前面兩段小標題大多是用的女演員原唱的歌曲,所以這里我想用男演員的歌曲結尾以示平衡。其實不知什么原因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我倒是喜歡聽女聲的歌,因為記憶中女聲能把優(yōu)美的旋律唱得更好,而現(xiàn)在更喜歡聽男聲的歌曲,因為男聲大多數(shù)會把歌詞意境表達得更加淋漓盡致,如屠洪剛的《霸王別姬》《精忠報國》,韓磊的《向天再借五百年》。也可能是我在過去幾十年中喜歡追求和保持歡快,不自覺地回避可能的傷感,只想小心體會藏在優(yōu)美旋律后的隱隱憂傷,不愿更直接感受歌詞傳遞的壓抑。《好漢歌》的暢快也是我想在本文結束時送給讀者朋友的。
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從革命年代到新時代,一個世紀獨一無二的歌聲滋潤了一個民族,每個中華兒女也都在這期間有自己印象深刻的、獨一無二的記憶。
跨越山海 作者簡介
穆耕林,醫(yī)學碩士,經濟學碩士,經濟學博士,研究員,醫(yī)院管理方向研究生導師,南京大學中國醫(yī)院改革發(fā)展研究院院長,南京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鼓樓醫(yī)院原黨委書記、院長。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經典常談
- >
姑媽的寶刀
- >
我與地壇
- >
隨園食單
- >
唐代進士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