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中國黑土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9320581
- 條形碼:9787109320581 ; 978-7-109-32058-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黑土 內容簡介
本書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從微觀研究到宏觀研究, 采用生態學的理論和土壤科學的方法, 結黑土研究的主要成果為目的, 以論述黑土生態過程為主線, 系統闡述了黑土的形成, 黑土的分類及其形態特征, 黑土資源利用現狀及存在問題, 長期施肥對黑土肥力的演變規律, 黑土有機質平衡理論與應用, 黑土養分管理與利用, 黑土耕地地力評價, 作物適宜性評價, 黑土區糧食生產能力, 黑土保護機械及農化產品, 黑土培肥改良關鍵技術與模式, 障礙土壤培肥改良技術與模式, 肥沃耕層構建, 黑土可持續發展戰略。力求使讀者對黑土生態過程有全面的了解, 以此推動全社會對黑土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 確保在中國未來糧食保障體系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黑土 目錄
叢書序一
叢書序二
叢書序三
前言
章 黑土的形成
節 自然地理背景
第二節 主要成土過程
第三節 人為活動對耕地黑土的影響
第二章 黑土的分類及其形態特征
節 黑土
第二節 黑鈣土
第三節 草甸土
第四節 暗棕壤
第五節 白漿土
第六節 棕壤
第三章 黑土資源利用現狀及存在問題
節 黑土耕地肥力演變過程
第二節 黑土水土流失
第三節 黑土酸化
第四節 農田管理措施
第四章 長期施肥對黑土肥力的演變規律
節 長期施肥對吉林公主嶺黑土肥力的演變規律
第二節 長期施肥對黑龍江哈爾濱黑土肥力的演變規律
第三節 長期施肥對黑龍江海倫黑土肥力的演變規律
第四節 長期施肥對暗棕壤肥力的演變規律
第五章 黑土有機質平衡理論與應用
節 有機質平衡(碳平衡)理論及其在黑土上的應用
第二節 黑土耕地土壤有機質平衡定量評價
第三節 黑土耕地土壤有機質提升(維持)關鍵技術與模式
第六章 黑土養分管理與利用
節 玉米養分管理與利用
第二節 水稻養分管理與利用
第三節 大豆養分管理與利用
第七章 黑土耕地地力評價
節 耕地地力評價方法與步驟
第二節 黑土區耕地綜合生產能力分析
第三節 耕地土壤有機質及主要營養元素
第四節 其他耕地指標
第八章 作物適宜性評價
節 東北玉米優勢區耕地地力評價
第二節 東北水稻優勢區耕地地力評價
第三節 東北大豆優勢區耕地地力評價
第九章 黑土區糧食生產能力
節 黑土區作物生產潛力分析
第二節 耕地生產能力測定
第三節 糧食生產能力估算與空間分布特征
第四節 糧食增產潛力與糧食保障能力分析
第十章 黑土保護機械及農化產品
節 黑土保育配套機械創制與應用
第二節 農化產品
第十一章 黑土培肥改良關鍵技術與模式
節 高肥力黑土保育關鍵技術與模式
第二節 薄層瘠薄黑土培肥與玉米增產技術模式
第三節 坡耕地黑土培肥與玉米增產技術模式
第十二章 障礙土壤培肥改良技術與模式
節 風沙土綜合治理與玉米增產技術集成及示范
第二節 白漿土綜合治理與增產技術集成及示范
第三節 除草劑殘留污染土壤的治理與修復
第四節 障礙土壤機械改土技術研究與示范
第十三章 肥沃耕層構建
節 肥沃耕層概論:原理與應用
第二節 典型黑土剖面的土壤理化性質
第三節 肥沃耕層構建對黑土理化性質的影響
第四節 作物產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第五節 結論與展望
第十四章 黑土可持續發展戰略
節 東北黑土地保護規劃綱要(17-30年)
第二節 黑土保護利體實施方案
第三節 黑土保護利用試點縣典型案例
主要參考文獻
- >
自卑與超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