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藝術課 內容簡介
該書由康劍飛主編,邀請十余位教師、藝術家(譚坦、黃麓蒼、劉蘊涵、譚天、吳嘉玉、翟榮、趙謙等)組成團隊圍繞藝術教育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嘗試。所涉及的專業包括純藝、視覺傳達、攝影、建筑、動畫、舞美、藝術與科技、實驗藝術等。*后收錄了10余個實驗藝術課程教學案例,通過教學成果的展示,思考當下藝術教育的現狀。無論是純藝術還是應用型的設計專業,都包含了三個層面:技術(媒介手段),觀念(想法),態度(價值觀),其中技術是可以傳授的,觀念是需要引導的,而態度有可能學生會受到老師的影響,但*終的形成還是要取決于學生本身,明確了以上的觀念才有可能形成有效的教學方法。
藝術課 目錄
譚坦
藝術教育不只為“藝術”
課程一 一張圖、一本書——從繪畫思維
轉向書籍思維的訓練
課程二 三千年后的《詩經》插圖——以
《詩經》為靈感的短篇插圖創作
課程三 書籍藝術初探——通過制作一本
“改造書”來認識當代藝術創作中“書”的使用
課程四 持續地翻閱——通過分析案例學
習隱藏在書籍之中的圖像秩序
黃麓蒼
藝術教育不是課程設計
課程一 數碼攝影基礎
課程二 替代性影像課程
馮馨億
藝術教育
課程一 主題插畫和敘事性插畫
課程二 材料語言的運用
李佳和
從發現到創造——藝術作品集指導方法論
課程一 游戲概念設計
課程二 針對老齡化的App概念設計
課程三 針對特殊人群的 線下體驗館方案
課程四 MG(動態圖形)實驗動畫
譚天
創作中的對話
課程 以“對話”作為創作媒介
趙謙
用藝術的方式“翻譯世界”
課程一 材料與觀念
課程二 具象到抽象·二維繪畫
課程三 自我解析·個體與世界
吳嘉玉
藝術自述
課程一 傳統語言的設計轉化
課程二 Eco-Art(環境藝術)冬令
花山農場駐地項目——鄉村·舒適區
課程三 鄉村藝術公益講堂
課程四 在關系中創造
肖嘉偉
劉宇軒
藝術教育的多種可能
課程一 劇場與表演
課程二 舞臺美術設計
課程三 繪畫的探索
課程四 問題思維:跨媒介創作
許藤瓚
開放、融合與多元——未來藝術教育的推動力
課程一 份材料屬性與藝術轉換
課程二 圖像與文本的再創作
課程三 符號與象征
課程四 結合本質“授之以漁”—一對
于藝術考前教育的認知與感悟
羅旖旎
藝術課堂不可能嗎——當下的藝術教育
課程一 圖像與自我
課程二 情感治愈
課程三 材料與形式探索
劉蘊涵
空間表達
課程一 空間速寫——香港城市速寫
課程二 身體與空間——雄安城市家具設計
課程三”空間與社會——抗震裝置設計
課程四 空間與潛意識——冥想空間設計
趙陽
高中階段的藝術教育
課程一 繪畫的延續與再創作
課程二 材料的可塑性
課程三 圖像與敘事
課程四 版畫作為媒介
翟榮
對于藝術教育的總體認知
課程 花山生命藝術教學
侯帥
李詩謙
攝影的再認知
課程一 藝術攝影通識教育
課程二 攝影藝術創作指導課
課程三 攝影藝術創作高階課程
張琳
淺談以學生生活環境為切入點的藝術教育
方法——以教學實踐為例
課程一 激活城市公共空間——城市設計
作為一種手段
課程二 空間轉譯與表達——從二維到三維
課程三一拼貼與敘事流——流程的圖示化表達
課程四 利TA主義設計——為他/她/它而設計
丁寧
周池
“每個人”的藝術教育
課程一 想象浮現:潛意識創作
課程二 問題意識:社會藝術設計
課程三 自我:重塑與表達
課程四 跨媒介:重構工作方法
展開全部
藝術課 作者簡介
康劍飛,1997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現任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教授,第二屆國際版畫機構聯合會議輪值主席,中國美協版畫藝委會委員。譚坦,現任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教師,北京美術家協會版畫藝術委員會委員。黃麓蒼,先后于美國麻省藝術學院、印度色里斯蒂藝術與設計學院及中央美術學院任教及參與教學工作。
書友推薦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二體千字文
- >
推拿
- >
自卑與超越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