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那時的先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475598
- 條形碼:9787540475598 ; 978-7-5404-7559-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那時的先生 本書特色
▲歷史紀實文學大家岳南經典作品,2024年修訂新版,附贈甲骨學大師董作賓甲骨文書簽。深刻再現艱危歲月杰出大師群體沉默而光榮的歷程,還原中國文化版圖中不應被忘卻的一頁。用紙考究,典藏之選。▲在中國的艱難時刻,先生卓然剛毅的風骨,正是民族的底氣!著眼中國抗戰 艱危的六年,聚焦戰時 影響力卻被人遺忘的文化中心——李莊。聚集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館、北大文科研究所、同濟大學、營造學社等 流人文大師與理工醫學學者,庇護 珍貴的國寶與史籍。▲民國史料精細校訂,披露 “中研院”大量檔案資料,以及大師后人、李莊故人的親歷者口述記錄,。 ▲作者親赴昆明、長沙、李莊等地探尋歷史真相:中研院吃人事件、傅李米貼案、同濟 、國寶被劫案,作者以精細的歷史考證,酣暢淋漓的筆墨,探究細數被遮蔽的秘辛往事,剖析民國研究院與大學的制度與傳統,對當代也可資借鑒。▲先生之風,山高水長!生動刻畫大師學者的個性與追求:如天才學人 傅斯年的霸氣、考古學大師李濟的耿介、甲骨學大師董作賓的守拙、中國建筑學之父的梁思成的苦心孤詣,詩人林徽因的感時憂世,才女游壽的孤傲剛烈……他們承受饑餓、病痛與死亡,面對轟炸、匪患、紛爭,窮且彌堅,在難以想象的艱苦條件下做出了世界 流研究。▲知名翻譯家、中國人民大學原教授、李濟之子李光謨作序:或許,這部作品向人們提供的文化精髓就隱化于這難言的、如同林徽因詩中所述的“萬千國人像已忘掉”的歷史記憶之中吧!
那時的先生 內容簡介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大批學術教育機構學者、師生被迫向長沙、重慶、昆明等地區遷徙。1940年,因戰事趨緊,同濟大學師生遷往川南古鎮李莊,繼之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中國營造學社等機構先后輾轉而來,一時間,眾多大師學者和大批珍貴文物古籍匯聚李莊——被傅斯年稱為“在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 作品以紀實的手法,深沉的情感,酣暢的筆墨,全景再現了在李莊的學者們艱苦卓絕的生活與學術歷程,突出刻畫了霸氣的學人領袖傅斯年,耿介的考古學大師李濟,苦心孤詣的建筑學泰斗梁思成,堅忍的詩人林徽因,孤傲的才女游壽,執著于學術的董作賓、梁思永等先生的鮮明個性,以及他們面對貧病、匪患甚至死亡威脅,守望相助、窮且彌堅的精神風骨。在中國*艱危的六年,他們不離故國,焚膏繼晷,薪傳火播,在人文學科領域取得了世界性的榮譽,承續發展了中國文化的命脈。 作品還著重對“研究院吃人事件”以及傅李沖突、同濟校長與教授紛爭、國寶被劫案等史事的真相做了細致探尋,對其中的人事糾葛、研究院與大學的制度等進行了深刻剖析。同時兼述李莊鎮傳奇歷史、風土人情和當地官僚、士紳在抗戰前后不同的人生命運,對多年前的人物與事件做了詳細的披露,讀來令人憶往感懷、嗟嘆不已。
那時的先生 目錄
那時的先生 作者簡介
岳南,本名岳玉明,山東諸城人,1962年生,先后畢業于諸城五中、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北京師范大學-魯迅文學院研究生班。歷任宣傳干事、記者、編輯、 清華大學駐校作家等。著有《風雪定陵》《復活的軍團》等考古紀實文學作品十二部,并以英、日、韓、德等多種文字在海外出版, 發行數百萬冊。另有《陳寅恪與傅斯年》《大學與大師:清華校長梅貽琦傳》等傳記作品十余部,其中《南渡北歸》三部曲被《亞洲周刊》評為2011年 華文十大好書之冠,稱為“全景再現20世紀中國學術大師群體命運劇烈變遷的史詩巨著”,“展示出 華人的軟實力及不斷向上的力量”。
- >
朝聞道
- >
史學評論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