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信息的傳輸與通信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765738
- 條形碼:9787111765738 ; 978-7-111-76573-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信息的傳輸與通信技術 本書特色
現代智能控制實用技術叢書共分為四本,其內容按照信號傳輸的鏈條,即由傳感器、調制與解調、信息的傳輸與通信技術和智能控制技術的應用組成。其內容知識點全面,涉及面廣,淺顯易懂。整套書采用雙色印刷,重點突出,便于讀者閱讀理解。每本書配套PPT。
信息的傳輸與通信技術 內容簡介
《現代智能控制實用技術叢書》共分為四本,其內容按照信號傳輸的鏈條,即由傳感器、調制與解調、信息的傳輸與通信技術和智能控制技術的應用組成。 本書系統地對信息傳輸與現代通信技術的密切關系、通信技術的發展簡史,以及現代通信技術的特點和發展趨勢進行介紹;客觀回顧我國通信事業的發展歷程;并簡述世界通用的、利用通信技術傳輸信息的主要手段,諸如有線通信的載波技術、無線通信的微波接力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各類通信系統的組成、特點、優勢、不足及適用領域。 本書還對現代通信技術的“高速公路”,即光導纖維通信、5G通信、衛星通信系統技術,以及近距離小容量的通信手段——無線保真(WiFi)、藍牙和可見光通信技術進行原理、功能及應用的闡述。對未來的通信技術,即量子通信技術的概況進行介紹,并預測量子通信技術將在計算機技術、通信傳輸技術、衛星通信技術等方面應用的可期待前景。 本書可作為大專院校或高等院校智能控制類相關專業的參考書籍,也可供從事智能控制信息的傳輸方面的設計、制造、應用領域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作為參考資料。
信息的傳輸與通信技術 目錄
前言
**章簡說通信技術與信息傳輸1
**節通信技術概述1
一、通信技術的定義1
二、通信技術與信息傳輸1
第二節通信技術的發展簡史1
第三節現代通信技術特點2
第四節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3
第五節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4
第六節通信技術的社會作用6
第二章世界通用的通信技術9
**節我國的通信事業及其發展歷程9
第二節有線通信的載波通信技術11
一、載波通信技術11
二、電力線載波通信12
第三節微波接力通信和衛星微波通信19
一、微波接力通信19
二、衛星微波通信技術28
第三章通信技術的“高速公路”47
**節通信技術的“高速公路”概述47
一、從“5G熱”說起47
二、中頻至超高頻的信道通信48
三、超高頻和極高頻信道通信——毫米波通信49
四、無線通信的基站和微基站51
五、微米波通信的天線52
六、波束賦形53
七、關于D2D55
第二節無線通信的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55
一、5G概述55
二、5G的發展背景56
三、5G的發展歷程56
四、5G的性能指標59
五、5G的關鍵技術59
六、5G的主要應用領域66
第三節近距離小容量無線通信技術80
一、無線保真通信技術簡介80
二、藍牙通信技術簡介91
三、可見光通信技術簡介102
第四節有線通信的光導纖維通信技術——OFC107
一、光導纖維通信概述107
二、光纖通信的發展歷史108
三、光纖通信原理108
四、數字通信原理110
五、光纖通信的優勢與不足111
六、光纖通信各個部分的作用112
七、光纖通信的技術分類115
八、光纖的應用119
九、我國光纖通信技術發展狀況123
十、光纖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125
十一、光纖通信技術小結126
第四章通信技術的綜合應用舉例——多通道反向脈沖編碼調制的可見光通信
系統設計127
**節脈沖編碼調制的基礎知識解析127
一、模擬信號相位調制的量化127
二、壓縮擴展特性132
第二節脈沖編碼調制概述144
一、脈沖編碼調制的發展概況144
二、脈沖編碼調制的基本原理144
三、脈沖編碼調制系統的特點145
第三節脈沖編碼調制系統功能146
一、設計方案原理圖146
二、方案功能描述147
三、技術指標擬定149
四、系統工作原理149
第四節可見光信號的發射與接收155
一、可見光信號載頻的發射155
二、可見光信號的接收及光-電轉換158
第五節信號解調器——RPCM/PAM信號轉換161
第五章未來的量子通信技術163
**節量子通信技術概述163
一、量子與量子通信163
二、量子信息技術177
第二節量子計算機的工作原理179
一、量子計算機工作原理179
二、理論背景及算法理論180
三、研究歷程及意義183
四、應用領域187
五、深度探究——量子態與量子計算機189
附錄193
附錄A名詞術語及解釋193
附錄B相關技術標準197
參考文獻198
信息的傳輸與通信技術 作者簡介
蘇遵惠 出生于湖北省洪湖市,畢業于武漢郵電學院(今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無線電通信與廣播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先后擔任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半導體光源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和TCL惠州市華瑞光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執行官,惠州偉志電子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及光電研究院院長,江蘇華功半導體有限公司(由北京大學和中山大學技術投資公司)任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等職。
擔任的社會職務包括國家工業和信息產業部專家庫成員,國際照明委員會(CIE)TC 2-74空間光譜輻射測量技術委員會國內委員,國家標準協會個人會員,工業與信息產業部LED照明技術標準工作組專家組成員,全國照明電器協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技術標準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國家平板顯示技術標準工作組專家組成員,海峽兩岸技術標準論壇專家組成員,國家音頻視頻功率標準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國家半導體可見光通信聯盟成員,國家可見光通信標準聯盟成員,廣東省LED照明技術標準委員會專家組成員,深圳市節能與資源綜合利用專家聯合會高級專家,深圳市照明學會/照明協會專家組高級專家,深圳市照明學會標準委員會專家組成員,深圳市LED產業標準聯盟專家組副組長等。蘇遵惠 出生于湖北省洪湖市,畢業于武漢郵電學院(今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無線電通信與廣播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先后擔任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半導體光源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和TCL惠州市華瑞光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執行官,惠州偉志電子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及光電研究院院長,江蘇華功半導體有限公司(由北京大學和中山大學技術投資公司)任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等職。
擔任的社會職務包括國家工業和信息產業部專家庫成員,國際照明委員會(CIE)TC 2-74空間光譜輻射測量技術委員會國內委員,國家標準協會個人會員,工業與信息產業部LED照明技術標準工作組專家組成員,全國照明電器協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技術標準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國家平板顯示技術標準工作組專家組成員,海峽兩岸技術標準論壇專家組成員,國家音頻視頻功率標準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國家半導體可見光通信聯盟成員,國家可見光通信標準聯盟成員,廣東省LED照明技術標準委員會專家組成員,深圳市節能與資源綜合利用專家聯合會高級專家,深圳市照明學會/照明協會專家組高級專家,深圳市照明學會標準委員會專家組成員,深圳市LED產業標準聯盟專家組副組長等。
先后主持和參加完成國家863項目1項,工業與信息發展項目2項,工業與信息產業部科技項目1項,原國家郵電部項目2項,廣東省科技項目4項,深圳市科技項目2項。1978年獲全國科技大會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主持或參加國家標準、國際標準、行業標準、標準聯盟和團體標準的起草共68項。共申請國家和國際專利160余項,其中獲發明專利50余項。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山海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