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均衡·包容·就近:城市基礎教育的社會空間解析與規劃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301393
- 條形碼:9787112301393 ; 978-7-112-30139-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均衡·包容·就近:城市基礎教育的社會空間解析與規劃 內容簡介
城市基礎教育發展的不均衡、不公平歷來是熱點、難點議題,其中常見學校冷熱不均、跨區就學、教育空間分異等現象。這對傳統的設施規劃思維構成挑戰。從社會空間視角出發,本書融貫教育資源空間配置理論(為什么不公平)、空間公平評價方法(如何定義和識別不公平)和教育空間規劃實踐(如何應對不公平)的研究,指出從空間規劃看待基礎教育資源空間配置效率與公平之間矛盾的本質,以及空間規劃干預城市就學問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基礎教育空間規劃涉及單元空間的教育資源再分配和連續空間的教育系統再組織,而不僅限于設施規劃。在供給方面,規劃在較大行政單元層面協調中央與地方、政府與市場的資源配置角色,在較小功能單元協調多供給主體的利益關系。在需求方面,規劃在連續空間層面調解就學規模效益、就近入學,以及學校和社區多元性目標之間的客觀矛盾。以不同尺度空間公平評價為技術支撐,搭建與政策制定配套的規劃工作路徑,構建均衡、包容、就近的就學組團。 首先,跨學科整理單元空間和連續空間的教育公平評價方法。基于北京三個尺度(市域、內城、近郊)的就學空間格局解析,和自由主義、平等主義兩類代表性國家——美國、日本的就學體系經驗反思,闡明基礎教育政策規劃的重要性。定義并識別北京不同區位和群體獲得基礎教育資源的差異,通過因子分析、相關性分析、問卷調查、訪談等方法,揭示出市域“中心一邊緣”分異、內城的“戶籍一文化”分異,以及近郊的“收入一區位”分異特征。 其次,梳理學校規劃實踐的公平范式演變,和不同范式國家的學區制和就學政策經驗,并結合國情,提出在現有規劃體系中嵌入不同層面的基礎教育空間公平評估,完善教育區劃調整和就學政策設計的規劃工作路徑、組建數據平臺、規劃師角色轉換的保障策略。 *后,提出以學區科學定位、合理空間化、厘清治理邏輯為核心的教育區劃體系構建及就學公平政策建議。
均衡·包容·就近:城市基礎教育的社會空間解析與規劃 目錄
均衡·包容·就近:城市基礎教育的社會空間解析與規劃 作者簡介
畢波,女,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城鄉規劃系工學學士;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城鄉規劃系工學博士;曾獲中美富布萊特(Fulbright)項目資助,赴美國馬里蘭大學巴爾的摩郡分校(UMBC)公共政策學院聯合培養。現任職于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城鄉規劃系,講師;擔任北京市海淀街鎮責任規劃師高校合伙人。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巴金-再思錄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