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志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40090
- 條形碼:9787030740090 ; 978-7-03-074009-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志 本書特色
本書可供從事水利史、水利水電科學院研究相關工作者及希望了解中國水利發展史的廣大社會讀者。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志 內容簡介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志》回顧了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從起源、組建至2021年的發展歷程,上自1933年中國**水工試驗所成立,下至2021年12月,客觀地記錄了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在每個階段的發展進程。《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志》共九章,包括概述、建制沿革、人物、隊伍建設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條件平臺、合作交流、管理與保障服務、黨的建設等內容,此外還有大事記和五個附錄。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志 目錄
目錄
序
凡例
圖照
第1章 概述 1
第2章 建制沿革 8
2.1 歷史溯源(1933—1958年) 8
2.1.1 天津水工試驗所(1933—1955年) 9
2.1.2 南京水利實驗處(1935—1956年) 10
2.1.3 電力工業部水電科學研究院(1955—1958年) 11
2.1.4 中國科學院水工研究室(1956—1957年) 12
2.1.5 水利部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1956—1958年) 13
2.2組建變迀(1958—1978年) 14
2.2.1 領導機構 16
2.2.2 職能部門 17
2.2.3 研究機構 17
2.2.4 生產部門 18
2.2.5 掛靠機構與學術組織 18
2.3 改革發展(1978—2004年) 18
2.3.1 領導機構 19
2.3.2 職能部門 21
2.3.3 研究機構 25
2.3.4 綜合事業部門 29
2.3.5 院屬企業 30
2.3.6 掛靠機構與學術組織 33
2.4 創新跨越(2004—2021年) 36
2.4.1 領導機構 37
2.4.2 職能部門 37
2.4.3 研究機構 39
2.4.4 綜合事業部門 41
2.4.5 院屬企業 42
2.4.6 掛靠機構與學術組織 44
第3章 人物 49
3.1歷任院領導 49
3.1.1 歷任院長 49
3.1.2 其他院領導 62
3.2 院士 64
3.3 專家學者 84
3.3.1 老一輩科學家 85
3.3.2 重要人才獎勵榮譽獲得者 114
3.3.3 重要人才稱號獲得者及人才計劃入選者 119
3.3.4 重要學術組織領導人 123
3.4 院屬單位主要負責人 125
3.4.1 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 126
3.4.2 研究機構主要負責人 127
3.4.3 綜合事業部門主要負責人 129
3.4.4 院屬企業主要負責人 130
3.4.5 掛靠機構與學術組織主要負責人 130
第4章 隊伍建設與人才培養 132
4.1 人才隊伍建設 132
4.1.1 組建變遷時期 133
4.1.2 改革發展時期 136
4.1.3 創新跨越時期 140
4.2 研究生教育和博士后工作 146
4.2.1 招生工作 147
4.2.2 教學與培養管理工作 152
4.2.3 導師隊伍建設 160
4.2.4 博士后和“西部之光”訪問學者 163
第5章 科學研究 165
5.1 水文學與水資源 166
5.1.1 發展脈絡 166
5.1.2 重要科研活動 170
5.1.3 代表性科研成果 172
5.1.4 獲得資質 181
5.2 水生態環境 181
5.2.1 發展脈絡 182
5.2.2 重要科研活動 184
5.2.3 代表性科研成果 188
5.2.4 獲得資質 194
5.3 防洪抗旱與減災 194
5.3.1 發展脈絡 195
5.3.2 重要科研活動 195
5.3.3 代表性科研成果 197
5.4 遙感技術及應用 208
5.4.1 發展脈絡 208
5.4.2 重要科研活動 209
5.4.3 代表性科研成果 213
5.4.4 獲得資質 217
5.5 水利史與水文化 217
5.5.1 發展脈絡 218
5.5.2 重要科研活動 218
5.5.3 代表性科研成果 221
5.5.4 獲得資質 226
5.6 泥沙與水土保持 226
5.6.1 發展脈絡 226
5.6.2 重要科研活動 229
5.6.3 代表性科研成果 234
5.6.4 獲得資質 242
5.7 農村水利 243
5.7.1 發展脈絡 243
5.7.2 重要科研活動 245
5.7.3 代表性科研成果 247
5.7.4 獲得資質 257
5.8 牧區水利 258
5.8.1 發展脈絡 258
5.8.2 重要科研活動 259
5.8.3 代表性科研成果 261
5.8.4 獲得資質 267
5.9 水力學 268
5.9.1 發展脈絡 268
5.9.2 重要科研活動 269
5.9.3 代表性科研成果 273
5.10 巖土工程 281
5.10.1 發展脈絡 282
5.10.2 重要科研活動 282
5.10.3 代表性科研成果 288
5.10.4 獲得資質 297
5.11 水工結構與材料 297
5.11.1 發展脈絡 298
5.11.2 重要科研活動 302
5.11.3 代表性科研成果 309
5.11.4 獲得資質 321
5.12 工程抗震 323
5.12.1 發展脈絡 324
5.12.2 重要科研活動 326
5.12.3 代表性科研成果 329
5.12.4 獲得資質 333
5.13 水力機械與機電 334
5.13.1 發展脈絡 334
5.13.2 重要科研活動 336
5.13.3 代表性科研成果 337
5.13.4 獲得資質 341
5.14 自動化與信息化 342
5.14.1 發展脈絡 342
5.14.2 重要科研活動 345
5.14.3 代表性科研成果 348
5.14.4 獲得資質 359
5.15 工程監測與檢測 360
5.15.1 發展脈絡 361
5.15.2 重要科研活動 363
5.15.3 代表性科研成果 366
5.15.4 獲得資質 373
5.16 新能源 373
5.16.1 發展脈絡 373
5.16.2 重要科研活動 374
5.16.3 代表性科研成果 379
5.16.4 獲得資質 381
5.17 可持續水電 381
5.17.1 發展脈絡 382
5.17.2 重要科研活動 382
5.17.3 代表性科研成果 384
第6章 條件平臺 387
6.1用地及建筑 388
6.1.1 北院 388
6.1.2 南院(含玉淵潭片區) 393
6.1.3 大興試驗基地 398
6.1.4 延慶試驗基地 399
6.1.5 京外 399
6.2 實驗室及儀器設備 402
6.2.1 水文學與水資源 403
6.2.2 水生態環境 403
6.2.3 防洪抗旱與減災 404
6.2.4 遙感技術及應用 405
6.2.5 水利史與水文化 406
6.2.6 泥沙與水土保 406
6.2.7 農村水利 412
6.2.8 牧區水利 412
6.2.9 水力學 414
6.2.10 巖土工程 418
6.2.11 水工結構與材料 422
6.2.12 工程抗震 429
6.2.13 水力機械與機電 431
6.2.14 自動化與信息化 432
6.2.15 工程監測與檢測 433
6.2.16 新能源 433
6.3 創新平臺 434
6.3.1 重點實驗室 434
6.3.2 工程研究中心 439
6.3.3 工程檢測中心 443
6.3.4 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444
6.3.5 示范基地 445
6.4 計算機網絡及信息化 446
6.4.1 計算機技術及其應用 446
6.4.2 網絡基礎設施建設 448
6.4.3 網站建設 449
6.4.4 辦公自動化 451
6.4.5 “數字水科院”建設 452
6.5 資質 453
6.6 期刊 453
6.6.1 《水利學報》 454
6.6.2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學報》 456
6.6.3 《泥沙研究》 457
6.6.4 《水電站機電技術》 459
6.6.5 《中國防汛抗旱》 460
6.6.6 《計算技術與計算機應用》 462
6.6.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 463
6.6.8 Internation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search 465
6.6.9 Journal of Ecohydraulics 467
6.6.10 River 468
6.6.11 中國水利學會期刊工作委員會 469
6.7 圖書資料 470
6.7.1 圖書館 470
6.7.2 數字圖書館 472
第7章 合作交流 474
7.1 國際 474
7.1.1 來訪與出訪 475
7.1.2 多雙邊交流 480
7.1.3 掛靠國際組織工作 487
7.1.4 國際項目 504
7.2 國內 511
7.2.1 中國內地(大陸) 511
7.2.2 中國港澳臺 517
第8章 管理與保障服 529
8.1 綜合事務管理 529
8.1.1 領導體制和決策機制 529
8.1.2 公文公章管理 530
8.1.3 檔案管理 531
8.1.4 宣傳管理 532
8.2 人事管理 532
8.2.1 干部管理 533
8.2.2 人才工作 534
8.2.3 薪酬福利 536
8.2.4 離退休職工管理 537
8.3 科研管理 538
8.3.1 項目管理 538
8.3.2 成果管理 539
8.3.3 資質管理 540
8.3.4 條件平臺建設與管理 541
8.4 外事管理 542
8.4.1 國際交流工作 542
8.4.2 國際組織管理 543
8.4.3 國際項目管理 543
8.4.4 國際人才引進和培養 543
8.5 財務資產管理 544
8.5.1 經費保障模式 544
8.5.2 財務管理方式 545
8.5.3 國有資產管理 545
8.6 審計督察 546
8.6.1 審計監察 546
8.6.2 督辦工作 547
8.6.3 政治巡察 547
8.7 質謹理 548
8.8 后勤服務保障 549
8.8.1 后勤機構沿革 549
8.8.2 后勤服務模式 550
8.8.3 后勤服務內容 551
第9章 黨的建設 555
9.1 黨組織建設 555
9.1.1 黨組織沿革 555
9.1.2 歷屆黨組織領導班子 556
9.1.3 黨的組織機構 559
9.2 黨員隊伍 563
9.2.1 黨員發展 563
9.2.2 黨員教育 564
9.3 黨風廉政建設 565
9.4 黨建宣傳和統戰工作 566
9.4.1 黨建宣傳 566
9.4.2 統戰工作 567
9.5 精神文明建設 567
9.5.1 領導小組 568
9.5.2 主要活動 568
9.6 群團工作 569
9.6.1 工會 569
9.6.2 共青團 573
9.6.3 婦女工作委員會 574
9.7 所獲榮譽 575
大事記 577
附錄 597
附錄1 全院職工名單 597
附錄2 研究生及博士后名單 613
附錄3 科技獎勵成果目錄 624
附錄4 技術標準成果與標準物質目錄 647
附錄5 合作協議目錄 667
后記 671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
- >
回憶愛瑪儂
- >
史學評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