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天山劉氏皮科流派(當代中醫皮科流派臨床傳承書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449174
- 條形碼:9787521449174 ; 978-7-5214-4917-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天山劉氏皮科流派(當代中醫皮科流派臨床傳承書系) 內容簡介
天山劉氏皮科流派的誕生,是從無到有,是岐黃學者劉紅霞教授在80年代缺醫少藥的醫療環境中,常常感于在臨床診療中,單靠中醫內治法難免捉襟見肘,從早期的屏前診病、屏后施治的簡陋環境下逐步發展而來的。劉紅霞教授學術思想的形成,源于嚴謹的治學之道,踏實的治學之風,通過深研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脾胃論等經典著作,強化整體觀念及辨證論治的認識,謹遵內經及仲景所論,同吋擷取諸家之長,并在臨床實踐中不斷探索思考總結,形成了學術思想的核心;在臨床實踐的基礎上,溯本求源,尋求理論支撐,在皮膚病的辨證上提出臟腑辨證尤重脾胃,治療上以調理脾胃為重,頑疾多從“毒”論治,強調扶正以解毒,重視辨病、辨證、辨體的相結合的辨證體系;主張皮膚病內外同治、內病外治、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綜合治療,形成了天山劉氏中醫皮膚科學術思想特色。
天山劉氏皮科流派(當代中醫皮科流派臨床傳承書系) 目錄
**章 流派概述
**節 流派產生背景
第二節 流派學術淵源
第三節 流派傳承核心人物
一、創派祖師——劉紅霞
二、流派傳承者
三、傳承過程中的 醫家(團隊)
第二章 流派學術體系及學術特色
**節 學術體系
一、臟腑辨證尤重脾胃的辨治體系
二、“調理陰陽,以平為期”的辨治體系
三、辨病、辨證、辨體相結合治療皮膚病的辨證模式
四、內外結合,針、罐、線協同的皮膚病防治體系
第二節 學術特色
第三章 流派用藥經驗
**節 解毒藥
金銀花
連翹
白花蛇舌草
半枝蓮
地榆
馬齒莧
狗脊
第二節 燥濕藥
黃芩
黃柏
蛇床子
蒼術
第三節 利水藥
土茯苓
茯苓
薏苡仁
第四節 補虛藥
白術
山藥
黃芪
肉蓯蓉
第五節 活血藥
當歸
丹參
雞血藤
三七
三棱、莪術
第六節 其他藥
芍藥
鬼箭羽
玫瑰花
木賊
第四章 流派常用方劑
節 外治方劑
除濕止癢方
解毒止癢方
健脾潤膚方
活血化瘀方
祛脂止癢方
增白祛斑方
活血玉容方
解毒消疣方
養血烏發方
清熱舒敏方
祛癬止癢方
第二節 內治方劑
除濕止癢湯
健脾解毒湯
銀花湯
加味愈痤湯
養血潤膚飲
第五章 流派特色技法
節 制藥技術
一、顛倒散
二、黃連膏
三、金黃膏
四、普連軟膏
五、青黛膏
六、祛濕散
七、止痛散
八、止癢粉
九、紫草油
第二節 治療技術
一、中藥藥浴療法
二、中藥溻漬療法
三、中藥熏蒸療法
四、中藥熏藥療法
五、中藥淋洗療法
六、中藥涂擦療法
七、針刺療法
八、毫火針療法
九、穴位埋線療法
十、耳針療法
十一、放血療法
十二、拔罐療法
十三、艾灸療法
十四、穴位貼敷療法
十五、火灸療法
第六章 流派優勢病種診治經驗
節 銀屑病
第二節 濕疹
第三節 結節性癢疹
第四節 特應性皮炎
第五節 皮膚淀粉樣變
第六節 白癜風
第七節 黃褐斑
第八節 扁平疣
第九節 穿鑿性毛囊周圍炎
第十節 玫瑰痤瘡
第十一節 毛囊炎和癤腫
第十二節 斑禿
第十三節 痤瘡
第十四節 帶狀皰疹
第十五節 蕁麻疹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唐代進士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虎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