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不確定宣言:狄金森,茨維塔耶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1170300
- 條形碼:9787541170300 ; 978-7-5411-7030-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不確定宣言:狄金森,茨維塔耶娃 本書特色
跨越歷史、地理空間,以全新的心理的視角,首次將19世紀美國詩人艾米莉·狄金森和20世紀俄羅斯詩人瑪麗娜·茨維塔耶娃聯系在一起。
不僅為兩位女詩人樹傳,更為她們的靈魂畫像:狄金森的靈魂是“不朽的巨大實體”,瑪麗娜的靈魂,“像雞蛋一樣橢圓”。通過19、20世紀兩位女詩人的靈魂風景,一窺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及她們在歷史上投射出的光芒。
在一張書桌前,兩位女詩人在不同的時空創造自己的世界,譜寫詩歌王國的女性主義悲歌與英雄篇章;文學傳記、詩歌史寫作的一大突破。
艾米莉·狄金森和瑪麗娜·茨維塔耶娃:她們有什么共同點?一位來自美國,另一位來自俄羅斯。前者屬于19世紀,后者屬于20世紀上半葉。兩人共同擁有一件東西,一件家具:一張簡單的桌子。桌子上有紙墨。正是在這張桌子上,兩人都以約翰的上帝的方式創造世界。
狄金森和茨維塔耶娃從未懷疑過自己的藝術,盡管她們被孤立、被審查或被冷落。因為她們無法忍受這種藝術的慣例,她們試圖以自己的方式重新創造。作為女性,她們以女性的身份說話,她們不屈服于這種藝術形式的男性規則與話語。她們的詩歌中表達出某種存在主義的女性的東西。她們在形式上、節奏上、隱喻上撼動了既定的文學秩序,顛覆了詩歌。
深入詩人曾經生活與創作的現場,圖文敘事帶來強烈的現場感與沖擊力
以想象的方式進入文學史上*古怪也*迷人的詩人狄金森的精神深處,繪制其靈魂微觀圖景;以旅行的方式進入套娃國般的俄羅斯,追隨并再現茨維塔耶娃的人生足跡與悲劇命運,人生終點畫像直擊人心。
塑造與狄金森、茨維塔耶娃同時代的知識分子、詩人、作家如希金森、里爾克、帕斯捷爾納克、阿赫瑪托娃、伊凡·蒲寧、岡察洛娃、馬雅可夫斯基、馬克西米利安·沃洛申、勃留索夫、古米廖夫等群像
以*契合狄金森、茨維塔耶娃的圖文方式打通文學、傳記、藝術與歷史記憶之間的通道,集傳記、散文、小說、詩歌、繪畫于一體,創造了21世紀的新文體。
跨越歷史、地理空間,以全新的心理的視角,首次將19世紀美國詩人艾米莉·狄金森和20世紀俄羅斯詩人瑪麗娜·茨維塔耶娃聯系在一起。
不僅為兩位女詩人樹傳,更為她們的靈魂畫像:狄金森的靈魂是“不朽的巨大實體”,瑪麗娜的靈魂,“像雞蛋一樣橢圓”。通過19、20世紀兩位女詩人的靈魂風景,一窺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及她們在歷史上投射出的光芒。
在一張書桌前,兩位女詩人在不同的時空創造自己的世界,譜寫詩歌王國的女性主義悲歌與英雄篇章;文學傳記、詩歌史寫作的一大突破。
艾米莉·狄金森和瑪麗娜·茨維塔耶娃:她們有什么共同點?一位來自美國,另一位來自俄羅斯。前者屬于19世紀,后者屬于20世紀上半葉。兩人共同擁有一件東西,一件家具:一張簡單的桌子。桌子上有紙墨。正是在這張桌子上,兩人都以約翰的上帝的方式創造世界。
狄金森和茨維塔耶娃從未懷疑過自己的藝術,盡管她們被孤立、被審查或被冷落。因為她們無法忍受這種藝術的慣例,她們試圖以自己的方式重新創造。作為女性,她們以女性的身份說話,她們不屈服于這種藝術形式的男性規則與話語。她們的詩歌中表達出某種存在主義的女性的東西。她們在形式上、節奏上、隱喻上撼動了既定的文學秩序,顛覆了詩歌。
深入詩人曾經生活與創作的現場,圖文敘事帶來強烈的現場感與沖擊力
以想象的方式進入文學史上*古怪也*迷人的詩人狄金森的精神深處,繪制其靈魂微觀圖景;以旅行的方式進入套娃國般的俄羅斯,追隨并再現茨維塔耶娃的人生足跡與悲劇命運,人生終點畫像直擊人心。
塑造與狄金森、茨維塔耶娃同時代的知識分子、詩人、作家如希金森、里爾克、帕斯捷爾納克、阿赫瑪托娃、伊凡·蒲寧、岡察洛娃、馬雅可夫斯基、馬克西米利安·沃洛申、勃留索夫、古米廖夫等群像
以*契合狄金森、茨維塔耶娃的圖文方式打通文學、傳記、藝術與歷史記憶之間的通道,集傳記、散文、小說、詩歌、繪畫于一體,創造了21世紀的新文體。
21世紀歐洲現代文學藝術現象級新作,九年九卷,鴻篇巨制,斬獲三項文學大獎。
九卷本《不確定宣言》,從2012年到2020年每年出版一本,連續九年,先后斬獲三大文學獎項:2014年以前三卷獲法國美第奇散文獎,2019年以第七卷獲法國龔古爾傳記獎,2021年以全部九卷獲瑞士文學大獎。以多種材料、多種媒體、多種文體、多種風格打通文學、藝術,橫空出世,震撼歐洲文壇。
作者的一生之書,為心目中的知識分子、哲學家、藝術家、作家、詩人塑像,以碎片化的方式,喚回被抹去的歷史和對時間的戰斗。
尋訪本雅明、凡·高、戈比諾、艾米莉·狄金森、瑪麗娜·茨維塔耶娃、萊奧托、勒南、佩索阿的足跡,重建他們在歷史、文學、藝術、生活的形象。《不確定宣言》的醞釀可以追溯到費德里克·帕雅克10歲時的創作靈感,是作者畢生的集大成之作。
以歷史、情感、記憶、中國墨為材料,不拘門類,不限文體,創造集傳記、散文、小說、詩歌、繪畫于一體的全新圖文敘事。
帕雅克用中國水墨作畫,以散文化的語言寫作,繪畫與文字像兩種建筑材料,共同搭建起一個不確定的、開放性的神秘空間。在這個無限生長的空間里,帕雅克試圖抵制一個越來越屈服于現在、沒有過去的現代世界。
不確定宣言:狄金森,茨維塔耶娃 內容簡介
跟隨帕雅克的指引,我們先去美國馬薩諸塞州,然后到俄羅斯——圣彼得堡、莫斯科、喀山、薩馬拉、科克捷別里、雅爾塔!恫淮_定宣言》第七卷講述兩位偉大女詩人的人生:一位是19世紀的美國詩人艾米莉·狄金森,一位是20世紀上半葉的俄羅斯詩人瑪麗娜·茨維塔耶娃。 她們看起來沒有任何共同之處。前者一生隱居在康涅狄格山谷阿默斯特小鎮的家中,后者生于莫斯科,1922 年開始流亡歐洲,1939 年回到蘇聯,兩年后自殺身亡。通過兩位女詩人英雄般的一生,本書喚起了兩場在冷漠、敵意甚至審查制度中幸存下來的文學冒險。作為女性,狄金森和茨維塔耶娃拒絕遵從詩歌體裁的慣例,表現出某種存在主義的女性的東西。她們從形式上、節奏上、隱喻上撼動了文學秩序,強行產生了一種新的詩歌藝術。狄金森和茨維塔耶娃對作品傳世有絕對的信念。即使在*孤獨的時刻,她們也深知,她們的詩歌將穿越時間,跨越邊界,將被后世長久地閱讀和傳誦。因為她們的詩歌顯然是永恒的。
不確定宣言:狄金森,茨維塔耶娃 目錄
不確定宣言:狄金森,茨維塔耶娃 相關資料
在圖文結合這個領域,費德里克·帕雅克是個創造者嗎?是,他一直如此,已臻化境。—— 《新觀察家》 你們去看吧,這真是妙不可言,幽默又打動人心。我們能感覺到,對于帕雅克來說,寫書,是個生死攸關的大事。——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 打動我的地方在于,這是思想和夢幻、冷酷與克制鍛造的合金,是對自我和對世界的思考、描述、評論。費德里克·帕雅克給出的,是思想的移動著的風景。—— 《時間》雜志
不確定宣言:狄金森,茨維塔耶娃 作者簡介
著者簡介 費德里克·帕雅克(1955— ),瑞士、法國雙國籍,作家、畫家、電影制作人。他寫過小說和電影劇本,還編輯雜志并撰稿,出版了20多本著作。他以成名作《巨大的孤獨》(L'immense Solitude)獲得1999年的米歇爾·當丹獎,并由此確立集傳記、散文、詩歌、繪畫于一體的創作風格。此后他創作了《愛之傷》(Le Chagrin d'amour),描繪詩人阿波利奈爾。他從2012年起出版《不確定宣言》系列,2014年第三卷獲得美第奇散文獎,2019年第七卷獲得龔古爾傳記獎,2021年以全部九卷獲得瑞士文學大獎。 譯者簡介 晨楓,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法國語言文學專業畢業,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歷史與文明專業博士,長期從事文學翻譯與出版工作。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經典常談
- >
史學評論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