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浙江杭縣農地產權研究(1930-1950)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050172
- 條形碼:9787576050172 ; 978-7-5760-5017-2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浙江杭縣農地產權研究(1930-1950) 本書特色
《浙江杭縣農地產權研究(1930—1950)》通過梳理、統計并解讀新發現的地籍冊和地價冊,“還原”20世紀30—40年代杭縣地權配置的實態,論證地權集中與分散兩種相反趨勢相互作用并構成制約地權配置的動態穩定機制。建立包括農地產權、土地市場、區域經濟、社會變遷在內的整體分析框架,分析農地利用方式、農產和農地價格波動、地權交易的微觀經濟行為、土地制度和法律變革對地權變動的制約,探討經濟結構區域差異、農村經濟商業化、社會階層結構等對地權轉移的作用,強調區域社會經濟結構對地權配置的長期影響。
董建波(1967— ):華東師范大學副教授,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近代中國社會經濟史、江南區域史、歷史社會學理論與方法。先后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浙江杭縣農地產權研究(1930—1950)”等課題二十余項,出版《浙江新登土地產權研究(1914—1947)》等專著十余部,發表論文數十篇。
浙江杭縣農地產權研究(1930-1950) 內容簡介
農地產權配置是近代中國土地問題的焦點之一。數十年來,有關近代農村地權結構及其變化的判斷一直存在爭議。本書以20世紀30-40年代浙江省杭縣的農地產權結構作為研究對象,在分別厘清30年代初和40年代末農地產權配置狀況的基礎上,比較前后兩個時期地權配置的異同,對地權變化的整體趨勢作出判斷,進而結合人口數量與人口結構、農業生產及農產品貿易、土地法律和政策等,由農家生計、經濟制度、社會結構等不同角度,分析影響農地產權配置的多重因素,探討相關爭論問題。
浙江杭縣農地產權研究(1930-1950) 目錄
浙江杭縣農地產權研究(1930-1950) 作者簡介
董建波,1967年生,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領域為近代中國社會經濟史、江南區域史、歷史社會學理論與方法。已出版《史學田野調查:方法與實踐》、《塘棲:一個江南市鎮的社會經濟變遷》、《20世紀江浙滬農村社會變遷中的文化演進》(與李學昌合著)、《近代江南農村經濟研究》(與李學昌合著)等專著。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
- >
二體千字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