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力刺激響應聚集誘導發光材料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86463
- 條形碼:9787030786463 ; 978-7-03-078646-3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力刺激響應聚集誘導發光材料 內容簡介
本書為“聚集誘導發光叢書”之一。對外界力刺激產生發光顏色或發光強度的響應是聚集誘導發光(AIE)材料的重要特性。力刺激響應AIE材料是一類新型的力刺激響應智能材料,在應力傳感、商標防偽和發光器件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本書全面且系統地介紹了力刺激響應AIE材料的發展簡史、機理、主要力刺激響應AIE分子體系、主要合成方法及應用舉例。力刺激響應AIE材料的發展日新月異,本書是作者從事力刺激響應AIE材料領域多年原創性研究成果的系統歸納和整理,對力刺激響應AIE材料這類新型智能材料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意義與學術參考價值。
力刺激響應聚集誘導發光材料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1章 緒論 1
1.1 引言 1
1.2 力刺激響應AIE材料的發展簡史 5
參考文獻 8
第2章 力刺激發光材料 13
2.1 引言 13
2.2 有機力刺激發光材料 14
2.3 力刺激發光AIE材料 24
2.4 總結和展望 39
參考文獻 40
第3章 氰基乙烯類AIE分子的力刺激發光變色響應 44
3.1 研究背景 44
3.2 機理研究 45
3.2.1 基于分子片的剪切-滑移 45
3.2.2 基于平面分子內電荷轉移 46
3.2.3 基于局域激發態到電荷轉移態的轉變 47
3.2.4 基于分子構象平面化 48
3.3 氰基乙烯衍生物 49
3.3.1 氰基取代OPV衍生物 49
3.3.2 二苯基丙烯腈衍生物 68
3.3.3 三苯基丙烯腈衍生物 91
3.3.4 亞甲基丙二腈衍生物 101
3.3.5 其他氰基乙烯衍生物 119
3.4 總結和展望 133
參考文獻 134
第4章 二苯乙烯基蒽類AIE分子的力刺激發光變色響應 146
4.1 引言 146
4.2 DSA衍生物的典型力刺激發光變色響應機理 146
4.3 DSA衍生物的力刺激發光變色響應 148
4.4 總結和展望 176
參考文獻 176
第5章 四苯乙烯衍生物AIE分子的力刺激發光變色響應 181
5.1 引言 181
5.2 力刺激發光變色響應四苯乙烯衍生物分子 181
5.2.1 含一個四苯乙烯單元 181
5.2.2 含多個四苯乙烯單元 225
5.2.3 TPE單元與其他聚集誘導發光單元結合 244
5.2.4 TPE配合物 255
5.2.5 有機骨架 264
5.2.6 聚合物 266
5.2.7 類TPE單元 268
參考文獻 280
第6章 AIE配合物的力刺激發光變色響應 290
參考文獻 306
第7章 非典型AIE分子的力刺激發光變色響應 309
7.1 引言 309
7.2 具有力刺激發光變色響應特性的非典型AIE材料 309
參考文獻 419
關鍵詞索引 431
力刺激響應聚集誘導發光材料 作者簡介
池振國,中山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24年起受聘為五邑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教授。1991年于浙江大學(原杭州大學)獲得理學學士學位,1994年于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獲得碩士學位,2003年于中山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03-2006年曾先后在復日大學材料科學系和高麗大學化學系做博士后研究,2006年底以“百人計劃”被中山大學聘為副教授,2013年初晉升為教授。2015-2016年曾在杜倫大學化學系做訪問學者主要從事有機聚合物光電功能材料與器件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以及廣東省科技計劃重大專項等。在Chem Soc Rev,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Nat Commun等期刊上發表SCI學術論文200余篇,他引2萬余次,H因子79,人選2023年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學家”名錄和愛思唯爾“高被引仲中國學者”名單。曾獲得2018年度廣東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和2021年廣東省第十六屆丁穎科技獎等。 趙娟,中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2024年起受聘為五邑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特聘教授。2015年畢業于電子科技大學,獲得光學工程博士學位,2013-2015年,曾作為聯合培養博士生在美國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學習,2016年人職中山大學,主要從事有機電致發光材料分子設計及其器件應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以及有機窒溫磷光材料和力刺激響應發光材料方面的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以及廣東省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項目、廣州市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項目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青年教師培育項目等。迄今在Chem Soc Rev,Adv Energy Mater,Chem,Nat Commun,J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化學和材料領域專業期刊上發表SC1學術論文近80篇,人選2018年度、2019年度“英國皇家化學會Top 1%高被引沖中國作者”名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隨園食單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