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棕櫚油的全球史:從奴隸船到購物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883203
- 條形碼:9787500883203 ; 978-7-5008-8320-3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棕櫚油的全球史:從奴隸船到購物籃 本書特色
一顆棕櫚油的遷徙旅程,五百年資本主義發展歷史。 一部有代表性的全球史著作——不僅突顯了世界不同地區之間的聯系,而且反映了人、植物及其所屬的更廣泛的生態系統之間的聯系。 2022年美國歷史協會(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頒發的杰里·本特利獎(Jerry Bentley Prize),用以表彰世界歷史*佳圖書;2022年農業歷史學會(Agricultural History Society)頒發的亨利·華萊士獎(Henry A. Wallace Award)。
棕櫚油的全球史:從奴隸船到購物籃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全球史著作,講述了原產自西非的油棕樹及其衍生的棕櫚油,如何成為全球資本主義的關鍵商品。全書正文共11章,22萬字、19幅插圖、3幅圖表。作者是美國學者喬納森?羅賓斯(Jonathan E.Robins),于2010年在羅切斯特大學獲得歷史學博士學位,現任密歇根理工大學全球歷史副教授,研究領域為商品、環境和政治。譯者徐海冰,2012年獲得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系世界史專業碩士學位,現任教于中山市東區遠洋學校。譯校朱明,現任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本書是關于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的首次全面研究,基于跨越五百年和四大洲的研究,作者詳細地記錄了油棕從非洲起源、奴隸貿易時期與世界的早期接觸與交流、在工業革命時期扮演的角色,到20世紀東南亞油棕種植園的發展、殖民統治下的小農經濟、全球化和新自由主義時代的油棕產業擴張等多個方面的歷史。 本書提供了一個全面的視角來理解油棕這一全球性商品的歷史和發展,以及它在不同歷史時期對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影響。油棕*初在非洲被廣泛使用,不僅作為食物,而且在宗教和社會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隨著歐洲人將跨洲際的奴隸貿易帶到非洲,油棕進入新大陸,并逐漸成為全球貿易的一部分。19世紀,隨著工業革命的推進,新技術的應用使得棕櫚油的用途更加廣泛,油棕在英國等工業化國家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尤其是肥皂和蠟燭制造產業。與此同時,殖民統治對油棕產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殖民政府和私人公司通過各種手段控制了油棕的生產和貿易,而非洲和亞洲的小農也在努力適應新的市場和生產條件。20世紀下半葉,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油棕產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油棕種植園迅速擴張,尤其是東南亞,已成為世界上主要的棕櫚油生產地。油棕產業的發展帶來了一系列環境和社會問題,包括森林砍伐、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土地權利沖突以及對小農生計的影響。尾聲討論了油棕產業面臨的挑戰和可能的發展方向,包括對可持續生產方式的探索和對油棕產業影響的更深入理解。 本書獲得了2022年美國歷史協會(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頒發的杰里·本特利獎(Jerry Bentley Prize),用以表彰世界歷史*佳圖書;獲得2022年農業歷史學會(Agricultural History Society)頒發的亨利·華萊士獎(Henry A. Wallace Award),用以表彰關于美國以外農業歷史的*佳圖書。全書結構清晰、語言通俗易懂,譯文流暢準確,適合廣大歷史愛好者閱讀,具有較高的出版價值和社會效益。
棕櫚油的全球史:從奴隸船到購物籃 目錄
棕櫚油的全球史:從奴隸船到購物籃 作者簡介
喬納森•E.羅賓斯(Jonathan E.Robins),現任密歇根理工大學全球歷史副教授,研究領域為商品、環境和政治。 譯者簡介: 徐海冰,華東師范大學世界史碩士,現任教于中山市東區遠洋學校。曾出版譯著《戴高樂將軍》《劍橋世界史(第五卷)》《彼特拉克的戰爭:黑死病陰霾下的佛羅倫薩》等。 朱明,現任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已出版著作《地圖上的法國史》《歐洲中世紀城市的結構與空間》《狼與雛菊 : 在時空中閱讀意大利城市》等。
- >
煙與鏡
- >
我與地壇
- >
經典常談
- >
唐代進士錄
- >
巴金-再思錄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