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自動控制原理(第二版)(下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132271
- 條形碼:9787302132271 ; 978-7-302-13227-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自動控制原理(第二版)(下冊) 內容簡介
本教材覆蓋高等學校自動化專業'自動控制原理'課程的主要內容,括建模、分析、設計的基本概念及方法.全書分上、下冊出版.上冊主要涉及經典控制理論,括單輸入單輸出動態系統的數學描述、時間響應、頻率響應方法、根軌跡方法、串聯校正、線性系統、采樣系統等,但數學模型部分括狀態空間模型及多輸入多輸出系統.下冊主要涉及狀態空間方法,括系統的狀態空間結構分析、線性定常系統的綜合、李雅普諾夫穩定性分析、優控制等.題與參考答案外,本教材附有術語索引、少量供讀者閱讀的參考文獻.
本書注重分析思考能力的培養.少單純用于解決計算、作圖技巧的內容,淘汰某些已經過時的作圖技巧,推薦使用MATLAB,隨書作者自主編制的設計軟件IntelDes3。0.
本書是高等學校自動化專業'自動控制原理'課程教材,也可供相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吳麒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自動化學會榮譽理事。1952年畢業于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1959年獲蘇聯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長期從事控制理論和控制工程的教學科研工作。與同事合作編著有《自動控制原理》、《多變量頻率域控制理論》和《控制系統的智能設計》等書。在外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本教材覆蓋高等學校自動化專業'自動控制原理'課程的主要內容,括建模、分析、設計的基本概念及方法.全書分上、下冊出版.上冊主要涉及經典控制理論,括單輸入單輸出動態系統的數學描述、時間響應、頻率響應方法、根軌跡方法、串聯校正、線性系統、采樣系統等,但數學模型部分括狀態空間模型及多輸入多輸出系統.下冊主要涉及狀態空間方法,括系統的狀態空間結構分析、線性定常系統的綜合、李雅普諾夫穩定性分析、優控制等.題與參考答案外,本教材附有術語索引、少量供讀者閱讀的參考文獻.
本書注重分析思考能力的培養.少單純用于解決計算、作圖技巧的內容,淘汰某些已經過時的作圖技巧,推薦使用MATLAB,隨書作者自主編制的設計軟件IntelDes3。0.
本書是高等學校自動化專業'自動控制原理'課程教材,也可供相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吳麒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自動化學會榮譽理事。1952年畢業于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1959年獲蘇聯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長期從事控制理論和控制工程的教學科研工作。與同事合作編著有《自動控制原理》、《多變量頻率域控制理論》和《控制系統的智能設計》等書。在外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
王詩宓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教授。1967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1983年獲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理工學院哲學博士學位。長期從事控制理論與應用的教學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預測控制、容錯控制、過程控制.獨立或合作編著有《多變量控制系統的分析和設計》、《過程控制》、《過程控制》、《自動控制理論例題題集》和《控制工程基礎》。在外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
杜繼宏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教授。中國自動化學會智能自動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66年畢業于清華大學自動控制系。長期從事控制理論與應用的教學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機器人控制、計算機網絡控制、智能控制等.與同事合作編著有《自動控制原理》、《現代控制理論基礎例題》、《機器人》、《計算機控制系統及應用》、《自動控制理論例題題集》和《控制工程基礎》。合作翻譯《機器人學:控制、傳感器、視覺和智能》。在外發表學術論文近40篇。
高黛陵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教授。1960年畢業于清華大學自動控制系。長期從事控制理論和控制工程的教學科研工作,并曾從事核反應堆控制及計算機科學的研究。與同事合作編著有《多變量頻率域控制理論》和《控制系統的智能設計》等書。在外發表學術論文近40篇。
自動控制原理(第二版)(下冊) 目錄
7.1引言
7.1.1線性系統和非線性系統
7.1.2非線性系統的某些特征現象
7.2非線性特性的描述函數
7.2.1描述函數
7.2.2描述函數的計算
7.2.3某些典型非線性特性的描述函數
7.2.4非線性特性的串聯與并聯
7.3非線性系統的描述函數分析方法
7.3.1穩定性分析
7.3.2描述函數的負倒數特性
7.3.3自持振蕩的分析與計算
7.3.4伯德圖在描述函數方法中的應用
7.4相平面
7.4.1相平面圖
7.4.2相平面圖的性質
7.4.3相軌跡的作圖方法
7.4.4奇點的分類與性質
7.4.5極限環
7.5非線性系統的相平面分析方法
7.5.1線性系統的分析
7.5.2非線性系統的分區分析方法
7.5.3非線性部件對控制系統性能的影響
7.6小結
習題
第8章采樣控制系統
8.1引言
8.2采樣與保持
8.2.1采樣過程
8.2.2理想采樣過程
8.2.3保持器
8.3z變換
8.3.1時間函數的z變換
8.3.2z變換的性質
8.3.3反z變換
8.4脈沖傳遞函數
8.4.1脈沖傳遞函數的推導
8.4.2脈沖傳遞函數的計算
8.5采樣系統的穩定性分析
8.5.平面與z平面之間的映射
8.5.2z平面上的穩定性分析方法
8.5.3雙線性變換
8.5.4w平面上的穩定性分析方法
8.6采樣控制系統的時間響應
8.6.1閉環極點與沖激響應的關系
8.6.2采樣系統的瞬態響應指標
8.6.3采樣系統的穩態響應
8.6.4修正的z變換
8.7采樣控制系統的校正
8.7.1等效模擬校正設計方法
8.7.2數字控制器的直接設計
8.7.3數字控制器的解析設計
8.8小結
習題
第9章線性系統的結構分析
9.1引言
9.2特征值規范型
9.2.1對角線規范型
9.2.2狀態運動模態與特征結構
9.2.3共軛模態規范型
9.2.4循環矩陣的若爾當規范型
9.2.5非循環矩陣的若爾當規范型
9.2.6由可控或可觀規范型化特征值規范型
9.3狀態可控性
9.3.1狀態可控性的示例
9.3.2狀態可控性的定義
9.3.3可控子空間和可控性的基本判據
9.3.4定常系統可控性的特征值規范型判據和模態判據
9.3.5定常系統可控性的代數判據
9.3.6定常系統的可控性指數
9.4狀態可觀性
9.4.1狀態可觀性的示例
9.4.2狀態可觀性的定義
9.4.3不可觀子空間和可觀性基本判據
9.4.4定常系統可觀性的特征值規范型判據和模態判據
9.4.5定常系統可觀性的代數判據
9.4.6定常系統的可觀性指數
9.5對偶原理
9.5.1對偶系統與對偶原理
9.5.2對偶原理的應用
9.6線性定常離散時間系統的結構分析
9.6.1離散時間系統的可控性和可達性判據
9.6.2可達性指數
9.6.3離散時間系統的可觀性和可重構性判據
9.6.4連續時間系統離散化后保持可達和可觀的條件
9.6.5單輸入系統可達性矩陣行列式的值與可達程度
9.7系統的結構分解
9.7.1線性定常系統按可控性分解
9.7.2線性定常系統按可觀性分解
9.7.3線性定常系統結構的標準分解
9.8可控規范型和可觀規范型
9.8.1單輸入系統的兩種可控規范型
9.8.2采用矩陣行列初等變換求可控規范型
9.8.3單輸出系統的兩種可觀規范型
9.8.4多輸入系統的可控規范型
9.8.5多輸出系統的可觀規范型
9.9傳遞函數矩陣中的零極點對消
9.9.1單輸入單輸出系統的零極點對消
9.9.2多輸入多輸出系統的零極點對消
9.9.3狀態可控性和可觀性的頻域判據
9.9.4輸出可控性和輸入可觀性
9.10傳遞函數矩陣的狀態空間實現
9.10.1實現和實現
9.10.2標量傳遞函數的實現
9.10.3傳遞函數矩陣的實現
9.10.4利用漢克爾矩陣尋找實現
9.11反饋控制系統的可控性和可觀性
9.11.1狀態反饋和輸出反饋
9.11.2反饋控制對可控性和可觀性的影響
9.11.3化完全可控的多輸入系統為對單一輸入分量完全可控的系統
9.12小結
習題
0章線性定常系統的綜合
……
1章李雅普諾夫穩定性分析
2章控制
下冊部分習題參考答案
下冊名詞索引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二體千字文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