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周官》與周制 東亞早期的疆域國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72418
- 條形碼:9787559872418 ; 978-7-5598-7241-8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周官》與周制 東亞早期的疆域國家 本書特色
一本以《周官》為基礎文獻,以夏商周三代時期的國家制度為主要研究對象的歷史學學術著作。書中圍繞《周官》的考訂、疆域國家的研究、周朝的制度等方面展開討論,重新審視了東亞早期的疆域和中華文明的源頭。
首開先河,完整恢復《周官》原貌。本書剝離《周官》中歷代竄入的注文,首次完整復原這部經典的原始面貌,溯清《周官》的出身、特點、歷史位置,給予《周官》客觀評價,是對《周官》研究的重大突破。
深入解析周制,展現夏、商、周三代文明的細節。本書透徹描述了官制、賦役制度、城邑制度等周制的方方面面,展現了三代文明的諸多細節,例如王藉與王籍的區別、萬民非庶民、周無五等諸侯制等。
在考鏡源流的史學基礎方法上,開《周官》研究新進路。本書不僅運用“以他經解此經”的方法來考鏡源流;并“以經注史”來復原和解析《周官》、周制;還通過考古發掘材料與文獻交互論證,來辨別真偽;更引入了制度史的方法和理論框架,即法學的規范分析方法,來整合和闡發史料與文本。
論述周圓,邏輯嚴密,表達流暢。書中全面而系統的框架論述,使得復雜的歷史問題變得通俗易懂,引人入勝。
打開探索中國歷史源頭的新窗口。通過深入研究《周官》與周制,本書系統、翔實地揭示了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態與特征,對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古代政治和法律思想提供了堅實的學術基礎,同時也為現代政治、法律制度的理解和改進提供了歷史借鑒和思考。
編輯推薦
經過四年的精心撰寫,本書圍繞《周官》復原、疆域國家、周制三大方面,系統、翔實地闡釋了周制與周史,它的價值值得認真咀嚼,分享幾個令人印象深刻之處。
《周官》是中國歷史上**次官制系統制度化的展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者在本書中便明確說道:“我們研究周史與周制,不僅是發思古之幽情,而是抱著自審與自新的決心。”《周官》蒙塵已久,向來有真偽和地位兩大爭議,真偽尤為要害,叱《周官》為偽書者,竟將其打出經籍的地位,以至于如今《周官》的地位、價值具不明朗。《周官》不明,周史該如何談起,中華文明的源頭又該如何談起?
本書**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即復原了《周官》職文,有力地為《周官》洗雪了被認為是漢儒偽纂的冤屈,并從經學的本質、傳經與傳道的辨析、解經的方法等多個角度嚴密而周圓地為《周官》正名。
一本以《周官》為基礎文獻,以夏商周三代時期的國家制度為主要研究對象的歷史學學術著作。書中圍繞《周官》的考訂、疆域國家的研究、周朝的制度等方面展開討論,重新審視了東亞早期的疆域和中華文明的源頭。
首開先河,完整恢復《周官》原貌。本書剝離《周官》中歷代竄入的注文,首次完整復原這部經典的原始面貌,溯清《周官》的出身、特點、歷史位置,給予《周官》客觀評價,是對《周官》研究的重大突破。
深入解析周制,展現夏、商、周三代文明的細節。本書透徹描述了官制、賦役制度、城邑制度等周制的方方面面,展現了三代文明的諸多細節,例如王藉與王籍的區別、萬民非庶民、周無五等諸侯制等。
在考鏡源流的史學基礎方法上,開《周官》研究新進路。本書不僅運用“以他經解此經”的方法來考鏡源流;并“以經注史”來復原和解析《周官》、周制;還通過考古發掘材料與文獻交互論證,來辨別真偽;更引入了制度史的方法和理論框架,即法學的規范分析方法,來整合和闡發史料與文本。
論述周圓,邏輯嚴密,表達流暢。書中全面而系統的框架論述,使得復雜的歷史問題變得通俗易懂,引人入勝。
打開探索中國歷史源頭的新窗口。通過深入研究《周官》與周制,本書系統、翔實地揭示了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態與特征,對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古代政治和法律思想提供了堅實的學術基礎,同時也為現代政治、法律制度的理解和改進提供了歷史借鑒和思考。編輯推薦
經過四年的精心撰寫,本書圍繞《周官》復原、疆域國家、周制三大方面,系統、翔實地闡釋了周制與周史,它的價值值得認真咀嚼,分享幾個令人印象深刻之處。
《周官》是中國歷史上**次官制系統制度化的展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者在本書中便明確說道:“我們研究周史與周制,不僅是發思古之幽情,而是抱著自審與自新的決心。”《周官》蒙塵已久,向來有真偽和地位兩大爭議,真偽尤為要害,叱《周官》為偽書者,竟將其打出經籍的地位,以至于如今《周官》的地位、價值具不明朗。《周官》不明,周史該如何談起,中華文明的源頭又該如何談起?
本書**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即復原了《周官》職文,有力地為《周官》洗雪了被認為是漢儒偽纂的冤屈,并從經學的本質、傳經與傳道的辨析、解經的方法等多個角度嚴密而周圓地為《周官》正名。
第二個,書中有許多精彩絕倫的細節考辨。限于篇幅,茲取一例。過往編校書稿,常見藉田與籍田兩種寫法。一般以為藉籍二字通,便囫圇吞棗統一采用一字。看了本書,才知道不僅二字并不相通,藉田與籍田還代表了兩種全然不同的制度。此例還體現了制度史研究方法(法學規范分析方法)視野之宏大,使用之美妙。這樣精妙的考辨構成了本書的主體。
上述兩點或許會讓人產生一種高山仰止,因而望而卻步的感覺。而這里要說的第三點則恰恰能夠打消這樣的疑慮和畏懼,那就是不僅本書對《周官》經文的復原,讓《周官》變得清晰易懂;還因系統、恢宏的視野而免于支離、瑣碎、枯燥的論證,使這本釋讀之作同樣生動有趣,易于理解。作者的筆墨并不止步于考訂名物、辨別制度真偽,而是橫向落點于國家疆域,縱向立足于有效時代。作者認為,能讀《史記》的高中生,閱讀復原后的《周官經》就沒問題,這句話,當然也適用于本書。
“山川名物,無非制度。”用制度史的研究方法治經學是發人深省的。《周官》系統地闡述了王制,是中國社會制度規范設計的一次集中體現。《〈周官〉與周制》的任務就是以《周官》為主線,勾勒和整理書中的上古制度,進而呈現上古史和夏商周三代文明的智慧與精髓。但愿這本揭示周制架構及其原則精神的圖書,能夠讓您重新審視《周官》這座文獻寶藏,打開探索中華文明源頭的一扇大門。
《周官》與周制 東亞早期的疆域國家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以《周官》為基礎文獻,以夏商周三代時期的國家制度為主要研究對象的歷史學學術著作。通過剝離竄入的注文,首次完整呈現《周官》職文的原貌,溯清《周官》的出身、特點、歷史位置,給予《周官》客觀評價。同時,結合考古資料,對先秦時期東亞疆域國家的發展變遷及其制度規范進行了考訂,并系統、深入地描述了官制、賦役制度、城邑制度等周制的方方面面,展現了夏、商、周三代文明的諸多細節。本書的研究成果,不僅挑戰了傳統關于《周官》的誤解,更促使我們重新審視東亞早期的疆域與華夏文明的起源,為中國歷史的源頭部分提供了新的視角。
《周官》與周制 東亞早期的疆域國家 目錄
《周官》與周制 東亞早期的疆域國家 作者簡介
俞江,出版專著《近代中國民法學中的私權理論》《清代的合同》《近代中國的法律與學術》,主編《徽州合同文書匯編》影印本、點校本。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自卑與超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