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武器裝備可靠性保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923864
- 條形碼:9787515923864 ; 978-7-5159-2386-4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武器裝備可靠性保證 本書特色
可靠性是裝備效能的倍增器。隨著裝備運用強度的不斷增大,用戶需求逐漸從重視功能性能發展到重視效能,再到重視“高效費比”。切實處理好裝備技術先進性同性能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的關系,充分發揮裝備的效能是當前裝備質量建設的*高要求。
武器裝備可靠性保證 內容簡介
本書以武器系統的可靠性保證為背景,系統梳理總結了當前武器裝備可靠性管理、設計與分析、試驗與評價等方面的工作項目和實施方法,同時介紹了可靠性保證技術發展的發展趨勢,具有廣泛的工程應用價值。
武器裝備可靠性保證 目錄
第1章概述1
1.1可靠性工程的發展1
1.1.1基于統計推斷的可靠性階段1
1.1.2基于故障物理的可靠性階段3
1.1.3基于模型的可靠性系統工程階段5
1.2武器裝備設計和使用特點6
1.3可靠性工程在武器裝備研制中的地位和作用10
1.3.1可靠性保證工作是武器裝備產品保證工作的重要
內容10
1.3.2可靠性設計是提高武器裝備效費比的重要一環12
1.3.3可靠性是影響武器系統效能的重要因素14
1.4術語和定義16
1.4.1可靠度函數、累計故障分布函數及故障密度函數16
1.4.2故障率與浴盆曲線17
1.4.3平均故障前時間(MTTF)18
1.4.4平均壽命(θ)19
1.4.5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19
參考文獻21
第2章可靠性要求及工作項目確定22 2.1可靠性保證的基本內容22 2.2確定可靠性要求24 2.2.1可靠性要求的分類25 2.2.2可靠性要求的確定原則27 2.3確定可靠性工作項目要求28 參考文獻32
第3章可靠性管理33 3.1概述33 3.2制定可靠性工作計劃33 3.2.1概述33 3.2.2承制方制訂可靠性工作計劃的作用34 3.2.3制訂可靠性工作計劃時需要考慮的一般因素34 3.2.4可靠性工作計劃的基本構成35 3.3可靠性保證工作系統及職責35 3.3.1建立可靠性保證工作系統35 3.3.2工作職責36 3.4訂購方對承制方、承制方對轉承制方和供應方的監督和 控制38 3.4.1概述38 3.4.2監督與控制的內容與要求 38 3.4.3訂購方對承制方的監督與控制 39 3.4.4承制方對轉承制方和供應方的監督與控制 39 3.5可靠性評審40 3.5.1概述40 3.5.2論證階段的可靠性評審40 3.5.3方案階段的可靠性評審40 3.5.4工程研制階段的可靠性評審41 3.5.5定型階段的可靠性評審42 3.6建立故障報告、分析和糾正措施43 3.6.1概述43 3.6.2建立的時機 43 3.6.3有關概念和工作內容說明 43 3.6.4FRACAS 管理47 3.7可靠性增長管理49 3.7.1概述49 3.7.2有關概念 50 3.7.3可靠性增長管理的基本內容52 3.7.4實施可靠性增長管理的對象和各階段的管理54 3.8可靠性設計核查55 3.8.1概述55 3.8.2可靠性設計核查的依據與原則55 3.8.3可靠性設計核查時機56 3.8.4可靠性設計核查程序56 3.8.5可靠性設計核查對象56 3.8.6可靠性設計核查結果及結論58 參考文獻60
第4章可靠性設計與分析61 4.1概述61 4.2可靠性設計分析流程62 4.3可靠性建模、分配及預計64 4.3.1建立可靠性模型64 4.3.2可靠性分配70 4.3.3可靠性預計78 4.3.4可靠性分配和預計程序88 4.4故障模式、影響及危害性分析91 4.4.1目的91 4.4.2FMECA的輸入93 4.4.3FMECA的方法94 4.4.4FMECA實施步驟98 4.5可靠性設計準則的制定和符合性檢查107 4.5.1目的107 4.5.2可靠性設計準則制定108 4.5.3可靠性設計準則的貫徹程序及符合性檢查報告111 4.5.4通用可靠性設計準則113 4.5.5非電子產品可靠性設計準則119 4.6元器件、標準件和原材料的選擇與控制125 4.6.1目的125 4.6.2元器件選用126 4.6.3標準件和原材料的選用128 4.7故障樹分析(FTA)技術131 4.7.1目的131 4.7.2FTA的輸入131 4.7.3基本原理132 4.7.4實施步驟134 4.8電路可靠性設計分析138 4.8.1降額設計138 4.8.2電路容差分析144 4.8.3電應力仿真分析155 4.9潛在分析160 4.9.1目的160 4.9.2潛在電路的產生原因及主要表現形式160 4.9.3基本原理161 4.9.4分析方法164 4.9.5潛在電路分析程序165 4.9.6潛在電路分析的注意事項170 4.10確定可靠性關鍵產品171 4.10.1目的171 4.10.2可靠性關鍵產品的判別準則172 4.10.3確定可靠性關鍵產品的方法及時機172 4.10.4可靠性關鍵產品的控制措施173 4.10.5應注意的問題174 4.11確定功能測試、包裝、貯存、裝卸、運輸和維修對 產品可靠性的影響174 4.11.1目的174 4.11.2功能測試、包裝、貯存、裝卸、運輸、維修等對 產品可靠性的影響175 4.11.3確定隨貯存期、環境條件變化對產品可靠性影響 的實例176 4.11.4確定定期現場檢查程序的實例176 4.12振動仿真分析177 4.12.1目的177 4.12.2振動仿真分析的流程178 4.13溫度仿真分析182 4.13.1目的182 4.13.2溫度仿真分析的流程182 4.14耐久性分析186 4.14.1目的186 4.14.2耐久性分析的步驟186 4.14.3常用的耐久性分析模型和方法187 4.14.4設備和主要部件的定、延壽分析 192 參考文獻195
第5章工藝可靠性技術196 5.1概述196 5.2工藝可靠性工作內容197 5.2.1特性分析197 5.2.2工藝可靠性工作項目198 5.3工藝故障模式、影響與分析204 5.3.1概述204 5.3.2PFMEA的實施原則204 5.3.3PFMEA的實施步驟205 5.4關鍵過程控制211 5.4.1概述211 5.4.2關鍵工序生產過程控制212 5.5特殊過程控制215 5.5.1概述215 5.5.2特殊過程制造工藝質量控制215 5.5.3特殊過程人員質量控制216 5.5.4特殊過程設備、儀表、測具與工裝質量控制216 5.5.5特殊過程材料質量控制217 5.5.6特殊過程環境質量控制218 參考文獻219
第6章可靠性試驗及評價220 6.1概述220 6.2環境應力篩選221 6.2.1試驗目的222 6.2.2工作要點222 6.2.3篩選方法223 6.3可靠性強化試驗225 6.3.1試驗目的226 6.3.2工作要點226 6.3.3試驗方法227 6.4可靠性增長(摸底)試驗232 6.4.1試驗目的232 6.4.2工作要點233 6.4.3試驗方法233 6.4.4試驗結果評估234 6.5可靠性鑒定試驗235 6.5.1試驗目的235 6.5.2工作要點235 6.5.3試驗方法236 6.5.4試驗結果評估240 6.6可靠性分析評價241 6.6.1試驗目的242 6.6.2工作要點242 6.6.3可靠性數據收集242 6.6.4單元級產品可靠性評估方法245 6.6.5系統級產品可靠性評估方法249 6.7壽命試驗254 6.7.1試驗目的254 6.7.2工作要點255 6.7.3自然貯存試驗方法 255 6.7.4加速貯存試驗方法266 參考文獻279
第7章發展趨勢展望280 7.1數字化研制模式下的挑戰281 7.2裝備體系化場景下的挑戰286 7.3裝備智能化發展下的挑戰291 7.4裝備實戰化環境下的挑戰294 參考文獻298
第2章可靠性要求及工作項目確定22 2.1可靠性保證的基本內容22 2.2確定可靠性要求24 2.2.1可靠性要求的分類25 2.2.2可靠性要求的確定原則27 2.3確定可靠性工作項目要求28 參考文獻32
第3章可靠性管理33 3.1概述33 3.2制定可靠性工作計劃33 3.2.1概述33 3.2.2承制方制訂可靠性工作計劃的作用34 3.2.3制訂可靠性工作計劃時需要考慮的一般因素34 3.2.4可靠性工作計劃的基本構成35 3.3可靠性保證工作系統及職責35 3.3.1建立可靠性保證工作系統35 3.3.2工作職責36 3.4訂購方對承制方、承制方對轉承制方和供應方的監督和 控制38 3.4.1概述38 3.4.2監督與控制的內容與要求 38 3.4.3訂購方對承制方的監督與控制 39 3.4.4承制方對轉承制方和供應方的監督與控制 39 3.5可靠性評審40 3.5.1概述40 3.5.2論證階段的可靠性評審40 3.5.3方案階段的可靠性評審40 3.5.4工程研制階段的可靠性評審41 3.5.5定型階段的可靠性評審42 3.6建立故障報告、分析和糾正措施43 3.6.1概述43 3.6.2建立的時機 43 3.6.3有關概念和工作內容說明 43 3.6.4FRACAS 管理47 3.7可靠性增長管理49 3.7.1概述49 3.7.2有關概念 50 3.7.3可靠性增長管理的基本內容52 3.7.4實施可靠性增長管理的對象和各階段的管理54 3.8可靠性設計核查55 3.8.1概述55 3.8.2可靠性設計核查的依據與原則55 3.8.3可靠性設計核查時機56 3.8.4可靠性設計核查程序56 3.8.5可靠性設計核查對象56 3.8.6可靠性設計核查結果及結論58 參考文獻60
第4章可靠性設計與分析61 4.1概述61 4.2可靠性設計分析流程62 4.3可靠性建模、分配及預計64 4.3.1建立可靠性模型64 4.3.2可靠性分配70 4.3.3可靠性預計78 4.3.4可靠性分配和預計程序88 4.4故障模式、影響及危害性分析91 4.4.1目的91 4.4.2FMECA的輸入93 4.4.3FMECA的方法94 4.4.4FMECA實施步驟98 4.5可靠性設計準則的制定和符合性檢查107 4.5.1目的107 4.5.2可靠性設計準則制定108 4.5.3可靠性設計準則的貫徹程序及符合性檢查報告111 4.5.4通用可靠性設計準則113 4.5.5非電子產品可靠性設計準則119 4.6元器件、標準件和原材料的選擇與控制125 4.6.1目的125 4.6.2元器件選用126 4.6.3標準件和原材料的選用128 4.7故障樹分析(FTA)技術131 4.7.1目的131 4.7.2FTA的輸入131 4.7.3基本原理132 4.7.4實施步驟134 4.8電路可靠性設計分析138 4.8.1降額設計138 4.8.2電路容差分析144 4.8.3電應力仿真分析155 4.9潛在分析160 4.9.1目的160 4.9.2潛在電路的產生原因及主要表現形式160 4.9.3基本原理161 4.9.4分析方法164 4.9.5潛在電路分析程序165 4.9.6潛在電路分析的注意事項170 4.10確定可靠性關鍵產品171 4.10.1目的171 4.10.2可靠性關鍵產品的判別準則172 4.10.3確定可靠性關鍵產品的方法及時機172 4.10.4可靠性關鍵產品的控制措施173 4.10.5應注意的問題174 4.11確定功能測試、包裝、貯存、裝卸、運輸和維修對 產品可靠性的影響174 4.11.1目的174 4.11.2功能測試、包裝、貯存、裝卸、運輸、維修等對 產品可靠性的影響175 4.11.3確定隨貯存期、環境條件變化對產品可靠性影響 的實例176 4.11.4確定定期現場檢查程序的實例176 4.12振動仿真分析177 4.12.1目的177 4.12.2振動仿真分析的流程178 4.13溫度仿真分析182 4.13.1目的182 4.13.2溫度仿真分析的流程182 4.14耐久性分析186 4.14.1目的186 4.14.2耐久性分析的步驟186 4.14.3常用的耐久性分析模型和方法187 4.14.4設備和主要部件的定、延壽分析 192 參考文獻195
第5章工藝可靠性技術196 5.1概述196 5.2工藝可靠性工作內容197 5.2.1特性分析197 5.2.2工藝可靠性工作項目198 5.3工藝故障模式、影響與分析204 5.3.1概述204 5.3.2PFMEA的實施原則204 5.3.3PFMEA的實施步驟205 5.4關鍵過程控制211 5.4.1概述211 5.4.2關鍵工序生產過程控制212 5.5特殊過程控制215 5.5.1概述215 5.5.2特殊過程制造工藝質量控制215 5.5.3特殊過程人員質量控制216 5.5.4特殊過程設備、儀表、測具與工裝質量控制216 5.5.5特殊過程材料質量控制217 5.5.6特殊過程環境質量控制218 參考文獻219
第6章可靠性試驗及評價220 6.1概述220 6.2環境應力篩選221 6.2.1試驗目的222 6.2.2工作要點222 6.2.3篩選方法223 6.3可靠性強化試驗225 6.3.1試驗目的226 6.3.2工作要點226 6.3.3試驗方法227 6.4可靠性增長(摸底)試驗232 6.4.1試驗目的232 6.4.2工作要點233 6.4.3試驗方法233 6.4.4試驗結果評估234 6.5可靠性鑒定試驗235 6.5.1試驗目的235 6.5.2工作要點235 6.5.3試驗方法236 6.5.4試驗結果評估240 6.6可靠性分析評價241 6.6.1試驗目的242 6.6.2工作要點242 6.6.3可靠性數據收集242 6.6.4單元級產品可靠性評估方法245 6.6.5系統級產品可靠性評估方法249 6.7壽命試驗254 6.7.1試驗目的254 6.7.2工作要點255 6.7.3自然貯存試驗方法 255 6.7.4加速貯存試驗方法266 參考文獻279
第7章發展趨勢展望280 7.1數字化研制模式下的挑戰281 7.2裝備體系化場景下的挑戰286 7.3裝備智能化發展下的挑戰291 7.4裝備實戰化環境下的挑戰294 參考文獻298
展開全部
武器裝備可靠性保證 作者簡介
李宏民,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1所所長、研究員、航天科工集團質量與可靠性中心主任。長期從事武器裝備可靠性與環境適應性工作。
書友推薦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姑媽的寶刀
- >
二體千字文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