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1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案例分析指導用書(全2冊)
-
>
新東方(2021)十天搞定考研詞匯(便攜版)
-
>
安全生產管理 2019版中級
-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自學考試學習讀本 (2018年版)
-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自學考試學習讀本(2018年版)
-
>
長篇小說:格列佛游記
-
>
普通話水平測試專用教材
2022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 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初級中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046926
- 條形碼:9787510046926 ; 978-7-5100-4692-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22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 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初級中學 本書特色
《中公版·2024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由中公教育圖書研發團隊根據歷年考題考查情況編寫,力求幫助考生把握復習要點,具備以下特色。
特色一:細化考情,層層深入,突出備考針對性
本書編者以歷年真題為依據,從目錄到正文,考點層層深入,從考查頻次、命題角度等不同維度幫助考生了解命題規律,把握考查重點,關注考情變化。
特色二:細分版塊,處處提點,凸顯助考實用性
本書編者設置多個版塊,在考點講解的基礎上拾遺補缺,提示重點,總結要點,直擊難點,指導方法,幫助考生打磨利器,全面備考。
另外,本書對高頻、重要考點以★標記,對關鍵詞句以下劃線凸出顯示;本書配有圖書專屬精講課,掃描封二二維碼即可領取。
2022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 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初級中學 內容簡介
《中公版·2024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全書依據考題情況,設有二部分內容:**部分為學科知識與能力,包括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美術基礎知識共三章內容;第二部分為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其應用,主要介紹了初中美術課程標準、教學設計、教學實施以及教學評價。
本書針對考試常考的知識點進行了詳細講解,并配有相應考題供考生參考;總結近十年考點的考查頻次和命題角度,幫助考生了解有關知識的歷年考查情況,明確復習重點;在強化練習模塊配有相應的練習題,讓考生通過練習檢查復習效果。
2022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 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初級中學 目錄
目錄
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整體考情/1
**部分學科知識與能力
**章中國美術史/4
**節史前美術/4
第二節先秦美術/7
第三節秦漢美術/11
第四節魏晉南北朝美術/16
第五節隋唐美術/25
第六節五代美術/35
第七節宋代美術/39
第八節元代美術/51
第九節明代美術/56
第十節清代美術/63
第十一節近現代美術/68
第十二節中國民間美術/80
仰韶文化彩陶/5秦漢雕塑藝術/13
顧愷之/17謝赫的《畫品》/19
敦煌莫高窟/22隋唐繪畫藝術/26
隋唐書法藝術/31五代繪畫藝術/35
宋代繪畫/41元代繪畫/52
清代繪畫/64近現代中國畫藝術/69
近現代油畫藝術/73
第二章外國美術史/87
**節原始美術及古代美術/87
第二節歐洲中世紀美術/102
第三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美術/107
第四節17—18世紀歐洲美術/117
第五節19世紀歐洲美術/126
第六節西方現代美術/142
舊石器時代美術/88古代希臘美術/94
日本世俗美術/100哥特式/104
意大利文藝復興/108尼德蘭文藝復興/114
巴洛克藝術/117現實主義藝術/120
新古典主義美術/127浪漫主義美術/129
俄國現實主義美術/135印象主義美術/136
后印象主義/139現代主義美術/143
后現代主義建筑/156
第三章美術基礎知識/160
**節美術基本理論/160
第二節美術主要類別/166
第三節美術技法理論/186
第四節美術創作/199
美術的社會功能/162美術的創作過程/163
美術作品的構成因素/164中國畫/168
版畫/172書法/173
雕塑/176藝術設計/178
園林/181色彩/187
透視/189素描與速寫/191
解剖/194美術創作/199
第二部分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其應用
**章《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初中學段)/208
**節前言及課程性質、理念和設計思路/209
第二節課程目標/214
第三節課程內容/217
第四節學業質量/229
第五節課程實施/231
課程性質/212課程理念/212
設計思路/213核心素養內涵/214
總目標/215學段目標/216
課程內容/217美術學業質量描述/229
教學建議/231評價建議/232
第二章教學設計/243
**節教學設計與教案撰寫/244
第二節教學對象與教學內容/246
第三節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250
第四節教學方法與教學準備/255
第五節教學過程/261
教案撰寫/244教學目標/250
教學重難點/252教學方法/255
教學過程/261
第三章教學實施/279
**節教學模式/280
第二節教學策略/282
第三節學習方式/283
常用教學模式/280學習方式/283
第四章教學評價/289
**節美術教學評價概述/290
第二節美術教學實施評價/292
第三節美術教學評價的功能/295
第四節美術教學實施中的具體評價方法/296
教學評價的原則/290教學評價的應用/291
美術教學實施評價/292美術教學評價的功能/295
美術評價的具體方法/298
2022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 美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初級中學 相關資料
第一部分
學科知識與能力
第一章
中國美術史
第一節史前美術
考頻·單選題*3
史前時代又叫石器時代,是我國美術的起源和萌芽時期,這個時期美術的明顯特征是藝術與實用的結合。按石器制作程度的不同,石器時代可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陶器的發明和磨制石器的應用并列為新石器時代的兩大標志。
一、陶器藝術
新石器時代的繪畫藝術主要體現在彩陶的裝飾紋樣上。陶器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仰韶文化(黃河中游)、馬家窯文化(黃河上游)的彩陶和龍山文化(黃河中下游)的黑陶。彩陶和黑陶的興盛代表著我國古代美術創作的第一次高峰,在技術上、造型上都為青銅器的出現做了準備。
(一)仰韶文化彩陶★★
仰韶文化中彩陶藝術成就最高的是半坡類型和廟底溝類型。
1.半坡類型
半坡彩陶:紋飾有動物紋、幾何紋、編織紋等;代表作品有人面魚紋彩陶盆、三魚紋彩陶盆(圖1-1-1-1)。
真題示例
(2018上·單選)如圖1-1-1-1,三魚紋彩陶盆所屬的時期是()。
A.舊石器時代
B.新石器時代
第一部分
學科知識與能力
第一章
中國美術史
第一節史前美術
考頻·單選題*3
史前時代又叫石器時代,是我國美術的起源和萌芽時期,這個時期美術的明顯特征是藝術與實用的結合。按石器制作程度的不同,石器時代可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陶器的發明和磨制石器的應用并列為新石器時代的兩大標志。
一、陶器藝術
新石器時代的繪畫藝術主要體現在彩陶的裝飾紋樣上。陶器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仰韶文化(黃河中游)、馬家窯文化(黃河上游)的彩陶和龍山文化(黃河中下游)的黑陶。彩陶和黑陶的興盛代表著我國古代美術創作的第一次高峰,在技術上、造型上都為青銅器的出現做了準備。
(一)仰韶文化彩陶★★
仰韶文化中彩陶藝術成就最高的是半坡類型和廟底溝類型。
1.半坡類型
半坡彩陶:紋飾有動物紋、幾何紋、編織紋等;代表作品有人面魚紋彩陶盆、三魚紋彩陶盆(圖1-1-1-1)。
真題示例
(2018上·單選)如圖1-1-1-1,三魚紋彩陶盆所屬的時期是()。
A.舊石器時代
B.新石器時代
C.夏商時期
D.秦漢時期
【答案】B
2.廟底溝類型
廟底溝彩陶:紋飾有植物紋、動物紋、編織紋、幾何紋等;代表作品有鸛魚石斧彩陶缸(圖1-1-1-2)、花瓣紋彩陶盆。
(二)馬家窯文化彩陶★★
馬家窯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的一個分支,有石嶺下、馬家窯、半山和馬廠四個類型。馬家窯彩陶:紋飾有人物紋、動物紋以及旋渦紋、波浪紋和螺旋紋,紋飾旋轉、起伏,給人以強烈的運動感;代表作品有舞蹈紋彩陶盆(圖1-1-1-3)、蛙紋壺(圖1-1-1-4)。
(三)龍山文化黑陶
我國黑陶藝術最早可追溯到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的前身)時期,以龍山文化時期的黑陶最為典型。黑陶有黑、光、薄、鈕四個特點,代表作品為蛋殼黑陶高柄杯。
二、玉器藝術
興隆洼文化的墓葬中發現的玉器,距今約8000年,是迄今發現最早的玉器。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以龍山文化、良渚文化、紅山文化等為代表的玉器制作已相當興盛。代表作品有內蒙古紅山文化的碧玉龍(圖1-1-1-5)和浙江良渚文化的玉琮(權力的象征)。
三、繪畫藝術
(一)陶器上的繪畫和紋飾
新石器時代的繪畫藝術主要體現在彩陶的裝飾紋樣上。以質樸明快、絢麗多彩為特色的仰韶文化與馬家窯文化的彩陶圖案為代表。
(二)巖畫★★
巖畫是用礦物質顏料涂繪或用石器磨刻、鑿雕于山巖、洞窟內壁上的圖畫或圖符。巖畫的表現內容一般為各種簡括的形象和符號,手法古拙,富有神秘氣息。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記載巖畫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巖畫遺跡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原始社會的巖畫主要分布在黃河以北的陰山山脈、賀蘭山山脈和內蒙古草原的巖石上;畫面內容以狩獵場面居多,還有舞蹈或祈禱場面、人或獸的畫像等;風格豪放粗獷,有很強的感染力。
(三)地畫
1982年在甘肅秦安大地灣遺址發現了仰韶文化晚期的一幅地畫。這是我國迄今已知最早的建筑繪畫作品。
四、建筑藝術
以定居農業為主的新石器時代是我國古代建筑的萌生時期。由于自然條件的不同,黃河流域等北方地區流行穴居、半穴居及地面建筑,以西安半坡遺址為代表。長江流域等南方地區流行地面建筑與干欄式建筑(下層用柱子架空,上層住人),以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為代表。
命題角度
單選題:①判斷圖片中的作品屬于哪個時期,比如三魚紋彩陶盆屬于新石器時代。
②選出某個文化類型的代表作品,比如舞蹈紋彩陶盆是馬家窯文化的代表作品。
第二節先秦美術
考頻·單選題*4
先秦美術包括夏、商、周(西周、春秋、戰國)的美術,其中以青銅器的藝術成就最為突出,故夏商周時期有“青銅時代”之稱。
一、青銅器藝術
(一)青銅器的起源與鑄造
青銅是紅銅加錫的合金。青銅器起源于黃河流域。商周時期青銅器鑄造工藝已經達到比較成熟的水平,塊范法是商周時期應用最廣的青銅鑄造技術。春秋時期,出現了模印法與失蠟法等新工藝。戰國時期,鎏金、鑲嵌、鏤刻、金銀錯等裝飾技法被廣泛運用。
(二)青銅禮器★★
1.概述
青銅禮器是商周時期用于祭祀、喪葬、征伐、宴飲、賞賜、婚冠等場合的青銅器,按照用途可分為日用器(炊煮器、盛食器、酒器、水器)、樂器、兵器和車馬飾具等。“藏禮于器”體現了嚴格的社會等級秩序,最高等級是天子九鼎。
鐘鼎是青銅禮器的主要代表。鐘是青銅樂器中最貴重的打擊器。鼎是炊器中最重要的用于煮肉的器物,作用相當于現在的鍋,在廟堂之上象征著最高的權力。“鐘鳴鼎食”是商周貴族生活的形象寫照。
2.代表器物
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后母戊鼎(圖1-1-2-1,原稱司母戊鼎,又稱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
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的商朝青銅立人像(圖1-1-2-2),又名銅大立人像;雕像采用分段澆鑄法嵌鑄而成。
三星堆遺址還出土有商代的青銅作品青銅神樹(圖1-1-2-3)。青銅神樹由底座、樹和龍三部分組成,采用分段鑄造法鑄造,使用了套鑄、鉚鑄、嵌鑄等工藝。
湖南寧鄉出土的有商朝的四羊方尊(圖1-1-2-4)及人面紋方鼎(即大禾人面方鼎)。
陜西寶雞出土的有西周時期的毛公鼎。
陜西寶雞出土的何尊是西周早期的一件青銅酒器,尊內底鑄有銘文,其中“宅茲中國”(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區)為“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
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有春秋時期的王子午鼎。
河南新鄭出土的有春秋時期的蓮鶴方壺(圖1-1-2-5)。
四川成都出土的有戰國采桑宴樂攻戰紋壺。
湖北隨州出土的有戰國曾侯乙墓銅尊盤。
(三)青銅器的紋飾
青銅器的紋飾可分為圖案和雕塑兩種,但兩者之間并無絕對的界限。圖案紋樣主要分為動物紋(造型及主體裝飾)和幾何紋(底紋或細部)兩大類,還有少量的人面紋。動物紋主要有饕餮紋(或稱獸面紋)、夔龍、夔鳳,也有蛇、牛、虎、象等;幾何紋主要是不規則的云雷紋。
饕餮紋兇猛莊嚴,結構嚴謹,制作精巧,境界神秘,其中獸的面部巨大而夸張,裝飾性很強,代表了青銅器裝飾圖案的最高水平。饕餮紋是商周青銅器上的主要紋飾,以牛面獸首為主體,左右對稱展開夔龍或夔鳳圖案。其形象獰厲可怖,是用來“辨神奸”的圖騰符號。
真題示例
1.(2023上·單選)如圖1-1-2-3,該作品出自三星堆遺址,它的名稱是()。
A.扶桑神木 B.青銅神獸 C.青銅神鳥 D.青銅神樹
2.(2021下·單選)如圖1-1-2-2,《青銅立人像》出土于()。
A.三星堆 B.馬王堆 C.海昏侯墓 D.南越王墓
【答案】1.D2.A
二、繪畫藝術
(一)戰國帛畫★★
戰國帛畫很好地體現出了早期中國畫的特征。帛畫是在絲織物上繪制的圖畫。現存最早的帛畫是戰國時期楚國的作品。帛畫的形制主要有直幅和T字形條幅,功用以隨葬品為主。
湖南長沙楚墓先后出土的兩幅旌幡性質的帛畫《人物龍鳳帛畫》(圖1-1-2-6)和《人物御龍帛畫》(圖1-1-2-7)最能代表戰國時期繪畫藝術的成就。《人物龍鳳帛畫》描繪了一龍一鳳正在引導一長裙細腰的女子向天國飛升的景象。《人物御龍帛畫》的畫面中,一側身直立的男子駕馭一條狀似舟形的長龍,龍尾上部站著一只鶴,龍首下部有一條鯉魚,男子頭部上方有一華蓋。這兩幅帛畫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繪畫實物,也是已知最早的獨幅人物畫作品,具有送死者靈魂升天的含義。
戰國帛畫的藝術特點:①畫面背景空白,構圖突出龍鳳飛升的形象;②以線造型,筆致流暢;③形象皆為正側面,比例勻稱;④龍鳳造型具有一定的創造性和裝飾趣味。
(二)漆畫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漆器的文明古國。湖北荊門包山大冢出土一件繪有人物車馬出行場面的戰國楚漆奩,以平涂、線描、勾點結合的技法描繪了王室貴族納聘迎親的生活場景,即《車馬出行圖》(又名《車馬人物出行圖》《王孫親迎圖》),通常被看作中國現知最早的風俗畫。
三、書法藝術
(一)甲骨文
商代的書法以甲骨文為代表。甲骨文是目前發現最早的漢字形態,因其書刻在龜甲和獸骨上而得名。它記錄的是卜辭和與占卜有關的文字,故又稱“卜辭”。甲骨文中象形字占相當比重,也有指事、形聲、會意、假借等字,漢字的基本構造法則皆已具備。其內容涉及當時的重大事件,對研究商周的社會歷史、文字發展及早期的書法都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二)金文
西周的書法以金文為代表。金文是指鑄造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鐘鼎文。周宣王時期的毛公鼎銘文多達497字,是目前所知最長的青銅器銘文。
四、陶瓷工藝
先秦時期內蒙古敖漢旗大甸子夏家店下層文化墓地出土的彩繪陶鬲與陶罐明器是夏代后期的代表作品。商代的刻紋白陶以及商、周的青釉器皿(也稱原始瓷器)是先秦時期制陶業的兩項突出成就。
瓷器是在南方的制陶工藝基礎上,于商代中期產生的。最早發現的標本見于鄭州二里崗商代文化層中,以后的遺物表明瓷器在各地生產發展都比較快,這時燒制的為青釉器皿。西周時期,青釉器有了更大的發展,分布地區也明顯擴大了許多。
商周青釉器已具備了瓷器的基本條件,但與后來的瓷器相比,質量較差,還處于原始階段,故稱原始瓷器。器形有尊、罐、甕、豆、碗、盂、盉等。
春秋戰國時期的墓葬中,常以仿銅陶器隨葬,北方多用鼎、豆、壺,南方則多用鼎、敦、壺,器表多施彩繪紋飾,沿襲了夏家店下層文化于陶器燒成之后加彩繪的傳統。
命題角度
單選題:①判斷圖片中作品的出土地,比如《青銅立人像》出土于三星堆。
②判斷某個作品的時期,比如采桑宴樂攻占紋壺是戰國時期的青銅器。
第三節秦漢美術
考頻·單選題*3
一、繪畫藝術
(一)墓室壁畫
漢代墓室壁畫是一種裝飾壁畫,興起于西漢早期,流行于東漢。西漢前期的墓室壁畫以河南的梁王墓和廣州的南越王墓的壁畫為代表,主題都是升仙。西漢后期的墓室壁畫以河南洛陽的八里臺漢墓(《迎賓拜謁圖》)、卜千秋墓(《墓主升仙圖》)、淺井頭墓及燒溝61號墓(《二桃殺三士圖》)的壁畫為代表。
(二)帛畫★★
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T形帛畫(圖1-1-3-1)全長約兩米,分三段描繪了天上、人間、地下的景象,主題思想是引魂升天。畫法是先以淡墨起稿
- >
朝聞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二體千字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經典常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