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1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案例分析指導用書(全2冊)
-
>
新東方(2021)十天搞定考研詞匯(便攜版)
-
>
安全生產管理 2019版中級
-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自學考試學習讀本 (2018年版)
-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自學考試學習讀本(2018年版)
-
>
長篇小說:格列佛游記
-
>
普通話水平測試專用教材
2022 國家教師資格 考試專用教材 體育與健康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高級中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046759
- 條形碼:9787510046759 ; 978-7-5100-4675-9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22 國家教師資格 考試專用教材 體育與健康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高級中學 本書特色
《中公版·2025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體育與健康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由中公教育圖書研發團隊根據歷年考題考查情況編寫,力求幫助考生把握復習要點,具備以下特色。
特色一:細化考情,層層深入,突出備考針對性
本書編者以歷年真題為依據,從目錄到章頁,再到考點,層層深入,通過考查頻次、命題角度等不同維度幫助考生了解命題規律,把握考查重點,關注考情變化。
特色二:細分版塊,處處提點,凸顯助考實用性
本書編者設置多個版塊,在考點講解的基礎上拾遺補缺,提示重點,總結要點,直擊難點,指導方法,幫助考生打磨利器,全面備考。
特色三:配備圖書精講課,掃描封二上的二維碼即可獲取。
本書特對關鍵詞句以波浪線突出顯示,提示考生注意。
2022 國家教師資格 考試專用教材 體育與健康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高級中學 內容簡介
《中公版·2025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體育與健康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全書依據考題情況,設有三部分:**部分為體育基本理論知識,第二部分為體育專業技能知識,第三部分為體育課程與教學論及應用。
本書針對考試常考的知識點進行了詳細講解,并配有相應考題供考生參考;總結近七年考點的考查頻次和命題角度,幫助考生了解有關知識的歷年考查情況,明確復習重點;在強化練習模塊配有相應的練習題,讓考生通過練習檢查復習效果。
2022 國家教師資格 考試專用教材 體育與健康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高級中學 目錄
目錄
體育與健康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整體考情/1
**部分體育基本理論知識
**章運動解剖學/4
**節緒論/4
第二節人體的基本構成/7
第三節運動系統/11
第四節消化系統/28
第五節呼吸系統/30
第六節心血管系統/32
第七節神經系統/36
第八節內分泌系統/43
人體基本切面和基本軸/5消化腺/29
細胞/7肺/31
結締組織/9心/32
骨/11血液循環途徑/35
關節/14中樞神經系統/36
人體主要骨連結/17周圍神經系統/37
骨骼肌/19人體主要內分泌腺/43
體育運動對運動系統的影響/27激素對運動的反應與適應/45
第二章運動生理學/49
**節緒論/49
第二節骨骼肌機能/51
第三節運動與循環機能/57
第四節運動與呼吸/63
第五節運動與免疫/67
第六節運動時的能量代謝/69
第七節軀體運動的神經控制/71
第八節身體素質(體能)的生理學基礎及訓練/73
第九節運動與身體機能變化/81
第十節運動技能的條件反射本質及形成過程/85
第十一節環境與運動/88
第十二節運動處方/89
肌肉的收縮原理/51牽張反射/71
肌肉的收縮形式與力學特征/53腦干對軀體運動的調控/72
肌纖維類型與運動能力/55力量素質的生理學基礎及訓練/73
運動訓練對肌纖維的影響/56耐力素質的生理學基礎及訓練/77
血細胞/57賽前狀態/81
血管生理/59進入工作狀態/83
運動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61運動技能的形成過程/86
氣體交換/65冷熱環境與運動/88
三大能源系統的特征/69運動處方的基本內容/89
第三章體育保健學/94
**節現代健康觀/94
第二節運動與營養/95
第三節體育運動醫務監督/101
第四節運動性病癥/107
第五節運動損傷/117
基礎營養/95肌肉痙攣/110
自我醫務監督/101運動性中暑/113
學校體育醫務監督/102運動損傷的發病原因/117
運動性疲勞的消除/104運動損傷的病理和處理/118
暈厥/107運動損傷的急救/119
運動中腹痛/110常見的運動損傷/126
第四章體育概論/133
**節體育功能/133
第二節體育過程/134
第三節體育手段/136
第四節體育文化/139
第五節體育發展趨勢/141
體育的本質功能/133體育運動技術/137
體育過程的要素/135奧林匹克文化/140
身體運動/136
第五章學校體育學/145
**節緒論/145
第二節課外體育活動與課余體育訓練/149
第三節體育教師/151
我國學校體育的形成與發展/146課余體育訓練/150
學校體育的功能/147體育教師的基本條件與職責/151
第六章體育心理學/154
**節緒論/154
第二節注意/155
第三節運動興趣/157
第四節運動動機/159
第五節應激、喚醒、焦慮與運動表現/162
第六節運動中的心理干預方法/164
第七節運動技能的學習/165
第八節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167
第九節攻擊性行為與領導行為/170
第十節體育學習策略/171
第十一節體育教學中學生的個體差異/173
體育學習的心理學基礎/154運動技能的學習與訓練/165
Nideffer注意模型/156體育鍛煉對情緒的影響/167
運動興趣的分類/158體育鍛煉行為的理論/168
運動動機的培養和激發/160攻擊性行為/170
運動中的認知干預方法/164體育學習策略的分類/171
第七章運動訓練學/177
**節競技體育/177
第二節運動訓練的方法/178
競技體育的概念及構成/177運動訓練的具體操作方法/178
第二部分體育專業技能知識
**章足球/182
**節足球運動基本技術/182
第二節足球運動基本戰術/188
第三節足球運動競賽/190
踢球/183防守戰術原則/189
停球/186犯規及不正當行為/191
第二章籃球/194
**節籃球運動基本技術/194
第二節籃球運動基本戰術/198
第三節籃球運動競賽/202
傳接球/194防守戰術的基礎配合/199
運球/196半場人盯人防守/201
進攻戰術的基礎配合/198常見犯規及違例/202
第三章排球/206
**節排球運動基本技術/206
第二節排球運動基本戰術/212
第三節排球運動競賽/214
發球/207排球運動戰術的分類/212
墊球/209陣容配備/212
正面傳球/211排球運動集體戰術/213
第四章體操/218
**節體操運動基本知識/218
第二節保護與幫助/219
第三節體操運動項目的基本動作/220
體操競賽項目/218常見的技術類體操項目/223
隊列隊形/220
第五章田徑/228
**節田徑運動基本技術/228
第二節田徑運動競賽/238
短距離跑/228跳躍/232
跨欄跑/231投擲/236
第六章武術/242
**節武術運動基本動作/242
第二節武術運動常見項目/245
基本手形與步形/242長拳/245
抱拳禮/244太極拳/247
第三部分體育課程與教學論及應用
**章《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
(2017年版2020年修訂)》(節選)/252
**節課程性質與基本理念/252
第二節學科核心素養與課程目標/253
第三節課程結構與實施建議/255
學科核心素養/253教學計劃制訂建議/256
學分/256學分評定/257
第二章體育教學設計/260
**節體育教學設計概述/260
第二節體育教學計劃/262
第三節體育教學目標/265
第四節體育教學主體/268
第五節體育教學過程/270
第六節體育教學模式/271
第七節體育教學策略/275
第八節體育教學方案/276
體育教學設計的過程及要素/261
體育教學計劃的設計/263體育教學模式的理論結構/271
體育教學目標的分類/265技能掌握式體育教學模式/273
學生——體育學習的主體/268體育課的結構/276
第三章體育教學實施/285
**節體育教學概述/285
第二節體育教學組織/290
第三節體育課密度與運動負荷的控制/292
第四節體育教學方法/294
體育教學的規律/285體育課運動負荷的控制/293
體育教學的基本矛盾/288體育教學方法的選擇依據/294
分組教學/290常用的體育教學方法/294
體育課密度的概念/292
第四章體育教學評價/304
**節體育教學評價概述/304
第二節體育學習評價/306
第三節體育教師教學評價/312
體育教學評價的結構/304體育教師教學評價的主體/313
體育學習評價的內容/307體育教師教學評價的內容/314
體育學習評價的方法/309
2022 國家教師資格 考試專用教材 體育與健康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高級中學 相關資料
體育與健康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高級中學)整體考情
體育與健康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是教師資格考試中學學段必考科目。該科目考試一般于考試當日16:00—18:00舉行,考試時長為120分鐘。
一、試卷概況
試卷的滿分為150分,共包含41道題,以四種題型考查。其中,單項選擇題35道,每道題2分,共70分;簡答題3道,每道題10分,共30分;案例分析題2道,每道題15分,共30分;教學設計題1道,共20分。
二、考查內容
考試內容集中于體育基本理論知識、體育專業技能知識、體育課程與教學論及應用三大模塊。
三、題型分析
(1)單項選擇題。考點比較分散,各個章節都有所涉及,其中考查頻次最高的是體育基本理論知識(除運動訓練學)。在備考時需要重點關注基本概念和原理。
(2)簡答題。考點集中在體育基本理論知識、體育課程與教學論及應用兩個模塊。
(3)案例分析題。每一題給出一段關于教學情境的材料,下設兩問,一般第1問要求評析教師或學生的行為,第2問要求談具體措施或原則。考點集中在體育課程與教學論及應用模塊。
(4)教學設計題。教學設計題除考查考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外,還考查考生將這些知識組織成符合邏輯要求的語言進行表達的能力。從考查內容來看,田徑中的跑、跳,籃球中的運球、投籃和傳接球是重點。
注:本書第三模塊第二章第八節對教學設計題的作答方法進行了細致的講解。
四、模塊解讀
1.體育基本理論知識
體育與健康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高級中學)整體考情
體育與健康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是教師資格考試中學學段必考科目。該科目考試一般于考試當日16:00—18:00舉行,考試時長為120分鐘。
一、試卷概況
試卷的滿分為150分,共包含41道題,以四種題型考查。其中,單項選擇題35道,每道題2分,共70分;簡答題3道,每道題10分,共30分;案例分析題2道,每道題15分,共30分;教學設計題1道,共20分。
二、考查內容
考試內容集中于體育基本理論知識、體育專業技能知識、體育課程與教學論及應用三大模塊。
三、題型分析
(1)單項選擇題。考點比較分散,各個章節都有所涉及,其中考查頻次最高的是體育基本理論知識(除運動訓練學)。在備考時需要重點關注基本概念和原理。
(2)簡答題。考點集中在體育基本理論知識、體育課程與教學論及應用兩個模塊。
(3)案例分析題。每一題給出一段關于教學情境的材料,下設兩問,一般第1問要求評析教師或學生的行為,第2問要求談具體措施或原則。考點集中在體育課程與教學論及應用模塊。
(4)教學設計題。教學設計題除考查考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外,還考查考生將這些知識組織成符合邏輯要求的語言進行表達的能力。從考查內容來看,田徑中的跑、跳,籃球中的運球、投籃和傳接球是重點。
注:本書第三模塊第二章第八節對教學設計題的作答方法進行了細致的講解。
四、模塊解讀
1.體育基本理論知識
本模塊知識點單項選擇題的學科考查順序一般為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體育保健學、體育概論、學校體育學、體育心理學,運動訓練學的考查頻率較低,近幾年未考查過。簡答題基本只在第36題考查。案例分析題經常會穿插考查學校體育學、體育保健學、體育心理學的相關知識點。單項選擇題中涉及的運動解剖學知識點的常考題目數量為5~6題;運動生理學知識點的常考題目數量為6~7題;體育保健學知識點的常考題目數量為6~7題;體育概論、學校體育學、體育心理學知識點的常考題目數量為0~2題。
2.體育專業技能知識
本模塊知識點單項選擇題的學科考查順序基本固定,為足球、籃球、排球、體操、田徑、武術,且題量也固定,分布在26~31題。案例分析題經常會穿插考查運動項目知識點,如某技術動作出現錯誤的原因及糾正方法、技術動作要領。田徑項目的考查重點為技術動作易犯錯誤的糾正方法及動作重難點;籃球項目的考查重點為基本技術的動作分析以及戰術基礎配合;足球項目的考查重點為犯規的判罰及技術動作的結構分析;排球項目的考查重點涉及較多,主要有競賽規則、技術動作的結構分析及教學重難點、運動戰術等;體操項目的考查重點為專業術語、保護與幫助的方法及運用;武術項目的考查重點為腿法,禮法,套路教學方法,長拳、太極拳的技法特點等。
3.體育課程與教學論及應用
(1)課程標準
本部分知識點單項選擇題的常考題目數量為0~2題,通常在最后4題進行考查。簡答題主要考查課標內容,通常在第37~38題進行考查。案例分析題通常將課標內容與教學設計、實施和評價等內容結合進行考查。
(2)教學設計、實施和評價
本部分知識點單項選擇題的學科考查重點不固定,但大部分以對教學設計和教學評價的考查為主,考查題目集中在32~35題。簡答題基本在第37、38兩小題考查,以對教學評價的考查居多。案例分析題每年至少考查1道大題,主要是把教學設計、實施和評價這三章的知識進行糅合,以對課的分析為主。教學設計題每年固定考查
1道大題,也是把教學設計、實施和評價這三章的知識進行糅合,以對課的設計為主。
第一部分 體育基礎理論知識
第一章運動解剖學
第一節緒論
一、運動解剖學的概念
運動解剖學是在正常人體解剖學基礎上,研究體育運動對人體形態結構產生的影響和發展的規律,是探索人體機械運動與體育動作關系的一門基礎學科,具有較強的應用性。運動解剖學是人體解剖學的一個分支,隸屬運動人體形態科學范疇。
二、人體標準解剖學姿勢
人體標準解剖學姿勢:身體直立,雙眼平視,手臂下垂,掌心向前(拇指在外側),兩足并攏,腳尖向前。
三、解剖學方位術語
為了準確表達運動的人體結構相對位置關系或運動中人體各部位的空間位置關系,以人體標準解剖學姿勢為基準,定出下列解剖學方位術語(如圖1-1-1)。
1.內側與外側
內側與外側是描述人體各部位或器官、結構與人體正中矢狀面相對距離位置關系的術語。靠近人體正中矢狀面者為內側,遠離人體正中矢狀面者為外側。
2.近側與遠側
近側與遠側是描述四肢與軀干相對距離關系的術語。近側是指距肢體與軀干的連接處較近者,遠側是指距肢體與軀干的連接處較遠者。
3.尺側與橈側
尺側與橈側是依據前臂的尺骨與橈骨排列的位置關系而規定的。尺側是指前臂的內側,橈側是指前臂的外側。
4.脛側與腓側
脛側與腓側是依據小腿的脛骨與腓骨排列的位置關系而規定的。脛側是指小腿的內側,腓側是指小腿的外側。
記憶口訣
內尺外橈
內脛外腓
5.內與外
內與外是描述空腔器官相互位置關系的術語。接近內腔者為內,遠離內腔者為外。
圖1-1-1人體標準解剖學姿勢與方位術語
四、人體基本切面和基本軸
運動解剖學規定人體有三個互相垂直的基本軸,人體關節運動時一般都繞這三個軸轉動。同時,人體還有三個互相垂直的基本切面,即矢狀面、冠狀面和水平面(如圖1-1-2)。
圖1-1-2人體的基本切面和基本軸
(一)人體基本切面
1.矢狀面
矢狀面是指沿身體前后徑所作的切面。該切面將人體分成左、右兩部分,與水平面及冠狀面互相垂直。其中,經過人體正中線的切面稱為正中矢狀面。
2.冠狀面
冠狀面或稱額狀面,是指沿身體左右徑所作的切面。該切面將人體分成前、后兩部分,與水平面及矢狀面互相垂直。
3.水平面
水平面或稱橫切面,是指橫切人體、與地面平行的切面。該切面將人體分為上、下兩部分,與矢狀面及冠狀面互相垂直。
(二)人體基本軸
1.垂直軸
垂直軸是呈上下方向,并與地平面相垂直的軸,如肱骨在肩關節可繞垂直軸做內旋或外旋運動。
2.冠狀軸
冠狀軸或稱額狀軸,是呈左右方向,并與前兩軸相互垂直的軸,如肱骨在肩關節可繞冠狀軸做屈、伸運動。
3.矢狀軸
矢狀軸是呈前后方向,并與垂直軸呈垂直交叉的軸,如肱骨在肩關節可繞矢狀軸做外展或內收運動。
記憶口訣
上下方向——垂直軸;上下兩部分——水平面。
前后方向——矢狀軸;左右兩部分——矢狀面。
左右方向——冠狀軸(額狀軸);前后兩部分——冠狀面(額狀面)。
第二節人體的基本構成
一、細胞與細胞間質[考頻·單選題*2]
(一)細胞
細胞是人體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生長發育的基本單位,由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三部分構成。
1.細胞膜
細胞膜是細胞表面的一層特化的薄膜,又稱質膜,由磷脂質雙層分子構成,而雙層磷脂間夾有蛋白質分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脂質,以及少量糖類。細胞膜有保護細胞、維持細胞內部的穩定性、控制細胞內外物質交換的作用。
2.細胞質
細胞質是細胞新陳代謝的中心,主要包括基質、細胞器、包含物三部分。
(1)基質
基質是細胞質內呈液態的部分,沒有固定的形態,含有維持生命現象所需的基本物質;是細胞質的基本成分,也是整個細胞運作的主要場所。細胞器和包含物懸浮在基質中。
(2)細胞器
細胞器是分布于細胞質內、具有一定形態且在細胞生理活動中起重要作用的結構。細胞器的各組成部分如表1-1-1所示。
表1-1-1細胞器的各組成部分
組成部分 結構特征
線粒體 由雙層膜構成,內含DNA與RNA,能進行自體復制;是生物氧化的場所,有細胞“動力工廠”之稱。其主要功能是協助細胞呼吸,產生細胞直接使用的能量物質腺苷三磷酸(ATP)
內質網 由部分細胞核核膜向細胞質延伸形成的相互連通的小管和囊袋所構成的呈迷宮狀的囊泡。根據其表面是否附著有核蛋白體,內質網可分為粗面內質網(合成蛋白質的場所)和滑面內質網兩種
高爾基復合體 由許多扁平囊、小泡和大泡三部分組成的網狀囊泡,是細胞內的運輸和加工系統
溶酶體 單層膜的囊狀結構小體,內含多種水解酶,主要功能是進行細胞消化、分解和吞噬進入細胞的各種物質和異物等,被稱為細胞內的“消化器官”
中心體 位于細胞核附近,由兩個中心粒組成。中心粒由兩組相互垂直的微管組成。中心體與有絲分裂密切相關
(3)包含物
細胞內還含有糖原、脂類、色素及蛋白質等物質,它們統稱為包含物。
3.細胞核
細胞核是細胞的重要成分,攜帶遺傳物質。人體除成熟的紅細胞外均有細胞核。細胞核由核膜、核仁和染色質(染色體)組成,主要功能是儲存遺傳信息,合成蛋白質,控制細胞代謝、分化和繁殖等。每個細胞通常只有一個細胞核,如心肌細胞、神經細胞。但也有細胞是雙核的,如肝細胞。有的細胞甚至有100個以上的細胞核,如骨骼肌細胞。
命題角度
單選題: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各組成部分的結構特征、生理作用。
真題示例
1.(2022下·單選)ATP與蛋白質的合成場所分別是()。
A.高爾基體、內質網 B.線粒體、內質網
C.高爾基體、核糖體 D.線粒體、高爾基體
2.(2018上·單選)細胞器是位于細胞質內的微小器官,下列哪一細胞器是生物氧化的場所?()
A.核蛋白體 B.中心體 C.高爾基復合體 D.線粒體
【答案】1.B2.D
(二)細胞間質
細胞間質是存在于細胞和細胞之間的不具有細胞形態和結構的物質,是細胞分化過程中的產物。細胞間質是細胞生命活動的外部環境,具有支持、連結、保護、營養、轉運等作用。
二、人體基本組織[考頻·單選題*4]
組織是構成人體各種器官的基本成分,它是由許多結構和功能相似的細胞和細胞間質按一定的方式結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細胞群體。人體的基本組織有四種類型,即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組織和神經組織。
(一)上皮組織
上皮組織由密集的細胞構成,是襯貼或覆蓋在其他組織上的一種重要結構,包括皮膚的表皮,口腔、咽食管的表面等。其結構特點是細胞結合緊密,細胞間質少。它具有保護、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巴金-再思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唐代進士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虎
- >
莉莉和章魚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