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中醫診斷學 第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366571
- 條形碼:9787117366571 ; 978-7-117-36657-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醫診斷學 第2版 本書特色
本教材為上海中醫藥大學創新教材,在上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全書分為緒論、正文(上、中、下三篇)及附篇。 本套教材的主要特色如下:1.立德樹人,思政教育 教材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載道,以德育人,以德為先。將立德樹人深化到各學科、各領域,加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根據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特點和專業能力素質要求,科學合理地設計思政教育內容。教材中有機融入中醫藥文化元素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形成專業課教學與思政理論教育、課程思政與專業思政緊密結合的教材建設格局。 2.準確定位,聯系實際 教材的深度和廣度符合各專業教學大綱的要求和特定學制、特定對象、特定層次的培養目標,緊扣教學活動和知識結構。以解決目前各院校教材使用中的突出問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對人才培養體系、課程體系、教材體系進行充分調研和論證,使之更加符合教改實際、適應中醫藥人才培養要求和社會需求。 3.夯實基礎,整體優化 以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對教材體系進行科學設計、整體優化,體現中醫藥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思維、基本技能;教材編寫綜合考慮學科的分化、交叉,既充分體現不同學科自身特點,又注意各學科之間有機銜接;確保理論體系完善,知識點結合完備,內容精練、完整,概念準確,切合教學實際。 4.注重銜接,合理區分 嚴格界定本科教材與職業教育教材、研究生教材、畢業后教育教材的知識范疇,認真總結、詳細討論現階段中醫藥本科各課程的知識和理論框架,使其在教材中得以凸顯,既要相互聯系,又要在編寫思路、框架設計、內容取舍等方面有一定的區分度。 5.體現傳承,突出特色 本套教材是培養復合型、創新型中醫藥人才的重要工具,是中醫藥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傳統的中醫藥文化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因此,教材必須遵循中醫藥傳承發展規律,既要反映原汁原味的中醫藥知識,培養學生的中醫思維,又要使學生中西醫學融會貫通,既要傳承經典,又要創新發揮,體現新版教材“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特點。
中醫診斷學 第2版 內容簡介
本教材分為緒論、正文(上、中、下三篇)及附篇。上篇為診法篇,中篇為辨證篇,下篇為診斷綜合運用與病歷篇。教材每章之后又有小結和復習思考題,小結是對該章內容和重點進行的概括,復習思考題則是根據章節的重點和難點,提出的一些學習與思考題目,有助于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和學習。附篇為特殊診法與鑒別診斷篇,選擇介紹了耳診、甲診、第二掌骨側診的內容,以及常見癥狀的鑒別診斷。書末附錄有彩色舌圖和重要參考文獻,以資參考。
中醫診斷學 第2版 目錄
中醫診斷學 第2版 作者簡介
何建成,為中醫藥大學研究生、七年制、五年制本科、留學生、高職高專、夜大學等中醫、中西醫結合、中藥、針推、營養、康復等專業的學生講授《中醫診斷學》、《中醫學基礎》、《中醫診斷研究與應用》、《中醫診斷研究思路與方法》等課程。每年投入教學工作200學時。每年培養碩士研究生1-2名,博士研究生1名。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虎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