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同一顆星球”叢書:卡特里娜·一部1915-2015的歷史(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4291202
- 條形碼:9787214291202 ; 978-7-214-29120-2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同一顆星球”叢書:卡特里娜·一部1915-2015的歷史(精裝) 本書特色
在這部非凡的、啟發性的學術著作中,霍洛維茨改變了我們對2005年新奧爾良災難性洪水及其后果的理解。作者將破壞性的颶風和洪水(這些事件只占全書的一小部分)分散開來,對新奧爾良的環境、社會、城市、經濟和政治歷史以及一個世紀以來的聯邦政策進行了豐富的研究。霍洛維茨對一場自然災害進行了精湛而扣人心弦的重建。書是輝煌的,也是及時的;這是新奧爾良歷史的故事,也是這個國家的故事,以及它可能的未來。《卡特里娜:一部1915—2015年的歷史》是一部精工細作的歷史,完全值得獲得班克羅夫特獎。 ——班克羅夫特獎評審團 霍洛維茨將時間框架向過去拉動九十年,向未來拉動十年,呈現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也更令人沮喪。霍洛維茨敘述的主旨是讓我們理解卡特里娜——一場公民災難,而不是風暴本身——是人類幾十年來錯誤決定的結果,而不是自然的意外和反復無常。 ——尼古拉斯·萊曼,《紐約客》 ★班克羅夫特獎獲獎作品,颶風之下的城市建設畫卷★一部颶風因果編年史,一段新奧爾良建設故事,一幅災難之中的眾生百態圖★跨越一個世紀,追索颶風產生的前因后果;關注不同視角,揭示災難背后的政治選擇 ◆編輯推薦◆霍洛維茨出色地描述了公共和私人工程項目,這些項目使得20世紀新奧爾良的房地產建設、石油勘探和其他形式的經濟擴張成為可能,為少數人積累了財富,同時將數千人置于下一場大風暴的路徑上……災難有能力揭示我們是誰,我們重視什么,我們愿意和不愿意保護什么。 《卡特里娜》以颶風發生前后共一個世紀的時間為線索,跨越城市史、環境史、南方史和非裔美國史追尋問題答案,同時結合社會學、人類學、地理學和經濟學探討結構性不平等和物質基礎設施之間的關系。這是一本關于災難的敘事著作,但同時也有力地證明了災害不是“自然”的。
“同一顆星球”叢書:卡特里娜·一部1915-2015的歷史(精裝) 內容簡介
2005年,一場颶風襲擊了新奧爾良市,整個城市都被水淹沒,幾百人因此喪生。颶風過后,城市人口減少、氣候不斷變暖、住房問題凸顯、種族問題持續加劇。這場颶風被稱為“卡特里娜”。卡特里娜颶風不是這些事件發生的直接原因,卻將我們這個時代*關心的一些問題匯集到一起。 以卡特里娜颶風發生前后共一個世紀的時間為線索,作者追尋災害出現的前因后果,調查人們對洪水的不同反應,探討結構性不平等和物質基礎設施之間的關系。颶風之下,一部城市建設史詩由此展開。“同一顆星球”叢書從全球史的宏大視野出發,探討生命共同體之下的“星球危機”,反思和再敘述時代浪潮中的人與社會及自然的關系。
“同一顆星球”叢書:卡特里娜·一部1915-2015的歷史(精裝) 目錄
“同一顆星球”叢書:卡特里娜·一部1915-2015的歷史(精裝) 作者簡介
安迪·霍洛維茨(Andy Horowitz),耶魯大學博士,現任康涅狄格大學歷史學副教授,專攻現代美國城市史、環境史和南方歷史。他的研究主要探討災難及其帶來的種族、階級、社區、創傷、不平等、福利國家、大都市發展和環境變化等問題。著有《卡特里娜:一部1915—2015年的歷史》,合編《重大災害研究》,在《華盛頓郵報》《大西洋報》和《紐約時報》上發表過多篇論文。 劉曉卉,上海師范大學副教授,碩士畢業于復旦大學外文學院,博士畢業于慕尼黑大學美國研究所,研究方向為美國城市史、美國環境史。曾在《世界歷史》《光明日報》《史林》等報刊上發表過多篇論文。
- >
月亮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經典常談
- >
我與地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