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個人私密信息——以個人私密信息的法律界分為中心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662495
- 條形碼:9787302662495 ; 978-7-302-66249-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論個人私密信息——以個人私密信息的法律界分為中心 本書特色
圍繞個人私密信息的規范構造展開,遵循權利對象、權利客體和權利保護的線索,以個人私密信息的法律界分為重點,圍繞“雙向辨析”和“雙重保護”,主要回答“個人私密信息是什么”和“如何保護個人私密信息”的問題
論個人私密信息——以個人私密信息的法律界分為中心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個人私密信息的規范構造展開,遵循權利對象、權利客體和權利保護的線索,以個人私密信息的法律界分為重點,圍繞“雙向辨析”和“雙重保護”,主要回答“個人私密信息是什么”和“如何保護個人私密信息”的問題。具體而言,個人私密信息作為隱私權和個人信息權益的保護對象,對私密性的判斷從“雙向辨析”視角出發,梳理研究私密信息的規范歷史和體系定位,針對實踐中個人信息私密性檢驗的現狀,提出個人私密信息的檢驗模型,并進一步區分個人私密信息與相似概念(個人信息、隱私、個人敏感信息),以期從“證成”和“證偽”兩個角度對個人私密信息這一權利對象展開詳實論證。同時分析個人私密信息的權利客體:隱私權和個人信息權益,從權利保護角度區分“隱私權與個人信息”的“雙重保護”規則,細化“隱私權優先”二階遞進模式的法律適用。
論個人私密信息——以個人私密信息的法律界分為中心 目錄
第1章緒論
1.1研究背景與價值
1.2研究對象和方法
1.2.1研究對象
1.2.2研究思路
1.2.3研究方法
1.3國內外研究現狀簡評
1.3.1國內研究現狀簡評
1.3.2國外研究現狀簡評
第2章權利對象: 個人私密信息的體系定位與檢驗實踐
2.1我國隱私權與個人信息保護關系的發展歷程
2.1.1我國隱私權的發展
2.1.2通過隱私權保護個人信息階段: 2017年《民法總則》之前
2.1.3《民法典》回應隱私權與個人信息保護的關系
2.2個人私密信息: 隱私權與個人信息權益的保護對象
2.2.1隱私權及其保護對象
2.2.2個人信息權益的性質及其保護對象
2.2.3“二元路徑”簡析
2.3個人信息私密性檢驗實踐
2.3.1隱私權與個人信息關系的民事糾紛
2.3.2典型案例
2.3.3案例分析總結
2.4本章小結
第3章個人私密信息的法律基準和雙向辨析
3.1“私密”的法律基準概述
3.1.1德國“領域理論”
3.1.2英國“違反保密信息制度”
3.1.3個人信息私密性界分的思路
3.2個人信息私密性調研
3.2.1研究方法
3.2.2調研結果
3.2.3個人私密信息列舉式規范
3.3個人私密信息的特征
3.3.1識別性
3.3.2秘密性
3.3.3私人性
3.4個人信息的私密性檢驗模型
3.4.1隱私保護的“場景理論”
3.4.2影響個人信息性質的場景因素
3.4.3個人信息私密性檢驗模型
3.5本章小結
第4章個人私密信息與個人信息
4.1個人信息類型化概述
4.1.1類型化思維概述
4.1.2數字時代個人信息的特征與分類保護
4.1.3私密信息與隱私利益
4.2隱私與個人信息區分的既有理論
4.2.1消極防御與積極利用
4.2.2人格尊嚴與信息資源
4.2.3內在人格與外在行動
4.2.4不為他人所知與為他人正確認知
4.2.5限制權力與疏導權力
4.2.6一般與特別
4.2.7簡析
4.3隱私與個人信息界分——本書的觀點
4.3.1規范對象
4.3.2規范目的
4.3.3規范邏輯
4.3.4規范手段
4.4本章小結
第5章個人私密信息與隱私
5.1德國模式: 一般人格權下的隱私權和信息自決權
5.1.1德國法上的人格尊嚴
5.1.2一般人格權與隱私權保護
5.1.3一般人格權與信息自決權
5.1.4評析
5.2美國模式: “大隱私”下的“信息隱私”保護
5.2.1美國法上隱私權的發展
5.2.2數字技術與信息隱私
5.2.3信息隱私的定義與分類
5.2.4評析
5.3歐盟模式: “個人數據保護權”下的獨立綜合立法
5.3.1歐洲的隱私文化
5.3.2歐洲個人數據保護的發展歷程
5.3.3隱私權與個人數據保護權
5.3.4歐盟新近案例簡析
5.3.5評析
5.4英國模式: 違反保密信息制度與隱私權
5.4.1英國法上違反保密信息制度的歷史
5.4.2英國違反保密信息制度與隱私權保護
5.4.3違反保密信息制度的發展
5.4.4評析
5.5中國路徑: 私密信息在隱私中的識別
5.5.1隱私權保護范圍界定的主要學說
5.5.2私密信息與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的關系
5.5.3私密信息與私人生活安寧的關系
5.6本章小結
第6章個人私密信息與個人敏感信息
6.1個人敏感信息的概念及界分
6.1.1個人敏感信息概述
6.1.2個人敏感信息的界分
6.1.3我國個人敏感信息界分標準
6.2個人敏感信息處理的特殊規則
6.2.1禁止處理原則
6.2.2嚴格限定的例外情形
6.2.3加重敏感信息處理者的責任
6.3個人私密信息與個人敏感信息關系的既有理論
6.4“敏感信息覆蓋說”下兩者關系的三重視角
6.4.1保護法益
6.4.2保護對象
6.4.3保護規則
6.5本章小結
第7章權利客體: 隱私權和個人信息權益及其構造
7.1個人私密信息之上權利客體的雙重結構
7.1.1個人私密信息之上的隱私權和個人信息權益
7.1.2隱私權: 一種具體人格權
7.1.3個人信息權益: 一種受法律保護的人格利益
7.2《民法典》**千零三十四條的法律適用
7.2.1隱私權規則優先的理論依據
7.2.2“沒有規定”的法律適用
7.2.3隱私權與個人信息保護規則適用的四種情形
7.2.4小結: 隱私權和個人信息權益保護的請求權競合
7.3《民法典》與《個人信息保護法》的關系
7.3.1兩者關系的既有學說
7.3.2對既有理論的評析
7.3.3《個人信息保護法》: 特定領域的綜合法律
7.4本章小結
第8章權利保護: 個人私密信息的特殊保護規則
8.1個人私密信息雙重保護之權利行使
8.1.1個人私密信息處理的合法性基礎
8.1.2個人信息的權能體系
8.2個人私密信息雙重保護之權利救濟
8.2.1人格權請求權與侵權責任請求權的關系
8.2.2人格權請求權
8.2.3侵權責任請求權
8.3侵害個人私密信息造成“損害”的認定
8.3.1個人信息權益糾紛中的“損害”
8.3.2“風險即損害”理論
8.3.3個人私密信息與損害的特殊認定
8.4本章小結
第9章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展開全部
論個人私密信息——以個人私密信息的法律界分為中心 作者簡介
張璐,清華大學法學博士,研究方向:民商法學、計算法學、隱私權與個人信息保護、數據治理等,在SSCI, CSSCI上發表論文近10篇,出版譯著《隱私即信任——數字時代的信息隱私》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