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研發補貼與企業探索性創新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669746
- 條形碼:9787302669746 ; 978-7-302-66974-6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政府研發補貼與企業探索性創新 本書特色
政府研發補貼作為推動企業創新的重要政策工具,承載著深刻的經濟激勵使命。
政府研發補貼與企業探索性創新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理論、實證和政策三篇,主要探討政府研發補貼如何推動企業探索性創新和技術升級,并揭示其中間機制。理論篇全面闡述研究主題,介紹國內外實踐,明確研究框架。實證篇圍繞四項獨立卻相互關聯的實證研究,深人剖析研發補貼對企業探索性創新的影響。政策篇構建分析框架,為科技創新政策制定提供理論指導,分析我國研發補貼政策現存問題并提出建議。
本書可供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門、企業界的研究者、管理者和決策者參考。
政府研發補貼與企業探索性創新 目錄
理論篇
第1章 研究背景與關鍵概念定義
1.1 研究背景
1.1.1 政府研發補貼:應對研發市場失靈的一種政策工具
1.1.2 行為附加性:從全新視角評估研發補貼的效果
1.2 研究問題
1.2.1 研究問題的提出
1.2.2 關鍵概念的界定
1.3 預期貢獻
第2章 研發補貼政策的 外實踐
2.1 研發補貼政策的 實踐
2.1.1 典型研發補貼政策介紹
2.1.2 中美科技競爭背景下的美國、歐盟、日本研發補貼政策
2.1.3 面向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研發補貼政策
2.2 研發補貼政策在中國的發展
2.2.1 中國研發補貼政策的發展歷程
2.2.2 中國研發補貼的主要類型
2.2.3 中國研發補貼政策發展現狀
2.3 本章附錄
第3章 文獻綜述與研究框架構建
3.1 政府研發補貼和企業研發投入與產出附加性的研究
3.1.1 市場失靈和研發補貼的作用
3.1.2 研發補貼的機制
3.1.3 不同形式的研發補貼
3.1.4 關于研發補貼與投入和產出附加性的實證研究
3.2 政府研發補貼與行為附加性的研究
3.2.1 行為附加性的概念與定義
3.2.2 學習視角下的企業行為附加性
3.2.3 行為附加性的實證研究
3.3 行為附加性的中介作用研究
3.4 現有文獻評述與研究框架
3.5 本章附錄
實證篇
第4章 政府研發補貼能否促進企業的探索性創新
4.1 研究背景
4.2 理論背景和假設發展
4.2.1 政府研發補貼與企業探索性創新
4.2.2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研發補貼計劃
4.2.3 產業集聚與研發補貼的交互作用
4.3 數據、測量和方法
4.3.1 數據和研究背景
4.3.2 變量選取
4.3.3 方法設計
4.4 實證結果
4.4.1 描述性統計
4.4.2 政府研發補貼與企業探索性創新
4.4.3 穩健性檢驗
4.4.4 替代性解釋
4.5 討論與結論
4.5.1 實踐意義
4.5.2 研究局限和未來展望
4.6 本章附錄
4.6.1 產業及地區分布
4.6.2 傾向性得分匹配樣本
4.6.3 內生處理效應回歸結果
第5章 過猶不及:研發補貼對企業探索性創新的雙重影響
5.1 研究背景
5.2 研究情境
5.3 研究假設
5.3.1 研發補貼對企業探索性創新的雙重影響
5.3.2 研發合作和技術能力的調節作用
5.4 數據與方法
5.4.1 數據來源
5.4.2 變量選取
5.4.3 方法設計
5.5 實證結果
5.5.1 描述性統計
5.5.2 假設檢驗
5.5.3 穩健性檢驗
5.5.4 進一步檢驗
5.6 討論與結論
5.6.1 理論貢獻
5.6.2 政策和管理啟示
5.6.3 研究展望
5.7 本章附錄
5.7.1 傾向性得分匹配樣本
5.7.2 產業及地區分布
第6章 研發補貼如何影響高科技中小企業的知識創造行為
6.1 研究背景
6.2 研究情境
6.3 理論基礎和假設
6.3.1 研發補貼與高科技中小型企業通過大學創造知識
6.3.2 與大學開展研發合作和高學歷人力資源的中介作用
6.3.3 科技園區的調節作用
6.4 數據、變量和方法
6.4.1 數據說明
6.4.2 變量測度
6.4.3 研究方法
6.5 實證結果
6.5.1 描述性統計
6.5.2 研發補貼與中小企業通過大學創造科技知識
6.5.3 穩健性檢驗
6.6 討論和結論
6.6.1 .理論貢獻
6.6.2 實踐啟示
6.6.3 未來研究方向
6.7 本章附錄
6.7.1 傾向性得分匹配樣本
6.7.2 工具變量的 階段回歸
第7章 政府直接研發補貼與貼息貸款對企業研發產出的影響
7.1 本章研究背景
7.2 文獻回顧和假設提出
7.3 數據與方法
7.3.1 數據與研究背景
7.3.2 變量
7.3.3 研究方法
7.4 實證結果
7.4.1 描述性統計
7.4.2 直接研發補貼和貼息貸款對研發產出的影響
7.4.3 穩健性檢驗
7.5 討論
7.6 結論
7.7 本章附錄
7.7.1 傾向性得分匹配樣本
7.7.2 產業及地區分布
政策篇
第8章 結論、理論貢獻與政策啟示
8.1 研究結論
8.2 理論貢獻:重新審視研發補貼研究的新視角
8.3 實踐啟示:面向系統失靈的科技創新政策制定
8.4 我國研發補貼政策的主要問題
8.4.1 補貼設計有待改進,支撐高質量創新的能力相對不足
8.4.2 地方補貼合力不足,難以發揮 超大規模市場優勢
8.4.3 配套政策存在缺項,產業生態系統建設需進一步加強
8.5 我國研發補貼政策的對策建議
8.5.1 加強戰略需求凝練,強化 有組織科研
8.5.2 提高補貼統一規范
展開全部
政府研發補貼與企業探索性創新 作者簡介
高雨辰,大學博士,丹麥奧爾堡大學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后。現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助理教授,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包括科技創新政策基礎理論、創新生態系統下的科技政策與產業發展、數字技術變革與科技創新政策重塑等,為 治理決策提供理論支撐。目前在Research Policy、《管理世界》等 外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主持 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 智庫項目2項,上報政策研究報告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