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傳承與弘揚:魯藝藝術教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743510
- 條形碼:9787511743510 ; 978-7-5117-4351-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傳承與弘揚:魯藝藝術教育 本書特色
★封面精裝,采用燙金工藝,內封壓凹設計,經典收藏版。 ★透過魯藝藝術教育史,探尋魯藝藝術教育原則與意義。 ★回顧魯藝藝術教育發展史,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傳承與弘揚:魯藝藝術教育 內容簡介
《魯藝藝術教育研究》一書內容基于作者的博士學位論文《魯藝藝術教育的歷史敘事與規律性闡釋研究》,是國內**本從教育學的視角研究闡釋魯藝藝術教育的學術專著。本書通過對魯藝藝術教育歷史的爬梳整理,在豐富多彩的魯藝藝術歷史事實背后,尋求出魯藝藝術教育的原則,規律和意義。
傳承與弘揚:魯藝藝術教育 目錄
緒 論
**章 魯藝藝術教育思想中的傳統文化基因
一 、興邦安民的家國情懷
二 、海納百川的文化包容
三 、大同社會的理想境界
第二章 魯藝藝術教育的艱難起步和曲折發展
一 、艱難創建與初步發展的延安時期(1938-1945年)
(一)魯藝籌建
(二)魯藝的誕生
二 、校址北遷與動蕩發展的東北時期(1945-1952年)
(一)抗日戰爭的勝利與延安魯藝遷至東北
(二)東北魯藝的發展歷程
(三)東北魯藝的藝術教育理論與實踐
三 、凱歌行進與創新發展時期(1953年至今)
(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魯藝的發展
(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東北魯藝的發展
(三) 魯藝傳人對魯藝精神的繼承與發展
第三章 魯藝藝術教育的全面開展
一 、培養適應抗戰的文藝戰士
(一)《創立緣起》 —培養抗戰的藝術工作干部
(二)適應抗戰需要的“ 三三制 ”學制
(三)具有革命進步背景的高水平教師隊伍
(四)課程與教學
(五)學生管理
二 、魯藝師生在抗戰初期的巨大貢獻
(一)魯藝音樂系“為抗戰發出怒吼 為大眾譜出呼聲”
(二)戲劇為抗戰服務
(三)木刻工作團在前線和國統區
第四章 魯藝藝術教育教學藝術性與人民性有機結合
一 、培養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藝人才
(一)正規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
(二)魯藝的藝術工作公約
二 、專業化藝術人才的培養
(一)向正規化教學轉變的“四四制”學制
(二)調整教學體制創辦魯藝分校
(三)具備專業化背景的教師隊伍
(四) 專業化課程與教學
(五)適應專業化教學的學生管理制度
(六) 自力更生的社會生產實踐
三 、抗戰相持階段魯藝師生的藝術堅守
(一)魯藝戲劇系中外名劇演出和教學
(二)魯藝美術系活躍的木刻 、漫畫
(三) 魯藝戲音系的新秧歌運動
第五章 魯藝藝術教育實踐的民族性與本土化探索
一 、培養民族性本土化的作家和藝術家
(一)走出小魯藝 ,走向大魯藝
(二) 民族性元素融入課程與教學
(三) 民間藝人走進課堂
二 、民族性藝術走向大眾
(一)將新思想的宣傳教育與傳統民俗民風相結合
(二)魯藝藝術教育巔峰之作—《 白毛女》
第六章 魯藝藝術教育規律的理性化概總與解析
一 、藝術報國 、與黨同心是藝術教育的精神標識
展開全部
傳承與弘揚:魯藝藝術教育 作者簡介
高揚,沈陽音樂學院副研究員,對外合作辦公室主任,遼寧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研究領域主要涉及高等藝術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先后主持遼寧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遼寧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遼寧省教育廳科學研究經費項目及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先后在《遼寧大學學報》《遼寧師范大學學報》《傳媒觀察》《音樂周報》等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書友推薦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莉莉和章魚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與地壇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