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經濟學 第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756965
- 條形碼:9787111756965 ; 978-7-111-7569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計量經濟學 第2版 本書特色
用計量經濟學理論知識解釋經濟現象,力爭讓讀者對本書內容學以致用,從而提升本書的實踐和應用價值。
采用EViews9.0軟件演示
計量經濟學 第2版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系統地介紹計量經濟學的基木理論、基木思想、基本方法及應用,使讀者了解計量經濟學的學科性質,掌握計量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熟練應用 EViews9.0軟件,以具備利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分析和研究現實經濟問題的基本。本書簡化了數學公式,并結合實際案例,在幫助讀者鞏固計量經濟學理論知識的同時,教會他們用計量經濟學理論知識解釋經濟現象,力爭讓讀者對本書內容學以用,從而提升本書的實踐和應用值,更好地為社會發展服務。
本書不僅適合作為高等院校經濟類、管理類、統計類等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還適合作為在社會實踐中參與經濟研究和決策的工作人員的參考讀物。
計量經濟學 第2版 目錄
第1章 緒論1
案例導引 轉換新舊動能 實現經濟
高質量發展1
1.1 計量經濟學的學科性質1
1.1.1 什么是計量經濟學1
1.1.2 計量經濟學的發展3
1.1.3 計量經濟學與其他學科的
關系5
1.2 計量經濟研究的基本步驟7
1.2.1 模型設定7
1.2.2 參數估計10
1.2.3 模型檢驗12
1.2.4 模型應用13
思考與練14
第2章 一元線性回歸模型18
案例導引 凱恩斯消費理論在我國
具有適用性嗎18
2.1 回歸分析的基本概念19
2.1.1 相關分析與回歸分析19
2.1.2 回歸函數20
2.2 一元線性回歸模型的估計25
2.2.1 普通小二乘估計25
2.2.2 一元線性回歸的假設28
2.2.3 普通小二乘估計量的統計
性質31
2.2.4 參數估計量的概率分布與隨機
誤差項的方差估計33
2.3 一元線性回歸模型的統計檢驗35
2.3.1 擬合度檢驗35
2.3.2 參數的區間估計與假設檢驗38
2.4 一元線性回歸模型的預測39
2.4.1 被解釋變量的點預測39
2.4.2 被解釋變量均值E(yf)的區間
預測40
2.4.3 被解釋變量個值yf的區間
預測42
2.5 案例分析43
2.5.1 樣本選取44
2.5.2 模型設定46
2.5.3 模型估計46
2.5.4 模型檢驗47
2.5.5 模型應用48
思考與練53
第3章 多元線性回歸模型60
案例導引 什么造成了中國高儲蓄60
3.1 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及其假定61
3.1.1 多元線性回歸模型61
3.1.2 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的
假定63
3.2 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的估計64
3.2.1 估計方法64
3.2.2 隨機誤差項方差的估計68
3.3 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的統計檢驗69
3.3.1 擬合度檢驗69
3.3.2 偏回歸系數的顯著性檢驗72
3.3.3 回歸模型的總體顯著性檢驗74
3.4 多元線性回歸模型預測77
3.4.1 被解釋變量的點預測77
3.4.2 被解釋變量均值E(yf)的區間
預測77
3.4.3 被解釋變量yf區間值預測78
3.5 案例分析78
3.5.1 樣本選取78
3.5.2 參數估計80
3.5.3 模型檢驗82
思考與練86
第4章 多重共線性93
案例導引 工業增加值會阻礙公共預算
收入增加嗎93
4.1 多重共線性的含義及成因94
4.1.1 多重共線性的含義94
4.1.2 多重共線性的成因94
4.2 多重共線性產生的后果95
4.2.1 完全多重共線性產生的后果95
4.2.2 不完全多重共線性產生的
后果96
4.3 多重共線性的檢驗96
4.3.1 簡單相關系數法96
4.3.2 輔助回歸模型法97
4.3.3 方差膨脹因子法97
4.3.4 經驗判斷法97
4.4 多重共線性的修正97
4.4.1 剔除次要變量98
4.4.2 利用先驗信息98
4.4.3 變換模型形式98
4.4.4 逐步回歸法99
4.4.5 主成分回歸法99
4.5 案例分析100
4.5.1 樣本選取100
4.5.2 模型估計101
4.5.3 多重共線性檢驗101
4.5.4 多重共線性的修正103
思考與練107
第5章 異方差性113
案例導引 高技術產業各行業開發經費
支出對新產品銷售收入的
影響一嗎113
5.1 異方差性的含義、類型及產生
原因114
5.1.1 異方差性的含義114
5.1.2 異方差性的類型114
5.1.3 異方差性的產生原因115
5.2 異方差性的后果115
5.2.1 參數的OLS估計量仍具無偏性,
但非有效116
5.2.2 無法正確估計參數的標準
誤差116
5.2.3 參數顯著性檢驗的可靠性
降低116
5.2.4 預測失效117
5.3 異方差性的檢驗117
5.3.1 圖示檢驗法117
5.3.2 G-Q檢驗法118
5.3.3 White檢驗法119
5.3.4 Park檢驗法120
5.3.5 Glejser檢驗法121
5.3.6 ARCH檢驗法121
5.4 異方差性的修正122
5.4.1 模型變換法123
5.4.2 加權小二乘法124
5.5 案例分析126
5.5.1 樣本數據和模型設定126
5.5.2 利用OLS法估計模型127
5.5.3 異方差性檢驗128
5.5.4 異方差性的修正134
思考與練139
第6章 自相關性146
案例導引 城鎮居民收入與中國對外
貿易進口之間有著怎樣的
相關關系146
6.1 自相關性的含義及產生的原因147
6.1.1 自相關性的含義147
6.1.2 自相關性產生的原因148
6.2 自相關性的后果148
6.2.1 自相關性對參數估計的
影響149
6.2.2 自相關性對模型檢驗和預測
的影響150
6.3 自相關性的檢驗150
6.3.1 圖示檢驗法150
6.3.2 DW檢驗法151
6.3.3 偏相關系數檢驗法152
6.3.4 B-G檢驗法154
6.4 自相關性的修正155
6.4.1 廣義差分法155
6.4.2 自相關系數ρ的確定156
6.5 案例分析157
6.5.1 樣本選取157
6.5.2 模型估計158
6.5.3 模型檢驗159
6.5.4 結果說明162
思考與練162
第7章 滯后變量模型168
案例導引 宏觀經濟政策具有滯后
效應嗎168
7.1 滯后變量模型的意義169
7.1.1 滯后效應169
7.1.2 滯后變量模型的類型和
作用170
展開全部
計量經濟學 第2版 作者簡介
馬成文,男,安徽亳州人,漢族,1963年9月生,中共黨員,1988年安徽財經大學(原安徽財貿學院)統計學專業研究生畢業,獲經濟學碩士學位并留校任教,分別于1995、2001年被評聘為副教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信息經濟和數量經濟。
自任教以來,先后為本科生主講《計量經濟學》、《市場調查與預測》和《管理系統工程》等課程,為碩士研究生講授《計量經濟學》、《統計預測與決策》、《信息分析方法》和《市場分析與預測》等課程。
公開發表學術論文90余篇,其中國家重點級8篇,國家級18篇。主持和參與科研項目28項,其中主持安徽省哲學科學規劃辦項目2項、國家統計局項目3項、第二次國家農業普查招標項目1項、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和教學研究項目10項。公開出版教材和著作6部。科研項目《蚌埠市產業結構調整研究》榮獲安徽省科技進步四等獎(1998年)和蚌埠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999年),《農村居民消費對我國經濟發展影響效應及政策選擇研究》獲國務院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招標項目評審二等獎;教研項目《“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研究》獲安徽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三等獎(2008年)。論文《關于農民收入問題的系統分析》榮獲蚌埠市第四次社科成果二等獎(2001年);《我國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分析》、《農業增長方式轉變監測研究》分別榮獲安徽財貿學院“八五”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1998年)、第二屆院級科研成果二等獎(2000年)。教材《市場調查與預測》、《市場分析與預測》分別榮獲2004、2006年度安徽財經大學優秀教材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