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原中国图书网):网上书店,尾货特色书店,30万种特价书低至2折!

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qǐng) | 注冊(cè)

包郵 藥性會(huì)元(校點(diǎn)本)

出版社: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時(shí)間:2024-06-01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08
中 圖 價(jià):¥96.8(7.5折) 定價(jià)  ¥129.0 登錄后可看到會(huì)員價(jià)
加入購(gòu)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chǎng)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藥性會(huì)元(校點(diǎn)本) 版權(quán)信息

藥性會(huì)元(校點(diǎn)本) 本書特色

【1】醫(yī)典重光——珍版海外中醫(yī)古籍善本叢書依托國(guó)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重點(diǎn)課題及國(guó)家科技部課題,搜尋散佚海外的、國(guó)內(nèi)失傳的古醫(yī)籍、失傳的珍稀版本,具有極高的版本價(jià)值、文獻(xiàn)價(jià)值和應(yīng)用價(jià)值。【2】每種古醫(yī)籍包括影印本、繁體校點(diǎn)本及簡(jiǎn)體校點(diǎn)本,做到影排對(duì)照,繁簡(jiǎn)互檢。【3】我國(guó)醫(yī)史文獻(xiàn)學(xué)科帶頭人鄭金生教授和張志斌教授擔(dān)綱整理、校點(diǎn),顧問為王永炎院士及第六屆“樹蘭醫(yī)學(xué)杰出貢獻(xiàn)獎(jiǎng)”“中華圖書特殊貢獻(xiàn)獎(jiǎng)”獲得者、德國(guó)知名漢學(xué)家文樹德教授,日本知名漢學(xué)家真柳誠(chéng)教授。

藥性會(huì)元(校點(diǎn)本) 內(nèi)容簡(jiǎn)介

該書為明代梅得春編集。梅氏為幕僚而兼通醫(yī)藥,于萬歷二十三年(1595)撰成此書。其書3卷,共收藥560味,分12部。梅氏謂該書可“統(tǒng)會(huì)杏林百氏之元”(元者,善之長(zhǎng)),故以“會(huì)元”名書。該書早于明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成書,且李時(shí)珍未能見到此書,故其書設(shè)立藥條,非同《本草綱目》以藥物基原(種)為條目,而是以處方藥名立條,如熟地黃、生地黃,白芍藥、赤芍藥,草烏、川烏等各分別立條。各藥先明性味良毒、反畏及升降浮沉、陰陽歸經(jīng)等,次述藥物主治及配伍用藥法等,或闡釋其理。條末或簡(jiǎn)述藥物形態(tài)、質(zhì)量鑒別或藥物炮制等內(nèi)容。其書所引多為《證類本草》《湯液本草》《本草衍義補(bǔ)遺》,尤推崇朱丹溪用藥法。該書國(guó)內(nèi)僅見清初書目著錄,原書失傳,惟日本存該書明萬歷二十三年(1595)序刊本一部。

藥性會(huì)元(校點(diǎn)本) 目錄

卷上 /001 藥性升降浮沉補(bǔ)瀉之法2/002 五臭湊五臟例/002 諸經(jīng)瀉火之藥/002 引經(jīng)報(bào)使 /002 草部** 計(jì)一百九十四3 味 /003 當(dāng)歸 /003 防風(fēng) /003 升麻 /004 羌活 /004 獨(dú)活 /004 柴胡 /005 葛根 /005 前胡 /005 甘4 菊花 /006 細(xì)辛 /006 白芷 /006 芎藭 /007 藁本 /007 1 目錄:原書各卷有目錄,今均集中於書前,各藥後增標(biāo)頁碼。原各卷目錄末之“卷×目 錄終”刪訖。各部藥數(shù)用小字。 2 藥性……之法:此條前原有“附”字。原書將此條及此下三條作附錄,綴於上卷目錄之 後。今去“附”字,將此四條標(biāo)題補(bǔ)入上卷目錄之首,正文置於草部之前。 3 四:據(jù)正文實(shí)際藥數(shù)當(dāng)作“五”。 4 甘:原無。據(jù)正文補(bǔ)。 麻黃 /007 桔梗 /008 半夏 /008 南星 /009 人參 /009 天門冬 /010 麥門冬 /010 甘草 /010 熟地黃 / 011 生地黃 / 011 白術(shù) /012 蒼術(shù) /012 黃耆1 /013 白芍藥 /013 赤芍藥 /014 石菖蒲 /014 遠(yuǎn)志 /014 五味子 /014 知母 /015 貝母 /015 黃芩 /015 黃連 /016 胡黃連 /016 大黃 /017 連翹 /018 龍膽草 /018 天花粉 /018 1 耆:原作“蓍”,據(jù)《證類本草》卷七“黃耆”條改。 瓜仁 /019 苦參 /019 香附子 /019 縮砂仁 /020 玄胡索 /020 秦艽 /020 威1 靈仙 /020 木香 /021 澤瀉 /021 車前子 /021 玄參 /022 牛膝 /022 天麻2 /022 白蒺藜 /023 防己 /023 紫菀 /023 百部 /024 款冬花 /024 馬兜鈴 /024 百合 /024 茵陳蒿 /024 鬱金 /025 薑黃 /025 蓬莪術(shù) /025 京三棱 /025 白豆蔻 /026 1 威:原作“葳”,不合命名原意,據(jù)《證類本草》卷十一“威靈仙”改。 2 天麻:原脫。據(jù)正文補(bǔ)。 草豆蔻 /026 紅豆蔻 /026 肉豆蔻 /026 茴香 /027 旋覆花 /027 肉蓯蓉 /027 鎖陽 /027 山藥 /028 菟絲子 /028 黃精 /028 巴戟天 /028 破故紙 /029 何首烏 /029 葶藶子 /029 石斛 /030 蒲黃 /030 續(xù)斷 /030 艾葉 /030 地榆 /031 大小薊 /031 白薇 /031 金銀花 /031 益母草 /031 青黛 /032 藍(lán)實(shí) /032 紅花 /033 附子 /033 烏頭 /033 天雄 /034 白附子 /034 高良薑 /034 萆薢 /035 木通 /035 通草 /035 瞿麥 /035 牛蒡1 子 /036 射干 /036 常山 /036 青蒿 /037 蛇床子 /037 牽牛子 /037 甘遂 /038 大戟 /038 山豆根 /038 木賊 /038 使君子 /039 蘆薈 /039 石韋2 /039 仙茅 /039 蘭葉 /039 芫花 /040 紫草 /040 蘆根 /040 燈心草 /040 1 蒡:原作“旁”,據(jù)《證類本草》卷九“惡實(shí)”條改。 2 韋:原作“葦”,據(jù)《證類本草》卷八“石韋”條改。 海藻 /041 昆布 /041 藜蘆 /041 白斂 /041 白及1 /042 蒼耳 /042 水萍 /042 牡丹皮 /042 地膚子 /043 商陸 /043 骨碎補(bǔ) /043 白頭翁 /043 阿魏 /044 蓽澄茄 /044 蓽撥 /044 馬藺花 /044 淫羊藿 /045 狗脊 /045 白鮮2 皮 /045 茅根 /045 劉寄奴 /046 貫衆(zhòng) /046 葫蘆巴3 /046 預(yù)知子 /046 1 及:原作“芨”,據(jù)《證類本草》卷十“白及”條改。 2 鮮:原作“蘚”,據(jù)《證類本草》卷八“白鮮皮”條改。 3 巴:原作“芭”,據(jù)《證類本草》卷十一“葫蘆巴”條改。 茵芋 /046 萎蕤 /047 草決明 /047 萱草根 /047 赤箭 /047 狶薟1 草 /047 蒲公英 /048 漏蘆 /048 萆麻子 /048 茜根 /048 羊躑躅 /049 夏枯草 /049 菴?子 /049 營(yíng)實(shí) /049 絡(luò)石 /049 生卷柏 /050 麥句2 薑 /050 丹參 /050 景天 /050 沙參 /050 王不留行 /051 白花藤 /051 石龍芮 /051 敗醬 /051 酸漿 /051 1 狶薟:原誤作“稀簽”,據(jù)《證類本草》卷十一“狶薟”條改。下同此誤徑改。 2 句:原誤作“狗”,據(jù)《證類本草》卷七“天名精”條改,與正文合。 大青 /052 王瓜 /052 澤蘭 /052 白藥 /052 葒1 草 /052 甘松香 /053 王孫 /053 茅香花 /053 莨菪子 /053 鉤吻 /053 青葙2 子 /054 羊蹄根 /054 狼毒 /054 馬鞭草 /054 苧根 /054 甘蕉根 /054 續(xù)隨子 /055 金星草 /055 鶴虱 /055 蚤休 /055 山慈菰 /055 馬勃 /056 海金沙 /056 雞冠子 /056 草烏 /056 川烏 /056 1 葒:原誤作“紅”,據(jù)《證類本草》卷九“葒草”條改,與正文合。 2 葙:原誤作“箱”,據(jù)《證類本草》卷十“青葙子”條改。 卷中 /057 木部第二 計(jì)八十九1 味 /058 桂/058 茯苓 /058 赤茯苓 /059 茯神 /059 琥珀 /059 松脂 /059 槐角實(shí) /060 槐花 /060 柏子仁 /061 側(cè)柏葉 /061 枸杞子 /061 地骨皮 /061 黃蘗 /062 山茱萸 /062 竹葉 /063 苦竹葉2 /063 竹瀝 /063 杜仲 /063 藿香 /064 厚樸 /064 烏藥 /064 益智子 /064 豬苓 /065 巴豆 /065 1 八十九:據(jù)正文實(shí)際藥數(shù)當(dāng)作“九十”。 2 苦竹葉:原脫。據(jù)正文補(bǔ)。 皂莢 /065 天丁 /066 桑白皮 /066 吳茱萸 /066 川椒 /067 胡椒 /067 蘇方木 /067 麒麟竭 /067 山梔子 /068 檳榔 /068 大腹皮 /069 合歡 /069 枳殼 /069 枳實(shí) /070 瀝 /070 蔓子 /070 郁李仁 /070 訶子 /071 乾漆 /071 川楝1 子 /071 桑寄生 /072 沒藥 /072 丁香 /072 沉香 /073 檀香 /073 蘇合香 /073 1 楝:原作“練”,通“楝”。雖爲(wèi)通假字,然此處乃藥名,按“凡例”改用常用藥名。後同 不注。 乳香 /073 龍腦香 /074 辛夷1 /074 茶茗 /074 紫葳 /074 雷丸 /075 五倍2 子 /075 木鱉子 /075 蜜蒙花 /075 天竺黃 /076 榆皮 /076 楮實(shí)子 /076 五加皮 /076 金櫻子 /077 秦皮 /077 秦椒 /077 胡桐淚 /077 墨/077 安息香 /078 仙人杖 /078 海桐皮 /078 石楠 /078 樗木皮 /078 棕櫚子 /079 衛(wèi)矛 /079 黃藥根 /079 1 夷:原誤作“香”。據(jù)正文改。 2 倍:原作“棓”,據(jù)《證類本草》卷十三“五倍子”條改。 白楊皮 /079 桄榔子 /080 莽草 /080 芫花 /080 牡實(shí) /080 蕪荑 /080 虎杖根 /081 蕤仁 /081 楓香脂 /081 降真1 香 /081 柳花 /081 釣藤 /082 沒石子 /082 山茶花 /082 菜部第三 計(jì)二十二味 /082 生薑 /082 乾薑 /082 紫蘇 /083 芥 /083 薄荷 /083 蘿蔔子 /084 白芥子 /084 蔥/084 雞蘇 /084 韭/085 瓜蒂 /085 香薷 /085 1 真:原誤作“貞”,據(jù)《證類本草》卷十二“降真香”條改,與正文合。 冬葵1 子 /085 莧實(shí) /086 白冬瓜 /086 甜瓜 /086 苦瓠 /086 水芹 /087 馬齒莧 /087 茄/087 薤/087 葫/087 果部第四 計(jì)三十一味 /088 橘皮 /088 青皮 /088 山查 /088 蓮子 /089 藕/089 雞頭子 /089 覆盆子 /089 大棗 /089 桃仁 /090 杏仁 /090 宣木瓜 /091 烏梅 /091 梨/091 沙糖 /091 胡桃 /092 荔枝核 /092 1 葵:原誤作“瓜”,據(jù)《證類本草》卷二十七“冬葵子”條及實(shí)際內(nèi)容改,與正文合。 葡萄 /092 栗子 /092 芰實(shí) /093 橙子皮 /093 櫻桃 /093 柿/093 枇杷葉 /093 柑子 /094 甘蔗 /094 安石榴 /094 楊梅 /094 林檎 /094 海松子 /095 橄欖 /095 烏芋 /095 米穀部第五 計(jì)二十一味 /095 胡麻 /095 粳米 /096 粟米 /096 麥蘗 /096 薏苡仁 /096 浮小麥 /097 神麯 /097 罌粟殼 /097 麻仁 /098 淡豉 /098 赤小豆 /098 白扁豆 /098 酒/099 醋/099 飴糖 /099 菉豆 /099 蕎/099 醬/100 黍米 /100 粱1 米 /100 大豆黃卷 /100 卷下 /101 金部第六 計(jì)十一味 /102 金屑 /102 銀屑 /102 生銀 /102 密陀僧 /102 鐵精 /103 鐵漿 /103 秤錘 /103 鐵華粉2 /103 古文錢 /104 馬銜3 /104 銀膏 /104 玉石部第七 計(jì)六十一味 /104 玉屑 /104 1 粱:原作“梁”,通“粱”。雖爲(wèi)通假字,然此處乃藥名,按“凡例”改用常用藥名。後同 不注。 2 華粉:原作“粉華”。據(jù)正文乙轉(zhuǎn)。 3 銜:原作“啣”。同“銜”。據(jù)改。 丹砂 /104 雲(yún)母 /105 石鍾乳 /106 石膏 /106 滑石 /107 樸硝 /107 芒硝 /108 玄明粉 /108 硝1 石 /108 紫石英 /109 赤石脂 /109 雄黃 /109 石硫黃 / 110 靈砂 / 110 硇砂 / 111 硼砂 / 111 水銀 / 111 輕粉 / 112 白礬 / 112 砒霜 / 112 無名異 / 112 食鹽 / 113 青鹽 / 113 空青 / 113 曾青 / 113 禹餘糧 / 114 綠礬 / 114 1 硝:原作“消”,據(jù)正文改。 磁石 / 114 凝水石 / 114 陽起石 / 115 孔公孽 / 115 珊瑚 / 115 石蟹 / 115 馬腦 / 115 天子藉田三推1 犁下土 / 116 伏龍肝 / 116 石灰 / 116 鐺墨 / 116 鉛2 丹 / 117 胡粉 / 117 酸漿水 / 117 青礞石 / 117 井華水 / 118 菊花水 / 118 臘3 雪 / 118 泉4 水 / 118 半天河水 / 119 繅絲湯 / 119 花蕊石 / 119 梁上塵 / 119 潦水 /120 甘爛水 /120 1 推:原誤作“堆”,據(jù)《證類本草》卷四“天子藉田三推犁下土”條改,與正文合。 2 鉛:原誤作“松”。正文亦同,乃“鈆”之誤。“鈆”即“鉛”,據(jù)改。 3 臘:原作“臈”。同“臘”。據(jù)改。 4 泉:原作“漿”,據(jù)《證類本草》卷五“泉水”條改。 冰水 /120 代赭 /120 石燕 /120 鹵鹼1 /121 膩粉 /121 陳壁土 /121 海石 /121 自然銅 /121 人部第八 計(jì)十七味 /122 人乳汁 /122 亂髮 /122 頭垢 /122 人牙齒 /122 耳塞 /123 童便 /123 人中白 /123 婦人月水 /123 天靈蓋 /123 人血 /124 胞衣 /124 胞衣水 /124 人中黃 /124 男子陰毛 /124 人精 /124 妊婦爪甲 /125 髭鬚 /125 禽部第九 計(jì)十七味 /125 1 鹼:原作“鹹”,今改作“鹼”,注見正文卷下“鹵鹼”條。 丹雄雞 /125 鶩肪 /126 鷓鴣 /126 雁肪 /126 雄雀屎 /126 蝙蝠 /127 雉肉 /127 孔雀屎 /127 鴟頭 /127 鸂鶒 /127 鳩/128 烏鴉 /128 練鵲 /128 白鴿 /128 慈烏 /128 鶻鵰 /129 鵜鴣 /129 獸部第十 計(jì)二十味 /129 龍骨 /129 龍齒 /129 麝香 /130 牛黃 /130 阿膠 /131 鹿茸 /131 鹿角 /131 鹿角霜 /132 鹿角膠 /132 犀角 /132 羚羊角 /133 虎脛骨 /133 膃肭臍 /133 象牙 /134 牛乳 /134 青羊膽 /134 羊肉 /134 牡狗陰莖1 /135 豬肉 /135 麂/135 蟲部第十一 計(jì)四十七味 /135 蜂/135 蜜/136 露蜂房 /136 黃蠟 /136 白蠟 /136 蜻蛉 /137 螢火 /137 石蠶 /137 ?蟲 /137 蜚蠊 /137 蝸牛 /137 樗雞 /138 蠐螬 /138 文蛤 /138 蝟皮 /138 蜘蛛 /139 1 陰莖:原作“腎”。據(jù)正文改。 葛上亭長(zhǎng)1 /139 芫青 /139 地膽 /140 鼃/140 白僵2 蠶 /140 原蠶蛾3 /141 全蠍 /141 桑螵蛸 /141 蟬蛻 /142 斑貓4 /142 虻蟲 /142 水蛭 /142 蜈蚣 /142 蛤蚧 /143 蝦蟆 /143 白頸5 蚯蚓 /144 真珠 /144 牡蠣 /144 五靈脂 /145 真珠牡 /145 玳6 瑁 /145 海蛤 /145 蛤蜊 /146 1 亭長(zhǎng):原作“長(zhǎng)亭”。據(jù)正文乙轉(zhuǎn)。 2 僵:原作“薑”,據(jù)正文改。 3 蛾:原脫,據(jù)正文補(bǔ)。 4 貓:原作“毛”,據(jù)正文改。 5 白頸:二字原無。據(jù)正文補(bǔ)。 6 玳:原作“瑇”,同“玳”,據(jù)改。 蜆/146 蚌蛤 /146 車螯 /147 蚶/147 淡菜 /147 鼠婦 /148 田中螺 /148 牡鼠 /148 魚部第十二 計(jì)二十一味;附蛇類1 計(jì)九種 /148 烏賊魚 /148 蠡魚 /149 鮧魚 /149 鯽魚 /149 鮑魚 /150 鯉魚 /150 鰻鱺魚 /150 鮀魚甲2 /150 鮫魚 /150 白魚 /151 鱖魚 /151 青魚 /151 河豚魚 /151 石首魚 /151 鯔魚 /152 鱸魚 /152 鱟/152 1 類:原無,據(jù)正文補(bǔ)。 2 魚甲:原作“甲魚”,據(jù)《證類本草》卷二十一“鮀魚甲”條乙轉(zhuǎn)。 馬刀 /152 鱓魚 /152 蟹/153 蝦/153 蛇蛻 /153 白花蛇 /153 烏蛇 /153 金蛇 /154 銀蛇 /154 蝮1 蛇膽 /154 敗龜板 /154 鱉甲 /155 鯪鯉甲 /155 校後記 /157 藥名拼音索引 /163
展開全部

藥性會(huì)元(校點(diǎn)本) 作者簡(jiǎn)介

鄭金生,從事中醫(yī)及醫(yī)史文獻(xiàn)研究53年。曾任中醫(yī)醫(yī)史文獻(xiàn)學(xué)科學(xué)術(shù)帶頭人。主持海外散佚古醫(yī)籍的搶救回歸課題7項(xiàng),主持的課題獲得部局級(jí)科技一等獎(jiǎng)2個(gè),2等獎(jiǎng)6個(gè)。獲2016年全國(guó)優(yōu)秀古籍圖書一等獎(jiǎng),2004中華中醫(yī)藥學(xué)會(huì)科學(xué)技術(shù)獎(jiǎng)?著作獎(jiǎng)一等獎(jiǎng)、2003年第4屆全國(guó)古籍整理優(yōu)秀圖書二等獎(jiǎng)。

商品評(píng)論(0條)
暫無評(píng)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工业废气处理工程-深圳丰绿环保废气处理公司 | 冲锋衣滑雪服厂家-冲锋衣定制工厂-滑雪服加工厂-广东睿牛户外(S-GERT) | 合肥废气治理设备_安徽除尘设备_工业废气处理设备厂家-盈凯环保 合肥防火门窗/隔断_合肥防火卷帘门厂家_安徽耐火窗_良万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 物联网卡_物联网卡购买平台_移动物联网卡办理_移动联通电信流量卡通信模组采购平台? | 过跨车_过跨电瓶车_过跨转运车_横移电动平车_厂区转运车_无轨转运车 | 振动筛-交叉筛-螺旋筛-滚轴筛-正弦筛-方形摇摆筛「新乡振动筛厂家」 | 餐饮加盟网_特色餐饮加盟店_餐饮连锁店加盟 | 送料机_高速冲床送料机_NC伺服滚轮送料机厂家-东莞市久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上海公众号开发-公众号代运营公司-做公众号的公司企业服务商-咏熠软件 | 深圳美安可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喷码机,定制喷码机,二维码喷码机,深圳喷码机,纸箱喷码机,东莞喷码机 UV喷码机,日期喷码机,鸡蛋喷码机,管芯喷码机,管内壁喷码机,喷码机厂家 | 掺铥光纤放大器-C/L波段光纤放大器-小信号光纤放大器-合肥脉锐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大立教育官网-一级建造师培训-二级建造师培训-造价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监理工程师考试培训 | PTFE接头|聚四氟乙烯螺丝|阀门|薄膜|消解罐|聚四氟乙烯球-嘉兴市方圆氟塑制品有限公司 | 工程管道/塑料管材/pvc排水管/ppr给水管/pe双壁波纹管等品牌管材批发厂家-河南洁尔康建材 | 媒介云-全网整合营销_成都新闻媒体发稿_软文发布平台 | 广州活动策划公司-15+年专业大型公关活动策划执行管理经验-睿阳广告 | 陕西视频监控,智能安防监控,安防系统-西安鑫安5A安防工程公司 | 网站建设,北京网站建设,北京网站建设公司,网站系统开发,北京网站制作公司,响应式网站,做网站公司,海淀做网站,朝阳做网站,昌平做网站,建站公司 | 温州在线网| 辽宁资质代办_辽宁建筑资质办理_辽宁建筑资质延期升级_辽宁中杭资质代办 | 质检报告_CE认证_FCC认证_SRRC认证_PSE认证_第三方检测机构-深圳市环测威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双吸泵,双吸泵厂家,OS双吸泵-山东博二泵业有限公司 | 上海软件开发-上海软件公司-软件外包-企业软件定制开发公司-咏熠科技 | 新材料分散-高速均质搅拌机-超声波分散混合-上海化烁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溶氧传感器-pH传感器|哈美顿(hamilton) | 二氧化碳/活性炭投加系统,次氯酸钠发生器,紫外线消毒设备|广州新奥 | 有源电力滤波装置-电力有源滤波器-低压穿排电流互感器|安科瑞 | 假肢-假肢价格-假肢厂家-河南假肢-郑州市力康假肢矫形器有限公司 | 并网柜,汇流箱,电控设备,中高低压开关柜,电气电力成套设备,PLC控制设备订制厂家,江苏昌伟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桌上式超净工作台-水平送风超净工作台-上海康路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 广州冷却塔维修厂家_冷却塔修理_凉水塔风机电机填料抢修-广东康明节能空调有限公司 | 【黄页88网】-B2B电子商务平台,b2b平台免费发布信息网 | 电子书导航网_电子书之家_电子书大全_最新电子书分享发布平台 | 德国GMN轴承,GMN角接触球轴承,GMN单向轴承,GMN油封,GMN非接触式密封 | 长沙广告公司|长沙广告制作设计|长沙led灯箱招牌制作找望城湖南锦蓝广告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快速门厂家批发_PVC快速卷帘门_高速门_高速卷帘门-广州万盛门业 快干水泥|桥梁伸缩缝止水胶|伸缩缝装置生产厂家-广东广航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波纹补偿器_不锈钢波纹补偿器_巩义市润达管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超高频感应加热设备_高频感应电源厂家_CCD视觉检测设备_振动盘视觉检测设备_深圳雨滴科技-深圳市雨滴科技有限公司 | EFM 022静电场测试仪-套帽式风量计-静电平板监测器-上海民仪电子有限公司 | 螺杆式冷水机-低温冷水机厂家-冷冻机-风冷式-水冷式冷水机-上海祝松机械有限公司 | 24位ADC|8位MCU-芯易德科技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