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溫病條辨》入門導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445855
- 條形碼:9787521445855 ; 978-7-5214-4585-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溫病條辨》入門導讀 本書特色
《溫病條辨》是清代醫家吳瑭編著的一部集理法方藥為一體的溫病學代表著作。吳瑭汲取諸多醫家辨治溫病的經驗,總結創立了三焦辨證論治體系,闡明溫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并創制了許多經典的溫病名方。如其汲取葉天士辨治思想所創制的安宮牛黃丸,已列入中醫急癥用藥推薦之品,在多次瘟疫暴發時被列為推薦用藥或指南用藥。書中將衛氣營血辨證與三焦辨證有機結合,相輔相成,相互為用,并與《傷寒論》六經辨證互為羽翼,共同構成了外感病完整的辨治體系,被后世醫家評價為“源于傷寒,羽翼傷寒”之作。 本書是《溫病條辨》的通俗性讀本,故在保留原著的前提下,集注釋、語譯、導讀于一體。力求詳注精評,闡明其要言大意,以尊重原旨,簡明易解為特點。本書共6卷,各條文的編寫內容分為原文、注釋、語譯、導讀4個部分。 1.原文 本書所錄原文以清代嘉慶癸酉年(1813年)問心堂藏版《溫病條辨》為底本,以郭謙亨《溫病述評》(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劉渡舟《白話中醫四部經典》(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1994)、楊進《溫病條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等為校本,簡體字排版。為準確反映原文意義,在前人點校的基礎上對原文重新作了標點;凡自古以來的錯訛字,照錄不改,出注;凡原文中的古字、通假字、衍字、錯簡等均予以照錄出注,異體字、俗字徑改不出注。對于原文有明顯錯誤者,根據文義及其他較好的版本進行校改,并以注釋的形式加以說明。本書分卷分條及條文編序基本保留問心堂版《溫病條辨》原文格式。書中藥物劑量均嚴格遵循原文,未做更改。原版本在文中所夾的朱評、汪按、徵按等內容雖不乏對吳氏學術思想的深入理解和發揚,但本書作為入門讀物,這些內容顯得較為繁冗,故一概不錄。 2.注釋 在嚴格遵循經文的宏旨大義的前提下,以“注釋為主,校勘為從”,對生僻字、古字、通假字、異體字、專業性名詞術語、疑難詞語,以及有深刻內涵的經文,進行字義、讀音和經文含義的解釋,目的是使讀者讀通原文。注釋時,先行簡捷明晰的文字表述,難度大的注釋再引注家語證。 3.語譯 本書采取意譯和直譯相結合的方式將全部原文予以語譯,以直譯為主,對于原文上下文不能較好地銜接者,則采用意譯的方法。譯文的分段與原文的分段一致,譯文中對專業性強的名詞術語仍予以沿用。書中方劑組成及劑量與原文一致,故予以省略不做語譯。譯文整體上既力求文字簡潔準確、曉暢易懂,又能完整地反映原文旨意,盡優選可能使語譯內容達到“信、達、雅”的基本要求。 4.導讀 本書以只“導”不“論”為撰寫原則,對條文內容僅做簡明扼要的講解,不予冗繁的論述;對需要鑒別的內容僅做提示性說明,引導讀者自己思考。每個條文的導讀內容基本以內容提要、病證的病機分析、治法方藥分析、臨床應用為主;部分導讀內容對各條文之間需要鑒別的相似病證進行比較分析,較難者予以講解,較易者僅作提示,給讀者留有思考余地;對不同病種但同一種證候表現的病證在導讀中加以說明,需前后互參;對需要與傷寒進行鑒別的病證僅作簡要說明,引導其聯系比較《傷寒論》相關內容,啟發讀者思維。 本書的重點在導讀,是對條文內容更深層次的解讀,意在闡明其理論內涵與臨床應用,引導初學者通過條文的學習深入理解溫病的辨證論治體系,并靈活運用于臨床實踐。書中條文注釋、語譯內容以本教研室李長秦教授、孫守才教授編寫的《全注全譯溫病條辨》為藍本,并參考其他《溫病條辨》的相關翻譯著作(具體見書后參考文獻)完成,在此鄭重地向各位前輩老師表示由衷的感謝。由于時間緊迫,水平所限,書中不盡人意或錯漏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溫病條辨》入門導讀 內容簡介
《溫病條辨》是清代醫學家吳瑭所著,吳氏在繼承前人理論和證治經驗基礎上,創立了溫病三焦辨治綱領,豐富了溫病的治則治法,明確了溫病的治療禁忌,被視為學習溫病學的必讀之書,甚受后世醫家的推崇。本書是對《溫病條辨》的入門導讀之作。本書適合中醫藥醫療、教學、科研人員參閱。
《溫病條辨》入門導讀 目錄
《溫病條辨》入門導讀 作者簡介
惠毅,副教授,女,博士,畢業于成都中醫藥大學,溫病學教研室秘書。
- >
莉莉和章魚
- >
煙與鏡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巴金-再思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姑媽的寶刀
- >
推拿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