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世界城市跨國空間:特征、機制與比較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88641
- 條形碼:9787030788641 ; 978-7-03-078864-1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世界城市跨國空間:特征、機制與比較 內容簡介
本書以城市跨國空間形成發展的理論和實踐為主體研究內容,探討跨國要素在城市內部空間集聚的區位、邏輯和形成規律。全書共12章,首先,以空間生產和世界城市理論為基礎,解構跨國空間形成的跨國城市主義理論、跨國移民理論、文化空間理論和增長聯盟理論。其次,提出跨國空間要素的構成體系、不同類型的跨國空間及其驅動力差異和發展模式差異。*后,從城市空間治理的角度,提出涵蓋外生因素和內生因素且具有包容性的跨國空間治理對策。本書可作為地理學、城鄉規劃學及其各分支學科,如城市地理學、文化地理學、社會地理學、城市社會學、城市研究及管理的研究者與高校師生的參考書。此外,本書也可供城市與區域發展決策部門的管理人員參考。
世界城市跨國空間:特征、機制與比較 目錄
目錄**篇 跨國空間的理論認知第1章 城市全球化中的空間 31.1 研究問題的由來 31.2 中國城市的全球化 41.3 世界城市及其內部空間 51.4 全球化作用下的城市空間 61.5 跨國空間 7第2章 跨國空間產生的時代背景與理論響應 92.1 全球化視野下的世界城市內部空間 92.2 跨國空間產生的歷史背景 112.2.1 新國際勞動分工與全球價值鏈下的空間響應 112.2.2 時空壓縮與流動空間 122.2.3 資本的空間和生活的地方 122.2.4 世界城市的空間重構 132.3 相關**理論對跨國空間的解釋 142.3.1 跨國經濟節點空間理論 142.3.2 國際移民與跨國遷移網絡理論 152.3.3 文化空間生產理論 162.3.4 城市增長聯盟理論 17第3章 跨國空間的形成邏輯 203.1 理論視角 203.1.1 對跨國空間的解構 203.1.2 全球化與地方化 213.2 理論基礎的解讀與應用 213.2.1 空間生產理論的解讀與應用 213.2.2 日常生活理論的解讀與應用 223.3 案例城市及其研究區域 233.3.1 案例城市的選擇 233.3.2 案例城市的研究區域 253.4 世界城市空間的全球-地方互動 263.4.1 國際商務區的興起 263.4.2 社會空間的碎化分異 273.4.3 大事件和國家旗艦項目 283.4.4 跨國機構的集聚 293.4.5 國際化生活方式的全球擴散 30第4章 跨國空間要素的構成體系 324.1 跨國實體要素 324.1.1 高星級酒店 324.1.2 高級寫字樓 334.1.3 高端商業綜合體 334.1.4 專營性質的跨國實體機構 344.2 跨國功能要素 344.2.1 跨國公司(區域)總部及其功能性機構 344.2.2 生產性服務業企業 354.2.3 跨國生活場所 354.2.4 涉外增智型國際教育培訓機構 364.2.5 跨國機構 364.3 跨國空間的界定與特征 37第二篇 多維跨國空間的生產機制第5章 商務型跨國空間生產機制 415.1 中國廣州天河北地景變遷與功能演化 415.1.1 歷史紀念空間 425.1.2 蔬菜種植供給空間 435.1.3 體育休閑空間 435.1.4 以房地產開發為主導的商住空間 445.1.5 中央商務區跨國政務商務空間 495.2 空間生產的動機 535.2.1 政府動機 545.2.2 開發商動機 545.2.3 居民動機 555.3 實體空間生產的行為 565.3.1 行為關系 575.3.2 制度改革引導下的相互作用過程 585.4 綜藝活動空間消費介入的社會關系變化 665.4.1 空間實踐:文藝展演介入的國際化形象塑造 665.4.2 空間表征:多方資本介入的國際化空間設計與改造 685.4.3 表征空間:體育社區與日常健身空間 685.5 小結 69第6章 景區型跨國空間生產機制 706.1 走向國際化社區的紅巖村 706.2 地產開發項目引領的都市旅游區 716.3 中國重慶紅巖村社區的地景變遷與功能演化 716.3.1 紅色記憶的南方局時期(1949年以前) 716.3.2 興盛的“工廠一條街”與紀念空間時期(1950~1994年) 726.3.3 衰落的工業基地“下崗一條街”時期(1995~2004年) 726.3.4 國際商務區建設時期(2005年至今) 736.4 地產項目聯盟推動的空間生產 736.4.1 政策的引導與支持 736.4.2 從單一項目到聯合項目 746.4.3 ***建筑設計項目聯盟 766.4.4 外籍人士工作-生活空間的鄰近可達 776.5 空間生產的模式 796.5.1 高檔住宅區的建設占據主導 796.5.2 高端商業服務設施引領 806.5.3 項目重建后的社區發展 806.5.4 社區管理創新式服務的全程跟進 806.6 小結 81第7章 遺產型跨國空間生產機制 847.1 世界遺產的跨國特征 847.2 英國杜倫城市的核心:杜倫城堡與大教堂 857.3 英國杜倫城市與杜倫城堡的發展演變 877.3.1 城市的歷史區位(882年~1070年) 877.3.2 中世紀政教合一的權力象征(1071~1537年) 887.3.3 政治功能的衰落與文化功能的設立(1538~1836年) 887.3.4 英格蘭的文化之城:文化地位的再鞏固(1837年至今) 897.4 地方精神與城市的文化互動機制 907.5 世界文化遺產跨國性與地方性的關聯 917.6 小結 92第8章 混合型跨國空間生產機制 938.1 先行一步的中國廣州環市東商務區 938.2 地景變遷與功能疊加 948.2.1 西式建筑的擴散 948.2.2 工人新村的建設 948.2.3 城市對外接待與購物中心 958.2.4 廣交會附生的商業 978.2.5 國際商務中心 978.2.6 跨文化生活場所 1008.3 國內外多樣化動力的互動 1018.4 國家與社會互動的漸進式演替模式 1048.4.1 多元化資本的助推 1048.4.2 政策和規劃的配合 1058.4.3 主導社會群體的接續互動 1068.5 小結 106第9章 拼貼型跨國空間生產機制 1089.1 拼貼與空間生產 1089.2 后結構主義的拼貼城市 1099.3 鵝嶺區域的變遷 1099.3.1 地塊范圍的界定 1099.3.2 鵝嶺區域的職能變遷 1109.3.3 鵝嶺區域的拼貼結構 1119.4 歷史事件下的拼貼景觀 1139.5 空間權力的跨國化滲透與地方性復歸 1149.5.1 以跨國文化要素為肇始的跨國化與地方化的**次較量 1149.5.2 國際村的領事館建筑記憶內化為地方歷史 1149.5.3 國內外知名企業聯合推動地方化再生 1159.6 小結 116第10章 表征型跨國空間生產機制 11910.1 原真性文化的網絡擴散 11910.1.1 主題式視頻共享服務的發展 11910.1.2 網紅短視頻 12010.2 文化表征理論 12110.3 跨國空間想象 12210.4 文化網絡傳播的提取過程 12210.5 跨國空間想象的場景化生產 12310.5.1 空間要素 12310.5.2 空間展演 12610.5.3 空間互動 12610.6 小結 130第三篇 跨國空間的差異與治理第11章 跨國空間生產機制的比較 13511.1 跨國空間的要素類型差異 13511.1.1 跨國要素的比較 13511.1.2 跨國實踐的行為體網絡比較 13811.2 歷史-制度-路徑差異的比較 14211.2.1 歷史作用與國家制度 14211.2.2 演化路徑差異 14511.3 跨國空間形成機制差異 14811.3.1 中國廣州跨國空間生產的國家與社會互動機制 14811.3.2 中國重慶紅巖村城市中心區重建的全球化轉型機制 15011.3.3 中國重慶鵝嶺跨國化歷史與地方化復歸的拼貼機制 15211.3.4 英國杜倫文化遺產承續的文脈主義保護機制 15211.3.5 網絡傳播跨國想象的“他者”文化表征機制 15311.4 差異化形成模式的解讀 15411.4.1 神圣文化申遺主導下的跨國空間 15411.4.2 國家與地方協同互動下的跨國空間 15511.4.3 增長聯盟與體育營銷驅動的跨國空間 15611.5 面向全球和根植地方 15711.5.1 時代背景和動力特征 15711.5.2 跨國空間與城市的互動 15811.6 超越地方與空間的跨國實踐 159第12章 跨國空間治理 16212.1 世界城市跨國空間生產的驅動力模式 16212.2 跨國空間生產的協同作用 16312.3 增長聯盟的全球視野與地方行動 16512.4 中國建設世界城市的空間治理對策 16612.5 全球對話:包容性空間治理之路 168參考文獻 170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推拿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莉莉和章魚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回憶愛瑪儂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