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電影與記憶·傳媒藝術學 第八屆全國電影學青年學者論壇論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7854831
- 條形碼:9787507854831 ; 978-7-5078-5483-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電影與記憶·傳媒藝術學 第八屆全國電影學青年學者論壇論文集 本書特色
直面中國電影發展的嶄新局面,新銳、探索、創新的學術思考
電影與記憶·傳媒藝術學 第八屆全國電影學青年學者論壇論文集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第八屆全國電影學青年學者論壇上的精彩學術言論。青年學者關注中國當代電影與中國當代藝術之間的多重聯系,電影錄音剪輯與中國電影理論及評論歷史的互動關系,游戲模組產生的邊界意識清晰的“模組圈”玩家生態;關注“人類命運共同體”、革命敘事題材電影如何確立價值立場和思想高度,記憶類型及其在電影中的主要呈現方式,連接記憶與電影敘事的空間媒介,等等。反映出論壇論文評選的高學術水準,通過對電影學前沿選題研討,能夠看到青年學者的理性思辨和深入思考。
電影與記憶·傳媒藝術學 第八屆全國電影學青年學者論壇論文集 目錄
電影與記憶
重建“宮殿”:電影記憶敘事方法之蠡測 閆懷康 / 002
“創傷—影像”:時間疊層與流動地圖——王小帥作品中的創傷與治愈 謝周浦 / 025
雙面弗洛伊德:重訪精神分析中的記憶與電影 龔 力 / 045
哪吒之死:英雄補償、身份認同與時代紀念碑——基于文化記憶理論的哪吒形象經典化研究 鄭偉麗 / 062
國家與記憶:后全球化時代的戰爭記憶、革命敘事與文化反思 楊鎣瑩 / 076
“記憶空間”:新世紀藝術電影中的文化記憶、空間副本與身份追認 吳曉鐘 / 093
聽覺文化研究中“記憶”書寫的現代性——以沉浸時代電影聲音為例 洪 越 / 111
當代阿拉伯女導演電影中的女性形象和記憶書寫 楊 晶 / 127
VR 電影的創傷記憶表達與創傷敘事研究:從情感體驗到情動敘事 徐小棠 / 143
富影像與弱影像:影像歷史與影像記憶 陳卓軒 / 158
電影演員的“臉”:現代性的危機與救贖 唐 俊 / 170
從省港到粵港澳大灣區:“廣州—香港”電影的邊界想象與在地書寫 陳一海 / 183
傳媒藝術學
作為中國當代藝術的“第六代”電影 張小迪 / 202
電影錄音剪輯作為一個中國電影史問題 王 垚 / 225
重思技術影像:走出洞穴或在洞穴中重獲生命? 湯雪灝 / 247
虛構劇情片中非虛構元素的越界擅入與反身性實踐 王 彬 / 262
網絡電影:觀眾的“消逝”和場景社交 丁 磊 / 284
科幻電影中的媒介想象與再媒介化邏輯 張娟娟 / 297
鬼畜視頻:構成與定位 朱 君 / 309
虛擬偶像:形象構建中媒介技術與文化消費的邏輯關系 郝 爽 / 320
藝術學理論視域下美國動畫電影研究路徑思考 陳書煥 / 335
新媒介環境下電影受眾的特性轉變——以互動電影對觀影的重塑為例 武建勛 / 351
速度與消失——論保羅·維利里奧的傳媒藝術思想 付湛元 / 363
數字人文、影人年譜與文化地理學視域下的區域電影研究 楊 洲 / 379
電影與記憶·傳媒藝術學 第八屆全國電影學青年學者論壇論文集 作者簡介
王海洲,電影學博士,北京電影學院教授、研究生院院長、圖書館館長,博士生導師。教育*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首席專家。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指委委員兼戲劇與影視分委會召集人,國家一級學會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副會長兼影視史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曾榮獲北京市教育創新標兵、北京市長城學者、北京市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等榮譽稱號。英文學術期刊Journal of Chinese film studies(《中國電影研究》)主編、《當代動畫》主編。個人專著《想象中國:20世紀80年代中國電影研究》曾榮獲第8屆教育*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該書英文版Imagined China: Research on Chinese Films in the 1980s在2022年由Routledge出版社出版。專著《中國電影110年(1905—2015)》榮獲中國高校影視學會第十一屆“學會獎”著作類一等獎、中國文聯“啄木鳥”杯2018年度中國文藝評論著作類優秀作品,并入選2022年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項目推薦書目。
- >
莉莉和章魚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山海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與地壇
- >
回憶愛瑪儂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