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教材)文學寫作第二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863206
- 條形碼:9787561863206 ; 978-7-5618-6320-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教材)文學寫作第二版 內容簡介
《文學寫作(第二版)》的特點是理論聯系實際,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該書編委們摸索到了許多新的東西,進一步豐富了“文學寫作”的內容,彌補了傳統“文學寫作”的不足之處。學習寫作而不學習寫作理論是不行的。有的學生想得很簡單,以為自然而然地就學會寫文章了。這往往難以奏效,這樣的學生寫出的文章通常不能達到要求,其原因就在于缺乏正確的寫作理論的指導。同時,寫作教學不單是一門知識傳授課,還是一門能力培養課,更是一門實踐操作課,必須進行具體操作才行,有些人盡管理論知識學得很好,然而寫出文章來卻仍然一般化、無新意,其原因就在于沒有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要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所學的知識必須是寫作行為規律的正確反映,同時也應該找到有效的方法去指導寫作訓練。該書在編寫的整個過程中,吸收了“寫作”理論研究的新成果,其理論框架具有針對性、實用性。該書本著教會學生寫文章的目的,對深奧的理論知識僅作簡要論述,重點放在寫作基礎知識、常用文體知識以及各種文章的寫作方法、寫作技巧和寫作規律上。分析的例文,典型、精當、中肯、易懂、好記,這對獨立學院的學生學習寫作是非常重要的。
(教材)文學寫作第二版 目錄
章 緒論
節 寫作和寫作學的界定
第二節 文學寫作的特點和規律
思考與練習
第二章 材料
節 材料的概述
第二節 材料工作的四個環節
思考與練習
第三章 主題
節 主題的概述
第二節 主題的提煉
第三節 主題的要求
思考與練習
第四章 結構
節 結構的概述
第二節 結構的內容
第三節 結構的原則和要求
第四節 結構能力的培養
思考與練習
第五章 語言
節 文學語言的概念
第二節 文學語言的美質
第三節 提高文學語言能力的途徑
思考與練習
第六章 表達方式與寫作技法
節 文學寫作的表達方式
第二節 傳統寫作技法
第三節 現代寫作技法
思考與練習
文體寫作篇
第七章 詩歌的寫作
節 詩歌的概述
第二節 詩歌的文體特征
第三節 詩歌的寫作要領
思考與練習
第八章 散文的寫作
節 散文的概述
第二節 散文的結構
第三節 散文的藝術表現手法
思考與練習
第九章 小說的寫作
節 小說的概述
第二節 小說的寫作要領
第三節 微型小說寫作
思考與練習
第十章 戲劇文學的寫作
節 戲劇文學的概述
第二節 戲劇文學的審美特點
第三節 戲劇文學的寫作要領
思考與練習
第十一章 影視劇本的寫作
節 影視劇本的概述
第二節 影視劇本的審美特點
第三節 影視劇本的寫作要領
思考與練習
第十二章 報告文學的寫作
節 報告文學的概述
第二節 報告文學的審美特點
第三節 報告文學的寫作要領
思考與練習
第十三章 網絡文學的寫作
節 網絡文學的概念
第二節 網絡文學的審美特點
第三節 網絡文學的寫作要領
思考與練習
第十四章 手機文學的寫作
節 手機文學的概念
第二節 手機文學的審美特點
第三節 手機文學的寫作要領
思考與練習
第十五章 傳記文學的寫作
節 傳記文學的概述
第二節 傳記文學的審美特點
第三節 傳記文學的寫作要領
思考與練習
參考文獻
后記
(教材)文學寫作第二版 相關資料
《文學寫作(第二版)》:
(一)準確
準確,是指運用確切、精當的字、詞、句,恰如其分地表達思想。不論記事、寫人、繪景、抒情,還是闡發事理、發表觀點、說明問題,都必須力求準確無誤。梁啟超說:“寫作,限度的要求,是該說的話或要說的話不多不少地照原樣說出,令讀者完全理解我們的意思。”可見,語言不準確,詞不達意,不僅使作者的主觀愿望與表達效果相違背,還給讀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難,這與寫作的初衷是相違的。
要做到語言準確,其要領有以下四點。
1.對客觀事物認識準確,思維清晰
這需要對客觀事物仔細和準確地觀察。相傳唐朝和尚齊己寫了一首《早梅》詩,其中有兩句是“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他請朋友鄭谷指點。鄭谷認為,“數枝”不足以點明“早”,不如改為“一枝”。一字之改,真實地傳達了“早梅”的客觀真實之處。
2.選詞要恰如其分
選煉字詞要準確,就是要尋找到一個能表現思想的字詞。正如福樓拜所說:“你所說的任何事情,都只有一個名詞來稱呼,只有一個動詞來標志它的動作,只有一個形容詞來形容它,僅僅發現與這些名詞、動詞、形容詞類似的詞句是不行的,絕不能因思索困難而用類似的詞句敷衍了事。”要準確地挑選詞語,須精心辨析詞義,對意義相近、相似的詞語,只有弄清它們細微的差別,才能準確地表達思想。因此,賈島關于“推敲”的故事被傳為佳話。一個“敲”字,反襯出鄉間月夜的幽深靜謐。另外,“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魯迅《故鄉》),這句描寫中的“橫”字,也用得恰到好處。
3.注意詞語的感情色彩
漢語詞匯中的大量詞語,除了表示一定的意義外,還帶有不同的感情色彩,能表現作者肯定或否定、謳歌或鞭撻、喜愛或厭惡等主觀感情傾向。注意詞語的感情色彩,恰當地運用褒貶詞語,是使語言準確的重要環節。
徐遲在《地質之光》中寫道:“李四光用樂觀的、十分肯定的語言答復主席的垂詢。”這“垂詢”一詞,就用得很準,它恰如其分地體現出了交談雙方的關系。《文學寫作(第二版)》:
(一)準確
準確,是指運用確切、精當的字、詞、句,恰如其分地表達思想。不論記事、寫人、繪景、抒情,還是闡發事理、發表觀點、說明問題,都必須力求準確無誤。梁啟超說:“寫作,限度的要求,是該說的話或要說的話不多不少地照原樣說出,令讀者完全理解我們的意思。”可見,語言不準確,詞不達意,不僅使作者的主觀愿望與表達效果相違背,還給讀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難,這與寫作的初衷是相違的。
要做到語言準確,其要領有以下四點。
1.對客觀事物認識準確,思維清晰
這需要對客觀事物仔細和準確地觀察。相傳唐朝和尚齊己寫了一首《早梅》詩,其中有兩句是“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他請朋友鄭谷指點。鄭谷認為,“數枝”不足以點明“早”,不如改為“一枝”。一字之改,真實地傳達了“早梅”的客觀真實之處。
2.選詞要恰如其分
選煉字詞要準確,就是要尋找到一個能表現思想的字詞。正如福樓拜所說:“你所說的任何事情,都只有一個名詞來稱呼,只有一個動詞來標志它的動作,只有一個形容詞來形容它,僅僅發現與這些名詞、動詞、形容詞類似的詞句是不行的,絕不能因思索困難而用類似的詞句敷衍了事。”要準確地挑選詞語,須精心辨析詞義,對意義相近、相似的詞語,只有弄清它們細微的差別,才能準確地表達思想。因此,賈島關于“推敲”的故事被傳為佳話。一個“敲”字,反襯出鄉間月夜的幽深靜謐。另外,“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魯迅《故鄉》),這句描寫中的“橫”字,也用得恰到好處。
3.注意詞語的感情色彩
漢語詞匯中的大量詞語,除了表示一定的意義外,還帶有不同的感情色彩,能表現作者肯定或否定、謳歌或鞭撻、喜愛或厭惡等主觀感情傾向。注意詞語的感情色彩,恰當地運用褒貶詞語,是使語言準確的重要環節。
徐遲在《地質之光》中寫道:“李四光用樂觀的、十分肯定的語言答復主席的垂詢。”這“垂詢”一詞,就用得很準,它恰如其分地體現出了交談雙方的關系。
美學家朱光潛曾在《咬文嚼字》中提到,郭沫若的劇本《屈原》里嬋娟罵宋玉:“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上演時,他自己在臺下聽,嫌這話不夠味兒,想在“沒有骨氣的”下面加上“無恥的”三個字。一位演員提醒他把“是”改為“這”,“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就夠味兒了。因為在這里,“你是什么”只是單純的敘述語,而“你這什么”則是堅決的判斷了,語義更強。
4.造句要合乎語法和邏輯
這就是說,書面語言所選的句子既要合乎語法規范,又要完整清晰地表述意思.還要與上下文之間建立正確的意序聯系。這樣,才能使句子準確。如“他敘述了一個未成年的工人的女兒誤人歧途的故事”。幾個定語的位置混亂,造成歧義。因此,在敘述多層狀語或多層定語時,一定要搞清楚各層之間的關系。
(二)簡練
堪稱語言大師的老舍說:“世界上好的著作,差不多就是文字清新簡練的著作。”簡練,就是話說得少,而意包含得多。運用語言要簡潔、精練,用經濟的文字表達盡量多的內容。晉代陶淵明寫過一篇僅25字的小小說《殞盜》:“蔡裔有勇力,聲若雷震,嘗有二偷兒人室,裔拊床一呼,二盜俱殞。”雖然全文只有短短的25個字,但卻非常精彩地寫出了殞盜的全過程,做到了言簡意賅。
文章的語言美,首先就要表現為簡潔精練。拖泥帶水的語言,不僅破壞了文章的形式美,而且必定妨礙思想內容的表達。如寫“一個人坐在草地上”,這很容易懂,因為它清清楚楚。若寫成“一個高高的、窄胸脯的、身量中等的、留著胡子的人坐在綠色的、已經被人踐踏的草地上”,這段話反而不好懂,顯得晦澀、繁難,不能一下子映人人的腦海。
因此,契訶夫給我們一個忠告“我們應該盡量刪去形容名詞和動詞的詞”,而魯迅在創作時也是用“惜墨如金”的態度,力求用簡練的語言表達豐富的思想內容。要做到語言簡練,我們須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著手。
1.節約用字,選用容量大、表現力強的詞語
漢語詞匯里有大量成語、文言詞、諺語、俗語,都具有豐富的含義和凝練的形式。如果我們能恰當地運用這類詞匯,則可以起到以少勝多、以簡馭繁的效果。如寫某個很聰明的人,但這人在行為上卻表現出一種愚鈍的樣子,我們就可以用一個成語“大智若愚”來概括。想要表達兩個人走不同的路,后卻又走到了一起,就可以用“殊途同歸”來表達。又如“虎毒不食子”“看菜吃飯,量體裁衣”“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等俗語,生動而凝練地說明了生活的道理。
2.使用電報式語言
電報式語言的特點是凝練、以少勝多,具有高度的概括力。
歐陽修寫作,非常注意文章的平易流暢,簡潔洗練。他的散文名作《醉翁亭記》開頭一句僅用“環滁皆山也”五個字,就把滁州的自然環境描繪出來了。關于他用字的簡潔,還有一則逸事。歐陽修曾和兩位朋友在街上散步,看到一匹脫韁的奔馬踏死一只狗。他提議,看誰能把這件事簡練地記述下來。一位朋友說:“有犬臥于通衢,逸馬蹄而死之。”用了12個字。另一位朋友說:“有馬逸于街衢,臥犬遭之而斃。”也是12個字。而歐陽修只用了“逸馬殺犬于道”6個字便表達清楚了。
魯迅說:“寫完文章至少應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寧可將可作小說的材料縮成速寫,決不將速寫材料拉成小說。”這就是提示我們語言高度凝練的重要性。
……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
- >
山海經
- >
二體千字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隨園食單